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遲到廿年的表演方法,真的過時了嗎?(書林出版社 提供)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遲到廿年的表演方法,真的過時了嗎?

自從烏塔.哈根(Uta Hagen)在一九九一年出版了《演員的挑戰》A Challenge for the Actor,這本書從此成為美國劇場表演的學員聖經,在美國表演類叢書的排行榜上高居榜首始終不下,超越了她的前作《尊重表演藝術》Respect for Acting(1973),以更宏觀卻又更精闢的角度講述演員的使命、目標和技巧,造福了無數劇場、電視、電影表演者。

自從烏塔.哈根(Uta Hagen)在一九九一年出版了《演員的挑戰》A Challenge for the Actor,這本書從此成為美國劇場表演的學員聖經,在美國表演類叢書的排行榜上高居榜首始終不下,超越了她的前作《尊重表演藝術》Respect for Acting(1973),以更宏觀卻又更精闢的角度講述演員的使命、目標和技巧,造福了無數劇場、電視、電影表演者。

在台灣,可能是因為翻譯的關係,許多從事表演藝術的人聽到「方法演技」就會皺眉頭,直覺地認為這是一套會讓表演制式化的技巧。但其實美國的方法演技(Method Acting)最講求的便是內在情感的真實——透過感官練習(Sense Memory)和情緒記憶(Emotional Memory)等訓練,刺激演員的想像力並鍛鍊情緒肌力,將自身的真實經驗替換至所扮演的角色身上,避免老套與作假的詮釋出現。哈根更以將近五十年的教學經驗,將方法演技納入她表演方法裡的一環,與演員該具備的外在技巧和理性分析的能力齊頭,避免創造角色的過程落入迷離不明的狀態中。

關鍵的「六個步驟」建立角色

許多人會將《尊重表演藝術》和《演員的挑戰》做比較。的確,後者是根據前者已經建立好的理論基礎再繼續做延伸發展,卻更圓融完整。在《尊重表演藝術》中,哈根以清晰的思考邏輯將表演的工作方向分為三大類和其下的子目錄:演員本身的技巧(The Actor)、演員對外的目標訓練(The Object Exercises)及演員對劇本和角色的理性分析(The Play and the Role)。而其中第二類“The Object Exercises”是我認為她有別於方法演技過於強調處理演員內在技巧的獨到觀點——將演員的工作目標從角色的情緒擴大到對外在的物件、所處的空間和時間、及投射面向等元素的處理。

在《演員的挑戰》中,她去蕪存菁地保留了前書概念,闡述新的表演哲學觀與關鍵的「六個步驟」角色建立程序。感官練習和情緒記憶等銳利的專有名詞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我」、「轉換」、「身體感官知覺」、「心理感覺」等更客觀中性、沒有專業隔閡的名詞。她將寫實演員應該具有的內在條件稱之為「人性的技巧」,輕巧地將方法演技所強調的感官和情緒記憶歸為人與生俱來的能力,而不是某種重大的發現。在外在技巧的部分,她將寫實表演著重「過程」甚於形式的美學,落實在演員的自我觀察能力和新的概念——時刻連續性(Moment to Moment)之中,並從原有的素材中整理出演員建立角色的「六個步驟」:我是誰?我的情況是什麼?我的關係是什麼?我想要什麼?是什麼在阻礙我?我會做什麼來得到我想要的?

這六個步驟看似老套繁瑣,但我在紐約的某位偶像級表演老師曾經一整個學期就用這一套步驟,幫我們解決幾乎所有的表演問題,而他甚至不用先看過劇本,光憑這六個問題就足夠他知道故事情節。哈根的表演方法看似老套無新意,但就像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體系,有歷久彌新的價值,必須認真地實踐後才能感受到效果,光是帶著批判的眼鏡坐著閱讀不會有任何的幫助。在這個表演書籍匱乏的環境裡,著實要感謝陳佳穗願意貢獻如此龐大的時間和精力,以流暢的翻譯語言將這個遲到廿年的鉅作帶到大家的面前。

在閱讀的過程中被鼓舞了

在美國受方法演技訓練了三年,許多當初硬著頭皮做的練習,直到這次重新念過這本書之後才了解原由。但最令我感動的卻不是這遲來的領悟,而是這位老前輩在書中一再強調的演員的價值和演員對於歷史與社會不能置身事外的重要性!對我來說,演員的價值是建立在他對觀眾和社會溝通的想望,天賦則在其次。當我發現自己的想法剛好落在巨人留下的腳印時,心中的激動無法形容,只能期待有人能和我一樣,在閱讀的過程中被鼓舞,更有信心地在表演藝術的路上堅持下去。

 

編按:為了文意的流暢,本文部分原書譯詞與《演員的挑戰》中文版略有出入,特此說明。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