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Ju & JuJu
生病的考驗
親愛的JuJu: 爸爸、媽媽最大的滿足,就是看到妳能平安、快樂長大;照顧妳的健康,就成了我們最大的生活目標之一。為此,媽媽每天嚴格把關妳的營養攝取,蔬菜、水果、魚肉樣樣堅持,連我都很佩服。雖然妳挑食的時候,經常會跟媽媽討價還價和耍賴,但大部分的時間,妳都遵照媽媽的規劃。看到妳逐漸茁壯、均衡發展,我感到無比喜悅。 不過,人難免會生病,生病了就要看醫生,而疫苗接種則是最直接、有效的預防措施。所以,從妳出生開始,我們就按照接種期程,定期帶妳去施打各項疫苗。雖然打預防針的過程中,妳會因為不舒服而哭鬧,但這是可以預期的反應,只要我和媽媽按照醫生的指示,或參照書籍和朋友的經驗,就能夠把妳照顧好。 記得妳第一次身體不適是在妳一歲多的時候,打完了德國麻疹、腮腺炎三合一疫苗、流感疫苗,並補服了小兒麻痺口服疫苗,一個星期後妳突然發高燒,突如其來的不適使妳驚慌失措而不斷哭鬧,直到第二天帶妳去看了醫生、吃了藥,情況還是不穩定。晚上,妳喉嚨卡著痰很不舒服,一直醒來哭,持續了一整晚,哭到聲音都啞了,我和媽媽為此心都快碎了。 為了讓生病的妳更有安全感、減輕不適,我和媽媽把妳抱到大床上一起睡,但妳整夜翻來覆去的,雖然床下地板已經有放置安全軟墊,但我還是擔心妳會滾下床去,於是徹夜守著床緣和床尾,搞到第二天腰痠背痛,手肘還得貼上膏藥。雖然十分辛苦,卻是我最甜蜜的負荷。 又有一次,雖沒有發燒,但妳整晚哭鬧不停。我連忙打電話給一位醫生朋友搬救兵,但就算朋友勸我別太擔心並再持續觀察,我就是很不放心,所以我和媽媽大半夜還是跑去掛了急診。沒想到,急診室的氣氛異常冷酷,而醫生不自覺流露出來的不耐表情,更加深了妳對醫院的排斥和戒心。 爸爸和媽媽無法代替妳去承受病痛折磨,只能陪著妳去看醫生、照料妳吃藥。見多識廣的醫生總是請家長不要太過緊張,但在做父母的眼裡,自己的孩子生病了,絕對是件非常心痛和不捨的大事。所以父母的情緒,總是隨著孩子的病情起伏,只要孩子一哭,父母的心也就跟著糾結起來。 對多數孩子來說,看醫生吃藥絕對是件苦差事,妳也不例外。之前的妳非常不喜歡看醫生和吃藥,時常抗拒逃避。有一次,妳半夜發燒
-
劇場快門
陳秀鳳—新錦珠劇團
陳秀鳳新錦珠劇團
-
幕後群像
掀開「痴望號」甲板下的繽紛世界
陽光劇團再度造訪台灣,演出回望歷史的《未竟之業》,依然平地搭帳篷,帶來整座彈藥庫劇場。幕前舞台劇與電影交織紛呈,幕後的林林總總也不遑多讓舞台如何搭建,劇場如何布置,演員如何工作觀眾看到了演員上妝的風景,可還有許多看不見的用心,讓這篇文章來為你揭開陽光幕後的繽紛世界!
-
專題
新年首航 週週飛港看好戲!
香港藝術節年年都在二三月間舉行,今年的重頭大戲當然是劇場經典《沙灘上的愛因斯坦》復刻版,除此之外,還有什麼不可錯過的好演出呢?總共五週的演出,週週都有驚喜!本刊特此幫您規劃每週的藝遊行程,並附帶推薦鄰近劇院的米其林星級餐飲,讓您身心都飽足!
-
藝@書
繁花似錦的全民殿堂——加泰隆尼亞音樂宮
巴塞隆納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國際文化都市,是音樂和戲劇的殿堂,也是博物館之城,更是現代主義建築的薈萃之地;其中,由蒙達內一手設計與建造的加泰隆尼亞音樂宮更是現代派建築的代表作,是唯一列入世界遺產的新藝術音樂廳。
-
藝@CD
冬日拉丁嘉年華
聽膩了千篇一律的〈平安夜〉、〈白色聖誕〉、〈聖誕鈴聲〉嗎?這回讓你的節慶之夜,用熱情的古巴風情來妝點吧!這次介紹的兩張專輯,以拉丁風味改造了我們熟悉的樂曲,輕快節奏中,送舊迎新也讓人開心!
