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訓
-
即將上場 Preview 老品牌的老堅持
李寶春「新老戲」 京崑合體演新意
京劇名角李寶春每年推出的「新老戲」系列,打磨經典以新意詮釋,已成標誌性的品牌,近年的方向之一是「京崑合體」,李寶春融合二者精華鍛鍊經典,今年推出《知己》、《趙匡胤》與《寶蓮神燈》三齣,期待透過現代觀點的剪裁和劇場效果,讓老戲「彌新」也「迷新(新觀眾)」。
-
即將上場 Preview 光環舞集迎接卅周年
《舞輪脈》 年輕世代首次接棒出手
為了慶祝舞團卅歲,光環舞集推出嬰兒油系列新作《舞輪脈》,除了由藝術總監劉紹爐編創探索身體與聲音之作,更特別的是由年輕世代舞者首度參與編創的《曲..直的油戲》,透過四條繩子與嬰兒油的運用,讓觀眾看到了年輕世代都會經歷關於衝突、摩擦、矛盾的生命狀態。
-
演出評論 Review
就是要你看見身體!
陶冶的舞蹈以低限、重複的手法要觀眾凝視身體,以極度的流動感和複雜的身體路徑抗拒亮相式的表演慣習。他要中國舞蹈經常向外炫示、向觀眾諂媚的目光,回神凝視身體自身。如此觀之,那麼《4》的舞者們臉上深藍近黑如面具般的墨色,還有《6》裡隱藏在昏暗中舞者們的臉面,或許都是抵拒觀眾消費式目光的手段之一。
-
演出評論 Review
文化的滋養與靜肅的意義
蓋特讓我們明瞭了「靜肅」的意義。第一支《寂之舞》,當然,是沒有配樂的。但更大的靜肅的意義,應彰顯在他創團之後的首部成功之作《冬之旅》,之後臨時抽換上陣的《冬之變奏》,則是一如節目單所述它的延伸和一連串變奏的嘗試。
-
新藝見/新銳藝評
藝術精神的轉型
單色紙在這齣戲裡有很好的作用,溫暖的橘色是狐狸,淡雅的天藍色是大熊,舞台上我們看到的這幾個主要角色,視覺上的安定引發心理的聯鎖反應,使得看這齣戲的過程中的確很滿足喜悅;再看狐狸在草綠色的草叢與樹林間穿梭,我們很清楚知道心靈需要的色彩和諧便是如此。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東西文化 扯不清的結
每年十月到十二月上陣的「下一波藝術節」,可謂是當代表演藝術的指標展示場,精英製作薈萃,創意新作並榮,可以從中觀察到最新的表演藝術創作趨勢。這次介紹的三齣作品,不論是台灣出品的優人神鼓《金剛心》,中法人員合作的Les Sept Planches de la Ruse,或是取材印度故事、音樂與肢體的Arjuna's Dilemma,都可看出多元文化混融的意圖。
-
即將上場 Preview 光環舞集再現「嬰兒油上的現代舞」
《朝聖者之夢》 身心張弛間探索藝術與生命
《朝聖者之夢》分六段,各段音樂集結了西藏、中東、印尼等地的民族音樂,並加入了風聲與梵音,節奏多變,發想視覺造型,以身體嘗試各種動作可能。各個舞段總離不開主題──「朝聖者」,藝術家就像朝聖者,將意念與身心連結,不畏艱險探究生命的終極。
-
新藝見/新銳藝評
Taiwan Connection 一場難以忘懷的絃樂之音
這是一個音質與合奏敏銳度相當優秀的絃樂團,當晚的演出令人嘆為觀止,在古典音樂發展的環境日趨枯竭的當今,我們應該為這群執著的音樂家喝采。
-
舞蹈
「簡約」的深度
《零度複數》藉二人、二偶間的隱喻關係,辯證主體與客體、身分與認同的多重跨越。簡潔的舞台意象裡,述說著不斷變動的人、我界線,以及個人的身分(identity)與認同(identification)在政治、文化、血緣等不同層次間複雜的轉換與流動。身上流著異質文化血統的阿喀郎與西迪拉比,以他們擅舞的身體穿梭其間,交織出近來在世界劇場舞台上少見的身體論述厚度。
-
舞蹈新訊 光環舞集《人物語》
人與物共舞 玩出奇異對話
