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oice
生活

自覺「很幸福」的柯一正說:「我們曾經窮過,但是再窮都不會像以前那樣,人可以回到需求最少的心態……只要想清楚,其實什麼都可以做,我覺得我們可以過得去!」
專題

柯一正 回歸「簡單」的幸福哲學

這幾年面對金融風暴的衝擊,很多台灣人都覺得自己不快樂、不幸福,痛苦指數偏高。怎麼樣才能得到幸福?成為許多人心中的疑問。「藍月」、「綠光」、「紙風車」,這三個美麗的名字都有著追尋幸福的本質,在台灣的影劇歷史上寫下重要的一頁,而這三個名字來自一個宣稱自己「很幸福」的人遊走在影視、廣告、舞台之間,人稱「柯導」的柯一正。

文字|林侖靜
第200期 / 2009年08月號
藝遊在他方

西化窗口的純淨樂音──聖彼得堡愛樂大廳

今天的聖彼得堡愛樂大廳原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時的聖彼得堡貴胄議事堂,於一八三九年竣工,是兩位當紅的義大利裔建築師的心血結晶:建築物主體由賈克負責,漂亮的立面裝飾則由羅西負責。二○○七年,由於中央政府與聖彼得堡三百週年紀念的經費挹注,聖彼得堡愛樂廳終獲大規模修繕的機會。樂界都希望這次自法國禮聘的建築師和設計師能妙手回春,恢復聖彼得堡愛樂廳原有的音響效果。

文字|顏華容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專題

智慧與科技知識 打造綠色生活

林憲德談「綠色建築的現在與未來」

什麼是綠色建築?在社會媒體與建商花花綠綠的廣告與說詞中,一般人實在難以體會綠色建築的真義。而從「什麼不是綠色建築」與「綠色建築的迷思」中,我們可以更貼近這個當代至關重要的環境生態議題。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台灣建築中心綠建築委員會召集人林憲德,在兩廳院文化沙龍「綠色建築的現在與未來」中笑稱,他的講題其實是「我愛綠色建築」:從綠色建築的各種迷思、地球生態環保的重要性,到綠色建築的九大指標、綠色建築的實例展現,生動而具體地說明了「綠色」的概念及建築與生態環境的相生相息關係。

文字|周倩漪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藝@CD

好音新面貌 更見動人魅力

音樂是非常奇妙的藝術,經過時間的滌洗,依然能在嶄新的思維創意下,變化出令人驚喜、魅力十足的面貌。如王家衛重新剪輯十五年前的電影《東邪西毒》,原聲帶在原來旋律在馬友友與絲路樂團的重新演繹下,更見深刻;「台灣鼓王」黃瑞豐為紀念音樂生涯四十週年而作的《黃瑞豐都會爵士Happy Dog》,也讓爵士老歌煥發出美好況味。

文字|李秋玫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藝@電影

肯.洛區 追求公義的影像力量

以《吹動大麥的風》、《再見祖國》等作品聞名國際的英國導演肯.洛區,向來以鮮明的紀實手法與社會批判風格創作,人道主義者與公義追求者的形象深入人心。近期台灣發行了他的早期作品如《母牛》、《家庭生活》,可以看出他早年即以敏銳的社會觀察與生活細節觀照,打造影像真實動人的力量。

