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我不KUSO 給你原創新款幽默
以無厘頭風格音樂演出著名的「夾子電動大樂隊」,主唱小應這次更將搞笑風格推到另一極致。即將在九月演出的《快樂孤獨秀》,小應找來三位年輕劇場演員,一位德籍西塔琴師,一位日籍裝置藝術家,加上夾子電動大樂隊一同孤獨;三段演出各自獨立,呈現整體感匱乏的樣態。不同於年輕世代喜歡的KUSO路線,小應要在劇中打造原創的新款幽默。
-
演出評論 Review
雙身對照 更見興亡之慨
除了明清更迭,兩位小生楊汗如與李佩穎不斷以各自聲腔表述掙扎與質疑,清亮悠揚的崑曲與渾厚沙啞的歌仔,很輕易會將明朝的侯方域聯想成中國大陸,而清朝的侯方域代表台灣。本來只是不同聲腔的混搭,秦淮煙雨飄進了歌仔戲的挑戰,觀眾甚至忘了還有電子音樂,淡雅有緻的韻律也非常適時地點綴了表演。
-
回想與回響 Echo
易裝的指實與疏離
在將近半個世紀之後,排演《孫飛虎搶親》,作為對姚先生九十周年冥誕的紀念,除了對作者表達敬意之外,弱化寫實與表現兩套語彙的矛盾,突出其舞台表現(尤其是陌生化效果)潛含的實驗意義,便顯得十分重要。僅僅將《孫飛虎搶親》處理成一齣好看好玩的通俗喜劇,就未免有點讓人失望。
-
新藝見/新銳藝評
記憶的剝離與游移重組
編舞家野心擴張至「寫實暴力」場景,增加真實度與臨場感。拖著椅子來回行走、滑步、撞壁,令人膽顫心驚,視覺與聽覺雙重震撼交擊,肢體的不可預測性讓觀者看得如坐針氈:到底要撞幾次呢?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對於未知的恐懼,生發出觀者續行好奇,是編舞者成功之處。
-
焦點專題 Focus 從「安歌」到「整體音樂設計」
台灣歌仔戲音樂 愈見豐彩燦爛
早年由民間戲班土法煉鋼,以「安歌」為主的歌仔戲音樂,在上世紀末與中國的戲曲音樂編曲家交流後,才正式有了「音樂設計」這項專業分工,以期為整齣戲打造完整音樂風格與配合劇情創造合適曲調。而胡撇仔戲的進入殿堂獲得認可,也讓風格更多元的音樂登上歌仔戲舞台
-
焦點專題 Focus
柯銘峰 海納百川 豐盈舞台樂章
在歌仔戲界人稱「柯爺」、「柯老師」,柯銘峰的地位可見一斑。多才多藝的他,除了是多齣膾炙人口歌仔戲製作的音樂與編腔設計,能夠彈奏廿多種樂器的柯銘峰,更常擔綱演出現場領奏的文場樂師,同時也時常忙著教導學生,將戲曲音樂傳承下去
-
焦點專題 Focus
劉文亮 忠於自我 為戲量身藝術追求
不是音樂科班出身,也沒有高學歷的光環,劉文亮對音樂的熱情,純粹來自於心靈深處原始的渴望,即使不能如願,也沒有反抗,卻意外地在上天的巧妙安排下,註定活在歌仔戲圈子,為歌仔戲譜寫出一支支動人的樂曲。有欣賞的戲曲作曲家,卻從不模仿,只有忠於自我,將心裡那源源不絕的藝術追求,表現在合適的作品上。
-
焦點專題 Focus
陳孟亮 雲淡風清 不簡單的簡單女子
和陳孟亮合作過的諸多演員,可能都有著相仿的感受,她的音樂具有一股安定的力量,像是舞台上的隱舞者,牽引著演員與戲共舞,不著痕跡地烘托著戲劇的進行,對此她戲稱自已是「安定靈藥」,而這或者正因她不只擔任過多種戲曲伴奏,親身經歷過戲曲表演訓練的她,比其他樂師更深入理解演員的內在與需求
-
焦點專題 Focus
周以謙 泥土芬芳醉人 就愛歌仔戲多元親民
很多人認為,相較於崑曲的雅,京劇的實,歌仔戲是粗俗、簡陋的一種戲曲,但周以謙以一種了然大度的語氣說:「很多東西,要了解才會喜歡,要懂才會珍愛,交朋友是這樣,藝術也是。」其中,歌仔戲的多元、親民,融合了早期流行歌曲、地方元素的特性,就豐富得讓周以謙愛不釋手。
-
焦點專題 Focus
打造歌仔戲新音 人才濟濟可期
除了前文介紹的幾位資深音樂設計,在新一輩中也有不少人才,投入豐富歌仔戲音樂的行列,如一心歌仔戲團的駐團樂師何玉光、長期和秀琴歌劇團合作的朱蔚嘉,還有出身臺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系的陳歆翰。而現代音樂家如鍾耀光、李哲藝的跨界參與,也讓歌仔戲音樂增添新風貌。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作曲、演出與文化資產保存的三角習題?
