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宜
-
回想與回響 Echo
就地取材的便利性與藝術性
譚盾的作品每每有極打動人的部分,但動人的部分往往也是「既有的素材」亦即原本就存在歷史時空中的無形文化寶藏,譚盾將這些寶藏從深山遠水帶到現代世界來,他想以西方技法編織一襲縫綴著寶藏的華美大袍,以贏得巧手裁縫之名──他的確也得到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舞蹈中的巴赫密碼
除了低限音樂(Minimal music,又稱極簡音樂)以外,巴赫(J. S. Bach)的作品也是編舞家們十分喜愛選用入舞的音樂,到底是何種魔力,讓編舞家們一而再地進入巴赫的複音迷宮之中翩然起舞呢?
-
新藝見/新銳藝評
音樂篇:繽紛的原創 蓬勃的生機
從展演的節目內容來看,二○○七年也有相當熱鬧的局面,首先原創音樂在全體展演的比例上顯著地提高了,尤其小型的演出,如個人獨奏或室內樂等,以往難得看到的國人作品或是當代曲目,二○○七年卻琳瑯滿目,顯示音樂家們與創作者的合作日趨熱絡,更意味著舞台上的音樂家們,逐漸向當代的文化底蘊靠近。
-
音樂
中西音樂融合的曙光
在聽了許多完全忽略東西方樂器物理構造不同、乃至忽略改變音色的要求與美感呈現的作品後,《梁祝》是一首令人「安心」的作品,但是聽到瞿春泉編給國家國樂團的國樂版《梁祝》,才真正體驗到「安心」之後、東方音樂之美的欣賞。
-
音樂
破了疆界困境猶存
這個兩團合作的作品,優人顯然成為北市國的良性衝擊與養分,激發了北市國另一種才華與面貌,反之在優人之中卻看不到同樣的效能。處處流露刻意營造的氛圍及畫蛇添足的「禪意」姿態,令人對一部藝術製作所消耗的龐鉅資源感到可惜。
-
當我遇上兩廳院Memory about NTCH 旅歐鋼琴大師
陳必先:這裡是最多鋼琴可挑選的音樂廳!
在這裡演出最特別的還是聽眾。站上台灣的舞台,我感到觀眾跟我之間有一種很特別的牽繫(connection),這是在國外所感受不到的奇妙經驗。每一次到國家音樂廳演出,走在這麼漂亮的廳堂之間,我總是滿心歡喜也滿心感謝,這麼棒的演出場地,對演出者來說是很大很大的幸福。
-
藝@CD
為金曲獎增光的演奏錄音
得獎的這片由上揚出版發行的《莫札特鋼琴作品集》,是二○○六莫札特年的紀念專輯,陳必先的錄音作品不少,卻是首次在台灣出版發行。雖以當代曲目聞名國際樂壇,陳必先的古典曲目想必許多親聆過現場的觀眾,對她紮實、深刻的音樂語言記憶猶新。
-
音樂
一場「另類奢侈」的饗宴
卡許卡湘所演奏的古典作品雖然無懈可擊,但她個人的熱情卻在於當代作品,看了台灣這場演出,對照卡許卡湘在歐洲各個現代音樂節的演出,實在令人嘆息。雖然貝多芬、布拉姆斯仍是一場饗宴,但若計算邀請國際級音樂家前來台灣演出的成本,卡許卡湘的這套曲目,不得不說是一場奢侈、幾近浪費的饗宴。
-
音樂
追求轉型,疏忽本質
在一般民眾認為聽音樂會很無聊、所有補助與獎勵也偏向五光十色的綜合藝術的當下,跨領域製作儼然是音樂節目的必備條件。當然,藝術的領域本無疆界,但目前音樂類跨領域製作卻常常忘卻自身的立足點與專業力,更忘卻在與他領域合作之前,必須先對他領域有相當的了解與內化後,始能談合作。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告別一個弦樂四重奏的輝煌年代
永遠的現代之音—阿班.貝爾格弦樂四重奏
這就是現代音樂,並且將永遠延續下去。 ──斯特拉溫斯基聽阿班.貝爾格弦樂四重奏演奏貝多芬〈大賦格〉 成立於一九七一年的奧地利國寶級四重奏──阿班.貝爾格弦樂四重奏,即將於明年解散,今年,他們於全世界舉行告別巡演,所到之處無不引起樂迷們的感傷與不捨。本月世界告別巡演進行到台灣,是台灣觀眾最後一次觀賞到阿班.貝爾格弦樂四重奏現場演出的機會。本文從歷史軌跡中,探索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阿班.貝爾格弦樂四重奏能夠屹立三十多年、緊緊抓住樂迷的心?