-
藝@電影
奪目華麗秀 銀幕立體啟動!
不管是加拿大的太陽劇團、法國巴黎的瘋馬秀或本地的白學綜藝團,都以華麗的舞台演出震懾觀眾、揮灑無邊魅力,而透過本月上檔的幾部片,影迷或可藉由3D效果更感到親臨現場,或可藉由紀錄影像透視舞台下的奮鬥人生。
-
藝@展覽
心象攝影觀內在 紀實影像觀社會
高美館與北美館同期推出攝影展,分別是八十三歲攝影大師柯錫杰的大型個展,與八位一九五○、六○年代出生的台灣攝影家作品。柯錫杰的攝影將外在自然重新組構成抽象語彙,透過鏡頭審慎構思與重組後的視覺美感,指向人們的心象世界;而中生代攝影則以入世精神,直陳社會現狀或表達訴求。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史茵茵「Re-Birth再生 音樂生日派對」、曾宇謙小提琴獨奏會
冬日裡瀰漫的節慶氣氛中,特別想要推薦溫暖女聲史茵茵「Re-Birth再生 音樂生日派對」。曾與茵茵在○七年的某齣音樂劇合作過,後來在劇場看到茵茵的機會變少了,聽到她唱歌的機會卻變多了。去年茵茵和一群樂手組成了THE YAM PROJECT,嘗試福音、爵士、靈魂、藍調等不同曲風,都可以看到茵茵在「唱歌」這條路上的堅持;這次演出也新增了不少原創曲目,加入Disco元素, 十人樂手的豪華陣容,更令人期待這場音樂會的「聲音」會有多豐富! 另一場想推薦的音樂會是總被稱為「天才少年」的小提琴家曾宇謙獨 奏會。在這個古典樂界開始以明星噱頭捧紅少年演奏家的年代,多次獲得國際大賽肯定的曾宇謙卻以紮實的技巧與詮釋回歸音樂本身。去年底的音樂會無緣參與,曾 聽朋友形容其乾淨俐落的巴赫音色,今年初獨奏會還將演出年底發行的專輯曲目,絕對是末日過後不可錯過的演出!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劇場,一切創作的起源
為了製作本月的「劇場與電影」專題,尋找陽光劇團導演亞莉安.莫虛金之於電影的淵源和足跡,我再度翻讀了《當下的藝術》這本啟發無數劇場人的訪談錄。書中有一章節,作者法賓娜.巴斯喀提問莫虛金數次參與電影工作的想法。談及一九七六年拍攝《莫里哀》的動機時,莫虛金說:「演完《黃金年代》(1975)之後,陽光劇團面臨了一個嚴重的危機,那就是每一個人都開始愈來越愈以為是。集體創作的工作方式有一個危險,它會讓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唯一的作者,而不是許多個作者之一。」 莫虛金表示,當時她無法正確表達心中的感受和想法,於是藉由創作《莫里哀》這部電影,她想要讓大家知道何謂真正的劇團生活,它的動人之處與災難之處。「我認為真正的莫里哀而不是莫里哀這個傳說應該也經歷過與我同樣的困難與問題,就跟每一個劇團團長都經歷過的一樣。最重要的,我希望講述法國劇場真正的誕生故事,並且將我們劇團也寫進這個傳承之中。」 《莫里哀》是莫虛金至今唯一一部不是改拍劇場的電影作品。影片中,莫虛金以完全的電影語彙,呈現出莫里哀的時代,莫里哀與劇團一起工作的過程,嘗試創作演戲的失敗與成功、奮鬥與懦弱,不僅記錄了十七世紀的劇場樣貌,也投射了莫虛金與陽光劇團的生活點滴、流浪般的巡演。這部花了兩年時間完成,動員龐大人力物力和資金,長達四小時的電影,公開上映後,雖然招致影評和媒體諸多負面評價,卻重新凝聚了陽光劇團的團結。我們幾乎可以推論,從小跟著父親參與電影製作,在片場耳濡目染的莫虛金,不曾真正深入電影、不曾為電影著迷狂熱;對莫虛金而言,電影只是工具,劇場,才是真正的創作源頭。《莫里哀》的創作,只是為了讓莫虛金與陽光劇團的團員們,再次燃起他們對劇場的熱情,找回劇場工作的初衷。 由此角度解讀,陽光劇團新作《未竟之業》儘管以一九一○年代電影初發明的時空為背景,述說一群懷抱拍攝無聲電影的人們的偉大志業,本質上,還是非常劇場的。一如莫虛金接受本刊獨家專訪強調:「戲中並未出現任何電影影像,說到底,它還是劇場。如果觀眾覺得看到電影,那是他們的想像。這就是劇場應當做的,讓觀眾想像舞台上所沒有的。如果舞台上要有森林,就絕對不能把真的森林搬上台。相反地,演員必須透過他手上的小攝影機,
-
專欄 Columns
逃不掉的
在江湖上的表現,要怎麼樣地暢流而不氾濫,要能自由飄盪在江河湖海,又能靜處於涓涓細流;能大魚大肉,又能珍惜菜根;能把佛的語言不亂用,又能把菩薩的語言心思,付諸實行,那可就是精緻的老江湖了。這種智慧的江湖,真的只是一種達不到的痴迷嗎?還是其中另有奧義?
