廖俊逞
-
焦點專題 Focus 專訪中國新銳女導演
田沁鑫:我在傳統與現代的對話中,尋找自己
德國舞蹈劇場大師碧娜.鮑許曾說:「我跳舞,因為我悲傷。」身為中國國家話劇院唯一的女導演,田沁鑫也寫過一本書叫《我做戲,因為我悲傷》。碧娜.鮑許不僅在藝術層面影響了田沁鑫的劇場創作,於精神層面,田沁鑫也貫徹了這位女編舞家的意志,作品挖掘人性深層的壓抑、渴望與訴求,大氣的格局和視野,又不乏女性慣有的纖細、感性和敏銳。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劉亮延 藏在詭麗裝飾下書寫劇場
在劉亮延的作品中,他總是很「一意孤行」、「毫不避諱」地實踐他對劇場的想像,也因為這種「任性而為」,我們得以看到台灣劇場難得的「妖艷詭譎」、「煙視媚行」的特異姿態。從《曹七巧》、《白素貞》、《劉三妹》到《陳清揚》,這一系列他稱之為「花痴劇場」的戲,關注的對象都是女人,他意圖藉由這些讓觀眾又愛又恨的女性角色,時而矯情感傷時而真情流瀉,曲折地吐露這個世代的關懷與凝視。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八個半小時,看一場自我認同的追尋
繼賴聲川《如夢之夢》、莫努虛金《浮生若夢》等長篇巨構,今年臺北藝術節的《眾聲喧嘩》將以八個半小時的長度挑戰台灣觀眾的看戲底線,所幸該劇導演是最會說故事的加拿大導演羅伯.勒帕吉。《眾聲喧嘩》將演出跨越歐美兩洲、時間經歷七十年,發生在九位演員身上的九段人生故事,勒帕吉在劇中大玩「聲音秀」,也將展現他最擅長的舞台場面調度,看他的戲想睡著,恐怕沒這麼容易!
-
即將上場 Preview
臺灣戲劇表演家《謊言》 舞台多焦呈現
首度在高雄舉辦小劇場展演「正港小劇展」的臺灣戲劇表演家劇團,也在此次首度挑戰實驗劇場,推出第一部小劇場作品《謊言》。編導李宗熹強調,《謊言》的實驗性在於場面調度的多焦點,表現形式呼應了「謊言」的核心,舞台上裝置了一個永不停止的輸送帶,演員站在輸送帶上,在兩百七十度的觀眾視野裡表演。
-
焦點專題 Focus
正視市場考驗 劇場中生代的大舞台挑戰
台灣劇場界「世代斷層」警報解除了嗎?持續在中小型劇場耕耘的劇場中生代編導如王榮裕、呂柏伸、符宏征、王嘉明,今年紛紛將作品推上大劇場。雖然對他們而言,從小劇場到大劇場不是唯一選項,也不是截然二分的優劣分類。但當表演藝術只是娛樂市場的選項之一,面對商業行銷越來越緻密的手段,市場考量與創作理想的天秤如何平衡,或許是這群中生代導演的劇場之路,所面臨更大的挑戰。
-
焦點專題 Focus 通俗文化與精緻藝術的大和解
王榮裕 揮灑胡撇仔戲 大舞台上造里程碑
從嗆辣衝撞的《古國之神祭特洛伊》、《群蝶》,到近幾年融合歌舞、老歌、綜藝雜耍的《浮浪貢開花》系列,此中的種種轉折,導演王榮裕自認是「大部分的創作者必經的階段」。四十歲得子,改變了他的創作脈絡,從自身根源中尋索,找到台味十足的「胡撇仔戲」路線,九月將把大型歌舞劇《大國民進行曲》搬上國家劇院大舞台,更是一次「里程碑」級的挑戰!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在生活的禪學中 尋找快樂的真義
表演工作坊七月演出的《快樂不用學》,原是賴聲川去年與香港話劇團用「集體即興創作」方法發展出的喜劇作品《水中之書》。賴聲川說,用喜劇探索嚴肅的命題,是他一貫的創作手法,這回在台灣重新改編演出,正名為《快樂不用學》,讓觀眾在笑中帶淚,淚中帶笑的悲喜交織氛圍中,領略生命的奧秘,發現快樂的真諦。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以古典梁祝愛情 呼應現代跨海之戀
《蝴蝶之戀》由中國劇作家、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所副所長曾學文編劇,唐美雲飾演男主角,廈門歌仔戲團副團長庄海蓉出任女主角。這齣戲以歌仔戲為載體,由「梁祝」的愛情元素貫串全劇,藉著戲中戲的手法,描繪一九四○年代一對戀人分隔兩地,相思且等待的故事,時裝與古裝將在舞台上交錯並置。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拇指小英雄》讓小朋友學習克服恐懼
《拇指小英雄》是義大利女導演姬雅拉.瑰蒂根據法國兒童文學之父夏爾.貝洛的童話故事《小拇指》改編而成,用超現實的敘述,道出每個小孩心中害怕被大人遺棄的恐懼。觀眾將首次有機會進劇場躺在床上聽故事,透過聽覺,開啟童話的想像。
-
藝號人物 People 資深電影導演
李行 重回舞台老本行 續燃創作能量
