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欣寧
-
即將上場 Preview 仍舊跨界 各自獨白
《身體輿圖》 鑽探「死亡」臨界狀態
在新作《身體輿圖》中,編舞家蘇文琪一改以往「論文寫作式」的創作思維,不談外在環境給人的刺激和變異,而是鑽進肉身,尋找隱藏在感性情緒底下的,生命的核心。邀請王福瑞、吳季璁與周曼農一起創作聲音、舞台視覺、文字、動作,四元素如四道獨白,在劇場匯流為一支關於生和死、平衡和失衡、控制和失控的私密展演。
-
即將上場 Preview 人體舞蹈劇場《生命是條漫長的河》
呼應謝德慶創作 探索生命與藝術的關係
藝術家謝德慶以「年」為單位的行為表演創作,是近乎極端的生命作品,編舞家俞秀青新作《生命是條漫長的河》將其作品和生命轉化為六個主題片段,集結多位藝術家,以舞蹈劇場結合影像和現場音樂,透過不同風格的肢體表演,探索當代社會對人形成的約束,以及生命和藝術之間的關係。
-
舞蹈新訊 長弓舞蹈劇場創團首演
四兄弟組團 各獻作品一起《開弓》
以「全台第一親兄弟舞團」為號召,張家四兄弟張堅豪、張堅志、張堅貴、張鶴千都習舞、跳舞、以舞者為業,今年拆解姓氏「長弓」為團名,並首度推出創團公演,發表的五支作品皆由三兄弟編創(年紀最小、仍就學中的張鶴千除外),著實令人好奇這個舞蹈之家怎樣形成?四兄弟又各自形成怎樣的肢體和創作風格? 長子/藝術總監張堅豪曾與何曉玫、鄭宗龍、黃翊等編舞家合作,編創《下一個》,透過與兩位弟弟的共舞,介紹一家三人不同的身體特色和性格;和驫舞劇場、拉芳舞團合作過的次子/創意總監張堅志將帶來全新作品《越馬背》;老三張堅貴的創作力最旺盛、舞團也是在他推波助瀾下成軍,這次帶來曾在「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獲得年度大獎和優選獎的《格局》、《Red Idea》、《分.吋》等作,分別就空間、現代芭蕾融合戲劇性演出、將身體「樂器化」等不同形式進行創作,各異的編創角度和題材,令人對這個全員投入舞蹈的家族舞團充滿新鮮的期待。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古典光影中的動態雕塑
跨領域藝術家克里斯汀.赫佐因深深對伽里尼的雕塑作品著迷,加上他一直期待合作的法國著名女舞者茱莉.吉柏終於排出空檔,他決定以《伽里尼1545在楓丹白露》為名,讓吉柏在量身打造的裝置空間中獨舞。靈感來自當年伽里尼呈現《楓丹白露的寧芙女神》的故事,赫佐讓吉柏,以緩慢的速度,系列性的肢體動作,從不同角度呈現自己,如同一座動態的雕塑。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從台灣走向世界 讓世界來到台灣
許芳宜 舞動不盡 生身不息
她在初夏返台。開記者會、赴數不完的採訪,還有排練。這是她近幾年在台灣待最長的一段日子,一個月,不需南來北往,航站起落,不再因時差疲憊,身體回到自然的生息狀態。 許芳宜,出身台灣的國際級舞星,離開瑪莎.葛蘭姆舞團後,曾回台組舞團,環境的種種挫折又將她推向國外,然而,無庸置疑,那才是她的擅場,和同樣頂尖的舞蹈家一起工作,是她最適切的舞台。 如今,她視自己為一個舞團,戲稱「把自己賣到國外,再把所有人邀請回來」,這次她帶回了兩位明星編舞家阿喀郎.汗(Akram Khan)與克里斯多夫.惠爾頓(Christopher Wheeldon),以及紐約市立芭蕾舞團首席舞星溫蒂.威倫(Wendy Whelan),兩王兩后的超級組合,加上許芳宜長期訓練的台灣年輕舞者,將在十月底為台灣觀眾帶來《生身不息》Timeless。我們在許芳宜啟程前往美國Vail藝術節演出前,探訪她和舞者工作的排練現場,並暢談此次作品和近年的國際演出經驗。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如果在懸崖邊上
