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專訪《放屁蟲》導演
神里雄大:希望觀眾看完不是覺得有趣,而是「有趣嗎?」
在日本東北大地震發生後創作的《放屁蟲》,透過荒謬劇般的情境,對日本社會的無力感提出深沉省思。應臺北藝術節之邀,《放屁蟲》將於八月中旬來台演出,本刊趁此機會,專訪編導此劇的日本新銳導演神里雄大,一談個人走上戲劇之路的歷程與創作《放屁蟲》的思考。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面對改變 只能「跨界」?
就跟自然界的萬物一樣,任何表演形式或任何一個作品都有其生命演化史,從誕生到茁壯,從成熟到老化、死亡,雖然它可能不會就此完全消失,但是它也絕不可能永遠維持「君臨天下」的獨霸態勢,講求直接與觀眾面對面的表演藝術,一定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變動,別無其他,只因為其身處之外在環境無時無刻不在改變,但「跨界」未必是面對這改變時的唯一答案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森林裡,誰有資格指責浪子?
德國導演古茨為二○○八年薩爾茲堡音樂節執導的歌劇《唐.喬望尼》,首演時雖然引發爭議,創新的詮釋卻已成為票房的保證。古茨的製作中,讓所有的劇情在一座旋轉舞台上的森林中進行,舞台上的林木高聳不見頂,大自然的巍巍之貌延伸到舞台的框架之外;霧氣冉冉,在枝幹間輕拂著蕨葉和鱗蘚,讓這座森林沒有固定的外貌,籠罩在一股神秘的氣氛之中。這個荒山野地的一角,若是發生了什麼事,沒有人會知道。那麼,唐.喬望尼一干人等來這裡做什麼?
-
藝視窗 News
倫敦奧運前,宣布啟動玫瑰劇院出土計畫
【國際】 倫敦奧運前,宣布啟動玫瑰劇院出土計畫 莎士比亞是英國最珍貴的文化遺產,英國人為了保護與推廣莎士比亞,可說是不遺餘力。為了迎接將四年後將到來的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在倫敦奧運即將展開的前夕,倫敦市政府於7月13日舉辦記者會,宣告啟動「玫瑰劇院出土計畫」(The Rose Revealed project),要把這座莎士比亞待過的劇院,完全挖出土,並重建成一座可供演出的展覽中心。目前可看到的玫瑰劇院考古遺跡,是在1989年所發現的,但實際上,玫瑰劇院還有三分之一左右,被埋在土裡。 這個計畫將會申請樂透彩基金會的補助,如果一切順利,玫瑰劇院出土計畫,可以在2016年竣工,恰好迎接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目前玫瑰劇院已出土的部分,在1999年以考古遺址的方式公開給大眾參觀,並在2007年開放提供演出。玫瑰劇院重建基金會的董事Janet Suzman說:「這是我們唯一擁有,並可以拿來跟奧林匹克運動會相比的珍貴遺產。對我們來說,在奧運期間刻意提出莎士比亞作為焦點,是有其重要意義的。我們會持續跨欄的。」(耿一偉) 伍迪.艾倫新片《愛在羅馬》呈現歌劇之愛 導演伍迪.艾倫新片《愛在羅馬》To Rome with Love以歌劇為題材,在美國票房告捷,於六月底在上演後,短短一週,全美就獲得350萬美元的票房佳績。這部電影是以一位退休的歌劇導演Jerry,跟他的女兒到義大利見其未婚夫,沒想到卻發現他的準親家居然有著完美的歌劇嗓音,但卻只在洗澡時才唱得出來。這齣喜劇探討了主角對歌劇的熱愛,而伍迪.艾倫本人則飾演Jerry。 實際上伍迪.艾倫對歌劇的熱愛,可從他2008年在洛杉磯首度執導歌劇,看出端倪。當時他執導的作品,是浦契尼《三聯作》Il Trittico的第三部《賈尼.斯基基》Gianni Schicchi,這齣以喜劇為主的歌劇舞台與服裝,伍迪.艾倫採用了黑白片時代的電影風格
-
Ju & JuJu
希望藝術能一直陪伴妳,帶給妳快樂!
