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韶安
-
焦點專題 Focus
西方.東方.到台灣 2017新點子樂展
「排練時,我一聽到聲音眼淚就整個掉下來,我真的認為我一輩子都寫不出他們那樣的音樂。」身為一位作曲家,作品備受國內外團隊演出與討論的趙菁文,卻在實驗劇場聆聽樂手歌唱後,坦誠地說出這段話。 「新」到底是什麼?也許需要經過碰撞,才知道原來遍尋不著的珍貴聲音,就在我們身邊。 傾聽二○一七年新點子樂展策展人趙菁文與舞台暨燈光設計鄧振威的對談,了解台灣音樂的現代性,再聽聽音樂會的安排。由古典強勢的歐陸,回歸亞洲的新記憶,於是我們明白音樂的創作不再遙遠,而是從西方、東方、到台灣。
-
演出評論 Review
活著的死去,死去的活著
整場下來,活於現在的有形實體,其內在主體已然淡化或消失,而變得好似不在;活在過去的回憶和亡者,卻借由存於現在的物件和人體來還魂。在這一家中,究竟誰是幽魂,誰不是幽魂?全戲這一連串關於實存與消亡之間的辯證,透過結尾忽然揭露大哥與李莉兩人早已不在於世的轉折,輕輕地點下了暗示。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音樂擴散無邊 TSO要你參一咖
八月,臺北世大運的開幕演出驚豔眾人,也讓表演藝術界感動不已。精采的節目看得到,然而看不到的功臣之一,還有讓現場氣氛洶湧激昂的交響篇章,那就是由首席指揮吉博.瓦格親自率領的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身為市民的交響樂團,他們絕不僅屬於音樂廳舞台,而是步下殿堂,用音樂向下扎根。不但到國小校園表演、介紹樂器,更讓孩子的小手碰觸樂器、發出屬於自己的琴聲。更特別的是,在導演與聲樂指導的協助下,可以上台演出一場音樂劇。他們是怎麼辦到的?就讓我們一窺究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踏入校園撒種 灌溉音樂種子
除了在音樂廳殿堂中演奏動人的樂章,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的音樂家與團隊,也在不同的地方散播音樂能量與美好。透過「音樂進入校園裡」與「樂器學習圓夢計畫」,他們除了帶著樂器進入校園與學童們進行親切的「第一類接觸」,也讓孩子有機會學習樂器的演奏,更深入了解音樂的美好,樂團期待在這樣的計畫中,讓音樂成為孩子們一生共同行路、分享感受的夥伴。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唱跳之間親近藝術 讓孩子得到一生的寶藏
在前團長陳樹熙扣合城市文化政策的策劃下,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推出的「國小學童音樂劇」計畫,將音樂劇演出降低到更年輕的世代,選擇了台北市的銘傳、麗山、富安、太平四所國民小學的學童,在上下學期演出兩齣音樂劇。在歌唱詮釋指導魏世芬統籌指導下,孩子們歡欣鼓舞地享受旋律音符、用自己的身體表達,並且讓小小的創意像雪球一樣滾動、發酵,誰能說兒童不能駕馭音樂劇?
-
焦點專題 Focus
挖掘靈魂 跨越文化
十五歲就開始劇本創作的帕斯卡.朗貝爾,表演者就是他書寫文本的重心,他們的外型、音色與氣質都是他創造角色、發展對話的依據。他的劇本以行雲流水的文字提出現世的種種困惑,無論其涉及經濟、政治、種族、情感、死亡還是藝術創作;也以精簡的場面調度,樹立獨一無二的劇場美學風格。在他的創作生涯中,朗貝爾不斷嘗試各種可能性,企圖跨越語言、文化、形式的疆界。
-
焦點專題 Focus 專訪《一家之魂》編導
朗貝爾 以劇場探索現實的無形與未知
雖曾多次與他國演員合作,但《一家之魂》是朗貝爾第一齣表現亞洲美學的劇本。透過一家兄弟姊妹的一頓飯,他企圖勾勒出鬼魂和先人的存在,突顯生與死之間的模糊與曖昧。他強調:「在受到西方文化影響、重視理性價值的環境中,唯有藝術使當代人有機會去探索死亡與未知、擴展他們的想像空間。」
-
焦點專題 Focus
《一家之魂》 在顯靈中解密晦澀如詩的家族關係
二○一二年,台南人劇團曾與德國導演提爾曼.寇勒合作、搬演德國當代劇作家希梅芬尼的《金龍》一劇;今年,除了迎向卅歲生日外,台南人也再次受邀與法國知名編導帕斯卡.朗貝爾一同推出可以稱得上是「專屬」這幾位演員的全新製作《一家之魂》。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運動你的藝術,啟發我的創作
做著運動、跑著健身, 走著看展、坐著觀戲, 外在的身形體態,在實踐中塑造, 內在的心靈養分,在創作裡滋養。 看似有關,實則少有連結的運動和表演藝術、 看似相近,實則少有交集的劇院與運動民眾, 在「運動你的藝術」工作坊中相遇。 芭蕾舞者葉名樺、青年優人鍾鎮陽, 碰上了運動品牌Under Armour延請的教練們。 他們優異的身體素質,透過按部就班的暖身與課程, 成了大眾得以仿效、學習的目標。 他們精湛的表演技能,經過運動的轉化與訓練, 也能讓人一窺藝術是如何在身體的動能裡, 詮釋情感、豐沛內心、開啟想像, 成為創作的素材之一。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從運動開始 讓芭蕾舞入生活
「運動和舞蹈藝術這兩件事情還蠻相近的,可是隱約還是有一道界線。」如何打破這條線,讓愛運動的民眾能踏入表演藝術領域?舞者葉名樺與運動教練洪梵恩聯袂規劃了「運動你的藝術芭蕾訓練工作坊」,以身體作為共通的語言,讓有興趣的民眾可透過不同的視角,探索身體與藝術得以展現的各種可能性。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從擊鼓下手 習得身心平衡
