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
-
回想與回響 Echo
活的化石
此次《荔鏡奇緣》,選取了閩南語系中的古老戲文〈荔枝記〉做爲演出骨架,以加強「故事情節」爲訴求,更加顯示「漢唐樂府」立意邀請觀衆進入南管世界的誠心。
-
回想與回響 Echo
台灣的東尼獎眞的不遠嗎?
報紙廣大的發行範圍,和電腦網路的新鮮魅力,或許對戲劇推廣會有相當成效,但粗糙錯亂的評選活動對這樣的目標絕無助益, 只會讓創作與欣賞的專業知識與態度離我們更加遙遠。
-
名家訪談
犀利破琵琶 訪吳蠻
琵琶演奏家吳蠻被譽爲音樂上的「中西合壁奇女子」,抱著一把琵琶,走向國際舞台及現代樂壇,橫跨古典、民族、現代音樂、音樂劇場,甚至爵士、電子音樂等實驗領域。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獨樂樂,樂此不疲乎。
-
藝問藝答
藝問藝答 藝搭藝唱
問:一個學琴的小孩要如何了解音樂的情感?有沒有什麼曲目特別會造成小孩的壓力?是否有什麼曲目因而成爲不成文的禁忌?(板橋 王月美) 答:音樂裡的情感與語言中的情感是一樣的,要由老師(或是對音樂瞭解的父母、成人)來解讀。就如學習一種新的外國語言,如果生活在一個都是以此種語言來表達情感,講這種語言的國度裡,自然而然小孩子會耳濡目染,吸收體會,而瞭解如何運用此種語言(音樂)來表達情意。 應該沒有什麼曲目會造成小孩的壓力,除非是小孩對太強、太激烈聲音感到害怕,好的音樂是無年齡限制的。 不過,當然如果音樂是描述成年人的情感(愛情),小孩子是比較無法領會的,節奏明確、旋律淸晰的小品應是小朋友們的最愛,而冗長的華格納歌劇是連許多大人都無法接受的。 問:對演奏者而言,有沒有所謂的表演訓練?演奏者或如歌劇演員等的肢體需要什麼樣的訓練?演奏者有沒有最基本的肢體表演訓練?目前學校是如何敎導?(桃園 林惠敏) 答:對演奏者來說,最佳的表演訓練就是「實際上台演出」。上台演出,感覺聽衆的反應,在不同場合對不同音樂好好控制掌握,都是對演奏者的表演訓練,也因此,對眞正的演奏者而言,如果一個曲子未曾正式演出過,就不能算「會彈」這個曲子。 歌劇演員的肢體訓練,依不同學校水準有不同的要求,通常最平常的有舞蹈、韻律、西洋劍等,但最重要的應該還是音樂、語言上的訓練。 演奏者(器樂)的最基本「肢體」訓練,應該就是正確的用力,正確姿勢及技巧運用了,但是這些都無法單獨學習的,必須與音樂內容合併訓練,全然瞭解音樂的內容仍是演奏者最重要的訓練。 在台灣的學校,並無特別的演出訓練,只有固定的實習演奏。但在國外則有特定的課程,依各個學校水準而異。 文字|葉綠娜 鋼琴家
-
台前幕後
戲樂舞於斯 《荔鏡奇緣》
「漢唐樂府.梨園舞坊」繼《艷歌行》、《儷人行》之後,再一次結合南管音樂與梨園戲身段,進一步取材梨園戲經典《陳三五娘》的故事,編合而成兼蓄傳統與創新的復古舞劇──《荔鏡奇緣》。
-
表演賦比興
春水初泮的身體 觀雲門《水月》演出
有人慕財、有人慕德、有人慕權、有人慕才。但茫茫人間,短短身世,眞正値得渴想思慕的,無非是這般蒙上天祝福的身體啊!