親愛的JuJu: 妳三歲的時候,有一天,主動跟我說妳想彈鋼琴,當時我覺得妳還太小,於是答應在妳四足歲的時候,會買鋼琴給妳,並請老師來教妳。在此之前,我們先帶妳到打擊樂教室,讓妳藉著敲敲打打的本能認識聲音、感受節奏、分辨音響,快樂玩樂器。妳果真非常喜歡,每星期都很期待去「打朱宗慶」!這是很特別的感受,我從創辦人的角色變成了學生家長,也因為妳,讓我重新去體會打擊樂與小朋友學習的過程。 媽媽也帶妳到雲門教室學律動,看妳不亦樂乎,每天手舞足蹈的,無論是聽音樂或看電視,總會以豐富的肢體語言表達妳的情緒起伏。特別是照相時,妳總喜歡擺出許多十分「雲門」的pose!記得有次上課前妳不小心睡著了,媽媽不忍心叫醒妳,等妳醒來,上課時間已過,妳因此而不高興,責怪媽媽沒叫妳,後來,還是用補課的方式才安撫了妳。 在妳四歲生日時,為履行承諾,我們特地請爸爸的好朋友、樂器專家志明叔叔幫妳挑選鋼琴。其實,在妳剛出生、為妳規劃房間時,媽媽就已貼心預留了擺放鋼琴的空間。志明叔叔挑了一台適合妳的鋼琴擺進房間,還特地做了彩帶裝飾,並在琴鍵布繡上「祝JuJu生日快樂」的字樣。 生日當天,媽媽精心布置了滿屋子汽球,領著妳到房間揭開禮物,並一路以攝影機捕捉妳興奮又驚訝的表情看到鋼琴的剎那,妳立刻坐上去玩了起來!當晚,學音樂的大哥哥、大姊姊們來參加妳的生日party,大家圍著新鋼琴又彈又唱,而妳也跟著玩成一片,那真是特別的第一堂課! 我們請徐老師來幫妳上課,妳樂在其中。我常常看到許多學音樂的小朋友,到最後反而變得不喜歡音樂了,實在覺得很可惜,孩子還沒有享受到音樂帶給人的快樂,就先感覺到了挫折。因此,我一開始便和媽媽、徐老師達成共識,要讓妳快樂學習、慢慢累積,不急著要求技巧的進度。 我和媽媽商量好,由媽媽扮演陪伴妳學習的角色,和妳一遍、兩遍、三遍地練習,兩人相互鼓勵;有時妳甚至會扮演起指導媽媽的角色,而媽媽也樂於讓妳指導,這種兩個人一起進步的感覺真好!而爸爸則被定位成「很厲害」的角色,因為爸爸小時候學過鋼琴,且讀音樂系時鋼琴是必修,雖然彈得不怎麼樣,也很久沒
-
劇場快門
觀.舞
地點:雲門八里排練場 時間:一九九一年某日
-
這樣過日子
劉紹爐 在靜止裡流動
二○一○年,以嬰兒油舞蹈蜚聲國際的編舞家劉紹爐突然暈倒,此後他經歷了切除腦部惡性腫瘤的手術。但他卻驚人地讓身體回復到可以跳舞的狀態,同年十月,上台跳了四分多鐘的獨舞。這次他帶著我們理解他如何過生活時,身體好像又出現了無力的狀況,但在他的新作品《奇想河圳》中,「我還是會上台跳!」帶著笑容,他這樣說。 身體的狀況是一個謎團,但劉紹爐只是帶著笑容地以他「關注當下」的哲學,接受著每一個流過身體的狀態,然後按照醫學方面的建議,認真去復健、練習,讓自己能夠跳下去。即便是一場大病,眼前這位創作者不改他真誠面對身體、謙卑面對生命的態度。接著跳下去! 手術後的半年間,劉紹爐回到了他的老家竹東靜養,而直到今天這已經變成他現在的生活裡固定的行程。現在,他過生活的方式,時間表裡多了一個區塊,就是到故鄉竹東靜養的小屋待一待,而河圳、陂塘這些具體的場景也開始出現在他的作品呈現裡,這些改變是以病後那半年的休養為契機,讓他找到了安靜。他的生活,開始留下一段時間,固定地去造訪純粹的安靜。 小屋:安靜的當下 劉紹爐來到竹東的小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 他說,這間位在修道院旁的小屋,提供給他的是安靜。比起台北的工作、排練和緊湊的時程,這裡他感覺到的是完全的安靜,安靜其實是滿溢的,劉紹爐的美學觀念最重要的就是關注當下,而在這一份安靜裡,當下的自己可以感受到平時被喧鬧遮蔽的,那些更高更偉大的力量。在安靜裡,在感受更偉大的力量裡,有時候有些念頭就發生了。可能去讀一本一直沒有好好讀的書,或者,他最常做的開車出去繞一繞,就在附近他成長的地方,那片有河圳、陂塘、哥哥的果園、和承載所有童年回憶的山坡。 老家:時間既存在又不存在 「就是這裡了,我小時候住的地方。」但我們只看到,眼前一片芭蕉、芒草和各種植物張揚地生長著的山坡,以及前邊掛著「水深勿近」的河圳欄杆。 「以前這裡是一個三合院,很多大陸來的精美的東西前面全部都是稻田以前我常常爬這棵龍眼樹,在樹上,往遠處看,可以看
-
幕後群像
沒有戲箱哪有戲?
