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便利其馬颱風來襲,也擋不住觀衆對原舞者舞團「十周年祭」演出的期待。(《再懷念.年祭》)(李銘訓 攝 原舞者舞團 提供)
十年演藝 十年演藝/傳統民族樂舞

何處是「原」鄉?

原舞者舞團十週年

原舞者堅持透過田野調査的基礎工程,回到文化的原點上汲取素材,在舞者身上建構完整的文化訓練,樸實原味的演出即使在國際舞台上也顯得耀眼。然而,原舞者十年前成立時面對的是解散的危機,十年後則要面對發展上的矛盾。

原舞者堅持透過田野調査的基礎工程,回到文化的原點上汲取素材,在舞者身上建構完整的文化訓練,樸實原味的演出即使在國際舞台上也顯得耀眼。然而,原舞者十年前成立時面對的是解散的危機,十年後則要面對發展上的矛盾。

九月二十六日,原舞者舞團十周年演出的第一場,剛經歷了百年大水的浩劫,蓮步款移的利其馬颱風又盤踞地讓台北人人心惶惶,但位於新舞臺的原舞者舞團「十周年祭」演出,依然擋不住許多熱烈期待的友人們。開演前原本鬧慌慌的後台,在演出開始後,慢慢理出了一種難以理解的秩序與默契,謝幕時,舞台上飛揚著的汗水,讓重回舞台的老團員說:「十年前的感覺又回來了。」

無可取代的標竿地位

十年前,原舞者也是在如此的風雨中開始前進。彼時,大部分的團員不識母語、不識母族文化,爲了生計加入了前程未卜的原舞者舞團。

在瀕臨解散的風雨中,靠南台灣作家吳錦發、劇場工作者陳錦誠的奔走,國立藝術學術舞蹈系副教授平珩及人類學者胡台麗的一路支持,原舞者開啓了台灣文化的一扇窗,它的出現,改變了台灣「民族舞蹈」的定義──在解嚴後,充斥著援引大陸裝飾性風格的民族舞蹈風氣裡,原舞者堅持透過田野調查的基礎工程,回到文化的原點上汲取素材,在舞者身上建構完整的文化訓練,然後,再來談表演。

在舞團成立的前五年,主導行政工作的陳錦誠曾如此說明原舞者的定位:「演出不是原舞者的主要工作目標,原舞者的主要工作是透過田野的實際參與學習,爾後學習成果推廣演出,如果實際參與學習的過程做不好那就談不上演出了。」(《民衆日報》,81年10月22日)

胡台麗的人類學背景,是影響原舞者方向極重要的靈魂人物,從一九九二年到九六年和原舞者密切工作的時間裡,胡台麗是原舞者與各部落間的穿針引線者。就因爲原舞者是藉著學習文化脈絡而呈現演出的成果,直到今天,即使台灣各部落因爲觀光業發展的需求,而出現許多大小不一的原住民歌舞團,祭儀歌舞被不同程度地搬上舞台,原舞者還是具有無可取代的標竿地位。

文化團體?專業表演團體?

十年來,原舞者樸實原味的演出即使在國際舞台上也顯得耀眼,這份耀眼也培養了團員的文化認同與自信。然而,對十歲的「原舞者」而言,如果說十年前面對的是解散的危機,十年後面臨的則是發展上的矛盾:越到後期,舞團內部越出現了難以言喻的原漢情結。長期與原舞者相處的平珩說,原住民天生寬容樂觀的個性,難免會與漢人所謂的行政管理產生緊張的現象,「有時我也不禁思考有沒有一套『原住民』的行政管理更適合他們?」不過,從舞團長遠發展的主體性來看,這個情結出現的力量是正面的,畢竟當團員們的文化自信心夠強壯之後,才能承受更多自主的挑戰。

但另一個更核心的問題則是,它的存在座標是什麼?是因爲「政治正確」而存在的文化團體,還是確立專業能力(包括保存與展演)的表演團體?如果是前者多一點,未來是否應該做更多的教育推廣,如果是後者多一點,除了「原味」之外,在十年之後,這個團能不能有新的基因發生?

更直接地說,許多人關心:隨著陳錦誠、胡台麗等人的離去,原舞者能否獨立面對作品的發展與累積,以及舞團的生存及經營?他們的文化自信及十年來累積的舞台專業,夠不夠讓他們獨自面對未來?

成立基金會 背負更多文化使命

今年原舞者終於轉型成立基金會。該基金會由原住民作家孫大川擔任董事長,這意味著原舞者將背負著更全面的文化使命。舞團的藝術總監懷邵.法努司說:「原舞者一路走來,始終堅持對原族群忠實文化的呈現,將部落樂舞原汁原味呈現在舞台,帶動新一代的青年人再回頭接受母體文化洗禮,而這個方向未來還是持續。」

但一樣是人類學背景出身、現任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副教授的趙綺芳,則期待原舞者可以做得更多:「過去十年來,原舞者一直在做保存及復原的工作,團員能不能對自己有更深度的發展?」趙綺芳認爲,保存工作是較被動的,主體存在的意義還是需要有創新的元素加入,而「人類學的研究並不能增加演出的磁場」。趙綺芳擔心的是,當學術框架凌駕舞台框架的解釋時,原舞者可能便會擺盪在不同的價値選擇間形成兩難的局面。

而這個難題,隨著經濟低潮的巨大力量,政府的保護傘一旦收小,原舞者將會面對越來越嚴竣的市場考驗,一九九五年之後,原舞者便一直面臨團員流動率居高不下的困擾,顯然與十年前團員在生計與文化傳承間的抉擇相較,新團員所面臨的壓力不會更小,如何瞭解自己的優勢與弱點,擴大參與面,可能是必需的思考。

 

特約撰述|盧健英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