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版《歐蘭朵》 編劇自述
在燈光設計框架裡編劇的奇特經驗
導演希望基本上按照德法版的舞台燈光設計,因此劇本結構先被框住了,甚至某些段落的演出時間也必須以德法版燈光為參考。我經常在夾縫裡反覆掙扎,只為想在框架裡把我讀小說的體會以戲曲文字表達出來。不過,面對「跨文化」這麼嚴肅的命題,當然也不能對文字錙銖計較,我抱著興奮心情敞開胸懷。最期待的是,魏海敏的「京劇身體」能被多多運用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版《歐蘭朵》排練現場直擊
從每天一朵玫瑰花開始的「創造性破壞」
威爾森的執導方式與工作習慣,不但與東方不同,也和一般西方劇場的製作過程有很大的差異,使得排戲過程中有很多困難。不少西方演員在接受他的形式化指導時,也會渾身不舒服不過威爾森其實非常尊重魏海敏,他每天早上到現場時,都會送一朵玫瑰給魏海敏,並用擁抱來表達他的鼓勵。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異國舞者巴黎驚艷 獨舞展演創新風景
巴黎上個月間,幾支獨舞作品構成的舞蹈風景,可看到以現代舞蹈語彙表現傳統文化、包容古典舞蹈形式、又大量援用舞台元素製造戲劇效果等舞作,分別是森山開次(Kaiji Moriyama)、香塔拉(Shantala Shivalingappa)、和葛瑞可(Emio Greco)的葛瑞可PC舞團(聯合創作人Pieter C. Scholten名字縮寫)。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對抗景氣冷颼颼 劇院聯手促銷求活
金融海嘯威力驚人,倫敦劇場界也難逃淹沒厄運!不少製作因賣座冷清被迫停演,再好的卡司也無法引客上門,為了求生存,各家劇院只好從「票價」下手,大幅降價刺激買氣,不但有四十五齣節目聯手推出優惠,票價十五鎊起跳,連《歌劇魅影》金牌製作人卡麥隆.麥金塔也破天荒推出家庭套票,讓一家四口進劇院一人只要六百多元台幣。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美國國家藝文獎 表演藝術獲獎多
美國國家藝文獎是最高榮譽的國家級藝術與人文成就獎,每年均邀全美相關領域代表提名人選,總統最後評選並宣佈獲獎名單,表揚對國家藝文創作、研究、發展、教育和推廣等等有特殊貢獻的個人或組織。去年十一月四日是小布希總統任內最後一次決選該獎並頒發獎項,九組得獎者中,就有五項屬於表演藝術領域。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在古蹟中舞動生命關懷
由柏林美麗山區市政府所主辦的藝文活動「美麗山舞蹈之夜」,每年徵選舞蹈家參與演出,演出場地就在市政府裡的古蹟大廳「光庭」。雖然只有一夜的演出,市府仍大費周章地架設舞台、燈光與觀眾席,並負責全部的宣傳行政事宜,讓參與的藝術家能心無旁鶩地編創表演,且因場地的自由,讓觀眾能輕鬆地觀賞。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許芳宜主演Clytemnestra 葛蘭姆經典浴火重生
瑪莎.葛蘭姆舞團走過兩次重大的經營危機,終於在現任藝術總監珍耐特.艾柏的步步為營下,重回正軌,財務也獲得平衡與穩定發展。去年展開葛氏經典Clytemnestra的重建計畫,以紀念該舞的創作五十週年,並由台灣舞者、前葛蘭姆舞團首席許芳宜擔綱主角,去年九月的試演會即博得眾人喝采。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女神呼喚,世界響應!
