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oice
生活

遲到廿年的表演方法,真的過時了嗎?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遲到廿年的表演方法,真的過時了嗎?

自從烏塔.哈根(Uta Hagen)在一九九一年出版了《演員的挑戰》A Challenge for the Actor,這本書從此成為美國劇場表演的學員聖經,在美國表演類叢書的排行榜上高居榜首始終不下,超越了她的前作《尊重表演藝術》Respect for Acting(1973),以更宏觀卻又更精闢的角度講述演員的使命、目標和技巧,造福了無數劇場、電視、電影表演者。

文字|程鈺婷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我是誰?該是誰? 好戲就在這裡!

一個演員要穿梭在不同的角色之間,演誰要像誰,就得面臨著角色身分轉換的難題,要是在同一部電影中,得面臨不同人物性格或身分認同時,那更是一種挑戰,同時也代表著劇情埋藏著重大的起伏,總讓人推敲再三或是目不轉睛。這個月就有好幾部這樣的精采電影,吸引你進入詭譎的電影世界!

文字|田國平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涂維政「身體測量」 考掘城市新方法

以穿梭古今、虛實間的幽默,呈現己身對社會現象的關注,是涂維政創作的慣用手法。他的最新個展呈現了「影像.聲音.博物館」、「影像銀行尋寶遊戲」和「視覺玩具」三大系列,其中「影像.聲音.博物館」利用自己的身體,觀察並測度所在的環境,正是裝置藝術家涂維政對所在區域的考掘與觀察方式。

文字|吳垠慧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陳毓襄 征服「黑」與「白」

當初知道雜誌要選一天跟著她採訪時,陳毓襄第一個反應就是懷疑。 「一整天嗎?」 我心虛地回答:「盡量不影響原本的作息。」沒想到她自己挑了音樂會當天。那場彈的可是整套李斯特的《超技練習曲》啊!這下子,換我開始懷疑了。 下午進了音樂廳靜靜地在旁邊觀察著,不料一下子多了好多人,經紀公司、技術人員、公視的錄影、特地坐十幾個小時飛機前來打氣的朋友很快就將舞台擠滿了。原來,這麼重要的日子不是將琴彈好就好了,在龐大壓力下居然還要處理那麼多事情! 鋼琴定好位置,一群人移師到休息室時,造型師已在裡面擺好了陣仗。坐下後,陳毓襄才有機會將今天的第一份食物一口一口地塞進嘴巴。她安安靜靜地看者造型師梳化妝,並且適時地請他調整,但慢慢地又恢復了靜默,看來有點不妙!等了一陣子,在工作人員頻頻催促下,她決定不再塗塗抹抹,而是要回到舞台上綵排。冷靜地練一陣琴後,時間已經不多,她竟堅持要坐計程車回家小睡。 送走了她回到辦公室我也累垮了,休息一會兒回到音樂廳,才知道她請求取消音樂會前這段時間的採訪。是的,太多人、太多意見、耽誤了時間、也打亂了程序,這時候她亟需一段空白! 音樂會到了,掌聲中看她走出來敬禮,嗯,很好,髮妝都重新弄過了,心情也整理得不錯,獨處一下果然是必要的。 其實她可以不用那麼認真,但為了讓我們拍化妝特地請了造型師、拍手部帶我們去看整復師、拍禮服主動要去買衣架,還擔心下雨而改了到家裡拍照的時間。可不要以為她的生活悠閒,約訪的期間,她是在台灣與全世界的音樂廳間中飛來飛去。單打獨鬥的她即使會調皮地嚷著要喝下午茶,但誰真正知道聚光燈下觀眾為她喝采、佩服她有鋼鐵般的意志,可是在旅途上奔波的弱女子不是遇上了麻煩,就是一陣的孤單襲來,讓她一下飛機就蹲在地上痛哭。 我終於可以體會為什麼很多才華洋溢的音樂家最後會崩潰了。要奔放又要壓抑、要孤獨又要被群眾包圍、要接受掌聲同時忍受批評、要鎂光燈更要適應黑暗所有要征服的,就像這整排的琴鍵一樣,黑白相間。

文字|李秋玫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費心研究實驗 紮實功力「為劇場服務」!