-
藝@CD
蔬菜管絃樂團 讓你聽見好滋味
維也納「蔬菜管絃樂團」創團宗旨在於以蔬菜達到一般樂器不可及的聲響,演出時十位團員身穿黑色服裝,手執各種蔬菜樂器,演出獨特的蔬菜聲響。這張錄音乍聽之下,與一般電音作品沒有太大不同,但仔細一聽,的確可聽到更多具「真實感」的聲響。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音樂極簡風 不為捨棄累贅 只為書寫浩瀚
Minimal Music 寓繁於簡
Mnimal Music與視覺藝術的「極簡主義」最大的不同,在於它並非是對任何一種風格或主義的反動,更非以「捨棄累贅」為出發點,相反地,它是為了追求更寬廣的空間以容納更豐富的內容而存在。
-
音樂
她的中提琴 書寫百年後的音樂史
希臘配樂家卡蘭德若的音樂,就是在她的中提琴演繹下才見悠遠深刻卡許卡湘,一個在電影配樂世界裡為台灣聽眾所熟知、卻是歐洲當代樂壇屬一屬二的中提琴家,終於首度來台演出。繼特朗普勒與今井信子這些前輩之後,卡許卡湘代表著中提琴在音樂史上的動態,她讓中提琴持續地「活著」,不斷為觀眾帶來發自中提琴這個樂器的驚奇。
-
音樂
等待零時差的音樂現場
對的曲目、對的演出者,是這兩場音樂會最成功的地方;呂紹嘉端出台灣首演曲目,讓觀眾長見識、讓樂團往上攀爬,是這兩場音樂會的意義所在。但這個「對」,需要企畫者縝密的思量與寬廣的眼界,需要樂團日復一日地磨槍待陣,否則,意義,也只不過是白紙上偶然出現的名詞罷了。
-
音樂新訊
鋼琴家李宜珍 獨奏國人當代之音
在新世代的鋼琴家之中,李宜珍是少見在教學之餘,仍持續戮力於當代作品的演奏家。她曾獲德國杜伊斯堡(Duisburg)音樂比賽首獎、義大利國際鋼琴大賽Citta di Cercol 與德國Nigun 等獎項,並於一九九八年獲選台北國家音樂廳「樂壇新秀」。李宜珍自二○○四年學成歸國之後,即展開密集的演出活動,除了定期舉行獨奏會以外,還相當積極參與室內樂演出,尤其為本國作曲家發表新作,積極在海內外積極介紹國人作品。李宜珍目前任教於各級音樂系所,並為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會員。 此次獨奏會,除了莫札特、貝多芬與蕭邦等三首古典作品以外,也將演出作曲家潘皇龍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李子聲的《南、樂lla》及蘇凡凌、宋婉華等人的作品。聲樂家林玉卿並將協助演唱潘皇龍之作品。(林芳宜)
-
藝號人物 People 致力彈奏當代作品的鋼琴家
林佳靜:要與作曲家共同寫下歷史
她十歲即為了拜師學琴而遠赴維也納,再歷經美國、瑞士等三地不同的文化薰陶與人生階段,在甜美外表下,林佳靜有著青年音樂家們少見的開闊格局。台灣觀眾幾乎每年都可聽到她的演出,但在這些音樂會曲目中,觀眾們又看到多少她豐富的面貌呢?去年年底走馬代打由史耐德指揮的理查.史特勞斯《戲謔曲》,今年一開春又將與國家交響樂團越洋至星馬演出馬水龍的《關渡隨想曲》,林佳靜在繁忙的演出中,與讀者分享她的音樂與生活。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舞蹈
絕美「聖獸」 舞出神聖方圓
西薇‧姬蘭與阿喀郎.汗攜手合作的《聖獸》Sacred Monster 無疑是今年最為人矚目的舞蹈界盛事。以金童玉女形容這兩位舞者,仍嫌太尋常。無論是姬蘭或是阿喀郎,都以奇特、炫目、近幾完美的演出,一再帶給觀眾驚喜,並在國際舞壇上各自建立不可動搖的地位。這次攜手合作,更加上同樣次次撼動國際舞壇的台灣編舞家林懷民,不禁令人屏息以待。
-
一本藝術經
董俊良 以藝術讓科技更完整
喜愛音樂的多普達總裁董俊良,不止將自家手機產品結合莫札特桌布與鈴聲,讓科技展現出藝術面,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更是絃音不斷;他與兒子一起上小提琴課,發覺音樂讓小孩子學會專注,自己也透過這個發現,也深刻體會到專注成就一件事情的美好與可貴。
-
藝@CD
為台灣的合唱音樂留下美麗記錄
這項有聲出版品計畫,是源於國內合唱團體雖多,但程度卻相當不一,身為合唱藝術的推廣者與教育者,該團指揮陳雲紅希望有聲資料可以成為各級合唱團練習時的參考,並為台灣的合唱音樂留下紀錄。作曲家張炫文的合唱作品集正是該計畫的第一張出版專輯;張炫文的歌常常出現在音樂比賽的指定曲中,將他的作品集結出版,正是為了教育推廣。
-
音樂新訊
作曲大師阿德勒 首度訪台現身說法
庫普蘭與亨德密特(Paul Hindemith)的弟子、二十世紀作曲大師阿德勒(Samuel Adler)這個名字,在學作曲的族群當中耳熟能詳,因為他的代表作《管絃樂法》The Study of Orchestration中詳盡的內容與實用的錄音曲例,一直以來讓學子們在邁向作曲家的路上受用無窮,可惜在台灣鮮少聽到阿德勒的音樂。此次由東海大學主辦,邀請阿德勒來台,不但將演出阿德勒作品,並將在北中南舉行講座,讓台灣觀眾可以親聆大師現身說法。 阿德勒出生於德國曼海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逃亡定居於美國,作曲師承庫普蘭、亨德密特,指揮則是郭瑟維茲基(Serge Koussevitzky)弟子。除了從未停滯的作曲與教學工作以外,他也擔任許多國際交響樂團的指揮。無獨有偶地,他的台灣高徒金希文也是兼具這三種身分的音樂家。阿德勒門下另一位國際級作曲家徒弟為大陸作曲家葉小鋼。 這次訪台音樂會將展演的作品為:中提琴協奏曲與神劇《擇生命之路》,均為台灣首演,由鍾安妮指揮東海大學管絃樂團暨聖樂團、趙怡雯擔任中提琴獨奏、陳珮琪與林建吉、洪聖鈞擔綱神劇中之獨唱部分。(林芳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