打坐、打拳、打鼓,這「三打」是優人神鼓訓練優人的核心概念,如何將此概念與健身訓練結合,打造出一場體驗課程,是青年優人鍾鎮陽與TFL淬煉體能訓練中心創辦人高漢耀聯手策劃「運動你的藝術打擊表演工作坊」的重心。工作坊結合擊鼓與肢體訓練,讓學員學習何謂正確使用身體方式,也讓大家反思自己對藝術的定義,並用運動方式去呈現。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現身說法:舞者鄭皓
面對熱愛與生存 不悲觀也無法樂觀
回到基本面來講,雖然我個人覺得精神性的東西才是最核心的,其他都是次要的,都只是為了要輔助這個核心。但現實來說,工作與收入完全不相符,連基本工資的水平都達不到,這很恐怖。一般行業,勞心的報酬通常高於勞力,但在表演藝術圈子則未必。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現身說法:小提琴家梁茜雯
舞台是殘酷的 必須不斷「被看見」
演出是一種歸屬感,畢竟演奏家就是要有舞台,所以拼了命要有演出機會的。會想要放棄就是在求學中遇到瓶頸,但跨過之後就會發現學藝術最大的啟發就是不能逃避,因為卡關時沒有任何人可以幫你,唯有自己想辦法解決。會走到這一步就不會放棄,只會想要怎樣讓自己各方面可以更好。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不現身說法:劇場演員趙先生
除了收入 還有什麼是可以期待的?
去年一度蠻想放棄的,我在進入劇場以前,也是有想像過,或許有朝一日,我可以一直靠接案子為生。後來才發現,不管是不是案子接超多、超滿,還是沒辦法只靠這個生活,就連那些我覺得很厲害的演員,他們也不太可能如此,大部分還是要教學,或是接影視表演,這件事情讓我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辦。如果這個狀況再持續五年會怎麼樣?我還要繼續在餐廳打工嗎?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當L與夜神月唱起音樂劇
小池徹平與柿澤勇人 連結不同命運的《死亡筆記本》
暢銷日本漫畫《死亡筆記本》曾被改編為電影與連續劇,最受人注目的,自然是書中兩位主角「L」與「夜神月」由誰扮演,電影版的松山研一與藤原龍也形象深植人心,而音樂劇版的小池徹平與柿澤勇人、浦井建治,也成為樂迷的熱門關注焦點。趁著小池徹平與柿澤勇人來台舉行記者會,本刊特地進行專訪,請他們一談對表演的看法與《死亡筆記本》音樂劇的工作心得。
-
TSO專題報導
讓音樂與市民的心,是如此地靠近!
除了在音樂廳中精心安排、演奏動人的音樂會外,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也肩負著將音樂帶給台北市民的任務,擔綱傳遞樂音的使者。或是透過「文化就在巷子裡社區藝術巡禮」系列活動,深入鄰里與民互動;或是藉由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露天音樂會,以優雅樂曲與歌聲打動在場的老老少少就像某個飲料廣告詞所言「原來我們那麼近」,透過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的精心策劃,讓音樂與市民的心,是那麼樣地靠近。
-
演出評論 Review
自然的假,不自然的真
在如此多焦、多線並行及比例過大的劇院舞台空間底下,真正存在且進行中的,反而是以假堆真、以虛構實的過程。也就是說,在這真實處處備受質疑的場域,只有遊戲本身的行為才真,至於遊戲行為所生的內容,信了才真,如同《茱莉小姐》原劇所描繪的階級、性別、愛情等權力關係一般,看似閉鎖、牢固又輪迴,實則如夢境、如幻影。
-
回想與回響 Echo
她眼中的同志世界 舞台上的動人日常
平田說,我想要描繪世界,我覺知的世界。簡莉穎也在《馬密》中展示了她眼中的同志世界。這個世界裡沒有獵奇的刻板印象,有的是日常的溫馨,瑣碎的嫌隙,每個人都是普通人。這是《馬密》在情感上擊中我的地方。劇作家處理了一個司空見慣又難以描述的情感議題:人們因為種種機緣而結成一個緊密的共同體,抱團取暖的背後是近到失焦的親密關係的變異,最終對彼此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新加坡劇場演員暨編導
鍾達成 從業餘到專業 不退卻的劇場熱情
看過王嘉明新戲《血與玫瑰樂隊》的觀眾,相信對劇中那個個子嬌小、多語流利,還發名片自我介紹的「理查三世」印象深刻他就是鍾達成,來自新加坡的演員、編劇暨導演。從非科班愛表演的業餘素人,到成為十指幫的專職藝術家,鍾達成看著新加坡的劇場發展,秉持著愛戲的熱情一路走來。這個月他將帶來獨角戲《根》,演出他的尋根歷程。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安原良 中年的劇場回歸 青少年的好奇困惑
中斷了將近十年,安原良重回劇場當演員,豐富的經驗、紮實的功力,再加上適切的年齡和形象,逐漸成為許多演出需要且倚重的選角對象。雖然有大叔的年紀與形象,但又時常像年輕人一般充滿熱情、困惑與好奇,他不像一般大叔有著自信的態度,對於合作對象的觀察洞見、他們出眾的想法與才能,總讓他感到佩服和信任,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的模樣,甚至可以稱之為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