劇場服裝設計師 林璟如

國家文藝獎得主、入行超過卅年的林璟如,可說是國內劇場服裝設計界的第一把交椅!林璟如說:「別認為只要能畫圖,你就能做好這件事。」除了會畫設計稿,她也精熟於打版、結構、製作方法,因此在面對執行上的溝通,更能完整落實設計概念。面對創作團隊,她隨時保持彈性、因應調整;面對執行師傅,她則嚴格堅持細節、絲毫馬虎不得:「絕不跟製作的人改設計,這才是那件衣服的精神」。

文字|朱安如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又見陳澄波 油彩化身鄉土情

正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的「切切故鄉情:陳澄波紀念展」,可說是近廿年來難得再見陳澄波的完整個展,匯集陳氏家族、台灣與香港十多位收藏家提供的陳澄波畫作,共計兩百六十三件,完整呈現陳澄波畢生藝術風華。陳澄波的繪畫特色,在於他將西洋油畫技巧摸索出屬於台灣土地的色彩,並營造出地處熱帶氣候的氛圍,他筆下描繪的故鄉嘉義是為代表作。

文字|吳垠慧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一雙巧手替名伶鋪路 千針萬線為戲碼添妝

戲靴師傅 李玉修

「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這句《京戲啟示錄》中的經典台詞,印證的正是戲靴師傅李玉修的人生。台灣戲曲名伶的足下,穿的都是他們家做的戲靴,而一手從父親手中傳承來的技藝,也堅持著父親的工作理念,如「戲靴師傅要懂戲,了解戲的歷史,才能做好一雙鞋。」「做任何事都要花功夫,每個環節都不能馬虎。」李玉修說,戲靴靠的是手工,這是個無法大量生產的行業,「大量生產不會比手工好,既然做了這行,就不想賺錢的事。」

文字|于林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工作狂男孩 魏雋展

他可能不是太同意這標題。倒不是工作狂的緣故。 採訪後的某一天和他再見面,我跟他說,你這過日子法,看起來簡直是工作狂。他笑了。 劇場工作狂的必要條件,首先是多重角色扮演,其次是行事曆的空格永遠滿得像快完成的數獨或填字遊戲。 演員魏雋展的工作行程目前排到明年後。剛拍完一支廣告和電視劇,緊接著是十一月和驫舞劇場合作的《繼承者》,十二月則跟無獨有偶劇團的《剪紙人》全台巡演。 導演魏雋展上半年交出了入圍台新藝術獎提名的《耳背上的印記》,十月在牯嶺街小劇場上演的《男孩》,是去年同樣入圍台新獎的《偶戲練習:男孩》重演。 「三缺一劇團」的魏雋展,作為核心團員和主導者,也在對外舉辦的工作坊擔任講師。結束了默啞劇工作坊後,他和團員隨即重排《男孩》;明年的演出計畫《LAB壹號》也已開始發展。 面對這有如板塊持續推擠運動的時程表,他以不變應萬變,讓生活維持得穩定而秩序。這個部分的魏雋展很不男孩,我突然想起幾個劇場朋友開玩笑叫他「阿北」他是那種進劇場後,會找個角落安安靜靜練太極拳的演員。 男孩魏雋展,每日恆常練身體練聲音,吃喝簡單不挑剔,一說話,他獨角戲裡彷彿莎哈札德的說書人躍然成形。男孩作完一齣關於男孩的戲,說是男人了,但我更覺他該變成的,是一隻豹童年時,他總幻想一隻和自己同行的豹,保護他又叫他著迷。或許那才是他真正該成為的模樣。

文字|鄒欣寧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洪榮宏 走過死蔭幽谷 再展炫彩歌聲

以〈一支小雨傘〉走紅台灣歌壇的洪榮宏,是台語偶像的第一人,深厚的歌唱素養、憂鬱的氣質,他的歌聲一直以來都是許多粉絲心中的最愛。這回,他不但要重新登台唱歌,而且還是挑戰演出音樂劇,將在《我是油彩的化身》劇中飾演主角畫家陳澄波。重新出發的他,不再沉鬱,拋下過往的灰暗記憶,要為台語歌曲找到更多表演的可能性。

文字|李秋玫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關於攝影集 編輯怎麼想?