外國人稱他「台灣電影先生」,台灣人尊他為「金馬導演」、「台灣電影教父」,電影導演李行在兩岸影壇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鮮少人知道這位呼風喚雨的電影大師,卻是出身劇場,舞台演出才是他的「本行」。今年他重回舞台的懷抱,以全新視角將元雜劇《竇娥冤》改編成《夏雪》演出,要證明自己寶刀未老,八十一歲還有創作能量。因為創作對他而言,正是一輩子的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義大利劇場導演
卡士鐵路奇:劇場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它的「未知性」
巴黎《世界報》Le Monde在他的作品於亞維儂藝術節上演後,定位他「已正式向大師報到」。西班牙里屋雷劇場總監李果拉(A. Rigola)形容「他是人如嬰兒般純淨,作品卻如魔鬼般懾人的可怕導演。」擁有美術與雕塑的背景,義大利劇場導演卡士鐵路奇由於擅長多元媒材的組合運用,如裝置藝術般的劇場風格,打破劇場時間與空間流動的方式,呈現出彷彿夢境的幻覺感,其獨特的戲劇魅力,使他如旋風般席捲歐陸,成為最受矚目的當代藝術家。 二○○八年發表的《神曲三部曲》,是卡士鐵路奇最為人知的重要作品,他將閱讀但丁的《神曲》La Divine Comdie所感受到的恐懼,以劇場形式表現出來,發展成《地獄》、《煉獄》、《天堂》三齣戲。在《地獄》篇中,偌大的亞維儂教皇宮中,火燒的鋼琴、兇惡的犬獸,圍攻撕咬倒在地上的男人;驚悚的畫面,跳接溫馨純真的片段,詭譎氣氛牽動著觀者的情緒起伏。不同於《地獄》的視覺性,《煉獄》呈現的是一個私人生活,一個中產階級的寫實場景,時間緩慢流動。《天堂》則是一個裝置藝術,每次只有五名觀眾觀賞,卻教人有說不出的感動。 《神曲三部曲》的大受好評,立刻受邀至世界巡迴演出。然而,巡演過程中,一位團員在舞台上發生意外致死,這讓卡士鐵路奇異常難過,從此宣布停演,《神曲三部曲》就此成為絕響。今年,卡士鐵路奇將帶來另一代表作品《嘿,女生!》,與台灣觀眾見面。本刊趁他來台勘查場地之際,邀請劇場資深編導鴻鴻獨家專訪,一談美術背景如何影響他的劇場創作,以及對於劇場的文本、空間、材質運用,他又有何獨特見解。
-
焦點專題 Focus
許傳統戲曲教育一個未來
六月二日,台灣國寶級的京劇演員魏海敏和吳興國,第一次走上街頭,要求台灣戲曲學院校長鄭榮興下台。鄭榮興遭批過度偏重客家戲,偏廢傳統戲曲,加上辦學不力,教育部評鑑五系就有兩系不及格。吳興國強調,這不是客家或傳統戲曲對立,他和魏海敏都是台灣本土培育出來的,而是身為教育部遴聘的評鑑委員,在評審戲曲學院過程中,發現學校問題大到須搶救的程度。 台灣的戲曲教育,從復興劇校、國光劇校在八十八年合併為台灣戲曲專科學校,並於九十五年升格為戲曲學院,是國內唯一培育傳統戲曲人才的專業學校。現任校長鄭榮興擔任校長長達十二年,但當代傳奇藝術總監吳興國、團長林秀偉、國劇協會理事長魏海敏、江之翠南管劇團團長周逸昌連袂到教育部陳情,指鄭榮興不能再續任校長,因為「十二年來看不到一個人才」。 吳興國指出,學生不用早上開嗓練習,不用練功,學生要表演,沒有舞台、沒服裝、沒樂團。當代劇團招人,來三十多人面試,沒一人可用,不會走位也不會唱,他只能叫學生趕快轉行。而且不只京劇,歌仔戲的現況也一樣嚴重。 六月十五日,台灣戲曲學院進行校長續任投票,投票人數共四十三人,結果為同意票十五張,不同意票廿七張,廢票一張,否決校長鄭榮興續任案。雖然鄭榮興未獲得二分之一以上同意票,不能續任下屆校長,但傳統戲曲人才出現斷層,戲曲學院的畢業生在業界看來幾乎無一可用,卻是不容忽視的事實。 傳統戲曲是以演員為核心的劇場,好的演員才能保證藝術的不朽,而好的教育體制,才能培養出優秀的演員。本刊特為此舉辦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針對戲曲教育的現況及其困境進行探討,並為未來發展可能提出建言。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舞台版《鹿鼎記》 無厘頭笑翻全場--
迎合市場口味,上海話劇團巧演金庸封刀經典
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的《鹿鼎記》,被上海話劇團搬上舞台,雖然這部小說本就充滿喜劇內容,但在編劇甯財神與導演何念的海派風格加持下,舞台版更為搞笑無厘頭,在中國內地演出超過百場的該戲,甚至曾打出「開演三十分鐘內覺得不好笑,可免費退票」的文案噱頭。到底海式喜劇多好笑,但到劇場見真章!
