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與式政策劇場《做好香港地》演出現場。(陳國慧 攝)
香港

進念《做好香港地》 「東宮西宮」美學怎樣介入參與?

向來積極參與政策、社會觀察的進念.二十面體劇團,在二○○三年推出的「東宮西宮」系列備受討論,討論、批判、戲謔弱勢政府的姿態成了「進念」的劇場路徑,也似乎是與劇團一直的「實驗」精神契合。近期香港政府展開土地利用議題公眾諮詢,進念也推出參與式政策劇場《做好香港地》,但從演出現場的狀況看來,這個延續自「東宮西宮」的美學策略,似乎未能深化……

向來積極參與政策、社會觀察的進念.二十面體劇團,在二○○三年推出的「東宮西宮」系列備受討論,討論、批判、戲謔弱勢政府的姿態成了「進念」的劇場路徑,也似乎是與劇團一直的「實驗」精神契合。近期香港政府展開土地利用議題公眾諮詢,進念也推出參與式政策劇場《做好香港地》,但從演出現場的狀況看來,這個延續自「東宮西宮」的美學策略,似乎未能深化……

香港一直研究的「土地問題」,「終於」由政府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自今年四月開始,展開長達五個月的公眾諮詢,公眾可就十八個未來開發土地選項表達意見,坊間包括不同媒體亦舉行有多場討論會或綜合式報導。在這些選擇中,包括未來十年內的「短中期選項」如利用私人新界農地儲備(配合公私營合作模式)、利用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例如把粉嶺高爾夫球場作其他用途)等;未來十至卅年內的「中長期選項」如於維多利亞港以外填海、發展東大嶼都會、利用岩洞及地下空間等;及「概念性選項」如長遠發展香港內河碼頭用地及鄰近用地、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其他地點、發展現有運輸基建設施上蓋等。

進念的社會參與與劇場實驗

每選項各有支持和反對者,如環保人士不贊成填海、社運前線人士對發展商囤積農地表示反對,新界土地、發展商背後的利益輸送關係千絲萬縷,到底水深火熱的香港市民還要等多久才有安身之所?一向關注透過舞台探索社會議題的香港「九大」藝團之一「進念.二十面體」,其於二○○三年推出的「東宮西宮」系列曾引來一時佳話,講課式劇場對當時的觀眾來說是相當新奇的表演方式,加上當時尚未成為政治人物的陳淑莊在舞台上亮麗地展示她口才了得、思辯迅捷,討論、批判、戲謔弱勢政府的姿態成了「進念」的劇場路徑,亦似乎是與劇團一直的「實驗」精神契合。

不過這系列在推出《東宮西宮十四之警察不見了》這個以「深入淺出認識警察和紀律部隊的方方面面」的作品後便無以為繼;當然劇團積極地探索「一帶一路」的走向也讓劇團與政府及國家的合作關係更形緊密,這些策略和進路當然也不是一般香港劇團可以企及,「進念」作為一個「實驗」和「方法」可能在這個複雜的時勢下需要有另一種解讀。誠然劇團一直視教育觀眾為任務,不管在內容或形式上,也在嘗試讓觀眾提出更多的問題,至於「走出框框」的答案是否不在劇團的想像之內,則是值得挑戰的課題。所以劇團在九月中演出的參與式政策劇場《做好香港地》,就讓筆者相當好奇。

冷清的政策性參與劇場

在其官方資料中,說這項目是一公民教育計畫,與香港發展策略研究所聯合主辦,而研究所主席亦是這項目的創作人之一胡恩威。項目在劇團的劇季手冊內似乎是一個售票節目,不過後來如果參與者填寫了有關「香港土地政策和城市規劃」的網上問卷調查後就可以免費觀賞演出,同時觀眾亦可以在演出內看到調查結果,這看來也很有「參與」的想像。兩場的演出中,我參與的首演觀眾不到百人(因為演出中有即時投票的環節顯示參與者人數),大劇院內的氣氛也不算熱烈;加上調查結果原來還混合了劇團早前透過與學校合作的超過一千四百位學生的參與,因此胡恩威在現場也不得不為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兩成人不知道自己居所面積的原因「解說」一番;整個結果是否要有一定程度的參考性,似乎不在考慮之列。

因此,透過應用程式投票這個動作提高參與的成份,看來是劇團躍躍欲試的,不過現在各式參與式劇場的路徑多元,而且觀眾介入和改變演出的可能性甚高,《做》的文本不管怎樣現場互動,也沒有影響這個沿自「東宮西宮」但似乎並沒有深化的美學策略,甚至連現場的「家住將軍澳」原來也是演員坐在台下走往台上,可憐觀眾仍然(與現實一般)「被動」。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