同樣展現青春風貌、同樣偏近日系美感,近日出版的三本攝影集,卻因編輯企畫與設計的落差,使作品的呈現有了相當不同的結果。屬於台灣年輕作者的兩本,透露的是台灣出版社在影像類出版品的缺乏經驗與自信,因為缺乏自信與根柢,而讓很多很好的影像創作者淪為同一種年輕藝術家的操作模式,太過速成與缺乏經驗累積,讓作品變成膚淺的自慰與呻吟。

文字|林盟山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劇場快門

台下人生:優人的午休

地點:優人神鼓山上劇場 台下人生 在舞台上 演出者像是隔絕於正常人生之外 他們融入過去、現今與未來之中 超越時空 歡喜悲憂都如幻象一般 糾結在劇中人的命運之網中 或悲悽無告 或歡欣無悵 唯有下戲後 才暫時被納入現世的時空裡 展現出人的樣貌 一顆火紅的心 一副疲憊的身 催自己入眠 在全然放鬆的恬然 那屬於自身的國度裡 彷若還魂般 重新駐入自己的故事

文字|劉振祥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幕後群像

想成為製偶師?「請先開始動手!」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團長鄭嘉音

身兼製偶師、偶戲導演與操偶師的鄭嘉音,三者對她而言可謂「三位一體」,但她最愛的就是「製偶」。彷彿造物者般,從探索材質、架構骨肉、形體塑造,以至探索出偶的「靈魂」,找出表演的可能,可說是偶戲創作過程最迷人之處。而製偶師專注於細節的過程如同追求卓越的工匠,也正是鄭嘉音最愛製偶的原因:「因為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裡,慢工出細活。心要很靜,但掌握度最高。」

文字|朱安如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這樣過日子

黎煥雄,在河左岸

劇場人的一天,與大家無異,他們一步一步地設立期限,規劃進度,完成計畫。他們選擇岔路,追求幸福。有時候,戰爭與和平,生活與倫理,悲劇或喜劇, 並不是因為人性本善或本惡,而是因為人說到底就是人,不是什麼別的,不會因為前面加了「劇場」或其他冠稱而有所差異。看懂生活跟看懂一齣戲之間的關連是什 麼?我們是否急著釐清品味取捨,急著去批判,而忽略了每個你眼前的人,都是腳踏實地活著的個體? 黎煥雄導演,朋友們稱他「米蓋」。 走進米蓋的家,會先看到一輛腳踏車和慢跑鞋,你可以從鞋底和胎痕,推理出這家主人的部分線索,他的身材,年紀。接下來的大片書牆唱片櫃,會重塑或加深你的 推理,房間空間不大,一個人生活剛好,你知道主人會為什麼挺身而出,捍衛或保護什麼,他讓你恰到好處的試探,這些線索像是迷宮,細微的書塵在木頭地板上打 滾。 轉過玄關,牆上貼了大幅的Pina Bausch海報,地上則擱著個黑色皮箱,上面擺了台老舊咖啡機壓陣。讓人看到某種不合時宜,某種過氣,某種物件原始的意義,從城市各個角落竄回房間裡找到物件原來的位置,然後安身立命。

文字|陶維均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藝@CD

跨界可以這樣玩

音樂演出跨界成風,現在就是要看怎麼「跨」才能讓人印象深刻?剛來過台灣演出的世界級管樂團「東京佼成管樂團」,在這方面創意令人驚喜,改編已逝流行天王麥可.傑克森作品的專輯更打破過往風格;而即將訪台的爵士小號大師泰倫斯.布藍查,邀請了美國著名的黑人人權學家Dr. Cornel West在專輯中擔任一角,也成功製造話題。

文字|魏廣晧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