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玫
-
焦點專題 Focus 總體觀察
各團指揮到齊 各出奇招澎派開席
年初,剛跨入二○一三年不久,兩個國樂團就紛紛傳來好消息。首先經過一年多的遴選,在北市文化局的拍板定案下,臺北市立國樂團宣布指揮瞿春泉接任首 任的首席指揮。臺灣女婿瞿春泉不但是中國一級指揮,也是臺灣國樂團前任指揮。就任新職不但代表著新的開始,傳達出的另一個訊息,就是以往在北市國由指揮擔 任的「音樂總監」一職將走入歷史,由「首席指揮」取而代之。
-
焦點專題 Focus 焦點六:跨界與合作
大步跨領域 眼花撩亂的驚奇饗宴
不管是交響樂團或國樂團,在跨界大潮之下,莫不摩拳擦掌要「玩」出令人驚豔的新面貌!或是起舞,或是電音搖滾,或是古今合鳴,或是東西同台多采多姿的跨界風景,樂迷們何不放開心胸,期待繽紛的驚奇?
-
焦點專題 Focus 焦點七:國人作品
大師經典再現 新曲紛至沓來
國人作品的創作是需要長時間累積的,在各大樂團多年的努力下,已有可觀的成績出現。在這次樂季中,前輩作曲家的作品如蕭泰然、郭芝苑、李泰祥皆現身,中生代作曲家潘世姬也在三大團的曲目中占了重要位置。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音樂劇演員
張世珮 隨遇而安 嘹亮歌唱
《四月望雨》中溫柔的鍾有妹,《隔壁親家》裡婉約的李招治這是台上的張世珮,台下的她卻是個性調皮、有著「天塌下來也不怕」氣概的「山東大妞」。主修聲樂的女高音,卻因緣際會踏入音樂劇的世界,就這樣一路「玩」得開心不已;最近她又將隨著音樂劇《天堂邊緣》的演出,再度嘹亮歌唱
-
焦點專題 Focus
從新的角度 攀越另一頁風景
翻開國家交響樂團的二○一三/一四樂季手冊,眼尖的樂迷必能發現整體的節目內容中,從各個角度都有所突破不依循系列性安排,改以特色主題引導每場音樂會;從去年以精緻的法國音樂為主,回歸到德奧經典樂曲;歌劇從刻意遵循正統的《女武神》,跳到緊湊新穎的《莎樂美》;還有廣邀新作,並將帶著國人作品展開一場暌違已久的歐洲壯遊音樂總監呂紹嘉的第四個樂季,將有意想不到的巧思,等著讓聽眾遇見驚喜。
-
焦點專題 Focus NSO新樂季綜覽
滿滿「新」意 帶著樂迷一起前進
翻開熱騰騰的新樂季手冊,樂迷應該馬上就會發現,這次與以往有著大大不同少了系列規劃的導引,呈現的是一場場標題各異其趣的節目,每一場似乎都值得樂迷深入鑽研。音樂總監呂紹嘉把許多巧思隱藏其中,就像埋下寶藏提供樂迷挖掘,滿滿的「新」意,要帶著樂迷一起前進這一年獨特的尋寶之旅。
-
即將上場 Preview 兩廳院歌劇工作坊精巧之作
《睡美人》聽見雷史碧基的奇幻樂思
義大利作曲家雷史碧基的歌劇《睡美人》,將由兩廳院歌劇工作坊舉行台灣首演。雖是大家熟悉的童話,但作曲家增添了許多靈巧可愛的角色,並且,充滿了奇幻想像的聲音。而他也使用了很多作曲家的音樂語言,來讓作品的多樣性與鮮明性更加突出,而且串連得巧妙自然。
-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於薩克斯風的天才十問
薩克斯風為什麼叫作「薩克斯風」? 為什麼它會被做成菸斗狀? 薩克斯風吹久了,臉皮會不會皺掉? 對於薩克斯風這個樂器,大家首先聯想到的一定都是爵士樂手吹奏時搖擺的瀟灑身姿,但真的只有爵士樂演出才使用這個樂器嗎?趁著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又要起跑,我們也來了解一下,這個迷人樂器的魅力所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稻禾畔的金色奇蹟
為何后里小鎮會成為台灣的「薩克斯風之鄉」?一切都要從畫家張連昌說起。他因為喜愛這個樂器,藉著拆解朋友燒燬的薩克斯風,分析繪圖,拚命研究,竟能無師自通打造出台灣第一把薩克斯風!之後更把他鑽研出的技術與鄉人分享,開枝散葉,讓這個產業在此地扎根!他的後人更以其名自創品牌,並成立紀念館,讓人人得以知曉他的傳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名家新秀 爵士一夏
仔細研究今年來台的爵士大師們,就可以發現許多共通點獲得大獎、葛來美提名、穩坐排行榜不說,「混血」的曲風、古典音樂背景與深厚爵士底子,似乎是他們擁有廣大粉絲的主因。雖然發生臨場換將的小插曲,但代打人物的名氣卻是有增無減。從電貝斯之神與融合爵士天王、薩克斯風巨擘、爵士新天后、鋼琴魔人,一直到黃瑞豐、史茵茵、兩廳院爵士音樂營菁英大樂團、超實力特邀佳賓曹格。不同的表演、多重的選擇,名家新秀、廳內廳外,就是要讓聽眾們一起來爵士一夏!