文字|田國平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藝遊在他方

東西薈萃的藝術京城──聖彼得堡

到聖彼得堡遊玩,時間永遠不夠,你的胃永遠裝不了各家跨國連鎖飯店在新俄國砸下重金料理的大餐,眼睛也來不及看完所有的宮殿、宅邸、莊園、教堂、運河筆者建議,不識俄文的遊客,如果是為了聽音樂會來到聖彼得堡,可透過當地的旅行社購票,乃是省事一途。若問聖彼得堡愛樂廳附近的景點,最簡便的方式,就是沿著涅夫斯基大道一遊。 涅夫斯基大道沿線,風光無限 我們姑且將涅夫斯基大道當作台北的忠孝東路。由聖彼得堡的地圖(見圖)便可一目瞭然,從地圖上方延伸,就是「隱士盧」博物館和冬宮,在圖下方自上向下(參考指北針就是由東南向西北)沿著涅夫斯基大道(Nevesky Prospect),首先看到的是圖上的的右方第一條水平延伸的Bolshaya Konyshennaya,這條路與下一條Malaya Konyshennaya都有相當寬闊的林蔭大道與行人徒步區,徒步區兩旁只有車行單行道,沿路遍布許多小店、咖啡館和餐廳。 當我們走到Malaya Konyshennaya時,各位一定不會遺漏右手邊那幢巨大無比的喀山教堂(Kazan Cathedral/Kazansky Sobor)。這幢半環形的建築物,由沙皇保羅一世委託弗隆尼辛(A. Voronikhin)建造。建築師忠實地將沙皇造訪羅馬時非常欽羨的聖彼得大教堂複製過來。大教堂於一八一一年竣工,半環形的柱廊由四排每根十三公尺高的科林斯柱排列而成。中央的大教堂高七十一公尺,以十六世紀出土、有著許多神跡的「喀山聖母聖像」來取名。 在喀山大教堂斜對面的運河邊,您會看到一幢非常有特色的建築物,這就是聖彼得堡市書屋。俄國每個城市都有一間最主要最巨大的書屋Dom Knigi,但這種規模已經不只是家書店,筆者寧稱其為「書屋」。 書屋旁的這座橋就稱為喀山橋,底下是Griboedova運河。這是條有相當多遊河小船營運的運河,原因是聖彼得堡的另一大地標就在附近(在地圖的右方延伸),有一片與小小的運河不成比例的巨大多彩建築群,這就是鼎鼎有名的「寶血教堂」。寶血教堂貼切的翻譯應該是「濺血教堂」(Savior on the Spilt Blood),是為了紀念一八八一年在此遇刺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所建。亞歷山大二世事實上是沙皇王朝中少見

文字|顏華容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PAR訂閱方案廣告圖片
專題

昔日車站離合 未來嶄新創意

劉舜仁談「台灣經典車站建築巡禮」

鐵道、火車站、廣場、倉庫這些熟悉的記憶,關連著什麼樣的歷史經驗、建築美學、空間變遷、與人文活動?「台灣的鐵道文化是深厚的。」東海大學建築系教授劉舜仁說:「台灣歷史若沒有談這部分,就無法談現代化,整個社會將停留在農業時代。」他一語道出台灣鐵道發展史與現代化的關連。我們不僅有鐵道文化、鐵道迷,還可探究鐵道的工程技術、背後的服務設施,例如鐵路醫院、鐵路旅館、鐵路學校,劉舜仁以台灣經典火車站為焦點,做了一場百年建築歷史的珍貴巡禮。

文字|周倩漪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藝妙人物事

楊錦聰 無悔熱情 追求音樂之「真」

剛剛公佈入圍名單的金曲獎,風潮唱片就入圍了二十項,成果斐然,也證實了風潮二十多年來的努力成果。這個堅持夢想的團隊,就是由懷抱無比音樂熱情的總經理楊錦聰帶領,一路走來抱持為音樂留「真」的目標,以高品質的錄音錄下中國五十五個少數民族的音樂、優人神鼓與朱宗慶打擊樂團的演出,下一步更想做南島文化的聲音紀錄。

文字|林千琪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藝@CD

斯人斯樂 聆樂至樂

聆聽法國小提琴名家大衛.格里摩

法國小提琴家大衛.格里摩,今年雖才剛滿卅六歲,但他的技術至為精巧卓絕,華麗音色收放自如,音樂演奏發自於心,層次分明,舞台魅力十足,在在展現出年輕一輩音樂家的熱力與奔放的音樂觀。以他近年的兩張演奏專輯為例《巴哈: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組曲全集》與《反射著名小提琴奏鳴曲集》來說,兩套均在法國Nave- Ambroise公司出版,充分反映出清晰的演奏理念與音樂內容。

文字|林仁斌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數位全閱覽資料庫廣告圖片
藝遊在他方

浴火重生的音樂聖殿 ──萊比錫布商大廈音樂廳

布商大廈原址本是十五世紀時舊城邊界上的軍械庫,之後一樓樓層改為布料商展博覽會的用地,因此通稱布商大廈。一七八一年開始,二樓作為音樂廳使用,是一七四三年成立的「新音樂會樂團」演出場所這個樂團也就是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前身。歷經整修與戰火洗禮,現今的布商大廈音樂廳於一九八一年竣工,並由當時的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總監庫特.馬殊指揮開幕音樂會。

文字|邱映潔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藝妙人物事

馭科技之風 飆舞藝術狂潮

林珮淳談「新科技.新藝術.新創意」

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方興未艾。藉由科技的媒材特性,可將藝術本質以新穎的創意表達出來。這種結合科技而興起的藝術稱為科技藝術(Tech-Art)、或新媒體科技(New Media Technology)、或數位藝術(Digital Art),以上皆可概稱為新媒體藝術。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教授林珮淳四月八日在兩廳院文化沙龍講座中,以「新科技.新藝術.新創意」為題,引介此互動性新藝術的特色、發展、與創作面貌。

文字|周倩漪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