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陳國慧

發表文章 113 篇
  • 「紀錄劇場節」研討會現場。
    香港

    戲劇與社會關注帶動形式 香港首辦紀錄劇場節

    香港劇團「一條褲製作」今年自五月起舉辦「紀錄劇場節」,透過連串活動,從不同面向探討紀錄劇場的定義、形式與各地實踐。其中紀錄劇場研討會於七月底舉行,多位藝術家與戲劇學者也到港分享,另有選讀英美兩地的紀錄劇場作品,不少是首次在港亮相。

    文字|陳國慧、一條褲製作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她們的尋源問道 劇場的生命旅程 非洲女性創作者的傳記性表演

    雖然西方劇場訓練對非洲戲劇發展而言占有相當重要的比例,但在骨子裡,非洲的戲劇仍然保留了相當強的說故事傳統,沒有太多花俏的點子,也沒有複雜的敘事,只是述說快樂與悲傷、成就與失敗,透過再歷曾經,傳承經驗和歷史。有「非洲現代舞之母」美稱的謝曼恩.阿科尼與知名南非女演員泰姆比.姆沙利-瓊斯,都在劇場中自述平生,讓我們見識動人的說故事力量。

    文字|陳國慧、Thomas Dorn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 柏林戲劇盛會評審訪港分享講座現場。
    香港

    「柏林戲劇盛會」評審來港交流 配合網上錄像越洋觀劇

    應西九文化區與香港歌德學院之邀,兩位今年度「柏林戲劇盛會」的遴選評審艾娃.比亨特與緹爾.布列格利訪港與本地戲劇界人事交流,分享德國劇場現況。香港參與者先透過網上錄像觀賞入選今年柏林戲劇盛會的作品,再聽兩位評審分享德語劇場現況與美學,大開眼界也增長見識。

    文字|陳國慧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 結束的場景從高處遙望澳門風景。
    焦點專題 Focus

    誰的城市?誰的政治? 在柏林與澳門的《遙感》經驗

    在不同的城市因地創作的《遙感城市系列》,說出了多少在地的文化、社會氛圍,與空間的政治性?本文作者親身參與了同系列製作在柏林城中區與澳門的演出,與在香港的工作坊實作體驗,更可見其中差異,並引發思考。

    文字|陳國慧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 伍韶勁跨媒介作品《廿五分鐘後》把電車變成流動相機暗房。
    香港

    劇場在城市流動 時間與空間今昔交錯

    香港劇場工作者在創作上,對空間相當敏感,如近期的《消失的海岸線》即透過互動程式,帶領觀眾於遊走過程中,見到「官方」發展藍圖對照「新規劃」下城市的變化。另一由藝術家伍韶勁創作的跨媒介作品《廿五分鐘後》,則是把電車變成流動相機暗房,創作雖非關劇場但設計卻很有劇場感。

    文字|陳國慧
    第293期 / 2017年05月號
  • 香港話劇團新劇季發布會現場,與會嘉賓合照留念。
    香港

    香港話劇團歡慶四十 新劇季以「凝聚戲劇力量」為題

    一九七七年成立的「香港話劇團」今年慶祝創團四十周年,當年的創立,可說是為日後香港劇壇奠定後續發展的基礎,並展開專業性的發展。四十周年的這一年劇季節目,以「凝聚戲劇力量」為題,將推出十三個節目,包含新創劇作與翻譯劇作,也在黑盒劇場推出新進創作者作品,創作光譜的多元化,顯見香港話劇團力求平衡不同年齡和期望的觀眾。

    文字|陳國慧、香港話劇團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 「西九外劇場節2017—被消失後的城市」場刊封面。
    香港

    主題呼應時代 「西九外劇場節」危機中上演

    「天邊外劇場」主辦的「西九外劇場節2017」於一月初至二月中旬舉行,主題為「被消失後的城市」,徵選三組本地新進團隊並邀請來自澳門與台灣的兩個團隊參與。選在「西九」尚在動工時於「未來文化核心外圍」舉行一個「隨時會被消失的劇場節」,「去中心化」的意圖鮮明,試著讓劇場工作者和觀眾思考本土劇場發展的不同形態,挑戰實踐的多元方式和找尋城市「在地」議題。

    文字|陳國慧、天邊外劇場
    第290期 / 2017年02月號
  • 2016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範疇代表提名推選活動其中四位候選人(左起陳慧、李俊良、陳錦成、周博賢)的傳單,他們也成功當選。
    香港

