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再尋鈴木忠志《酒神》原鄉
創造「全能演員」的當代希臘前衛導演—特爾左布勒斯
在前期雜誌中,我們對訪台的鈴木忠志的《酒神》,做了深入的報導與解析,得到極大的回響。所以本刊特別再邀旅德的戲劇研究者林冠吾,於柏林專訪到來這位自希臘悲劇故鄉,將於二○○八年北京奧運時,與中國京劇演員合作演出《奧瑞斯提亞》,也曾與鈴木忠志創立「戲劇奧林匹克」組織的前衛劇場導演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一談他的創作與思考。
-
藝術家的OFF學
《樓蘭風流》(下)
我看著倒插在胡楊枝幹間的寶特瓶垃圾,結舌瞠目這裡曾有人行經,距離遺址門口應該不遠我為自己找到回去路慶幸,但又看著周邊迤邐的破碎陶片,怒意難掩那些極可能是魏晉時代留下的庶民生活遺蹟啊,我無法置信眼前的殘酷破壞。
-
一本藝術經
陳綺貞 在劇場裡發現節制的自由
從參與演出概念音樂劇《地下鐵》到與多位表演藝術工作者合作跨界演場會「Pussy Tour」,創作歌手陳綺貞一次次地發現相異於單純音樂表演經驗的美好與趣味。形容自己本是「在台上抱著吉他的時候,常是個動彈不得的人」,在劇場訓練中,找到對自己身體的「再發現」,而且看到劇場人在節制的範圍內找到自己的自由,她也發現自己正是在有節制的狀態中才能找到更多自由的人。
-
專題 打擊樂家&煮咖啡達人
徐伯年 樂音與咖啡香共構人文風景
十方樂集成團超過十年,期間對於台灣的現代音樂推動,耕耘可謂不容小覷,而背後的精神領袖,正是總監徐伯年,他憑藉著對音樂的熱愛,努力為台灣的樂壇注入新生命,而在十方樂集內的咖啡館,更是台灣一代作曲家們聚會交流場所,徐伯年的十方樂集,擁有愛樂者最美的人文咖啡風景。
-
專題 攝影家&烘豆達人
劉振祥 烘豆煮豆間的理性與感性
為雲門舞集、國立交響樂團等知名表演團體留下一幅幅記錄影像的攝影師劉振祥,是忠實傳遞人文脈動的專業影像工作者。作為一個對環境社會都有深刻感知的紀實攝影師,劉振祥不僅在藝文領域上,也在社會風貌的觀察上,屢屢站穩冷靜的腳步,按下次次的生命快門;在灌溉自己的工作與創作同時,劉振祥的工作室天天都滿溢著咖啡香,暖暖的窩心味道,開啟每一次觀看的心眼。
-
專題 豎琴家&咖啡館達人
陳淑杏 嗜咖啡的搖曳樂章
豎琴家陳淑杏不僅在專業上閃耀發光,她更在生命中尋求美好的事物,以求將感動的時刻,內化成她優雅琴音的豐富內涵,所以陳淑杏除了豎琴外,也由跳舞、旅行來觀看人生,而每天不能忘的咖啡,更帶著她體驗生命,一步步臻向完美藝術的最高峰。
-
藝@書
《語言魔法師莎士比亞》
《語言魔法師莎士比亞》 領你踏入莎翁世界 姜葳 著 圓神出版 噓,那邊窗戶透出什麼光? 東方日光,是太陽茱麗葉! 她的明眸在夜空會光耀穹蒼, 使鳥雀以為白晝而歌唱。 ──羅密歐 詩句出自莎士比亞(1564-1616),西方文學史上最具原創力的作家。莎士比亞早期吸收羅馬作家技法,後期吸納希臘作家的意境。本書為進入莎翁世界的入門讀物,精采片段以中英對照讓讀者更能領略其創作世界。作者姜葳綜合莎士比亞作品、生平時代背景,加上近年面世的資料和研究成果,另加入Harcourt, Brace, and World出版《莎士比亞全集》裡的介紹,組成本書內容。