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PAR表演藝術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泰武古謠傳唱與佳興部落《太陽的女兒》

非常期待三月泰武古謠傳唱與佳興部落的《太陽的女兒》音樂會,不只好奇劇場導演魏瑛娟、電影導演陳宏一,和裝置藝術家王德瑜如何合作把排灣族詩化般的歌詞,與太陽的神話,轉化成舞台設計,帶領觀眾進入屏東山裡的部落,聽見他們用動人歌聲唱出屬於台灣的故事。也期待聆聽到佳興部落族人與享譽國際的泰武國小學生們,合唱或一搭一唱,唱出他們的傳統歌謠。音樂總監查馬克.法拉屋樂選擇有別於過去原住民音樂表演的熱鬧形式,回到傳統,以無伴奏,用人聲細緻分部,讓聆聽者聽見排灣族唱給土地的心。因為無伴奏,我們的心靈將更容易被觸動,在和諧的歌聲中,找到安靜的力量,妥善安放我們急躁的靈魂。查馬克.法拉屋樂說,排灣族的歌謠是分享的歌謠,快樂時分享一點快樂,難過時也用歌聲一起分擔。這是多美的世界啊!

文字|林清盛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音樂新訊

北市國「瘋.原祭」 兩岸「原味」來拚場

台灣原住民族在台灣雖然是少數人口,然而卻是南島文化的承載者,其歷史文化不僅豐沛多元,更可說是世界級寶貴的資產。尤其是歌舞音樂,純樸而優美,早已成為各地作曲家靈感的重要根源。 在今年台北市傳統藝術開幕音樂會中,臺北市立國樂團將以「瘋.原祭」為主題,演出台灣作曲家李哲藝親自走訪原住民族採集素材,以七個族群傳統歌謠為藍本所創作的同名作品。整整六十分鐘的大型合唱,邀請兩位原住民實力派歌手舞思愛、徐帆擔任領唱。此外,更委託作曲家王希文同樣以原住民素材譜曲,創作了《南島奇想》來呈現不同的國樂合奏風貌。旅居美國的知名琵琶演奏家楊惟,也受邀來台共襄盛舉,演奏協奏曲《西雙版納的晚霞》來展現雲南西雙版納傣族的三個生活場景。一場以原住民為主的盛會,將展現兩岸原住民族的多樣風貌。

文字|李秋玫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音樂新訊

日本長笛小天王上野星矢 華麗多元的幽雅笛音

橫跨古典、現代、流行樂界的長笛小天王上野星矢,生於一九八九年,九歲起學習長笛,十二歲開始接受長笛專業訓練,二○○四年起便以十五歲的新生代長笛家之姿,開始固定於東京與大阪兩地演出。期間,他不斷在多項音樂大獎掄元,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他在二○○八年獲得了第八屆朗帕爾國際長笛大賽首獎。 隨後他與法國大巴黎區管絃樂團合作演出,曾以獨奏家身分與東京交響樂團、捷克愛樂八重奏團與新日本愛樂共同合作。在法國巴黎高等音樂學院就學後,他旅居此地,並經常在法國、日本及歐亞各地演出。優異的表現,使他獲頒日本松方廳音樂特別獎和東京都杉並區文化成就獎。此次再度來台,除了帶來梅湘《黑鳥》、巴爾托克《匈牙利農民組曲》及坂本龍一的《東風》等經典作品,還特地選了久石讓的幾首宮崎駿動畫如《神隱少女》、《天空之城》等主題組曲,風格華麗優雅,多元又創新。

