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動就是存在—後現代舞蹈
:::
Feature




Feature 專題
什麼是「後現代舞蹈」? 為什麼我們在此時此刻還要去回顧一九六○年代紐約下城的舞蹈現象? 歷經半世紀,後現代舞蹈的繼承者們又走到了何方? 在伊凡.瑞娜等先驅者以連珠炮的「不」宣言,振聾發聵又自信地問「什麼是舞蹈?」之後,現代的大敘事高牆瓦解了,編舞家力求成為自己,也讓舞蹈成為舞蹈自身,在後現代編舞家眼中,世界必須回到初始,萬物得索討回原本的名字,他們要無限地伸展自己,直到觸碰邊緣。 從觀念發展到風格,後現代編舞家們走到自己的邊緣形式。比利時編舞家姬爾美可(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堪稱後現代編舞家後繼者之代表,她說:「自由之內並不存在自由,但結構之內卻存在著自由。」 拜姬爾美可的經典作品即將來台之賜,讓我們得以檢視那個輝煌的年代,舞蹈的脊梁。當時的紐約沒有邊緣,顛覆與開創,風吹所及,全球眾星閃耀。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4
簡文彬 肩負重責開疆拓土 帶領南台灣藝術啟航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4
黃翊 早慧才華熠熠生輝 穩健踏上國際舞台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