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片搶先看 誰是你心中最佳得主?
奧斯卡熱季即將開始,影迷們總是想知道最後的贏家有誰。在這個二月,難得有多部奧斯卡高呼聲的強片上檔,還有一個根本打著「2012奧斯卡」招牌的影展,推出相關新片;不用等到得獎名單揭曉,影迷們也可先看到這些強片,擬出自己的得獎名單。
奧斯卡熱季即將開始,影迷們總是想知道最後的贏家有誰。在這個二月,難得有多部奧斯卡高呼聲的強片上檔,還有一個根本打著「2012奧斯卡」招牌的影展,推出相關新片;不用等到得獎名單揭曉,影迷們也可先看到這些強片,擬出自己的得獎名單。
一年一度的「台北美術獎」去年十二月揭曉,得獎作品正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此次參賽者平均年齡卅歲左右,也就是一九八○年代後出生的藝術創作者,因此,目前在北美館舉辦的「二○一一台北美術獎」,也可說是呈現台灣「八○後」視覺藝術發展面貌及觀察趨向的一項展覽。
地點:台北,國光劇場 時間:二○一一年六月廿五日
她卅歲的時候,看了一齣日本帳篷劇導演櫻井大造的戲,深受震撼,於是加入台灣海筆子帳篷劇團,投入帳篷劇演出至今。她是許雅紅,大學念的是財務管理,一個禮拜有幾天晚上在Pub當DJ放歌,還煮得一手好吃的斯里蘭卡咖哩,曾經是網路新聞裡小有名氣的SourTime腳踏車廚娘。五年前,她在古亭捷運站附近開了家咖哩店,親朋好友口耳相傳,身邊劇場人幾乎都吃過兩三回,讚不絕口。在鴻鴻以劇場人為主角的電影《臺北波希米亞》裡,她的身影靈巧活潑,以一種專注堅毅的姿態,展現令人印象深刻的生命力。在許雅紅身上,你可以確切感受到「活著」的重量。 今年,她在食客們依依不捨的挽留聲下,毅然把咖哩店收掉,調整方向重新上路。冬初,她去了還在緩慢重建中的日本東北震災區,參與「野戰之月海筆子」劇團帳篷劇的巡迴,此篇專訪便是關於她在東北的一天,怎麼看待自身和東北地方的關係,怎麼過日子。
正當「科技藝術」成為劇場顯學之際,觀眾若非茫茫然不知劇場裡的科技與藝術孰為主從,就是舉起放大鏡極力檢視科技與表演是否在混種過程中失了本質。然而,近年異軍突起的編舞家/舞者蘇文琪,透過和聲音藝術家張永達、科技裝置葉彥伯等人的合作,以《W.A.V.E城市微幅》親身示範了當科技與表演同為創作發起概念時,便無所謂主從問題缺少任何一端,作品便不可能發展、主題也無從揭露。本刊特別採訪YiLab團隊,暢談《城市微幅》的舞台、視覺與聲響裝置如何並進落實,最終完成一場精采的表演。
莫虛金(Ariane Mnouchkine,本刊前譯莫努虛金)是當代法國最重要的導演之一,她所帶領的陽光劇團,以創意的形式、誠摯的表演感動無數觀眾,正如她在二○○七年帶著陽光劇團首度訪台演出的《浮生若夢》所做的,讓所有與會的觀眾,留下一生難忘的劇場經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去年十二月出版的《亞莉安.莫虛金當下的藝術》中文版,由作者法賓娜.巴斯喀(Fabienne Pascaud)透過多次訪談莫虛金而成書,本刊特地選摘其中精采篇章,並搭配介紹專文,以饗讀者。
走過光影人生五十年的莫利柯奈,是導演椅旁未真設席,卻在導演心中敬重有加、永遠虛位以待的電影配樂大師。訪談式傳記《莫利柯奈五十年一瞬的魔幻時刻》以活潑的對談,受訪者知無不言的坦率與真實,創造閱讀所能經驗最美的心神領會。
古典名曲的創新改編,是許多音樂家喜愛的演奏形式。兩位鋼琴家的新專輯謝世嫻的《狂舞巴哈》與張凱雅的《敲敲幸福的門》,一位用佛朗明哥、夜曲、電音、探戈、鋼琴、極簡主義等譜曲來重新思考巴赫的意義,一位用爵士來重新詮釋貝多芬、李斯特、蕭邦、德布西創意盡在其中。
這個文章大標看起來有點表演藝術自吹自擂的味道,不過對一月份的這幾部電影來說,卻是一點也不為過。從芭蕾舞到鋼琴家郎朗,從歌仔戲到擊鼓表演,又是國際又是台味,能說不豐富嗎?