文字|李秋玫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梅尼可夫鋼琴獨奏會

俄國鋼琴家梅尼可夫(Alexander Melnikov)少年早慧,十二歲即與樂團合作演出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同時進入莫斯科音樂院成為俄國鋼琴學派傳奇教師瑙莫夫(Lev Naumov)年紀最輕的學生。即使在學生時期就已經是數個國際大賽的得主,其氣韻生動的演奏實力又深獲鋼琴巨擘李希特(Sviatoslov Richter)的賞識與提拔,梅尼可夫卻並未以「天才」或「炫技」之姿展開他的音樂生涯,相反的,畢業後他繼續追隨薇莎拉茲(Elisso Virssaladze)、史戴爾(Andreas Staier)與許納貝爾(Karl-Ulrich Schnabel)學習。面對音樂始終虛懷若谷的態度,讓他的彈奏風格同時具備了細緻清晰的觸鍵與恢宏大度的格局,在充滿靈氣的感性中亦能創造出有血有肉的個性美。 再次訪台的梅尼可夫,這次準備的蕭斯塔可維奇《廿四首前奏與賦格》正是他的錄音中獲獎無數的桂冠之作,英國《BBC音樂雜誌》於二○一一年將其列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五十張CD」之一。此外,以「幻想」為主軸的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與布拉姆斯《幻想曲》,更是他一向擅長的浪漫時期經典曲目。梅尼可夫會賦予這些作品什麼樣的生命呢?現場演出永遠令人期待

文字|林玉淳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與湯顯祖四度同行 點描繪出時間無常

二分之一Q劇場《流光似夢》

二分之一Q劇場再推新作《流光似夢》,四探湯顯祖,這次著墨的不是被譽為「臨川四夢」的《紫釵記》,而是它的前身,湯顯祖未寫完的作品《紫簫記》。導演戴君芳透過劇中最後獨自面對人生寂寥的女性角色,以點描手法塑造人物,呈現原著想要闡述的「時間」主題。

文字|李玉玲
第290期 / 2017年02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泰武古謠傳唱與佳興部落《太陽的女兒》

乘著歌聲之翼 來自太陽的天籟

由屏東佳興部落族人與「泰武古謠傳唱」合作的《太陽的女兒》,以部落女頭目孫江萬花的生命故事出發,導演魏瑛娟編織她出生、童年記憶到成長、戀愛、婚慶,透過廿多首代代傳唱的古謠,展現排灣族流傳五千年的部落生命史;並邀裝置藝術家王德瑜以排灣族文化精神核心「太陽」為意象設計舞台裝置,電影導演陳宏一以有別於傳統「肖像」的形式呈現排灣族人影像紀實。

文字|黃榆晴
第290期 / 2017年02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馭火飛翔」

莊東杰與拉赫林 乘著音符隨夢想起飛

自拿下馬爾科指揮大賽首獎後,台灣指揮家莊東杰在國際樂壇愈來愈受矚目,應NSO之邀,他將指揮演出「馭火飛翔」音樂會,排出斯特拉溫斯基《火鳥》全曲、梅湘《一個微笑》,更邀請被視為新一代音樂天才的小提琴家拉赫林演出柴科夫斯基唯一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兩位年輕人從各自的舞台上來到台灣相會,在音符的襯托下,他們將乘著夢想起飛。

文字|李秋玫
第290期 / 2017年02月號
廳院迷福利廣告圖片
即將上場 Preview 蝸牛心偶戲團

《烏鴉怎麼了》 生態議題入戲

傳統投影機在蝸牛心偶戲團兩位藝術家克蘿伊.齊娜與潔西卡.嘉貝兒手中,如同有了魔法,通過精細的操作,他們使鳥類翱翔、魚游泳、雞蛋裂紋他倆將帶來台灣的《烏鴉怎麼了》是一齣現代寓言,透過烏鴉的觀點,看待生態破壞、死亡以及遷移等人類議題,童趣之外傳達了對土地的深沉情感與關懷。

文字|廖俊逞
第290期 / 2017年02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結合傳統表演與現代劇場的國寶演員

《牆壁中的精靈》 金星女盡展功力

改編自日本劇作家福田善之同名作品的《牆壁中的精靈》,敘述主角之父因受牽連被指控為共產黨異議人士,從此不得不躲入家中牆壁以逃避追緝,而主角女孩聽見牆壁裡傳來的聲音,相信那裡面有個受困的精靈。擔綱的韓國國寶級演員金星女,六十年表演人生流轉在傳統戲劇與現代劇場之間,在劇中除了要從五歲女孩演到成為人母,更挑戰演出多達卅餘個角色,表演功力盡現其中。

