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尋訪策展人 藝術商場的操盤手?文化宏圖的設計師? 「策展人」這個在視覺藝術界具有悠久歷史的頭銜,近年來也頻頻出現在從事展演活動規畫的表演藝術工作者身上,甚或成為藝術節、藝文機構主事者的另一個代名詞。在國際藝術節的市場上,策展人尤其動見觀瞻,他們對表演藝術潮流乃至文化趨勢的推動,也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這些策展人的經驗有何値得借鑑之處?國内藝文活動的規畫、經營者,對於理想的「策展」環境又有何期待?本刊特別探訪國内外策展界的多位重要人物,在合縱連橫的全球化藝文生態中,為策展人運籌帷幄的專業角色尋求定位。
特別企畫/文化首都攻防戰 側寫華人國際性都會的文化策略 在政經局勢變化趨烈的今天,尤其是自由貿易與資本主義的日趨發達,使得世界資本家無不絞盡腦汁地在尋找最有利的商業戰場,文化藝術界當然也不例外。於是,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改革與開放,這個佔有四分之一世界人口比例的大華人市場圈,逐漸受到世人的矚目,而「華人文化圈」也變成文化藝術界不得不具備的經營視野與觀點。 我們邀集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四個都會的戲劇學者、藝術工作者、文化評論人與媒體工作者,分別針對各都會的文化策略或市場現象,提出他們對華人都會文化政策的觀察和看法。 另一方面,我們彙整來自台灣宜蘭、花蓮、桃園、新竹、台南與高雄的文化局或文化政策執行者的意見與建設,並專訪台北市文化局局長龍應台,試圖從小處比較台灣各地文化建設的差異,更期待能尋找出台灣(或應該說台北)在所謂「大華人文化圈」裡可能扮演的角色,甚至是彼此競爭的空間。
特別企畫/帶藝西進,登「陸」不易? 台灣表演藝術團體「大陸實戰記」 自從一九七九年中國大陸實施經濟改革與開放政策以來,隨著台灣國民黨政府的解嚴、兩岸民間經貿往返的頻繁和網絡資訊全球化的影響,「大華人市場」的雙贏觀念,正吸引著許多台灣人,積極前往大陸投資,企圖創造一個比台灣更宏觀的經濟視野。 然而二〇〇〇年台灣政權成功轉移之後,「立足台灣」的本土化思想,正挑戰著我們對「擁抱大陸」的夢想;如今,兩岸文化交流的内涵,已隨著時代的變遷面臨市場競爭的考量,台灣表演藝術團體在兩岸政經變動的局勢裡,究竟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以「西進」大陸這塊廣闊的腹地? 還是應該以「根留台灣」為目的,經營我們自己的文化百年基業?
特別企畫/指揮交棒,樂團變臉? 新世紀古典樂團易將風潮 義籍指揮辛諾波里的猝逝,令全球樂壇一陣錯愕,這似乎也暗示著舊世代的離去,新世代的來臨。新世紀之初,世界各大樂團也陸續宣佈下任音樂總監人選,然而在好指揮難尋、飛機指揮滿天飛的態勢之下,各樂團不僅面臨選擇指揮的難題,還要考慮轉型的問題,所以能與團員長期相處並有個人風格的實力派指揮,都是樂團的最愛。本刊在此以專文論述歐美各大樂團的歷史與新指揮可能帶來的新風貌,同時也借鑑西方樂團,為台灣古典樂團的未來把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