「文化的根源在創作」,這是作曲家馬水龍不斷呼籲國內藝文工作者思考的一句話。然而多年來,作曲家的作品卻常在沒有被妥善整理的情況下,導致演奏家想演出卻沒有管道尋得樂譜的窘境。這種現象大大地影響了整體音樂環境的發展,因為在創作的源頭便出了問題,後端等待吸收新刺激的聽眾與評論又如何繼續?由此,我們了解出版樂譜勢在必行,只不過,樂譜要如何出版?靠誰出版?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液態社會中 變動不居的藝術
由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台新藝術獎」,自二○○三年舉辦首屆頒獎以來,今年已舉辦了第十屆。十年以來,台新藝術獎透過提名、觀察團機制與評論,次年度以頒獎的方式推介國內具創意與突破性的展演製作,也一直跟著藝術家的創作趨勢調整評審的標準。而近年來在表演藝術上始終不歇的「跨界」潮流,更是觀察創作趨勢發展的重點。在第十屆台新藝術獎入圍特展的相關活動中,亦舉辦了「表演藝術的跨領域與去領域」座談,透過觀察團成員的意見交流,為與會觀眾剖析此一創作趨勢的源由與意義。本刊特摘要與會者討論重點,以饗讀者。
-
異聲藝談 Tribune
「投資」文化的新思維
由於公部門經費有限,所以政府施政應擇要為之,而非全面包山包海,應從高槓桿效應的項目著手,並且從「建設觀點」轉為「投資觀點」,減少「你有我也有,輸人不輸陣」的自我膨脹優越感,去除典範引用錯誤浪費有限資源的弊病。
-
藝視窗 News
文化部「2012文化國是論壇」 請全民共同參與
【台灣】 文化部「2012文化國是論壇」 請全民共同參與 為 台灣擘劃願景,建立前瞻視野,開創文化政策新格局,文化部自六月底開始召開一連九場次的第一階段「2012文化國是論壇」,針對文創策略、人文出版、公共 媒體、國片振興、台流國際網絡、藝文扶植、村落文化再造、文資活化、政策前瞻等核心議題,邀集專家及產業代表聚焦深入討論,文化部長龍應台全程聆聽並參與 討論。除與談人之外,文化部也廣邀關切台灣前途的文化及產業界人士到場交換意見。 此次以聚焦議題的方式舉辦第一階段的「文化國是論壇」,龍 應台歡迎民眾參加,並且特別鼓勵大學生來旁聽,加深對公共議題的認識。為了擴大參與,每一場論壇都將進行網路直播,並設置專屬網頁,以期開拓公共討論的平 台。文化國是論壇詳細議程詳見以下網址:www.avideo.com.tw/live/moc 第十六屆國家文藝獎得主揭曉 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所主辦的「國家文藝獎」,已於6月25日由國藝會施振榮董事長正式公布第十六屆得獎者,分別為:藝術家李錫奇、作家子敏(林良)、表演藝術家唐美雲、表演藝術家賴碧霞(賴鸞櫻)、建築師謝英俊,其中,舞蹈類、電影類今年未出現得獎者。 國 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訂於10月31日下午於「華山1914文創園區」舉辦「第十六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分別贈予五位得獎者獎金一百萬元及由楊英風先生所 設計的獎座乙座。此外,國藝會將與愛樂電台聯合製播本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專輯、與交通大學合作校園推廣計畫,舉辦「浩然講座」系列演講及展覽,並與公共電視 台合作拍攝得獎者之紀錄片「文化容顏音像紀實」,拍攝完成後亦將發行中英文版DVD,並於公共電視台播出,使社會大眾得以更加貼近得獎者的藝術生命。 第三屆數位藝術表演獎 《黃翊與庫卡》奪首獎</str
-
Ju & JuJu
何止是「前世情人」?!