舞台上演員唱念做打、演得讓觀眾動容喝采,但若沒有後台戲箱師傅的照管打理,也不會有台上光鮮亮麗的順暢演出!京劇裡頭有三大頭:劇務頭、場面(音樂)頭和戲箱頭,這三個帶頭者便能決定一齣戲的成敗。國光劇團的戲箱頭「六哥」邱毓訓說:「戲箱並不能因為不上台就不懂戲,他反而要比演員更懂戲,中國的戲箱培養過程跟演員一樣,都是從劇本、唱功開始學。」
-
藝@書
想聽古典音樂?踹共!
古典音樂的門檻總是高不可攀?看了再多的音樂入門書也摸不著頭緒?或許可來看看英國BBC型男主持人蓋瑞斯.馬隆這本《古典樂的不古典講堂》,透過作者的苦心「賣笑」,或可為你與古典樂搭起「友誼的橋梁」!
-
藝@CD
傳統曲調與異國元素的邂逅
客家山歌、台灣民謠、原民歌謠這些我們熟悉的曲調,如果用異國風的樂器或演唱風格來詮釋,會展現出怎樣的奇妙風景?透過這次介紹的三張專輯,我們可以看到音樂家的豐富創意,為傳統曲調打造出「舊酒裝新瓶」的聆賞經驗!
-
藝@電影
兩個世界 燃燒一樣的藝術熱情
雖然是文化差異甚大的地域,但我們都可以透過影像,看到他們對藝術投注的熊熊熱情:《芭蕾首步曲》展現美國青年芭蕾大賽背後小舞者追求夢想的努力,「阿拉伯影展」展演的少量阿拉伯電影製作,也讓人看到在神秘面紗之後,阿拉伯電影工作者的關注與創意。
-
藝@展覽
胡金銓的「武藝」 當代藝術「新傳」
今年適逢胡金銓八十歲冥誕,從去年開始,包括紐約、巴黎等地陸續舉辦胡金銓紀念影展活動,國家電影資料館擁有最完整豐富的胡金銓文物收藏,這次展出改以當代藝術結合文物再詮釋,除了呈現胡金銓的電影美學風格,並希望藉由胡氏美學的再造,象徵典範的傳衍。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Play.包浩斯」展覽
去年臺北藝術節舉辦了「與佛塞同步」新媒體藝術系列展覽,以多元媒材活潑生動地展示了歐洲 編舞大師威廉.佛塞對舞蹈的深層哲思。今年,臺北藝術節再接再厲,邀請德國德劭包浩斯基金會特別為台灣的觀眾打造了「Play.包浩斯」動態裝置展。表演 藝術展覽已經成為臺北藝術節最鮮明獨特的標幟了。 廿世紀初的現代舞思潮,尚在擺脫芭蕾說故事的起步階段,而向來崇尚理性思考的德國,則「不把人當人看」,深入探索人體及動作單純作為幾何構圖、造型、力量的運作等等,來開創美學的可能性。 「Play.包浩斯」將以各種互動裝置與表演,文獻和訪問影片,展現德國包浩斯自一九二○年代以來,對舞蹈、建築、設計等多方跨界溝通的思維和發展,再現包浩斯顛覆傳統的現代主義精神。 整個展覽的設計,恐怕連坐飛機到德國都看不到的。所以必看、必看。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頑童與魔法》
身為摸琴摸了一輩子、一生花費許多時間關在琴房練功的鋼琴家,對我而言只要一提到拉威爾,馬上映入腦海的是那閃亮亮的《水之嬉戲》、或是精巧堆疊的 《波麗露》,不論是鋼琴或管絃樂曲,都充滿了細膩且豐富、令人目眩神迷的華麗聲響,彷彿在聲音這單純的點上進行著無止盡的拓荒之旅。 於 是當我的好友告訴我她要演出拉威爾的歌劇《頑童與魔法》時,我必須承認當下是有些難以想像的!對器樂家而言,我們真覺得拉威爾音樂中的元素已經夠多夠滿 了,如果還要再加上語言的演繹,況且還是一齣故事充滿想像力、人物角色也如此豐富的劇作,這下當場令我的好奇心升到了最高點! 二○一二年這檔《頑童與魔法》在國內並非首次搬上舞台,但這回請到了法國導演來親臨執導,再加上所有演出人員皆為目前樂壇上首屈一指的一流演唱家,讓我超級期待能夠聆賞原汁原味的法國風,讓我們心愛的拉威爾再現他的音樂魔法,迷惑全台樂迷的心。