文字|陳茂康
第290期 / 2017年02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驫舞劇場「混沌身響」系列

回歸跳舞初心 身體與聲音的直覺碰撞

「混沌身響」這個二○一六年底開始的計畫,源於藝術總監陳武康的紐約駐村經驗:「表演可以隨機在各種地方,以小小的形式發生。」於是他與音樂家李世揚策劃,以驫舞劇場排練場為基地,配對了不同的音樂家和舞者即興碰撞。這個不以「舒適看演出」為目的的演出計畫,回歸了「開心跳舞」的初心,也讓觀者更靠近地目擊身體/聲音產生火花的直覺式表演現場。

文字|張慧慧
第290期 / 2017年02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成為草間彌生:論《千圈の旅》的多重性

這五個場景之間的關係既是五個帶有某種銜接、跳躍及溶解等意義的鏡頭,也是五種蒙太奇。由此,這齣講述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的生命和藝術的演出,是郭文泰與何采柔調度、裁切及詮釋下的某種產物。進一步地說,關於這五個生命片段,可以是草間彌生的藝術與精神、創作與創傷之間難以分割的影像史。無關線性敘述,五個場景時空錯置地呈顯了藝術家的內在糾葛、被圓點和網紋魘住的觀視,乃至瀕臨死亡脅迫的暗影。

文字|孫松榮
第290期 / 2017年02月號
PAR訂閱方案廣告圖片
企畫特輯 Special Our Time 30 我們的時光

抵達你未能見知的國度

還記得,第一次在國家劇院演出是十九歲,參與的演出是樂興之時《大兵的故事》。我演的正是大兵,留下的記憶是青春的膽量,當然還有那第一次收到的負面評論。我記得那評語是:「飾演大兵的舞者太年輕,無法駕馭角色」哈哈!現在想起來,是真的年輕啊,表演上是真的青澀啊!

文字|周書毅
第290期 / 2017年02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破繭而出 看藝術家如何開啟新生命

NSO「英雄再起」

年關將至,在歡喜迎新春的時節,NSO也讓樂迷聆賞作曲家創新之時的掙扎與燦爛。在「英雄再起」音樂會中,特邀當紅鋼琴家王羽佳演出巴爾托克人生的第一首鋼琴協奏曲《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下半場則有讓蕭斯塔可維奇作曲生命得以再生的《第五號交響曲》,及NSO本樂季駐團音樂家狄恩的最新歌劇《哈姆雷特》中的歌曲,讓台灣樂迷在該歌劇正式世界首演前得以一聽為快。

文字|邱映潔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後季利安時代 依然多元璀璨

荷蘭舞蹈劇場一團 三舞作旋風襲台

暌違台灣十五年,荷蘭舞蹈劇場一團將於二月下旬再度訪台,在台中國家歌劇院演出三支精采舞作《停格》、《揮別》與《激膚》,分別由藝術總監保羅.萊福特與蘇爾.萊昂、克莉絲朵.派特、馬可.歌克創作,多元紛呈的面貌,可說是延續了前任總監尤里.季利安的前衛、大膽與創新活力,而更綻放出屬於當下舞團的美妙風景。

文字|林農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桑德霖與TSO—貝多芬第九」音樂會

人聲器樂合作無間 歲末的和平慶典

在歲末年終之際之際,聆賞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在〈歡樂頌〉中迎接新的一年,如同必要的儀式一般,充滿對未來的幸福期許。貝多芬將德國詩人席勒的詩詞入樂,透過人聲與器樂的和諧共鳴,營造出熱情感人又磅礡的時刻。在世事紛擾的此刻,北市交邀來指揮家桑德霖一起詮釋這首歌頌和平自由的樂章,讓我們有機會體驗貝多芬給世人帶來的崇高境界。

