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慧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演藝文獻陸續出版 為香港劇場留史
近期香港有多本劇場史料記錄出版,如《香港舞蹈年鑑(2006-2008)》、林克歡的《分崩離析的戲劇年代》、獨立樂團「盒子」的《盒子經》、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的《前進十年》等。這些演藝文獻的出現似乎是民間陸續地自發補白不足,但長遠來說香港需要的是一所演藝資料館,以為香港的表演藝術留史。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藝界年度調查報告出爐 用數據說出團隊需求
即將卸任的香港藝術發展局行政總裁茹國烈,任內用心推動的表演藝術業界實況研究,在二月份正式發佈了《香港藝術界年度調查報告2007/08》,藉著對場地與團隊演出的數據分析,反映出藝術界對場地與資源的需求,它的出現無疑令業界對藝術發展的分析和前瞻更有把握。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
活化工廈方案浮現 藝術人憂政府介入反礙發展
香港特首近期在施政報告中提及發展「六大優勢產業」的深化策略,其中即包含了針對活化工廠大廈而設的方案。對於已經開始租用工廠大廈空間以來創作的藝術家們,反而擔心工廈美名的活化是發展地產的幌子,這反令租金上升;加上使用方式更受關注,團隊運用空間的靈活性會受影響,最後可能反而窒礙發展。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
藝評雜誌生存受阻 《文化現場》面臨停刊危機
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資深文化記者籌畫發行的藝評雜誌《文化現場》,雖然雜誌的成績得到藝發局藝評小組認同,認為可考慮接納其申請,但建議上遞至握決定權的藝發局大會時卻不獲通過,雜誌面臨停刊命運。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從心理剝繭到剖解身分焦慮
首演於二○○九年三月的「香港藝術節」委約製作《聖荷西謀殺案》,為本年度香港原創劇目的話題之作;作品是年輕女劇作家莊梅岩自英國留學後的首部發表作品。「年輕」和「女性」雖容易把莊梅岩歸納和分類在目前香港舞台劇作家光譜中,但一定是過於約化的詮釋;其才華一直未受意識形態框架所約制,反而更見諸於其作品的格局和題材,正是貫徹了莊一直嘗試跨開存在狀態的探索闊度、直搗人性呈現不同面向的風格,這與她念心理學出身的背景有莫大關係。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未敢遊戲到底的顛覆
諾貝爾獎得主高行健的劇作《山海經傳》首度搬上舞台,在五月三十日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圓形廣場舉行世界首演,這是香港「法國五月」藝術節之「高行健藝術節」中最受人矚目的演出,由「香港戲劇工程」製作、香港資深藝術工作者蔡錫昌執導。高行健的每一個劇作都是一場徹底的劇場實驗,《山海經傳》探索的是中國神話和文明起源與當下的「我」的關係,本刊特邀香港劇評人陳國慧為本刊讀者評介這一場「實驗」的過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多媒體構景 打造胡氏大樓批判之窗
胡恩威批判目光之「快、狠、準」令他即使是批是鬥,也幹的跳脫漂亮,他安然自若地站在當下,聞風不動、有條有理地繼續放出一把又一把利刃,從建築到劇場、從娛樂到政治、從天主到佛教,幾乎處處都見其身影、聲音和評說。香港不少舞台導演喜用多媒體元素,但能夠掌握多媒體的冷冽而能夠將之轉化為具氣息的溫熱的卻不多,胡恩威可說是其中一人。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華文戲劇百年 兩岸四地燦爛風華
兩年一度的華文戲劇節今年再回香港,以「華文戲劇百周年」為今年戲劇節的展演主題,頗見主辦者回顧歷史的用心,今年的展演也是歷屆最為豐富的,除了兩岸四地的精采作品,也看到香港本地的戲劇傳承樣貌,同時也展現了傳統戲曲化入現代劇場的新嘗試。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把「愛丁堡藝穗節」從想像中拉出
近年屢屢成為恐怖分子攻擊目標的英國,不為恐怖主義所屈,盛夏的藝術節慶依然綻放繽紛。今年的愛丁堡藝穗節恰逢六十大壽,在英國甫完成戲劇碩士學業的香港劇評人陳國慧,趁此機會到藝術山城愛丁堡「朝拜」,看見豐富多彩的實驗作品,發現英國表演藝術界也吹起「日韓風」,異國情調又逗趣娛樂的日韓演出票房一片蓬勃。
-
戲劇
生命輪環的失落
香港版《如》劇因為演員經驗的相對接近,這種落差的影響就能調至最低。目前表坊版中有些演員的顏色畢竟是太亮了,這固然是精采的演出;然而整體卻也就無法調和出一種溫柔婉約的色澤。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禁忌與娛樂間走鋼索 從邊緣到中心的「非常林奕華」
林奕華的作品從來都有一種「語不驚人誓不休」的暴烈姿態,這裡說的是它探討的內容和表現的方法,迫著觀眾無法不直視;然它內裡潛藏著相當爛漫的溫柔和感性,卻也是觀眾不可能視若無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