-
企畫特輯 Special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曾繁城 深耕台灣的文化心靈
凡事喜歡深耕,不喜歡火花短暫式的活動,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就是以這種穩定的心性來經營基金會的業務。回顧基金會的工作目標,不論是「台積心築藝術季」、「人才培育」、「藝文推廣」、「社區營造」都已累積十年成效。曾繁城說:「到底這樣的累積有多少成績我不知道,但是身為企業,就要成為企業公民的模範為期許,長期致力參與各項教育文化及社會公益活動,回饋社會。」
-
藝號人物 People
取材多元親民 筆法奇幻令人目眩
希梅芬尼鄙棄傳統的直線式敘述,而以史詩式的敘事手法,巧妙地編結文字,將許多不相干的人事物串聯起來,亦常借用大家耳熟能詳的寓言、神話或童話,渲染題材,使現實與夢境交錯,營造蒙太奇的效果,超現實的情境,讓故事處處是撲朔迷離的轉折與出乎意料的驚奇。
-
特別企畫 Feature Laugh、Laugh、Laugh
喜劇 不只笑笑而已
喜劇,是用不正經的態度,面對不能碰觸的議題 喜劇,是穿透現實的手段,映照世界的荒謬怪誕 喜劇,讓人發笑,誰不愛笑? 然而,當喜劇不只是喜劇;笑,也不只是笑而已 在笑裡,我們不受理性約束,大膽解放與挑釁,百無禁忌 在笑裡,我們擁有犯規特權,瘋狂諧擬和嘲諷,顛覆日常 笑表示還清醒、臉皮還在;笑展現自我意志,堅定而強大 今年臺北藝術節以喜劇為題, 從義大利即興喜劇、日本傳統落語、美式脫口秀、台式廣播劇,到黑色幽默、荒謬劇, 展現出各地文化的不同喜劇型態 且讓我們一同探索笑的藝術,笑看人生百態,發現喜劇的力量
-
演出評論 Review
多重的時間與缺席的空間
結尾,舞者舉著一塊塊不規則的鏡子,讓觀眾透過鏡子看見自己在現場被切割成碎片的樣子,於是舞蹈的主題從歷史和時間,轉換為現場和空間。我們知道,整支舞蹈皆因中山堂光復廳這處空間而起,所以談論空間不但沒有離題,反而是回歸正題,不過未免也回得太晚了。
-
焦點專題 Focus
歌仔戲音樂新紀元
從外台到內台,十幾年來的新編歌仔戲,帶起了伴奏音樂的創新潮流。 雜綴體特有的包容性,讓貌似傳統的歌仔戲緊跟時代的腳步。 十年前, 誰能想到歌謠、科儀、原住民、台語抒情、印度音樂 都能融進歌仔曲調中而不扞格? 誰又能知道歌仔戲也能加上電音爵士, 甚至像西洋歌劇般重唱與輪唱? 這些歌仔音樂背後的作曲家是誰? 他們又有什麼本領,讓歌仔戲音樂跳脫廣播、電視、邁向精緻的新紀元?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一睡兩百年,浪漫已過時?
霍夫曼創作於一八○八年的「浪漫歌劇」《不死之飲》,在完成後兩百零四年的今天才有機會首演,由德國艾佛市的艾佛劇院於四月底製作演出。在這齣以波斯為背景的歌劇製作中,的確呈現了「異國風情」與「童話性」的「浪漫」元素;劇作者馮.索登也借劇中人之口呼應十九世紀初打破舊世界階級區別的「自由、平等、博愛」理念,但當劇作家「藝外」的意圖不能被理解,而配樂又不夠劃時代時,一部作品就會顯得漫無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