    去年文化界多場選舉 反映工作者關注喚起業界意識

    「雨傘革命」的發生,引發香港民眾對自身社會與政治現況的關注,也喚醒了大眾改變現狀的動能,同樣的情形也在文化界發生。去年包含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功能界別選舉、藝術發展局藝術範疇代表提名推選及特首選委會選舉(文化小組)等選舉活動,都可以看到對建制派的挑戰,結果各有成敗,但喚起業界工作者對社會和文化發展的更多關心,亦是為未來鋪路。

    文字|陳國慧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 《安提戈涅》今年五月於北京鼓樓西劇場首演,是一次結合演員訓練展示鄧樹榮劇場美學探索的成果。
    香港

    西九首試Live直播 戶外版《安提戈涅》邀各地觀眾共賞

    西九文化區將於十一月,在戶外場地演出由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及白光劇社首度合作的希臘悲劇《安提戈涅》,而且也同步嘗試現場直播,讓更多外地觀眾可以欣賞。演出在「日落及維港景致下」上演,安提戈涅的抗爭精神,將在美麗景致中,為香港帶來更豐富與深刻的啟示。

    文字|陳國慧、小白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 「演戲家族」音樂劇《仲夏夜之夢》獲得不少觀眾支持。
    香港

    仲夏選舉風聲鶴淚 舞台莎翁夜夢未停

    九月香港最重要的新聞就是立法會議員選舉,因為雨傘革命的影響,選舉結果也改變了立法會的生態,令人期待未來的可能。同樣在九月,也可看到表演藝術界不約而同以莎翁的喜劇《仲夏夜之夢》進行各種變奏音樂劇、肢體劇場、芭蕾舞等,雖已入秋,夢卻不斷

    文字|陳國慧、阮漢威
    第286期 / 2016年10月號
  • 新蒲崗有很多工廈小劇場。
    香港

    工廈火災引發政府取締 租用的藝團面臨空間危機

    在租金驚人的香港,有不少藝術團體租用相對廉宜的工廠大廈建立辦公室和排練場,甚至成為創作發表空間,但這些空間的「非法性」一直讓藝術家進退失據,同時安全的問題亦有隱憂。近期發生於九龍灣淘大工業村的大火,引發政府對工廈違規用途的取締,讓藝團擔憂連這樣的空間也可能消失,藝術的發展將更為艱難。

    文字|陳國慧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 伯納維拉在講座「初探義大利即興喜劇」中從歷史和文化說起,介紹了即興喜劇的由來與發展。
    香港

    金丑獎得主伯納維拉來港 主持義大利即興喜劇大師班

    二○○七年金丑獎得主伯納維拉,六月中應「鄧樹榮戲劇工作室」之邀為「2016 國際戲劇大師班」訪港講課,主持六天五夜訓練營,並有一場公開講座介紹義大利即興喜劇。伯納維拉以簡單英語與豐富肢體語言表達,讓聽者感受到他對其藝術的熱情與專注,也提供香港表演工作者更多的肢體認識。

    文字|陳國慧、鄧樹榮戲劇工作室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 「香港舞台劇獎」頒獎典禮後的大合影。
    香港

    香港舞台劇獎頒獎 獨立劇團與旗艦團共分春色

    今年第廿五屆的「香港舞台劇獎」於四月中頒發,因適逢「華文戲劇節」在香港舉行,也特設「華文戲劇獎」由四地評審從此屆參演作品中評選,由陳敢權編導的《一頁飛鴻》獲華文戲劇優秀劇目大獎。而「香港舞台劇獎」中,則見獨立劇團頗獲評審青睞,由已經不再運作的團劇團與新進的藝君子劇團合作的《天使撻落新.都城》獲「最佳整體演出」。

    文字|陳國慧、Lo@Yankov Wong Production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 劇組成員學歷被去「國立」事件引發媒體關注,圖為《明報》的相關報導。
    香港

    場刊「國立」被刪惹風波 民政局康文署迴避回應

    三月下旬,香港糊塗戲班演出《惡童日記第三部曲之第三謊言》時的場刊,出現內部人員的台灣學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被刪除「國立」兩字,引發劇場界討論。在雨傘革命與銅鑼灣書店五子事件之後,香港的言論與創作自由是否遭限在在引發港民關注,也讓此「去國立」備受港媒關注。而這次事件是香港康文署的自我審查內規或偶發事件,官員也迴避回應,大打太極。

