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演出評論 Review
出路在哪裡?
這沒有說出來,或無法簡單說出來的階級傾軋,就是本劇碰觸社會現實時,很令人在窒悶中想尋一出口而不可得的重點。在這裡,我們看到一個被資本綁架,或綁架了資本以合謀的社會。在這裡,為求生計而置身在這樣社會職場的人,有出路嗎?
-
演出評論 Review
當「傳統下的獨白」遇上「獨白下的傳統」
俄羅斯傳統中無論是爆發力十足的濃烈情感、幅度極為寬闊的表現能力,或是密度極高的變幻莫測,在上原彩子的演出中幾乎是手到擒來。但當本能直觀地被解放時,那個要求節制、優雅、簡約與留白的和式靈魂開始「自由呼吸」起來,就產生了一種極私密、內省、獨一無二的風格。
-
回想與回響 Echo
台灣現代舞中的「現代性」
從近半年在本地看到國外舞團類型相異、風格殊異的演出,我們不能逃避了一個我們「到底看到了什麼?」的問題。舞蹈所展示的身姿之美,其實已經包含著一個世界的存在,正如太極拳包含著一個宇宙的存在一樣,我們也可以從舞蹈中特定的身體行為,不僅看到民族對待身體/文化的態度,更看到身體與國家、社會的關係,所以要問:「到底看到了什麼?」,也是「有沒有看到身體/政治/文化這種連鎖關係」的問題。
-
新藝見/新銳藝評
當西方「魔笛」遇上東方「一桌二椅」
布魯克的一支魔笛一棒敲落,點化出東西方戲劇隔空交映之美。然而回過頭來審視兩岸新編戲曲走過的坎坷顛簸,這一路行來有多少華而不實只是為了新而新的作品。我不禁有個大哉問:當西方改編歌劇趨向簡約寫意虛擬,以虛代實,許多新編戲曲卻背道而馳,走向繁複寫實具體,以實代虛,還有比這更弔詭的流變嗎?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音樂劇演員、導演
曾慧誠 音樂劇,就是要「溝通」!
擁有紐約大學音樂劇表演碩士頭銜,是少數在美國受過完整音樂劇表演訓練的台灣演員,耀演劇團藝術總監曾慧誠歸結音樂劇的表演核心:「就是溝通!」用音樂、歌唱、舞蹈這三者一家的表演方式,為戲劇說的故事主旨服務。明白一個外國人難以融入文化語境要求甚高的美國音樂劇界,他決心返台,透過耀演劇團的創立與製作,打造屬於台灣的音樂劇未來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德國大提琴家
繆勒-修特 音樂的靈魂源自生活
將於六月份首度訪台演出的德國大提琴家丹尼爾.繆勒-修特,當年以十五歲之齡抱回柴科夫斯基青年音樂家大賽第一獎,也奠定了他走上獨奏家之路的決心。跟隨大師羅斯托波維奇的教誨,他認真體驗各樣的生活,豐富自己的內涵,並轉化到自己的琴音裡。因為與NSO音樂總監呂紹嘉合作結緣,兩人定下了訪台演出之約,這回他準備了華爾頓的《大提琴協奏曲》,希望能讓台灣樂迷藉由樂曲,感受到作曲家筆下的南義大利風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海港城市藝文美景 誰「人」來繪就?
曾幾何時,高雄這個工業之城、港口之都已染上濃郁的藝文氣息,勞動階層為主的人力多了餘裕和機會走進劇場聆賞表演藝術,隨著大東、岡山、衛武營等表演場館陸續修整或落成啟用,愈來愈多表演湧入高雄,高雄是否將變身為一座藝文之都?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高雄表演藝術地圖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正規劇場空間之一
高雄表演藝術起步的見證者──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
成立迄今卅年的高雄文化中心,是許多演出進到高雄的唯一選擇,它也見證了高雄在地表演團隊的崛起和進步。而在新場館陸續出現的未來,它會走出一條新的路嗎?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正規劇場空間之二
藝文熱氣球,帶領觀眾飛向天際──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開幕迄今不到三個月的鳳山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是高雄地區最新的藝術場館,自許的定位不僅止於地方性藝文場所,更希望成為國際性的中型表演場館。而因應鳳山民眾長期欣賞傳統戲曲習慣,更將歌仔戲和親子劇種作為重點經營的節目。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廟口戲求生存 公演戲求創新
相較於北台灣外台戲班的逐漸減少,南台灣因為廟埕空間與信仰習俗保有傳統格局,也讓外台戲班的生機仍然蓬勃,而且因為政府介入的匯演或公演,也讓歌仔戲班紛紛走入「文藝復興」時代,如高雄的代表性戲班明華園天字團、春美歌劇團、尚和歌劇團,在擁有優秀演員與創新能力的優勢下,打造更多的可能。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空間再利用之一
文創園區的南部代表案例──駁二藝術特區
當年意外被挖掘出來的駁二特區,從一群藝文人士的啟動,引進表演與視覺藝術,發展到今天已成為以設計、動畫、塗鴉、公共藝術造景為主的文創園區,加上每年夏秋時節的「正港小劇展」,也為高雄打造了色彩鮮豔的藝術風景!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空間再利用之二
深刻扎根栽植文化綠意──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
全國表演藝術人士都在引頸期待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是南部有史以來最大型的文化建設工程。從一方國防部營區到未來的「衛武營兩廳院」,籌備處一步步扎根奠基,除了硬體建設,也積極培養觀眾、扶植團隊,為日後的文化綠意鋪設沃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有了空間,在地團隊也有了希望?!