瓜地馬拉的小說家蒙德梭羅寫過一篇極短篇小說《恐龍》,小說全文是這樣:「當他醒來時,恐龍仍在那裡。」 我看著許芳宜這支《出口》的開場時,忍不住捏著衣領,忍不住想挪用這句話,來形容我所看見的:當他們醒來時,懸崖仍在那裡在腳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董怡芬 巧用身體 輕盈柔軟之必要
董怡芬的骨架大,前臂長,她善用這項先天條件,發展出比其他舞者強壯的肌肉;有了肌肉保護,關節便不易受傷。跳舞時,她懂得利用前臂的延展,豐富動作的詮釋,也喜歡用脊椎創造自己的身體語言,「可能也因為脊椎動起來有水的感覺」,她笑笑說。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蘇威嘉 胖得自在 舞以忘憂
「以舞蹈的審美觀來說,我的身體確實不好看,但,它同時也製造了一個角色我的胖直接就是一個角色了。」蘇威嘉對自己的非典型舞者身材相當坦然,雖然跳不到芭蕾舞劇的要角,但卻在現代舞中發亮。不同於其他舞者對身體的保養重視,他不忌口,疼痛不看醫生,「每天上課就是最好的保養。我只要哪裡痛就拉筋。」舞動暖身,讓他「忘憂」!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雲門舞集舞者
葉文榜 中性、開放 能屈能伸
雲門舞集二團資深舞者葉文榜說,自己的特性是「中性、開放」,能夠面對挑戰、能屈能伸。這次被借調到雲門一團,擔綱《九歌》中雲中君一角,整整八分鐘不落地的騰空之舞,他說是「大挑戰,大事情,大突破!」有懼高症的他,也硬著頭皮勇敢面對
-
藝術節新訊
夏日驚喜「舞上癮」 跨域演出震盪感官
昏昏沉沉提不起勁的夏天,需要大膽前衛的表演藝術衝撞感官、提振精神嗎?來自德國、義大利、希臘、法國、台灣的跨域藝術家,即將聯手在台北國際藝術村和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製造震盪級的實驗性演出! 由「台北藝術進駐計畫」邀請的六組藝術家,在兩個月內發表跨界創作成果。其中,威尼斯雙年展「表演藝術周」策展人組合維若娜與巴吉,是目前義大利具代表性表演團體,曾赴南美火地島、印度、南極等地進行消失性藝術的錄像計畫,擅長在特殊場域創作演出的他們,此次將透過運用現場素材帶給觀眾暈眩的觀賞之旅。來自希臘的舞蹈家里加有深厚的拉邦技巧,將帶來Undying home,結合攝影與雕塑,透過舞蹈描繪自然、人與家的關係。台灣藝術家林正偉《無法剝離的關係》將結合魔術、實驗影像、舞蹈和行為表演,製造虛擬超越真實的視覺經驗。利用寶藏巖特殊地景進行創作的陳雪甄,以《關於分享的各式距離》呈現自己在巴黎旅行時對「分享」的體驗和反思。另外,還有聲音結合數位行動繪畫的藝術創作者、尋找身體聲音如何影響語音的藝術家創作,從酷暑到初秋,打造讓觀眾跨上癮的觀賞體驗。
-
舞蹈新訊
《越界的女人》 再現葉陶的不凡人生
台南的廖末喜舞蹈劇場作品向來關注女性在社會中受到的限制與自由,透過改編多位歷史上的女性生平為舞蹈,表現不同時代的女子如何尋求突圍。楊逵之妻葉陶便是代表性的例子。再度改編葉陶生平,這次《越界的女人》由林宜頻編創,自「葉陶一生就是一連串的的跨界之旅」呈現不同面向:揚棄裹腳布,跨越身體的文化疆界;走出家庭牆限,跨越女性生活空間的疆界;走進知識的殿堂,跨越思想的疆界;走入街頭與監獄,跨越社會實踐的性別疆界;誓死如歸,跨越生與死的俗世疆界。在傳統與現代交界的時代裡,葉陶憑著勇於挑戰生命的特質,不斷地跨越疆界,體現了無限的生命動能,更成為台灣社會史上「新女性主義」的典範。 作品也結合科技技術光雕投影與動畫,讓平面的牆或固有的建築物變得更加立體,藉由投射畫面改變實體面貌,而互動展演讓觀眾、舞者、影像與實體建築之間產生多變的視覺對話。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因為舞蹈,我們看見的比旅行更多!