-
專欄 Columns
我的空間啟示錄(下)
從這些前輩來的啟發,給了我對空間的另一番期待,不論真實生活在怎樣的一個都會,心裡總還有一片土地,在地球的某一個角落靜靜地等待著。終於有一天,我擁有了自己的一小塊地,在台東,一條偏遠公路的某個角落。
-
專欄 Columns
愛的圓舞曲?!
第一堂課,老師很嚴肅地告訴我,要我眼睛不要只會直直地看著琴鍵,他說:「不要只是呆呆地看著你的手指,你必須看著舞者的動作與身體展現出來的線條,你的音樂要搭配她們所要做的動作,看著她們,能幫助你感覺律動。」從那時起,我很聽話地把眼睛盯著她們看,手指們則很開心地觸摸著琴鍵。看吧!我真是個幸運的傢伙!
-
專欄 Columns
客
想做主人的焦慮瀰漫整座台灣旅館,因此發展成不管是政治或人民都搶著作主,以致聽不進其他人的台灣式民主。像位用眼淚和激昂語調來博取掌聲,以掩飾自己沒有表演技巧可以演好主人的演員,或是以高喊社會公義和生命價值的姿態遺忘正在作劇場這件行為,像每天電視裡一堆屁股坐在椅子上慷慨激昂空洞的談話性節目
-
紐約
《蝴蝶夢》碎! 紐約製作人遭詐騙
在紐約百老匯,近來爆發了一樁離奇的詐騙案:一位希望藉由將音樂劇《蝴蝶夢》推上百老匯舞台證明自己能耐的製作人Ben Sprecher,因籌募資金找到神秘大金主,卻因「金主病逝」消息引發投資者懷疑,警方進而揭發這是一樁仲介者藉由介紹「金主」詐騙仲介費的案子。
-
柏林
超支又逾時 柏林國家歌劇院整修建商遭撤換
從二○一○年九月起開始整建更新工程的柏林國家歌劇院,原本預定二○一三年十月就要重新開幕,卻因種種不可預知的因素,已經兩度宣布延後重新開幕日期;近期又因工程超支逾時,柏林市議會將原建商撤換,預防整建計畫大失控。
-
倫敦
《趙氏孤兒》選角惹議 亞裔演員職業發展成話題
由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製作的《趙氏孤兒》,在演員名單公布後引發爭議,在這齣以古代中國為背景的戲劇中,十七個角色中竟只有三名亞裔演員入選,其餘的多屬白人演員!英國的亞裔演員群起抗議,亦獲得美加澳、香港及其他歐洲相關團體的響應。
-
巴黎
劇場人齊聚布列塔尼 交流歐洲「劇場現況」
位於雷恩市的布列塔尼國家戲劇院十一月舉行了「搬演戲劇節」,除了有精采豐富的劇場演出,也同時舉辦了「劇場現況」系列的六場座談會,邀請大眾與各國創作者、製作人、劇院團體總監及官員,交流探討歐洲的劇場現況,並把主題放在劇本地位及表演形式的討論上。
-
上海
國際當代戲劇節 東西劇場在此匯流激盪
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承辦的「上海國際當代戲劇節」於十一月五日至十二月九日舉行,呈現十八檔來自世界各地最當代最前線的戲劇作品。今年主題定為「多元創意」,不僅能看見歷史與現代的結合,也能體會到東西方文化的交織和碰撞,在表現形式和手法上,令人目不暇接。
-
香港
「節」與「城」的共生 各地策展人座談交流
在十一月香港「新視野藝術節」進行同時,也舉辦了「節與城:共生的可能與挑戰亞洲交流座談會」,邀請來自亞洲各華文城市的策展人、學者和藝評人,探討「藝術節如何有機地與社會、藝術家和觀眾連繫對話,使文化能植根於城市?」而這次的交流,也有助於往後建立各城的藝術節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