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舞擊「2012鈕扣計畫」排練
時間:二○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地點:信義誠品表演廳
時間:二○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地點:信義誠品表演廳
走進位於東區小巷鬧中取靜的老公寓頂樓前,首先會看見門口貼的對聯「半窗花影雲拖地 一室茶香月橫天」,一身俐落的黑衣黑裙襯著超短髮,吳素君探出門,笑開了臉,招著手,「那是我寫的喔!」指著對聯,這位酷愛古典的編舞家難掩驕傲。 從雲門舞集的創始團員、創立台北越界舞團、擔任江之翠劇場藝術總監,這位停不下腳步的創作者對傳統的偏好,除了反映在書畫收藏、古典文學閱讀,她為漢唐樂府編創一系列最為人所知的作品以南管結合梨園科步的《豔歌行》、《簪花記》、《夜未央》、《滿堂春》等作也透露端倪。 「南管戲小而精緻,因為空間局限住的身體語言,反而有更多的想像空間。」在她的舞蹈動作裡,空間感被裝入身體,如同她小而美的居所,處處都是細節巧思。樸質的原木桌椅、精緻的茶點、各式陶製杯盤、各國旅行時蒐羅的小物、何建生的雕塑、奚淞的書畫、一整面書牆、屋中四處栽植的扶疏綠葉、木石她的生活無一不美,但寒暄沒幾句,她便被攝影機分了心。 「我是不是該整理一下?有點亂耶!」吳素君四顧家中,面對鏡頭難掩緊張。 編舞家眼中的「亂」,卻已是一方井然有序又美好的天地。對「美」的挑剔與追求,是吳素君從雲門時期養成的習慣,也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採訪這天,在靜靜流淌的喜馬拉雅音樂中,她問起要喝哪一種茶,中國茶、花草茶應有盡有,講著講著,也走到院子裡剪了一把香草,熱水一沖,香氣四溢。 「我愛玩,事情也多,平常待在家的時間不長,但喜歡下雨天,在屋子角落看雨。」端著茶,吳素君笑指大片落地窗旁的角落,聊起創作之外的靜好日常。
李育昇從手繪角色圖開始,一筆一劃把腦中對角色的想像具體落實在紙上,呈現給導演和其他設計,藉由設計會議統一舞台、燈光、服裝三個設計部門的基礎風格,「當然啦,計畫趕不上變化,有時候舞台改個面向、單面台變成三面台我就得要大改。」他認為,劇場最重要的是「人」,做事不難,能夠互相理解並且磨合,才是挑戰也是樂趣。
在親子遊樂區常可見雙眼無神的父母,一臉疲憊地陪伴子女,看管孩子的安全。但相對於拖曳著幽靈般軀殼的成人,小孩身上散發的無窮活力顯示出生命張力的純粹,蘇匯宇認為這是一種當代的家庭肖像,「一種光啟般的死亡與生命意象」。
六月有許多以時尚流行圈和文學藝術界人物為主題的傳記電影上映。《時尚大師聖羅蘭》、《巴黎時尚女魔頭》、《為愛璀璨:永遠的葛麗絲》一窺時尚大師的真實生活,以及如何打造出引領潮流的時尚王國。而《如佛淨土》、《三島由紀夫:人間四幕》、《殉日》、《盛開紫羅蘭》,則帶您品嘗文學家與藝術家的生命況味。
〈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Free〉,唱得太對了,她在輕聲地說,誰需要自由。若可以,不在、與解構、與混亂、與不被解釋的權利;若可以,不在、與打破界限、與拆掉牆垣殘壁、與告別過去自己他人觀點。最後,我會說,不在即存在。