繪畫功力紮實的中國畫家劉小東,在攝像機器強勢的時代,他寧可透過繪畫的過程,交代所見所聞所感的世界。去年他首次以自己的故鄉遼寧金城為作畫內容,發展出「金城小子」系列,描繪變遷的鄉土、變老的家人與兒時玩伴,以及同在老化中的自己。相關展覽也正在台北展出。
地點:關渡,臺北藝術大學 時間:二○一○年六月十四日
身兼劇場和電影導演,詩人,老師,同時也是多個影展或活動的策劃人。鴻鴻的一天很難談得上規律。因為牽涉範圍廣,行程也彈性十足。突發性的會議或訪談擠滿密麻行事曆,從臺北市北區到南區,精準嚴厲社會批判到排練自己的導演作品。鴻鴻的一天,有點像小時候聽電台廣播節目,雖然放的歌一首都沒聽過,但點歌的人想講的話大都相同。
「聲音設計」時常被認為是設計音效的人,例如關門就該有關門的聲音出現。Yannick認為可以避免「聲音設計」被誤導的方法是,著重在聽覺經驗,而非把聲音當作在舞台上的一個物件、訊號。這樣的聽覺經驗不僅是給予聲音創作者本身,同時給予舞者、觀眾一個空間。Yannick和表演藝術合作最大的享受和樂趣,就是這種因著所有在場者共享著一個空間,而產生的集體聽覺經驗。
自從烏塔.哈根(Uta Hagen)在一九九一年出版了《演員的挑戰》A Challenge for the Actor,這本書從此成為美國劇場表演的學員聖經,在美國表演類叢書的排行榜上高居榜首始終不下,超越了她的前作《尊重表演藝術》Respect for Acting(1973),以更宏觀卻又更精闢的角度講述演員的使命、目標和技巧,造福了無數劇場、電視、電影表演者。
傳唱自遠早的古調,如何依然在今日令你的心靈動容?蒙古Haya樂團與歌手黛青塔娜合作的《遷徙》,與泰武國小小朋友錄唱的《歌開始的地方》,透過傳統音樂的創新,古調也展現了與當代人共振的風景。
一個演員要穿梭在不同的角色之間,演誰要像誰,就得面臨著角色身分轉換的難題,要是在同一部電影中,得面臨不同人物性格或身分認同時,那更是一種挑戰,同時也代表著劇情埋藏著重大的起伏,總讓人推敲再三或是目不轉睛。這個月就有好幾部這樣的精采電影,吸引你進入詭譎的電影世界!