-
特別企畫 Feature
分門別派演練身手 調査報吿
大致上來說,國內開設的「演員訓練班」,其性質有劇團專爲招募志同道合者的社團性活動,有將訓練當成治療成長的團體,有專門提供學習技藝、技術的地方,甚至以市場供需爲導向的也不在少數,還有一些演歌星的私淑班、靑少年推廣敎育班、公司行號社團活動等等各有特色;甚至許多保險業、直銷業、補敎業、潛能開發、成長團體都曾嘗試將表演加入其訓練課程當中。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戲假情真的自我追求
那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無比巨大的綿密的啓蒙過程──探求自己的潛能,探索自己的本心,碰觸自己的極限──不管他們留在劇場或離開劇場,這個過程都在他們的生命中無限延展著。
-
舞蹈
延展的雙翼
《海燕》以擅長的平實細膩,展現徐紫櫻對舞蹈前輩蔡瑞月的最高推崇與對自我極深的期許。卻因緣際會地離開了與蔡瑞月淵源深刻的中華舞蹈社到皇冠小劇場演出,在舞蹈的表現上反而獲得釋放,情感得以純粹的形式呈現,不受敍事情節的牽絆。
-
戲劇
破除「修身齊家」的千年魔咒
在本地劇場充斥著關於情愛、身體、歷史的「大」論述的情況下,《黑》劇與《也》劇雖不足以挽回「家庭」這個命題被八點檔肥皀劇濫用糟蹋的情勢,但或許可以提醒劇場創作者與觀衆「以小見大」的可能。
-
音樂
天后出巡
慕特的運弓飽滿至極,幾乎利用了從弓尖到弓根的每一吋弓毛;在樂句的呼吸上使用很多彈性速度,幸好歐爾吉斯都能回應的恰到好處。
-
音樂
普雷特涅夫的寧靜張力
由於空間的因素,普雷特涅夫可以好整以暇地慢工出細活,他邀你細細品味和聲的開合,音色的活彩,力度的無盡層次。
-
音樂
辦喜事的背後
這次實驗國團慶音樂會整個行政系統卯足全力用心辦理,出席聽衆的踴躍也打破近來一向低迷的票房,顯見實驗國上下振奮以積極的作爲來爭取改制的意圖。
-
回想與回響 Echo
在我們故鄕的永恆廢墟
一九九八年,在一場名爲「虛構飛行」的演出中,熟悉黎煥雄劇場的觀衆,在拆開一封寫給不定人稱「演員S」的信的同時,也收到一封寫給過去劇場的信。重逢其中風采依稀的河左岸語句:覆沓的記憶的圖景、迴環往復的語言與意識的倒影,將斷裂的往事重又接續起來
-
跨台演出
他抓得住你!
獨特的風格、爽利的口條、精準的節奏,再加上細緻的情感掌握,讓李立群縱橫於廣告片、電視、電影和舞台劇的表演場域,游刃有餘;也讓觀衆隨之出入人物的歡喜悲愁或瞬間的情境轉換,大呼過癮。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也無風也無雨》,無人、無鬼 也無神佛的烏托邦。 人生一趟,披風戴雨上蜀道。 導這麼一齣戲,也無風也無 雨,需登幾回泰山頂?
-
特別企畫 Feature
裝置藝術的形成
對新形式、新可能的追求,是推動裝置藝術產生的原動力。
-
焦點
在歷史罅隙中作戲
此時此刻在台灣,中國「歷史劇」的撰寫、演出,過程爲何?意義又是什麼呢?《皇帝變》描繪了中國人存活的天地系統,處理自己本能和衝動的方式,與台灣現代戲劇的其他作品相較,不只是狹隘地關心眼前幾十年的生活與思想。
-
台前幕後
無聲勝有聲 《無言劇㈠、㈡及揷曲》
劇中關於存在與自我關懷的主題,使得貝克特的作品顯得一點都不荒謬,「我把他的作品看成是一種黑暗中的啓示之光,光之難以捉摸,所以實驗的空間無限擴大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