由德國舞蹈大師碧娜.鮑許擔任藝術總監的「碧娜.鮑許舞蹈節」,在去年十一月於杜塞道夫、埃森與烏帕塔三個城市舉行,連續三週,來自世界各國的知名舞團與舞者群集,共呈現超過七十場演出。演出者多數是不同舞蹈型態的個中翹楚,演出水平比一般舞蹈節要高!距上次舉行時隔四年,簡直就像是舞蹈界的奧林匹克。本刊德國特約作者俞秀青親臨現場,為讀者帶來現場盛況!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春心藝動 香江文化盛宴開
每年二月的香港藝術節,是凜凜寒冬中首檔迎春的藝術饗宴,今年雖然遭逢金融海嘯、景氣低迷,但去年十月中展開的門票預售,卻是破紀錄地超過五成。新場地與頂尖藝術家、話題性製作,都是吸引觀眾仍願在景氣寒流中購票的原因。本刊特邀香港劇評人潘詩韻,為大家預先介紹這次香港藝術節中不可錯過的多檔演出。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懷念編舞和即興創作教育家
陶樂斯.蕾可與台灣的不解緣
跨國際的舞蹈教育家陶樂斯.蕾可(Doris Rudko)於去年十月廿九日病逝,享受八十九歲。一生貢獻於舞蹈教育的她,所發展出來的「編舞和即興工作坊」橫跨美洲到歐洲和亞洲,影響了許多當代編舞家。蕾可曾於一九八五到八九年間來台,在皇冠舞蹈工作室及台北藝大舞蹈系任教,包括光環舞集藝術總監劉紹爐、舞蹈空間舞團藝術總監平珩、編舞家羅曼菲都曾受教於她,對台灣中生代的編舞家如何曉玫、劉淑英等均有影響。編舞家劉紹爐特撰此文,表達對這位舞蹈教育工作者的深深懷念。
-
藝壇動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劇作家哈洛.品特辭世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劇作家哈洛.品特辭世 英國現代劇場重量級劇作家、200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哈洛.品特(Harold Pinter),於2008年12月24日因食道癌病逝倫敦家中,享年78歲。品特自2002年獲知罹癌,2005年時,品特就是因為身體不適,不克親往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獎。 在逾四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品特寫了超過三十部的戲劇,包括《生日宴會》、《看門人》、《回家》、《背叛》等,頒發諾貝爾獎的瑞典皇家文學院形容,品特的作品,回歸了戲劇寫作的藝術形式:「品特使戲劇回歸到它的基本元素:一個封閉的空間和不可預知的對話。人們在這些對話裡受到彼此的控制,一切矯飾土崩瓦解。」除了是優秀的劇作家,品特也是演員、散文作家、劇場導演。他同時也是個人道主義者與反戰運動者,曾公開斥責美國總統布希出兵伊拉克,稱布希為「殺人犯」,稱英國首相布萊爾是「白痴」。(莊珮瑤) 編按:因本刊於12月底截稿後接獲此訊息,故特以本訊通知讀者,並將於下期雜誌【紀念大師】單元,與讀者共同回顧哈洛.品特的一生。 【台灣】 台北縣推出「兒童表演藝術節」巡迴演出 為縮短臺北縣城鄉差距,讓孩子們從小接觸文化藝術空間,臺北縣政府主辦了大型「兒童表演藝術節」活動;由台北縣文化局策劃,邀請紙風車劇團與十多個北縣藝術團體,從即日起展開五個月的免費下鄉巡迴演出。此次參與的團隊包含了蘋果兒童劇團、六藝劇團、大腳丫劇團、弘宛然古典布袋戲團、逗點創意劇團、漢霖魔兒說唱團等。主辦單位並特地打造了一座七米高的城堡式舞台,表演之後,還可以讓孩子們爬上去玩溜滑梯,這座城堡舞台也將隨著團隊,輪流到廿九鄉鎮市登場。詳情請電02-29603456轉4588/0937273743。(莊珮瑤) 台藝大表演藝術研究所研討會徵求論文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將於今年上半年舉辦第六屆跨界對談研討會,主題定為「表演藝術研究」,探討國內外表演藝術理論與實務之多樣性。研討會議題包含表演藝術跨
-
藝遊在他方
童話城市中的醇美音響—布拉格魯道夫宮
布拉格的知名音樂殿堂魯道夫宮,外觀神似德國境內的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原來前者正是參造後者所建。建於一八七六至一八八四年間的魯道夫宮,是當時的王室為支持文化藝術而建,所以原始設計就是要蓋出一座既可演出,也可供繪畫藝術展覽的場地,所以其中有捷克愛樂樂團駐在的「德弗札克廳」,也有捷克相當重要的國家藝廊。
-
專題
表演、美食自己來 感恩祈願「藝」整年
經濟不景氣,尾牙怎麼過?其實,大部分的表演藝術團體是沒有尾牙的,頂多自掏腰包聚聚餐;少數舉辦尾牙餐會的團體,也是將自家的資源長處發揮盡致,要表演自己來,要美食自己做,充分展現表演團隊平日的DIY手動及創意精神。現在就讓我們搶先一步,看看表演團體們的鼠年尾牙,大家如何歡度。
-
藝@書
精選書摘《郎朗:我用鋼琴改變世界》
作為當代最受矚目的華裔鋼琴家之一的郎朗,是如何走過艱困的學習歲月、贏得大師的欣賞、登上跨越國際的音樂殿堂?從他親筆撰寫的成長故事《郎朗:我用鋼琴改變世界》一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一路走來的風雨經歷與跌宕心情。本刊特選摘錄其中兩篇,以饗讀者。
-
藝@書
跑趴的與搞藝術的如何相遇?