內容包括莎士比亞的身世和家庭,作品如歷史劇、喜劇、悲劇、長詩和商籟集,瞭望當時文學環境例如同代劇作家和戲班及來自希臘羅馬文學的影響,深入淺出地呈現莎士比亞其人其文及藝術社會脈絡。(周倩漪) 《安藤忠雄的建築迷宮》 體驗極簡空間的詩意 李清志 著 大塊文化出版 極簡建築師安藤忠雄擅以簡單的幾何形建築,來表達日本人的生活精神。他說所謂建築,必須把「隨著時間改變而移動的光影、吹過的風所攜帶的味道、響遍建築裡頭的人們交談聲、在周邊漂浮的空氣對肌膚的觸感」一同考慮進去。作者李清志造訪安藤忠雄在直島、大阪、京都、廣島等地的作品,重新體驗建築的時間空間意涵、出口即是入口之奇異動線。建築師巧妙運用大自然元素,讓心安頓,讓性靈洗滌,大師的建築詩意令人感到撫慰與讚嘆。(周倩漪) 《達文西的筆記本
-
藝@CD
《金希文:福爾摩沙四季》 蘊藏難以言喻的詩意
NAXOS/金革發行 繼去年林昭亮的《韋瓦第四季》錄音之後,NAXOS又再接再厲發行了他與大提琴家范雅志合作的協奏曲專輯。這是台灣作曲家金希文所寫《小提琴與大提琴之雙協奏曲》和《福爾摩沙四季》的世界首次錄音,雖然兩首曲子都充滿了現代音樂色彩,但蘊藏著難以言喻的詩意,就像作曲家自己所說的:「風的聲音、樹的氣味、暮靄的美麗、我孩子歡暢的笑聲」在反覆聆聽中越能領略其奧妙之趣。台灣作曲大師為台灣譜曲,再由台灣絃樂名家詮釋,直叫人不愛台灣也難啊!(林伯杰) 《玫瑰人生》電影原聲帶 回味琵雅芙的歌聲魅力 EMI發行 你也許不熟悉法國傳奇女伶琵雅芙(Edith Piaf),但你一定聽過香頌歌曲〈玫瑰人生〉。這部柏林影展開幕片讓你感嘆她的悲苦一生,這張原聲帶也透過女歌手Jil Aigrot的再詮釋,帶你重新回味琵雅芙的歌聲魅力。Aigrot的歌喉實在太棒了,精采呈現琵雅芙那種直率不矯情的嗓音,再加上錄音的空間感,那種「歷經滄桑一美人」的韻味油然再生。十八首琵雅芙歌曲加上九首英國配樂家Christopher Gunning的原創配樂,可說是近年來最值得收藏的電影原聲帶。(林伯杰)
-
藝@電影 法國國寶級歌手 唱出勞工階級的哀傷與愛怨
《玫瑰人生》 看到琵雅芙的滄桑傳奇
今年柏林影展開幕片《玫瑰人生》說的正是琵雅芙四十八年的傳奇一生,儘管她的聲音早成為一個時代的註記、法國的驕傲。《玫瑰人生》是她的經典歌曲,也被用來當這部描述她人生故事的電影片名,但她的人生真如玫瑰紅艷,還是如蓬草飄萍?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非常林奕華《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哀愁》
這齣戲我看過香港首演,所以推薦起來可以毫不心虛。不同於《水滸傳》的解構支離,或是《半生緣》對文字臣服迷戀的「從一而終」,林奕華版《包法利夫人們》採雙線並行──主軸是十五場電視談話或綜藝節目,再穿插演員每人一段的原典搬演。悲喜交錯、古今交織(而非交融)的結構,造成冷暖輪替的三溫暖效果;歌舞、敘事的往復輪旋,也是我們熟悉的林奕華風格。比小說更貼近當代人心的是,福樓拜描寫的是法國外省(編按:指巴黎以外的區域)生活情景,林奕華刻畫的則是都市現象寫真。 