卡拉揚與EMI從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六○年的合作,奠立了卡拉揚作為指揮帝王的基礎。今年EMI唱片為了紀念卡拉揚逝世廿五周年,找回原始母帶,重新發行全套EMI時代的卡拉揚。這次Offical Remastered版本,強調全部都是原始母帶,還有世界首度數位化的新版本發行,增添收藏價值。透過嶄新的數位技術,我們可以用更清晰的角度聆聽,更靠近卡拉揚的輝煌歷史。
自卑壓抑的詹雨樹不喜與人說話,他蒐集圖像,並且開始為圖像去背,然後將去背的圖像以他的想法重新排列組合,就這樣開始他的拼貼藝術。文字充滿畫面美感,帶點藍色憂愁和夢幻的吳宗祐,認識不擅與人溝通的雨樹,最後成為雨樹的藝術經紀人,雨樹也呼喚起他對美和藝術的渴望。
人力飛行劇團《安德烈的妹妹們》 下半場排練
三月廿九日,週六,青年節。台北正醞釀隔日蔓延全城的反服貿黑潮。選擇此刻離城,車行南下,空氣剝除了愈發炙熱的抗爭氛圍,徒剩氣溫兀自攀升。果真如此?當然不,否則就不會有這趟為了默劇表演者姚尚德的台南之行。 二○○六年結束法國默劇學習後,姚尚德返台從事表演工作。起先還規規矩矩投身劇場,不多久,便選擇走出劇場,走進人群。雲門的「流浪者計畫」讓他帶著默劇到上海、蘇杭、廣西等地。隔年,他以默劇和偏鄉學童、部落居民、街角百姓即興互動,擦出各種驚喜的火光。然後發展出為期一個月的駐地交流,計畫的最後一站是台南。三月,他到台南租屋落腳,拜訪廟宇,結識朋友,尋找題材,在安平、永康、歸仁等地完成預定的演出場次後,每日騎著機車穿梭台南各地,為了額外接下的邀演、講習、默劇教學。 「能藉由表演跟地方產生連結,撒下根苗,真的很有意思。」過去多在台北生活、工作的姚尚德坦言,在台南的這一個多月是他難得的體驗,「整個過程都很舒服。創作跟生活是在一起的,也就是在生活中尋找素材。如果你在台北做戲,身邊的人都是和這齣戲相關的,很難接觸到一般人,在台南卻是交揉在一起,不會有『我在創作,其他人和生活不要打擾我』的狀況。」 交朋友、吃美食、創作、演出不斷加碼的行程,在月底的「南鐵藝文祭」結束後便暫告段落。沒跟上姚尚德前幾週的愜意生活,這日午後,我們見證他參與一場南鐵沿線居民反拆遷東移的抗爭活動所延伸出的默劇演出。
楊金源說:「TD(舞台技術指導)的宿命就是永遠沒有標準答案。每一個演出,都像經歷一次發明與創作的過程。」承接導演的奇想,舞台技術設計要想辦法讓它能夠在舞台上實現,而可怕的是,它不會給你多少時間,不可能有像產品開發那樣有反覆試驗與修正的機會。他表示:「我們這一行,風險很高,所有事情都是第一次。儘管前面測試很多次了,可是,每個機關一出來,都是世界首演。」
李元佳是何方神聖,國內鮮有人知。台北市立美術館透過「觀.點:李元佳回顧展」,整理爬梳這位長期在英倫活動的華裔藝術家作品。此次共展出李元佳在台北、波隆納、倫敦與坎布里亞等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及文獻一百九十逾件,涵蓋水墨、複合媒材、裝置、聲響、攝影等。並透過這次展覽,試圖重塑其定位。
吸引人又變化多端的神秘魔幻力量,始終牽引著人們的好奇心,五月起上映的多部電影,在古今穿越、神秘力量、內在人性的多種變化下,帶給人們魔幻般的神奇感受。另外,今年二月才拿下柏林銀熊獎的法國新浪潮導演亞倫.雷奈,於三月一日辭世,享年九十一歲;「記憶的迷宮──經典.雷奈 回顧展」,彙集大師包括長片、短片、紀錄片等類型作品,可一探導演開創與實驗許多電影的可能性。