文字|林琬千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壞鞋子舞蹈劇場《彩虹的盡頭》

藍白塑膠布所創造出的特殊空間感、既可看到舞者又同時看到現場觀眾(以及自己)的鏡子、移動式的觀賞、舞者們的身體動能、從實際民俗禮儀而來的鮮豔顏色服裝、燈光等等,演出團隊讓這個演出滿溢著能量,質量與密度都極高。與其說舞者們的表現非常精采,不如說他們的認真與投入,像是將自己化身為引導者,引領觀眾們經驗了一趟奇異的旅程。

文字|陳惠湄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播灑愛樂種子 讓科技與藝術零距離

訪力晶文化基金會詹曼君執行長

連續三次獨家贊助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訪台演出,這次更贊助兩廳院場次的戶外轉播,並邀請台中和桃園偏鄉地區的中小學學童來觀賞名團彩排力晶文化基金會在古典音樂推廣上的盡心與付出,令人印象深刻。力晶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詹曼君表示:「力晶贊助這兩場演出,並不希望一切僅止於幾小時內的美好,更期待音樂會後,還有什麼東西是可以留下並延續的,所以我們決定用心於音樂教育與推廣,向下扎根,從中小學生著手,為台灣的藝文環境好好培育下一個欣賞的世代。」

文字|邱秀穎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與NSO一同留下卅歲的跨年印記

NSO「琴韻交響」與「跨新年音樂會」

今年歡慶卅大壽的NSO,策劃了一整個樂季的精采節目,走到歲末年初,活動也來到高潮!擔任本樂季駐團音樂家的大提琴家楊文信,將在「琴韻交響」與「跨新年音樂會」中擔綱演出,帶來精采的協奏曲。而除了楊文信,在「跨新年音樂會」的兩日演出中,還有鋼琴家陳郁秀與小提琴家胡乃元的參與,精湛表演令人期待!

文字|李秋玫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與陰影共存 讓自己成為光

陳紫綸《Dr. Miss人的進化實驗室》

父母都是藝術家,十三歲之前就由父母領上台演出,金石優人藝術總監陳紫綸的習藝與成長,一直都被眾人關注檢視。但光芒之外就是陰影,她於是展開探究真相的旅程,不斷追尋逼問自己到底在哪又是誰。經過學習、旅行、思考,陳紫綸找到與陰影共生的方法,透過作品《Dr. Miss人的進化實驗室》,把這些體悟和優人團員及觀眾分享,一起找尋自己。

文字|陶維均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NTSO「海神家族與巨人」

馬勒與賴德和 「標題」交響曲的大膽相遇

馬勒在廿七歲完成的《第一號交響曲》是他最常被演出的作品之一,把這般宏偉的曲目,和另一首交響曲擺在同場音樂會一起演出,是相當新鮮而大膽。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的音樂會「海神家族與巨人」,將馬勒《第一號交響曲》與台灣作曲家賴德和根據小說《海神家族》創作的同名交響曲同台演出,我們甚至可以說,這場音樂會的重頭戲不是馬勒交響曲,而是一部真正的「標題交響曲」的世界首演。

文字|張皓閔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驅動城市」舞蹈平台 展演三地作品

台日舞作 以舞省思「三一一」災變

由編舞家姚淑芬在二○一一年啟動的亞洲舞蹈交流計畫平台「驅動城市」,今年以台北為軸心,另邀日本、韓國各一個作品參演。其中,由姚淑芬編創的《吉光片語》與日本編舞家矢內原美邦的The World has Shrunk, and Only a Certain Fact Remains,都從日本「三一一」災變出發,省思生命課題。

文字|張慧慧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舞在古老的碰碰聲中

《織布│男人X女人》 織動傳統與當下的記憶

TAI身體劇場的新作《織布│男人X女人》,從原住民的織布傳統,汲取舞步整經、捲線、踏腳織布的動作分解成數字,數字編碼記憶,召喚織者身體的圖像。編舞家瓦旦.督喜搬出家中久未使用的織布機,織布機、經線、織者的身體,在舞台上轉九十度,站成一道立面,舞者只有黑與白,任何曾經的鮮豔,都被收入了主題是傳統與當下的記憶。

文字|吳思鋒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