出身學院的一批年輕演員在輪流登場擔任「英雄」之餘,有如一群希臘悲劇的歌隊,以群眾身分發言,而且是一群十足聒噪的狗仔群眾。演員在自行發展出來的演出文本中不斷變身,表演之亮眼遠勝他們從前的演出。這批演員平均年齡較《水滸傳》年輕十歲,卻個個有大將之風,足以讓人欣慰台灣劇場表演後繼有人。 林奕華的可貴之處即在於他是一個永遠有意見的人,而那意見永遠在尋找一種陌生卻生動的表達語法,製造一次獨特的對話經驗。《包法利夫人們》採用拼貼的表現邏輯,但我以為,比起大多號稱跨文化的製作組合,這部作品卻靈肉一體,完全不見拼貼的痕跡。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迷失之影/斷章》《包法利夫人們》
雲門春季公演,繽紛創意每年都令人忍不住想報到,而且一場可看兩齣舞碼。繼去年布拉瑞揚以舞蹈詮釋胡德夫音樂的創新之舉,今年則邀來學印度古老的卡達克舞起家的舞蹈家阿喀郎來編舞,《迷失之影》以電影手法導舞,全部女舞者登場,聽說卡達克是西班牙佛朗明哥舞的始祖,其風格是否同樣猛烈令人好奇。另一舞碼《斷章》則是被林懷民譽為天才編舞家、卻因病早逝的伍國柱之作。整支舞就是在不到二十種的日常情緒動作裡,不斷重覆、變奏與變形,彷彿人都是生來受苦的,陷在無可解脫困境裡。依以前的經驗,類似這樣表演在看完之後,都有種身心被洗滌乾淨的感覺,就像是透過他人的苦痛而使自己得到救贖。 《包法利夫人們》的導演是紅遍港台的林奕華,作品叫好又叫座,推薦他的戲最主要原因不是因為他大牌,而是他的戲你不會看不懂,只有喜歡不喜歡。《包法利夫人們》去年九月在香港、澳門演出過,風評甚佳,更何況談的是女性的慾望、消費和浪漫,還趕搭上近來最熱門的「名媛」風潮,大開瓊瑤、林志玲、蔡依林的玩笑,我當然不能錯過這些小惡小壞。 文字|陳瓊如 曾經一週之內到兩廳院報到三次,為了採訪拍照、參加記者會或者看表演,運氣好的時候,會有人給我位置不錯的公關票,現在工作大多時間處於水深火熱的校稿地獄,看表演就成為我的最大享受與驚喜。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拆解鈴木忠志の密 華麗下半身革命
有個世代,天生反骨 六○年代掀起顛覆與追尋自我的劇場運動 有位導演,深山蓋劇場 鈴木忠志吆夥筆戰進而建構前衛表演體系 有名女伶,音身詭魅 瘋狂女優白石加代子激情展演身體派極致 他們是水田民族,大和民族 他們在西方對照與東方溯源中 轟然開拓影響戲劇表演深遠的 下半身革命 燈光,音響,升降梯 非動物性能源,通通太多 動物性與身體性才是表演王道 腳步,胯間,腰部 凝聚身體下盤,匯集大地根源 那繃緊的力量與釋放的張力啊! 酒神或莎劇或貝克特 在日本身體衝擊西方經典現前 我們屏息,流汗,喘氣,血液沸騰 我們將經歷細胞震顫暗黑存在無與倫比的 革命,暗藏下半身的華麗光芒。
-
舞蹈新訊 手鼓大師與世界級舞者連袂獻藝
不只扭腰擺臀 肚皮舞孃展中東風華