M的一九八四記憶,如他中年之後惡劣睡眠裡的人事雜沓之夢,M也許只想記得那年中秋節的前一晚,他與父親母親一起登上剛完成灌漿工程的家屋頂樓灑水,山影寂靜,幸福的堅毅憧憬與幽微的憂傷並存,在未知未來之前,那時,M和他的家人非常沉默。
人作為空間的主體,空間如何反映人的內在與需求?主體如何形塑空間?城市風景如何詮釋出多重文化議題?面對混亂,現代性的力量為何加以排除?畢恆達新作《空間就是想像力》聚焦方法與實作,穿插大量案例,以輕鬆幽默的方法帶領讀者重新認識生活空間,提點讀者:「每個空間都是為了人而存在,從觀察、體驗、詮釋中,進一步理解如何改造空間,讓空間適應我們生活的樣態。」
廿一世紀的音樂品味原本就非常多元包容,跨界音樂更是當今的主流。台灣鋼琴家林佳靜演奏爵士樂奔放恣意,另人驚豔!美國跨界小提琴女神卡洛琳以古典手法拉奏耳熟能詳的電影配樂,曲曲動聽。丹麥創作美聲天后席絲.史東不但跨界古典與爵士,更在作曲與演唱之間恣意遊走。
台灣烏龍茶不但有過風華,也有一段繁複可觀的身世。在日據時代改種紅茶,後來又有了白毫烏龍茶,七十年代經濟開始起飛,很多茶農又悉心種起高山烏龍茶,乃至白毫烏龍茶,那時茶工業再度繁華,台灣烏龍茶真的好喝,時至今日,台灣茶葉文化已再度步上多元興盛時代,簡直可謂茶文化的文藝復興!
時間:二○一三年十一月九日 地點:澳門
動力藝術,簡單地說就是會運動的造型藝術。科技藝術家王仲堃從小喜歡拆解器具,研究聲音,將之拼貼後再重製成另一種可能。他的工作室如同科學家或發明家的實驗室,擺滿五金工具、機械元件,他在裡面玩得不亦樂乎。王仲堃藉由摸索、嘗試尖端技術和工具的應用方式,尋找未來的藝術表現形式與題材。
自盧梭羅的《噪音宣言》發表以來,越來越多非傳統定義下的聲音被納入藝術領域之中,而台灣對聲響文化的理解與定義也在改變。長期投入與建置台灣聲響文化資料庫的立方計劃空間策劃「造音翻土」展,拉出戰後迄今六十年的時空軌跡,與台灣的流行文化、藝術創作相對應,除了呈顯聲音本土化的歷程,更讓觀者思考了聲音與自我、生活的互動,遠比想像中的深層。
叫好又叫座的金馬奇幻影展今年滿五歲了!除了許多重量級導演的影片值得再三回味外,充滿奇幻、情愛、異國風味的電影佳作,將挑戰影迷的想像力極限,打造繽紛奇幻的電影樂園。
「這本書就像是我所建構的芭蕾星球,我就是這個星球的藝術總監兼長期觀察家。」芭蕾群陰以信手拈來的流暢線條,直白畫出芭蕾的「暗黑世界」,揭露光鮮亮麗的舞台背後,芭蕾舞伶的真實生活,犀利不失幽默,搭配俐落的文字,精準又切中要害。
跳脫擊樂那種以多樣樂器營造繽紛多彩的印象,那娜擊樂二重奏的《謐光》專輯溫柔又婉轉的姿態反而更舒服、愉悅,而且耐聽。從台灣、巴黎到世界各地,集結巴洛克、浪漫與現代,藉由這張專輯,兩個女生跨越藩籬、凝聚精華,用音符的色彩將光的美景,成功地做了另番詮釋。
關於孤獨,她說,她終生一個人寫作,有時有人陪伴,有時沒有人陪伴,她和每個人都一樣,一路把孤獨掩藏到底。原來,她是這麼活下去的。原來她這麼活了一生。
時間:二○一三年十月卅一日 地點:宜蘭演藝廳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