親愛的JuJu: 最近,我經常去參加學生或朋友的結婚喜宴,在那歡樂的場合裡,處處洋溢著喜氣,充滿對一個幸福未來的美麗憧憬。沉浸在如此喜悅的氣氛中,總是特別令我覺得感動,尤其,我很喜歡在這個時候,鼓勵新人趕快生一個寶寶,一個像妳一樣可愛的孩子!我相信,有了小孩以後,生活會變得多采多姿,更有趣、更好玩,也更充實。 妳知道嗎?在妳還沒有出生前,我是個十足的工作狂,每一個星期要工作七天。甚至,看到別人週末放假休息,我還會在心裡暗自覺得這些人怎麼這麼懶惰,星期六、日的空檔正是做事情的最好時光,不工作實在太浪費了!由於要處理的事情很多,我會隨身帶著一本筆記本,隨時隨地記下要做的事及一些工作的思緒和想法。以前,這本筆記本會一直跟著我到睡前的床頭邊連在夢裡可能會跑出來的點子我也不願放過。 然而,妳出生以後,這一切的情況就都改變了!當時,我就跟自己說,以後每個星期要至少抽出一天來陪家人;而工作的筆記本,就讓它留在書房吧!我要好好享受睡眠時光,該休息的時候,就別再去想工作的事了。我很高興地發現,其實,給自己時間休息、陪伴家人,不但該做的事情一件都不會少做,反而,處理事情更有效率和品質呢! 除此之外,稍微卸下工作狂的心理裝備,也讓我的心情常保愉快!近年來,與我共事的學生和同事們,都可明顯察覺到我的轉變無論是教學或是工作上,我發脾氣的機會變少了,態度也變得溫和許多。因為,每當我忍不住想發飆的時候,便會想到被我罵的人,他們的父母不知作何感受?一想到天下父母心,我原本要脫口而出的訓斥,便又收了回去。漸漸地,我更體悟到,很多時候,其實不用罵人就可以解決問題,所以,我發怒的次數也就愈來愈少了。可見,妳真的改變了我許多,讓我的人生重新「調頻」。 然而,我仍不時會有杞人憂天的擔心。雖然妳的年紀還這麼小,但每次在婚宴場合,看到女方父親將女兒的手,交到男方手上時,我心裡也跟著五味雜陳,捨不得的心情油然而生。真的不太敢想像,妳要完成終身大事的那一天,不曉得我能否承受的住這樣的心情?想著想著,便又莫名地感傷起來。 我就這麼不斷想像著妳長大後的畫面,也實在
-
劇場快門
《如果沒有你》彩排 台上的林懷民與舞者
地點:雲門八里排練場 時間:二○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
這樣過日子
金士傑 從孩子身上讀到戲
遠在木柵僻角的星辰社區並不好找,計程車司機白轉了幾圈,嘴裡叨念著藝術家是群與世隔絕的怪人。在午後的霏霏細雨中,終於沿著坡地爬進社區的最裡處,按了電梯十一樓。一開門,穿著派大星粉紅色卡通T恤與短褲的金士傑站在門廊邊。他像是昨日才見過面般說聲「來啦」,回身又去探看孩子,一邊閒聊近來的身體狀況與推拿師傅。 金士傑的家,找不出一絲遠離俗塵的隱者氣息。如同任何一個小家庭可能會擁有的住宅風貌,不致過分廣闊的坪數,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家用品,書籍、雜物、兒童用品,一隻貓。老婆忙進忙出,屆滿周歲的雙胞胎在房裡發出孩童特有的嗚嗚聲。 這一年來每逢遇到金士傑,他總是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的育兒經。他是那種被新生兒填滿全部生活重心的新任父親。無論在劇壇中的地位再令人景仰,當孩子抱在手中,他流露出的是眼神裡驚人的慈愛,以及與孩子們互動時忘情的天真。在人生跨入耳順之年之際,這位歷經角色淬練的戲劇大師,也許已經找到了一種外人難以體知的,獨具隱密與高度的圓滿。
-
幕後群像
閉館八月重新開幕 「新舞臺」哪兒不同?
新舞臺是台北市重要的表演藝術展演據點。去年底開始,為了「長高、長大、保持年輕」,閉館八個月,進行內部大幅度的翻修、更新。從觀眾的角度來看,八月中旬踏進新舞臺,或許看不出哪裡不同;然而,「在大幕升起後的舞台上,我們希望所有藝術團隊都能感覺到,新舞臺比以前好用。」資深舞台監督魏鍇這麼說。
-
藝@書
了解「電影導演」這一行的三種方法
關於「怎樣學創作」,從創作者的傳記和作品自述中能學到的,可能更多。從近期本地出版的電影導演黑澤明、北野武、岩井俊二等相關著作,不標榜「創意術」或「方法論」,卻提供讀者更廣泛的面向,探索電影創作的歷程,創作者如何自生命史汲取素材乃至形塑創作觀比起歸納化約為理論,這類讀物毋寧是更精采的「電影導演創意學」。
-
藝@CD
幸福就像一首歌
唱歌的幸福,孩子們都知道!建構童年回憶的歌,總是有著讓人忘卻煩惱的魔力。新世代的孩子們也應該有自己的兒歌童謠,這次介紹的兩張專輯《動物真可愛》與《幸福的孩子愛唱歌》,趣味的主題創作與用心的編曲設計,讓大人也可以重溫唱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