腰腹如蛇靈活顫動,臀間胯部撩亂搖擺,手臂優雅旋轉,眼波嫵媚肚皮舞以其柔美曼妙,在都會女子間掀起一波風潮。源於中東的肚皮舞,起先來自宗教祭祀儀式,慶頌婦女生產、生命的神秘、及大自然與人類繁衍的循環不息。本次來台的舞團The Bellydance Superstars,一行二十人包括世界級的專業肚皮舞者與手鼓演奏大師,他們在三年內席捲十六個國家、演出三百七十五場,將肚皮舞從民俗擴展至古典芭蕾、拉丁、爵士等領域而變化詮釋,時尚感十足。 舞團元老的手鼓大師Issam生於敘利亞,素有「節奏法老」美譽,擅以強烈節奏感與豐富的感染力激起舞樂浪花。編舞家Jillina將文化菁萃轉為充滿韻律熱力的肚皮舞藝;舞者Sonia集芭蕾、佛朗明哥、墨西哥民俗舞而展現優美風格;Sharon則融合北美原住民部落風,曾與美國嘻哈教母蜜西.艾略特(Missy Elliot)同台;Georgianne專門表演教學中東舞蹈這批來自四面八方、身懷絕藝的肚皮舞者,將淋漓傾注阿拉伯世界的繽紛神秘。(周倩漪)
-
戲曲新訊 音樂家余濟倫打造歌仔戲新風貌
台語音樂劇《宮牆》融入西方管絃樂
當傳統歌仔戲遇上西方管絃樂團,會擦撞出什麼火花?出身西洋古典音樂背景,卻投身歌仔戲創作的雅歌樂坊音樂總監余濟倫說,歌仔戲是台灣早期重要的流行文化,但是近年來隨著西方文化的深化,逐漸受到冷落;如何能創作一齣兼具歌仔戲聲腔之美又能切合時下大眾藝術品味的歌仔戲,是他不斷思索的方向,於是今年春天,當音樂劇在台灣掀起一股熱潮的當下,一齣結合傳統戲曲與西方管絃樂的新型態台語音樂劇《宮牆》,便成了他嘗試的第一步。 《宮牆》由知名戲曲導演劉光桐執導,故事取材自聖經中充滿智慧、勇氣與愛的以斯帖皇后,故事背景發生在數千年前西亞猶太的神祕國度,以斯帖皇后因著她的智慧與勇氣,拯救了全民族免於被滅絕的命運。余濟倫強調:「我們大膽地以西方的管絃樂編制作為音樂劇主要音響骨幹,搭配著優美的歌仔戲曲牌與聲腔,將這些時空錯置的因素綜合在一起,希望能夠營造一種超越時空的宏觀精神,並且探討人存在這世界的意義。」(廖俊逞)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王健 錢舟 卡許卡湘 涂鳳玹
三月表演節目超滿檔,而且都貨真價實,對於每月介紹一節目的要求原則,簡直是折磨。於是我改用挑選主題的方式,那就是推薦即將登場的傑出絃樂演奏家們。首先不得不推薦大提琴家王健,這位二○○五年在DG推出全本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中國大提琴家,這次將在台灣第二度演出這部拿手作品。從紀錄片《從毛到莫札特》在世人前露面後,王健走出一段獨立、艱辛的路。除了溫厚優美的音色外,他所唱的「歌」,永遠像在陳述自己的悠悠故事,既動人又讓人止不住地心疼。有時我真希望他別再長大了,別再飛黃騰達了,讓他的音樂像清晨的露滴一樣,停留在那最晶亮的瞬間。小提琴家錢舟也是《從毛到莫札特》同學會一員,她總瞪著圓圓的雙眼,認真地看著你,標準江南大姑娘,很難想像她拉起琴來如此精準犀利,讓我想到鄭京和早年的氣度。她的音樂像織錦般亮麗,咄咄逼人的說服力,令人動容,也是不能不推薦的一位。 卡許卡湘(Kim Kashkashian)是少數以中提琴這種鬱悶樂器闖出名號的演奏家,早年以演奏莫札特、布拉姆斯聞名,晚近在東歐電影配樂或是在ECM新音樂系列中露面,為自己樹立一種玉樹臨風般的冷豔風格。灰暗、溫婉、憂鬱,是感情豐富樂迷的最愛。至於涂鳳玹,可不是樂壇新秀,她是台灣絃樂界大姐大。原來她是改名重新出發的朱貴珠,伴隨她多年的「丹楓樂集」也同時改名「鳳絃樂集」。這位大姐大曾是樂壇話題女王,經過一番生命掙扎,此次奮起一搏,依然單挑貝多芬。偉哉,她不僅用演奏,也是用行動來詮釋貝多芬。舊雨新知,不妨登門。 文字|楊忠衡 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