已經或即將有這麼多場館開始營運的高雄,感覺充滿希望的高雄,難道不能也全台獨家率先創新更具體養成團體的決策?發揮龍頭作用將資源聚攏,召集團隊給與中長程計畫的建議,以打破長期以來各團體或單位各做各的習慣?若是如此,那麼藝術家們會感到多麼幸福,出走的應該包包收一收也會想回家了吧。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在地人帶路 品味玩藝好空間
外來的旅人,要怎麼體驗高雄的藝文氣息?我們訪問了多位在地團隊的領導人,請他們帶路,推薦他們心中的「玩藝好去處」!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穿梭歷史與當代 尋索多元藝術體驗
除了正規表演空間,高雄也有饒富特色的獨立展演空間,為這座港城開展另類的藝文風景,如近十年來撐起高雄獨立展演半邊天的「豆皮文藝咖啡館」、前身為餐飲空間的「搗蛋藝術基地」、透過音樂來與人溝通的「子宮藝文」、老建築活用的「打狗港都文化藝術倉庫」讓在地觀眾的藝術體驗,更添多元繽紛。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憶廿世紀的典範歌者——費雪狄斯考
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獨唱音樂會,係以歌者為中心,選曲主要為了一展歌喉,不同於此,費雪狄斯考在安排他的音樂會時,匠心獨具,以作曲家為主,安排一組組的歌曲,他更是第一位在音樂會中,將聯篇歌曲不間斷地完整演唱的歌者。他不僅唱德語藝術歌曲的代表作,如舒伯特、舒曼等人的作品,也發掘孟德爾頌、布拉姆斯等人較不為人知的藝術歌曲。諸此種種,以一人之力,費雪狄斯考讓愛樂者得以一覽作曲家精心寫作的藝術歌曲全貌,擴大了古典音樂欣賞曲目的深度與廣度。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時尚劇壇 「台」風正盛
第三屆的上海戲劇谷「壹戲劇大賞」,於四月底揭曉並頒獎,這次的火紅重點當然是獲得「年度大戲」及「年度最佳製作人」的《媽媽咪呀》中文版。這次台灣相關的製作入圍甚多,最後成果也十分豐碩,戲王戲后均是台灣演員奪得,其中獲頒最佳男主角獎的金士傑,也同時獲得官辦的「白玉蘭」表演獎,可謂雙喜臨門。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原來,我們都寂寞
由知名影星凱特.布蘭琪與其夫婿、劇作家安德魯.烏普頓聯合擔任藝術總監的「雪梨劇場」(Sydney Theatre Company),四月中下旬帶著由布蘭琪主演的製作《大與小》Big and Small巡演到倫敦。布蘭琪演出纖細敏感又寂寞的主角蘿特,在劇情的十個段落中,如同旁觀者一般,觀看社會裡每個人的渺小與憂愁。
-
藝視窗 News
國家兩廳院製作、鄭宗龍編創 《在路上》拿下台新藝術百萬大獎
【台灣】 國家兩廳院製作、鄭宗龍編創 《在路上》拿下台新藝術百萬大獎 台灣當代藝術大獎「台新藝術獎」今年為第十屆,本屆百萬藝術大獎得主已揭曉,年度表演藝術獎由兩廳院製作、鄭宗龍編創的《在路上》獲得。評審認為,此作呈現出前所未見的現代感和劇場氛圍,巧妙將東方廟會或民間俗藝動作更細微化、精緻化乃至於藝術化,創造出鮮活靈跳的新世代舞蹈語彙;舞蹈空間運用亦佳,而服裝設計融入古典元素如墨汁和朱砂,在舞者移動時,這些元素在衣服留下的時間感,是充滿想像力的譬喻,也貼近舞作的象徵主題。 《在路上》為鄭宗龍個人生命旅途的觀察與展現,受到美國小說家傑克.凱魯亞克1957年同名作品的啓發,全舞透過一段奇異旅程的見聞與長途旅行伴侶的反應,反思旅程的出發點與目的。此作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2011年4月呈現時大獲好評,同年6月獲得羅馬編舞大賽最佳團隊;10月更獲得西班牙MASDANZA編舞大賽首獎,獲邀於西班牙巡迴。 以「愛情」為題 廣藝愛樂台灣靚樂計畫公開徵件 廣藝愛樂管絃樂團將於十月舉行「心弦意動」室內音樂會,並藉由此次演出,徵選未曾公開發表的全新室內樂創作。廣藝愛樂提供年輕演奏家一試身手的機會與平台,以「愛情」為題,鼓勵作曲家勇敢發聲,譜出對「心弦意動」的詮釋,可由古典樂、歌仔戲或流行樂找靈感,創作全新風格的作品,發起屬於台灣的音樂文化。只要是對管絃樂創作有興趣者皆可參加,參選作品以未曾公開演出者優先,獲選作品將列入廣藝愛樂管絃樂團10月「心弦意動室內音樂會」的演出曲目。徵件自即日起至6月30日止,詳細資料請參考廣藝基金會網站www.qaf.org.tw/。 2012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報名至7月16止</s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