-
即將上場 Preview 給觀眾遊樂場般的冒險樂趣
仁信合作社《無奇不有》 處處驚奇
仁信合作社將演出美國劇作家大衛.林賽亞拜劇作《無奇不有》,故事發生在一台開往「尼加拉瓜大瀑布」的公車上,一名終於逃離了有古怪癖好的丈夫的女人,和另一名帶著丈夫醃泡菜用的大木桶要自殺的女人,兩人一拍即合,成為旅途上的好搭擋。導演樊宗錡說,劇中出現的場景給人遊樂場的冒險趣味,所以全劇將以遊樂園的概念整合多變的情境,具體的場景空間影射了抽象的心理狀態。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南方團隊朝「大」發展,難形成小劇場活動
小型變中型 南台灣真的要這樣的劇場嗎?
小型變中型 南台灣真的要這樣的劇場嗎? 耗資近百億的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於上月八日動工,預定二○一三年完工。衛武營藝文中心由荷蘭建築師法蘭馨.侯班設計監造,外形線條好像音波流動,建造像大魟魚的國際級表演廳,其中包含二千二百六十席的戲劇院、中劇院一千二百五十四席、音樂廳二千席、演奏廳四百七十席。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說,衛武營藝文中心將成為東亞最大藝文中心,「世界都能看得到的指標」。高雄縣長楊秋興說,高雄過去被譏為文化沙漠,經九年努力,衛武營藝文中心終於動工;高雄市長陳菊希望做到南北平衡,台北兩廳院每年有十億預算,政府也應照顧南部優秀藝文團體。然而令人疑問的是,原本設計容納五百人的小劇場,被容納一二五四人的中型劇場取代,原訂容納八百席的演藝廳,縮減為四七○席的演奏廳,難道南台灣不需要一座功能完備的專業實驗劇場嗎?一個一千多人的中型劇場,已經相當於一個國家劇院的座位數,以南台灣目前的藝文團隊和觀眾人口來說,難道不怕日後淪為人詬病的蚊子館嗎?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從失憶開始 一連串的人生問與答
蔡柏璋自編自演《Q&A》 期許為個人創作轉型
《QA》由蔡柏璋自編自演,並找來實力劇場演員姚坤君、黃士偉跨刀演出。全劇敘述結構如電影蒙太奇般,回憶和現實流動穿插,時空則隨著主角展開過往人生的追尋,從台北、倫敦到柏林。蔡柏璋說:「人類之間應該有更多共同性存在,我們對很多事情的提問是共同的,所以我一直想寫一個故事把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人連結在一起,傳達人類相通的情感。」
-
即將上場 Preview
汪其楣《謝雪紅》 映射時代女性共鳴
長期以來,因為敏感又複雜的身分背景與政治傾向,謝雪紅這個名字既神祕又禁忌;直到台灣解嚴開放之後,書寫、研究謝雪紅的書籍、文獻才一一出現。今年,多次以「台灣女性人物」為題創作的資深劇場編導汪其楣,即將把這個傳奇人物搬上舞台,以獨角戲形式演繹謝雪紅一生壯烈的革命情懷與傳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狂飆八○ 到繼續革命
從狂飆的八○年代,到進入廿一世紀,台灣的小劇場,曾與熱情的社會改革同步呼吸,創造了台灣獨特的表演榮景;也曾走入穩定,少了與社會問題直接對話的氣度與能量。有人已經轉向,更有人堅持對抗就是這些只問耕耘的劇場工作者,慷慨地賜予了這個社會理想和希望。
-
特別企畫 Feature 再拒劇團
以劇場論述當下--探索新生代與社會的關係
再拒劇團的全名「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拒絕」並非「接受」的反面,而是接受了什麼,又拒絕了什麼,從反覆自我詰問中,尋求在社會中立足的方式,以及在生活中實踐個體自由與責任所選擇的態度。該團編導黃思農說:「因為不斷拒絕,所以可以不斷調整自己的位置,永遠新生,就像尼采所說的『自我毀滅』,必須透過破除什麼東西不是你的,再找到什麼東西是你的。」
-
焦點專題 Focus 在莒哈絲的墳上起舞
林如萍《Kalpa:時光之劫》 一場音樂性的感官之旅
《Kalpa:時光之劫》的文字濃度並不高,文本構成像是舞譜,角色對演員來說幾乎無跡可循,表演的加強與演練,為的是完成感受性的細節,一個表演、一個眼神、一個語調,都需要非常細微的經營,感官之旅取代了理性邏輯的推敲。導演林如萍企圖以演員的身體、聲音、影像和空間,構築一個音樂性十足,綿密細緻的「S塔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