親子新訊 紙風車劇團十二生肖系列最終篇
《跑吧!小豬》夢境冒險,尋回勇氣
繼民國八十五年首推十二生肖系列兒童劇《貓捉老鼠》、傳統新編《白蛇傳》、經典創新《小小羊兒要回家三國奇遇》膾炙人口至今,最後一部作品《跑吧!小豬》,紙風車劇團獻給孩子們的禮物是有如紀錄片《翻滾吧!男孩》的精神:孩子因夢想而勇敢,讓孩子都能勇敢地面對問題,用愛克服內心的恐懼。 故事主角小朱是個單親家庭的小孩,他抱怨在天堂的爸爸是「豬頭」,沒料到在夢境掉入陌生時空,不單自己變成了小豬,還與孩提時代的父母一同展開冒險旅程。鋼架舞台設計出的炫奇歷險情境中,小豬要對抗山神、過獨木橋、解救化成獅子的爸爸。他看到父親原來也是脆弱的,不禁生出同理心,化解困難營救父親。回到現實中的小朱,與妹妹將綁在氣球上的信件遙寄爸爸,他相信愛與勇氣的力量永遠陪著他。 小朱變成小豬的特殊意涵在於當孩子成為少數或異類時(如單親家庭),如何學習喜歡自己、自我悅納?《跑吧!小豬》陪伴那些單親孩子,體認小朱可以勇敢自愛,運用生活小百科突破難關;也告訴雙親家庭的小孩,體諒身邊不一樣的同伴。豬年扮小豬,這是在冒險中成長的超現實寓言。(周倩漪)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絲戀》
幾年前,在巴黎看過一系列印象深刻的玩物劇場,其中有一齣偶戲,講的是裝在皮箱裡的記憶,不同的人打開的時候不同的記憶便湧上前來,像是一段奇妙的旅程。其中,馬鈴薯和衣架的表現實在太好,甚至讓我覺得偶戲是比真人更真實的演出形式。《絲戀》的演出組合,雖然不才的我一個也不認識,但給人的期待很高,除了演出者的跨國界之外,這個旅行,或者其實更多是關於勇氣的想像。 踏上旅途不難,難的是途中的困頓、疑惑與繼續的勇氣。已經被困在工作崗位很久的我,這可以算是一個神遊的機會,更何況這是一個偶劇,我可以藉此想像自己奔向旅程而無困難。本來應該要說布袋戲大師、皮影大師,或光影大師如何如何,但是看戲,憑的不就是一個預感――覺得會很好的預感,現在就是;況且,土耳其是一個太棒的國家,值得一去再去,如今有土耳其的現場音樂,當然是不能錯過的了。 文字|謝淑卿 水族箱裡養著紅色舒馬克還打著燈,多半的時間花在樓上樓下走來走去的企劃小工,半生不熟地做過幾個戲劇節,運氣好的時候,看表演就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娛樂。
-
音樂新訊
乘著樂音周遊列國