-
音樂新訊 對位室內樂團
東西神話人物齊聚 《十個太陽》關懷地球暖化
希臘神話裡的太陽神阿波羅、探險家馬可波羅、中國傳說后羿、歌劇《魔笛》中的夜后,這些無論從歷史或地理上都不可能有任何關連的人物,竟然在一場以音樂為主角的演出中,上演著一段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故事。 深耕高雄的「對位室內樂團」擅長將古典音樂與跨領域結合,近幾年更以多齣製作帶入更多欣賞音樂的人口。今年,樂團在高雄春天藝術節中推出《噢!我的太陽》後,將再調整內容,更名為《十個太陽》在台北上演。整場演出雖然不明確道出想要傳達的訴求,但在音樂與劇情的發展中,卻能讓人深深體會到地球暖化的議題對於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重要性。 演員陣容除了由首席林佳霖帶領樂團演奏外,還有旅德男高音林健吉、京劇武生戴立吾、花腔女高音黃絢雯、劇場演員程伯仁。而為了更貼切地傳達情緒,節目更從耳熟能詳的樂曲《四季》、民謠〈我的太陽〉起,融入大量現代音樂如《春之祭》及作曲家盛宗亮的作品。特別的是,還有國人作曲家李元貞、謝蕙馨與陳玠如的創作。對於不協和音樂占了半數之多,藝術總監梁孔玲卻認為:「小孩的接受度比大人更高,而且對待孩子的方法不是蹲下來跟他們說話,而是將他們放在我們肩膀上。」
-
藝號人物 People 德國管風琴家
克利斯多夫.布爾 讓古老與前衛並進
管風琴家克利斯多夫.布爾雖然是德國人,但卻沒有印象中的嚴謹刻板,反而顯得隨性自然,不管是約訪過程中的互動,或是創作上的多元嘗試。雖然彈的是讓人覺得「莊嚴肅穆」的管風琴,但同時也玩爵士、搖滾、流行樂,合作對象更有畫家、電子舞曲DJ、舞者、錄影製作人、甚至默片在不一樣的音樂類型中,布爾總能從中得到靈感,讓管風琴展現出前衛的魅力。
-
即將上場 Preview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起跑!