認識一個國家或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踏上它的土地,用眼睛和心靈發現不同的生活、飲食、風景但逗留的時間再長,有時仍感到空虛,難道不遠千里來到陌生的國度,只為了印證這片土地一如之前認識、想像的? 比如越南:充滿法式風情的舊殖民地。越戰。嫁到台灣的越南新娘。河粉。葛林小說《沉默的美國人》裡安靜美麗的越南情婦。或者韓國:泡菜鍋。SAMSUNG。韓流偶像劇。媲美好萊塢的韓國電影。緊張的南北韓關係。 這些鄰近國家,曾幾何時已成為台灣人旅行觀光的主要去處,但旅行不只為了看見一片風景,如何看見更深層的文化風景?一場「在地製造」的表演,帶來的驚奇絕對勝過部落客們一再轉手的遊逛資訊,而超越語言藩籬的舞蹈所帶來的衝擊和感動,絕對比走馬看花的旅行讓你看見更多!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典範轉移的21世紀?
隨著政經局勢的變遷,廿一世紀,世界的焦點再度轉向東方,在表演藝術界亦然,從歐洲劇院紛紛以「亞洲」為策展主題即可見端倪。在這波亞洲熱中,西方世界是如何看待這股趨勢?而身居亞洲的我們,又該如何面對?
-
即將上場 Preview 三十舞蹈劇場《舞│台》
反芻生命歷程 吳碧容鋪展「舞台人生」
經歷婚姻、生子、受傷,以及心儀的編舞家碧娜.鮑許過世,三十舞蹈劇場藝術總監吳碧容思索:跳舞、表演、創作之於自己,到底是什麼?進而領悟「因為舞台,所以作品存在;因為作品,所以生命不死。」反芻這兩年的生命經驗,吳碧容以《舞│台》搬演了一場抽象到具象、狹義而廣義的「舞台人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窮中求變 處處劇場
以身體、舞蹈與空間對話的創作方式,在台灣舞蹈界的例子也不少:從早年的俞秀青在公寓中的展演,近年周書毅在各個公共空間發展的舞作,到稻草人舞團、驫舞劇場等在非劇場空間的演出等,都可看到編舞家與空間對話的足跡。選擇非劇場空間表演,或有因找不到正規劇場空間的無奈,而「窮則變、變則通」,但對「表演」的重新質問,或許更是新一代台灣舞蹈人的創作立意。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雲門舞集舞者
黃珮華 迎向最亮的地方,跳舞
當年正是看了雲門舞集的《九歌》,讓從小習舞的黃珮華有了當舞者的念頭。從二○○七年首度詮釋心愛的角色「湘夫人」,到將在今年的製作中擔綱高難度的角色「女巫」,黃珮華一路以個人生命歷程讓角色鮮活呈現,迎向舞台上最亮之處
-
即將上場 Preview 2012世界舞蹈論壇暨國際舞蹈節
舞壇「下一波」 來台競藝
已有廿五年歷史的國際舞蹈學院舞蹈節,今年由北藝大舞蹈系主辦,共有來自各國的八所舞蹈院校在台北接力連演,展現新生代的舞蹈活力。同時舉辦的世界舞蹈論壇,則以「舞蹈.新世界.翻轉世界」為主題,探討下一代的兒童舞蹈教育。
-
即將上場 Preview 台北室內芭蕾舞團《羅曼史》
余能盛 再探柴可夫斯基的愛與樂
《羅曼史~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與人生》是旅歐編舞家余能盛第四度切入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世界,以芭蕾詮釋其人生與創作的舞劇;以柴氏的《弦樂小夜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編舞,余能盛藉此探討柴氏的數段親密關係。
-
藝@書
了解「電影導演」這一行的三種方法
關於「怎樣學創作」,從創作者的傳記和作品自述中能學到的,可能更多。從近期本地出版的電影導演黑澤明、北野武、岩井俊二等相關著作,不標榜「創意術」或「方法論」,卻提供讀者更廣泛的面向,探索電影創作的歷程,創作者如何自生命史汲取素材乃至形塑創作觀比起歸納化約為理論,這類讀物毋寧是更精采的「電影導演創意學」。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經典舞劇《舞姬》 東方風情中的三角悲戀
美國唯一的國家舞團美國芭蕾舞團(American Ballet Theatre,簡稱ABT),暌違台灣十二年後,將再度訪台,以一百卅人的大陣仗,帶來規模宏大、國內尚未曾全本演出的《舞姬》以饗觀眾。這齣由古典芭蕾教父佩堤帕編創十九世紀末的舞劇,結合當時流行的東方風潮,以印度王宮為背景,鋪陳一段三角戀悲劇,不同於公主王子式的童話情節,呈現人性的神秘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