不需要舟車勞頓,即可品嚐各國音樂風味,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今年以各國音樂為主軸,推出五場「世界音樂之旅」,繼第一場的「德俄禮讚」之後,常任指揮邱君強將在春節過後展開「樂聖貝多芬」與「義大利之聲」。 「樂聖貝多芬」將由國台交大提琴首席李百佳、新秀小提琴家陳姵汝與知名鋼琴家諸大明共同演出貝多芬三重協奏曲,貝多芬這首不常被演出的作品,以簡潔的樂思呈現獨奏、三重奏與協奏等多重且複雜的趣味,可說是集各種高度演奏難度的組合於一曲,對指揮、獨奏者、乃至樂團等每個參與演出的成員都是極高的挑戰。加上普羅米休斯序曲與第三號交響曲,這次的組合令人期待。 「義大利之聲」除了雷斯畢基的《羅馬之泉》以外,更由旅美女高音陳麗嬋與華裔男高音莫華倫(Warren Mok)演唱多首著名的義大利歌曲,包括歌劇詠歎調與義大利民謠。陳麗嬋為一九九○年巴黎國際聲樂大賽第二名得主,目前任教於美國Rutgers University。莫華倫一九八七年考入柏林德意志歌劇院,期間因臨時代替缺席的主角上台,一炮而紅,自此活躍於歐洲樂壇,是極少數能夠駐立於國際樂壇的亞洲男性聲樂家之一。兩位傑出的聲樂家攜手,讓觀眾倘佯春日正綠的義大利。(廖俊逞)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什麼?!你們現在才拜年!」
是的,因為編輯部的全體同仁在今年初就下定決心,為了讓農曆年後的三月號如期地送到各位讀者的手上,所以本刊在春節前夕就要完成。在連續結稿兩期的 壓力之下,想當然爾的就將拜年這檔子事拋到九霄雲外,幸好在抽空去吃尾牙的時候,突然想起這「時差」,所以趕緊在本期雜誌中跟大家拜個晚年,還好尚未過初 十五,這「年」拜的應該還不算太晚,請大家見諒。 其實今年的春節來得特別晚、但也似乎特別長,想必會打亂了大家的生理時鐘,不知喜愛表演藝術的您,是否已經恢復了平日的作息,回到正常的作息生活了呢?記得在每年的除夕前,身為雜誌的苦命編輯總是生不如死,希望「年」晚點來。今年雖然如了願,但是那放假前的痛苦,似乎沒有減輕,大家依舊是望著滿桌子的咖啡、濃茶、雞精和黑眼圈的同事,在分秒必爭的壓力下,枯坐失神、面面相覷,像是等待 年獸特赦的死刑犯,等待它的來臨。(沒錯,其實在我寫這篇稿子的現在,就是這番模樣)所以事實告訴我們,有些東西還是得不到的最美,如願,卻不一定是最 好的下場。 雖然話說本期雜誌結稿時間緊迫,可是內容卻是依舊精采非凡。除了我們邀請到音樂界知名的神仙眷侶葉綠娜、魏樂富兩位老師加入 專欄之列、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新藝見」加入劇評的陣容外,還有獨家專訪即將來台的日本當代戲劇大師鈴木忠志,並為讀者深入解析他的創作,一探在他壓抑的華麗下半身技法下所爆發出的「動物性能源」。此外,我們也將帶讀者看看王復蓉、陶大偉與陶喆,這三位在不同的創作世界,卻各領風騷的一家人,他們的 相處之道與共同激發出來的火花。當然,藝活誌也要應個早春的景,邀請到三位藝術家為您解說他們的「穿新衣、帶新帽」的搭配秘訣。 最後在拜晚年的同時我也要提醒您,看看以下的徵件訊息。不知您還記不記得在一月號時我請大家玩的「第一次」的練習?千萬不要放過這個好機會,趕緊來信報名。
-
歐洲人文筆記
你可以活二次
「第二個生活」吸引很多原本缺乏社交生活的人,許多人開始過起第二種生活,樂此不疲;常常,在現實生活感覺不滿的人,卻在第二個生活得很愉快,有些人化身為與自己南轅北轍的人物,過起精采至極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