以穿梭古今、虛實間的幽默,呈現己身對社會現象的關注,是涂維政創作的慣用手法。他的最新個展呈現了「影像.聲音.博物館」、「影像銀行尋寶遊戲」和「視覺玩具」三大系列,其中「影像.聲音.博物館」利用自己的身體,觀察並測度所在的環境,正是裝置藝術家涂維政對所在區域的考掘與觀察方式。
地點:台北 國家音樂廳觀眾席 時間:二○一一年三月廿五日
當初知道雜誌要選一天跟著她採訪時,陳毓襄第一個反應就是懷疑。 「一整天嗎?」 我心虛地回答:「盡量不影響原本的作息。」沒想到她自己挑了音樂會當天。那場彈的可是整套李斯特的《超技練習曲》啊!這下子,換我開始懷疑了。 下午進了音樂廳靜靜地在旁邊觀察著,不料一下子多了好多人,經紀公司、技術人員、公視的錄影、特地坐十幾個小時飛機前來打氣的朋友很快就將舞台擠滿了。原來,這麼重要的日子不是將琴彈好就好了,在龐大壓力下居然還要處理那麼多事情! 鋼琴定好位置,一群人移師到休息室時,造型師已在裡面擺好了陣仗。坐下後,陳毓襄才有機會將今天的第一份食物一口一口地塞進嘴巴。她安安靜靜地看者造型師梳化妝,並且適時地請他調整,但慢慢地又恢復了靜默,看來有點不妙!等了一陣子,在工作人員頻頻催促下,她決定不再塗塗抹抹,而是要回到舞台上綵排。冷靜地練一陣琴後,時間已經不多,她竟堅持要坐計程車回家小睡。 送走了她回到辦公室我也累垮了,休息一會兒回到音樂廳,才知道她請求取消音樂會前這段時間的採訪。是的,太多人、太多意見、耽誤了時間、也打亂了程序,這時候她亟需一段空白! 音樂會到了,掌聲中看她走出來敬禮,嗯,很好,髮妝都重新弄過了,心情也整理得不錯,獨處一下果然是必要的。 其實她可以不用那麼認真,但為了讓我們拍化妝特地請了造型師、拍手部帶我們去看整復師、拍禮服主動要去買衣架,還擔心下雨而改了到家裡拍照的時間。可不要以為她的生活悠閒,約訪的期間,她是在台灣與全世界的音樂廳間中飛來飛去。單打獨鬥的她即使會調皮地嚷著要喝下午茶,但誰真正知道聚光燈下觀眾為她喝采、佩服她有鋼鐵般的意志,可是在旅途上奔波的弱女子不是遇上了麻煩,就是一陣的孤單襲來,讓她一下飛機就蹲在地上痛哭。 我終於可以體會為什麼很多才華洋溢的音樂家最後會崩潰了。要奔放又要壓抑、要孤獨又要被群眾包圍、要接受掌聲同時忍受批評、要鎂光燈更要適應黑暗所有要征服的,就像這整排的琴鍵一樣,黑白相間。
國家文藝獎得主、入行超過卅年的林璟如,可說是國內劇場服裝設計界的第一把交椅!林璟如說:「別認為只要能畫圖,你就能做好這件事。」除了會畫設計稿,她也精熟於打版、結構、製作方法,因此在面對執行上的溝通,更能完整落實設計概念。面對創作團隊,她隨時保持彈性、因應調整;面對執行師傅,她則嚴格堅持細節、絲毫馬虎不得:「絕不跟製作的人改設計,這才是那件衣服的精神」。
透過當下的感受性,藝術家或是提出創作的訴求,或是積澱為表演的能量透過《誰怕艾未未》與《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課》兩書,我們看到了「當下」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搭建他們的藝術之路一條通向自我之路。
拉圖爵士將再度帶領柏林愛樂訪台,這次配合馬勒周年紀念演出他的天鵝之歌《第九交響曲》,為門票貴死人而扼腕的樂迷,就在家中沙發舒服地聆聽拉圖爵士早就錄好的專輯吧!順便看看之前的《馬九》經典版本卡拉揚、巴畢羅里、華爾特,不上音樂廳,也能聽到流耳油!
一年一度金馬盛會又來了!依舊是好片雲集,大師齊聚,兩座坎城大獎得主達頓兄弟、葛斯凡桑、貝拉塔爾、李滄東、SABU、安德烈.泰希內、金基德、洪尚秀、努瑞.貝其.錫蘭今年都有新作品。
正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的「切切故鄉情:陳澄波紀念展」,可說是近廿年來難得再見陳澄波的完整個展,匯集陳氏家族、台灣與香港十多位收藏家提供的陳澄波畫作,共計兩百六十三件,完整呈現陳澄波畢生藝術風華。陳澄波的繪畫特色,在於他將西洋油畫技巧摸索出屬於台灣土地的色彩,並營造出地處熱帶氣候的氛圍,他筆下描繪的故鄉嘉義是為代表作。
地點:北京 保利劇院 時間:二○一○年十一月廿五日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