處在物化的世界,現代舞卻流衍出「物」的美學。光環舞集《人物語》巧妙展開人與物的對話,「人」戴著面具,肢體迸發原始性;「物」以海棉墊為象徵與變形,包覆、蜷曲、纏結、搖晃著人與人的疏離或渴望。「海棉墊的曲直皺摺就如同肌肉的伸縮變化,當人體與海棉墊互動或合為一體,好似進入超現實的夢境。」編舞家劉紹爐以生老病死作主題,反思異化情境,詭譎而天真地表現當代奇異的感知特質。 《人物語》舞碼分為八段:〈序〉、〈新生〉、〈探尋〉、〈幽谷〉、〈嬉戲〉、〈浪潮〉、〈騷動〉、〈終局〉。〈新生〉裡的雙人舞,海棉墊既是隔離又是使人突破框限的柔軟介物;〈探尋〉用長短層次的呼喊和聲音表情呈現生命的顫動;〈幽谷〉的人物合體成了低吼的龐然巨物;〈嬉戲〉中的海棉墊有著三角形、多邊形的變化構圖。「我想到米羅畫作的構圖,康丁斯基的點線面,包浩斯的物體美學」劉紹爐自「嬰兒油上的現代舞」系列作品後,又開啟舞蹈奇幻新意象。在日本作曲家原田敬子(Keiko Harada)的音樂中,此舞處處充滿曲折的趣味及驚詫的生命變形。(周倩漪)
-
舞蹈
舞作格局大氣,演劇略見過火
《茶花女》的製作稱得上嚴謹用心、格局也寬廣大氣,卻並非完美無暇。簡單來說,既然《茶花女》是一齣舞劇,免不了有些戲劇情節的處理,但這部分的修飾與整合卻顯得薄弱,部分舞者的表現顯得誇張浮躁,即便是站在外圍烘托陪襯的「邊緣舞者」也一樣演得過火,分散了主體的舞蹈張力。
-
劇場思考
跨文化中的一個政治問題
不同的審美判斷,決定了文化場域的内外之分。鄒族母語的使用如同一個「框架」,給了一個具有不同權力結構的視角,讓「誰在内」、「誰在外」在翹翹板的兩端,依著「權力作用」的支撐點而上下擺盪。
-
十年演藝
何處是「原」鄉?
原舞者堅持透過田野調査的基礎工程,回到文化的原點上汲取素材,在舞者身上建構完整的文化訓練,樸實原味的演出即使在國際舞台上也顯得耀眼。然而,原舞者十年前成立時面對的是解散的危機,十年後則要面對發展上的矛盾。
-
舞蹈
不跳民族跳現代
「女兒紅」以「女性化觀點」為創作取向,以傳統為素材邁向現代舞領域的大膽嘗試,除了開發新的觀衆群之外,更是男、女舞者身體技能試煉的新起點。
-
回想與回響 Echo
從《孫安動本》到李寶春「動本」
《孫安動本》是這齣戲的原名,《孫安進京》則是經李寶春導演兼主演「動」了(劇)「本」後的今名。 它最早是山東柳子戲,後來被移植為京劇,現在又經過顛覆性的改編,雖然仍是京劇,卻有了「新老戲」的名號。《孫安進京》一如李寶春以往的「新老戲」系列,在意識與技法上,均揚棄陳陳相因而大膽探索,但「萬變不離其宗」,仍然嚴守屬於京劇的藝術規律。
-
回想與回響 Echo
「斷層」在美東
《斷層》的爆發力及所呈現的悲劇,與抹滿嬰兒油的舞者、滑溜溜的地板,呈現極端的對比與反諷, 也反諷了那些著裝正式「消費型」的觀衆,彷彿打了他們一記耳光。
-
台前幕後
諦觀圓鏡,蓮由心生
台北民族舞團在潛沉兩年後,推出以佛教為發想的新民族舞劇《異色蓮想》,編舞家蔡麗華舞作風格一洗熱鬧活潑的台灣本土印象,蛻去絢爛的外衣,直探人類内在心靈的本質。
-
特別企畫 Feature
風中舞影 將大自然與表演結合的李銘訓
關於攝影的一切,李銘訓完全靠自修而得。從研究底片特性到快速對焦的功夫,就為了要留下最動人的瞬間,近二十個年頭裡,他已經為一百多個表演藝術團體拍過照,累積照片超過六十五萬張。
-
舞蹈
是還原、還是轉化
從「多面向舞蹈劇場」多種表演形式的劇場探索,轉到今年的「如舞人舞團」,陶馥蘭的舞蹈已脫離了激情及深沈的表演形式,而回到簡單及自然。
-
台前幕後
在穿梭的光影中尋找「時間」
《光臨時間廊》探討人們對時間的概念和意識,是三十舞蹈劇場創立兩年後推出的新作品。這次在黑盒子專業劇場中的嘗試,似乎又標示著三十另一個起跑點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