    文字|陳國慧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 第十屆華文戲劇節宣告記者會上,香港戲劇協會會長鍾景輝(中)、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左) 與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右)受邀為活動贈
    香港

    第十屆華文戲劇節四月舉行 主場劇團演出香港風貌

    兩年一度的「華文戲劇節」今年來到第十屆,將於四月份在香港舉行。這次將有來自中國、台灣、澳門及香港的劇團製作共十檔,共上演超過四十場不同規模、不同形式的作品,讓觀眾見證當代華文劇場的多元面貌。其中香港因主場優勢,推出多檔不同類型的製作,從學院莎劇到新進劇團,關注議題有歷史有當下社會,精采呈現「香港製造」!

    文字|陳國慧、香港戲劇協會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 「近年編劇平台及創作生態」論壇現場。
    香港

    「前進進」辦創作生態論壇 編劇交流初衷所思

    近年來以多種形式推動「新文本運動」的「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在近期舉辦的戲劇節以「慢工劇作.本土轉化」為主題,除了演出也進行工作坊、講座與論壇,其中「新文本工作室2.0」邀兩位新進編劇胡境陽與李穎蕾以一年時間創作,並延伸舉辦了「近年編劇平台及創作生態」論壇,邀多位策劃人和劇評人分享經驗,除梳理香港的創作發展外,亦對照台灣不同計畫的策劃,觀照當地的編劇生態。

    文字|陳國慧、前進進戲劇工作坊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 「國際劇場工作坊節」中的「與社會批判式的對話」工作坊現場。
    香港

    首辦「國際劇場工作坊節」 西九邀請各地藝術家來港交流

    八月起,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特地舉辦了香港第一個「國際劇場工作坊節」,邀請多個海外單位,就各種美學議題與劇場形式,在香港舉行公開講座、對談與工作坊。此活動引起香港劇場界的高度興趣與期待,藝術發展主管劉祺豐即表示,工作坊節目的在於「製造更多討論空間,啟發更多新創作,開拓本土表演藝術的新領域」,為「日後雙方合作埋下種子」。

    文字|陳國慧
    第275期 / 2015年11月號
  • 《天使撻落新.都城》節目冊封面
    香港

    「團劇團」宣布明年將停止運作 幾經風雨仍難為繼

    剛於九月份推出精采製作《天使撻落新.都城》的「團劇團」(前身為灣仔劇團),卻在演出正在熱烈開展之時,由行政總監楊惠芳代表董事會向外宣布由明年四月一日起劇團將暫停運作,雖然承繼創辦人何偉龍先生離世前的遺願,但迫於經濟現實與個人狀況,終究不得不讓這個一度是香港劇壇活躍的業餘劇團選擇暫停,令人感嘆欷噓。

    文字|陳國慧、團劇團
    第274期 / 2015年10月號
  • 「PW壹捌零零—編劇碩士成果展」海報
    香港

    「PW壹捌零零」編劇碩士成果展 展示多元創作面貌

    香港劇場界讓新進編劇發表的機會不少,但有志於系統性學習和進修編劇的創作人,選擇其實可能只有香港演藝學院,該校編劇課程在潘惠森的策劃下,的確吸引了不少本地和中國內地學生就讀。最近演藝學院編劇碩士生在藝術中心小劇場展演卅分鐘其新作的選段,作品看來風格迥異而且進路不一,卻不約而同朝向一種思考:不同價值觀的對立、衝擊與角力,與「後雨傘」處境別有連繫的意義。

    文字|陳國慧、香港演藝學院
    第272期 / 2015年08月號
  • 原創音樂劇《天堂之後》是第一齣把「雨傘運動」事件搬上舞台的作品。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後雨傘劇場」的理想初衷與現實沉澱 運動過後的香港劇場創作

    去年要求「真普選」的「雨傘革命」,為香港社會掀起了公民覺醒與爭取權利的風潮,也成為劇場中專注的創作主題。觀察這些劇作,可以看到創作者如何轉化運動的經驗與思考的深度,而創作人如何把自己的情緒、見解、立場和姿態沉澱為材料,透過劇場手段去處理、分析與思考,是相當重要的課題,特別是在這個充斥著躁動聲音與情緒氾濫的年代,創作人可能先要先具備一種「評論」的角度審視現實,讓作品的寬度和深度可以跨越更遠。

    文字|陳國慧、Yankov Wong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