兩百五十人陣仗 再現浦契尼《光榮彌撒》
一年一度的合唱盛會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將於七月下旬開跑,這次共邀了五支來自歐亞的人聲團隊參與,並將巡迴新竹、苗栗、雲林、南投、屏東、台南、高雄與當地各類型合唱團聯演。而壓軸的是浦契尼的《光榮彌撒》,以兩百五十人的大陣仗,將在指揮大師豪勒隆帶領下,為合唱音樂節劃上美好句點。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音樂是他的命運
「命運」二字,或許是柯慶隆人生的最佳註腳:從一出生鬼門關前走一回的幸運,從小想學習音樂卻不可得的遺憾,長大後科學事業非凡卻依舊沉迷音樂世界,車禍受傷讓他中斷創作終於,他克服了命運給予的課題,創作了他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走過烽火年代 撫慰人心的吉他
來自大家都不熟悉的國家蒙特內哥羅,吉他演奏家米洛許.卡拉達格利奇卻以他的琴聲,當作國家的名片,讓更多人認識這個位於巴爾幹半島上的新國度。八歲學吉他,九歲登台,十一歲在國際吉他比賽中獲獎,早慧的卡拉達格利奇,在戰火中以彈吉逃避現實、編織吉他烏托邦,而今成為國際樂壇炙手可熱的炸子雞,仍不忘當年初衷,帶著吉他,為人們彈奏,安慰受傷的心靈。
-
特別企畫 Feature
原汁原味 深情詮釋
國家交響樂團於二○○六年以音樂會形式上演《尼貝龍指環》全本歌劇,創下國內歌劇演出史的記錄,今年更為華格納兩百歲冥誕,挑戰《女武神》全新製作。為了讓國內觀眾看到原汁原味的華格納歌劇,音樂總監呂紹嘉特邀長期在拜魯特劇院工作的導演雷曼與台灣藝術團隊合作,資深舞台設計師蔡秀錦擔任舞檯燈光暨服裝設計。一個暨經典又在地的製作即將登場,令人拭目以待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海之詩」
聆聽大海的四種風情
國家交響樂團本樂季「法蘭西」系列的最後壓軸音樂會「海之詩」,音樂總監呂紹嘉精選四位法國重量級作曲家布瑞頓、蕭頌、拉威爾與德布西的交響曲,以「海」為主題,讓樂迷聆賞法式音樂的細膩與美好音響。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溫柔教頭 美麗歌聲的推手
從擁有好歌喉到能真正上台表演,中間這段過程,就需要「歌唱詮釋指導」來幫忙了!從歌劇到音樂劇,也指導過多位流行歌手藝人,魏世芬的工作不只教唱歌,還要送他們上台,陪著發聲、修正韻味、調整體態、平穩心理。運用女性的溫柔傾聽,魏世芬從歌手外顯的問題看進內心癥結,再慢慢解開。她從不認為自己有「教」這回事,而是了解對方要什麼,適時給予意見,順著他們的節奏引發就是這麼「連哄帶騙」地,讓歌手將歌聲包裝成更美麗的禮物,送到觀眾的心中。
-
音樂新訊
NSO樂團學苑有成 「超越」音樂會展現成果
為了培育人才、延續樂團傳統音色,從二○一二年九月起,國家交響樂團成立了「NSO樂團學苑」(NSO Orchestra Academy),試圖在學校的科班訓練和職業樂團的專業演奏中,架起一個以實務演練為主的「跨越」計畫(Leaping Program)。第一屆從三百名競爭者中選出四十三名學員,經過個別指導、管絃樂分部練習、室內樂重奏演出、參與樂團排練旁聽外,並與國際知名指揮及獨奏家有近身學習的機會。二○一三/一四樂季的第二屆起,更將以兩年為期展開培訓計畫,繼續培養國內音樂系學生及海外學成歸國菁英。 樂團學苑常任指揮由NSO助理指揮張尹芳擔任,在歷經將近十個月的定期排練和小型演出後,這群年輕菁英將以「樂團學苑」的身分首度站上國家音樂廳,以絃樂團、管樂重奏、協奏和交響組曲等不同組合展現他們的學習成果。此外,曾獲選二○○九年兩廳院樂壇新秀的大提琴家黃日昇,更將代表NSO團員,擔任此次獨奏演出柴科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為音樂會加持,同時展現傳承意義。(李秋玫)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木蘭》新挑戰 演奏╳耍拳舞棍秀身段
朱宗慶打擊樂團與國光劇團二○一○年合作的擊樂劇場演出《木蘭》,今年大幅改編,配合多媒體、燈光、服裝、舞台等,讓擊樂與京劇更為緊密結合。為了要在演奏中以旋律傳達之外,更讓身體連帶地表現京劇的身段,團員也接受肢體訓練,發展出以棍棒敲擊、身體拍打的節奏,自然融入到表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