文創產業與時尚派對有關嗎?《安迪沃荷經濟學》這本書告訴你,在紐約,這兩者息息相關、如膠似漆。為什麼?因為有紐約有許多咖啡館、酒吧和舞廳,讓藝術、文化、時尚充分交流,社交,讓創意無限迸發。
-
藝@電影
童年,電影世界的想像之源
佛洛依德重視童年經驗,而事實上許多電影導演或多少從自身的童年經驗去挖掘創作的題材。本月就有幾部跟小孩或童年有關的電影,讓我們看到這創作的源頭。
-
藝@電影
金球獎,自己在家辦
想試試在家當金球獎評審的滋味嗎?雖然二○○九年金球獎入圍名單中,現在能租到的DVD只有六部,不過也能過過乾癮,看你心目中的最佳動畫是《功夫熊貓》還是《瓦力》,最佳男配角是裝禿的湯姆.克魯斯、塗黑的小勞勃.道尼,還是黑暗小丑希斯.萊傑?
-
藝@CD
熟悉質樸的旋律 心靈的「百憂解」
或許你正在為放無薪假焦慮,或是為如何過年擔憂,且暫停一下,聽聽這幾張專輯,在世界音樂、New Age等曲風中,沉澱思緒,撥開陰霾,或可見到不一樣的藍天。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太陽劇團《歡躍之旅》
涼涼的冬天裡,最讓我渴望沐浴的「一道陽光」莫過於即將受邀來台演出的「太陽劇團」。 而被譽為一生一定要看一次的「太陽劇團」,它不同於一般印象中的馬戲團,沒有使用任何動物演員,除了音樂、舞蹈、小丑默劇等劇場元素,透過驚人的創意與超越人體極限,將高空特技、翻滾等超高難度的危險動作,透過藝術美學的觀點呈現在舞台上,創造出一種表演的新概念。 這次空運來台的《歡躍之旅》則是「太陽劇團」成立十周年的經典代表名作,全劇融合了巴洛克、歌劇風格,結合音樂、舞蹈、體能特技的氣勢,在力道的使用上及速度感上流露著細緻高雅、飄逸動人的氣氛,萃取太陽劇團所有精華;在劇團的用心經營、主辦單位的積極努力及演藝人員的努力練習下相信大家都等不及想進大帳篷中觀賞表演了吧? 在寒冷的冬天,一起來感受「太陽」的熱情吧! 文字|ADA,身為藝文工作者,生活忙碌卻還能三不五時與三五好友欣賞表演; 喜歡聆聽音樂、觀看電影,更愛觀賞各式各樣的表演。 欣賞藝術表演是絕不能捨棄的生活開銷。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太陽劇團《歡躍之旅》
我把「太陽劇團」名列「不能不看,不能再看」的表演節目之一。不能不看的理由是,它確是表演界的奇葩。結合特技、音樂、歌唱、舞蹈與舞台藝術於一爐,達到一種精緻、和諧的完美。以前稱它「馬戲團」可能會造成觀眾的錯誤期待,因為就純特技挑戰度來說,「太陽」未必最辛辣、最灑狗血,而是在表現肢體特技的前提下,展現視覺、聽覺與肢體的綜合藝術,因而被列入「視覺音樂劇場」。 為達此目標,「太陽」可說挖空心思,從題材、軟硬體,都是最高檔的設計,堪稱爐火純青。當然,杜普瑞(Ren Dupr)的迷幻音樂是最吸引人的,這位加拿大作曲奇才創作多部劇場音樂,甚至替香港回歸大典捉刀。曲風有點拉丁、有點爵士、有點憂鬱的冷浪漫,是他的音樂讓「太陽」如此賞心悅目。 「不能再看」的原因和個人挑剔有關。「太陽」明白人的體能有限,所以朝多元題材去設計,推出不同訴求的劇碼。有懸疑、有科幻、有的針對兒童、有的則鎖定成人。然而看過一些劇碼後,覺得面對藝術追求與迎合觀眾期待的兩難時,特技的主導地位還是不能易位。這樣一來,最近某些劇碼的創意就僅止於「換湯」程度。本次來台的劇碼是《歡躍之旅》Alegria,一九九四年的著名劇碼,是太陽極富好評的代表作。一般觀眾看熱鬧,劇場人也能看門道,有太多值得觀摩欣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