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音樂 把維也納兒童合唱團推上高峰的女指揮家
葛羅絲曼 帶來印象派作曲家合唱曲
曾任維也納兒童合唱團音樂總監的葛羅絲曼,本是專業的伴奏鋼琴家,卻因手受傷,轉向指揮發展卻找到一片遼闊天空。此次與實驗合唱團合作,將帶來法國「印象派」德布西與拉威爾的精采合唱曲,要為聽眾的耳朵留下難忘的回憶。
-
戲劇 東尼獎最佳劇本 台灣首演
中文版Proof 演出無法證明的愛
百老匯熱門劇碼、曾被改編成電影《證明我愛你》的劇作《求證》Proof,將由綠光劇團首度搬上台灣舞台。故事描述一位數學家與其小女兒間錯綜的情感,全劇結構緊密,將由柯一正與羅北安執導,姚坤君擔綱女主角。
-
音樂 巡演海內外 邁向第一百零一場
大小優人 齊奏《聽海之心》
《聽海之心》是一部關於「水」的意象作品,共分〈崩〉、〈流水〉、〈聽海之心〉、〈沖岩〉、〈海潮音〉五個曲目。舞台上武術的身軀,搭配長棍撞擊的變化,如海浪般翻騰的鼓聲,如海嘯般奏鳴的鑼音,交織成浩瀚如海的生命樂章。優劇團在《聽海之心》巡迴世界一百場之後回到台北,推出不一樣的《聽海之心》,由「優人神鼓」與「小優人」共同演出《聽海之心101》。
-
戲劇
一張張明信片裡的愛情提問
這部舞台劇,是由知名音樂人許常德首部長篇小說《明信片》改編。《明信片》原本是為王祖賢量身定作的電影劇本,但因王祖賢和徐楓的合約還沒結束,因此改以音樂劇呈現,邀請了孫興、吳辰君、大炳等知名藝人跨刀演出。
-
戲劇 改編自《最後十二天的生命之旅》
《在世界的房間》書寫小丑的死亡詩篇
《在世界的房間》將原著中的小男孩改成小女孩,馬照琪自導自演,用獨角小丑表演捕捉小女孩面對死亡的孤單、恐懼、絕望和憤怒等內在感受。全劇以房間為場景,透過枕頭、故事書、繃帶、點滴架等物件,創造出一個病童的想像世界。
-
戲曲
鉅資打造錦衣華服 就是要你看見「豫劇」
為了讓這齣以春秋戰國為時代背景的戲更具看頭,國光豫劇隊隊長韋國泰不惜砸下鉅資,延攬國內著名服裝設計師康延齡打造三十四套、耗資兩百五十萬的戲服。韋國泰說,位居邊緣處境的豫劇要努力行銷自己,要在京劇、歌仔戲等主流劇種中「殺」出一條新路,被「看見」是最基本的目標。
-
戲曲
畫中美人盛小雲,台商企業主也瘋狂
大陸曲藝家形容,在書臺上,盛小雲宛如一片出岫的輕雲,清純淡雅,從容安詳,端莊凝重而又不失柔媚明豔。這次在盛小雲專場中,將演出紅遍大江南北的招牌劇目《啼笑因緣.遇鳳》,以難度最高的一人單檔,集「生、旦、淨、末、丑」於一身,出神入化的分身表演各種角色。
-
綜藝 翻滾騰躍 聲色動人
戲專綜藝團「華之韻」 看見台灣的「太陽馬戲團」
去年一年,國立臺灣戲曲專專科學校附設綜藝團海內外邀約演出便高達三百多場,今年年初更於美、加巡演九十場,二月再到法國參與《八月雪》演出。這次將在新莊文化中心演出的兩小時大型製作「華之韻」,是戲專綜藝團巡演海外百忙之中,特別訂下的國內行程。全場演出由十段節目組成,精采展現如「太陽馬戲團」般的演出技藝。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黑蝴蝶》記錄台灣母子的芭蕾生命故事 公共電視台首次與德法公視ZDF / arte共同拍攝、製作、籌劃的表演藝術紀錄片《黑蝴蝶》Black Butterfly,將於十一月十六日晚上十點於公共電視首播。該片製作期長達一年十個月,並由被國際影壇譽為「德國新電影之母」的賀瑪‧桑德斯-布拉拇斯(Ms. Helma Sanders- Brahms)執導。 透過主角「莊士賢」於匈牙利國家芭蕾舞團的幕後排練和公開演出的過程,同時記錄同為舞蹈家的母親歐淑珍,在從小訓練莊士賢的舞蹈教室裡,二十多年來,仍持續著培育新一代小小舞者的工作。藉由述說這個西方社會下的東方故事,導演試圖呈現東西方舞蹈的不同實為其背後文化差異所造成。 莊士賢一九八三年出生,身高一百八十五公分,一九九五年赴英留學習舞,有八年半的時間。期間並獲得英國皇家芭蕾舞蹈學院全額獎學金。二○○三年考進匈牙利國家芭蕾舞團,二○○五年回台發展。(田國平) 《馬友友的音樂人生》用文字傳遞跨國界的音樂感動 不管你是不是古典樂迷,談到華人大提琴家巨星馬友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馬友友的音樂人生》一書,完整而詳實地紀錄馬友友的音樂與人生。生於浪漫理性的法國,長於開朗樂觀的美國,又具有謙虛深沉中國血統的馬友友,擅長發揮對不同文化的敏感觸覺,拿捏音樂作品中多層次的複雜性格。馬友友說:「音樂是人性的表現。如果你在我的音樂中,聽到了人性,你就看到我的心意,也是我對這個世界的貢獻。」本書作者約翰‧阿塔納斯生動有韻律感的文字,敘述他的出生、樂壇嶄露頭角、大學生活及他在巴赫樂曲上的詮釋演出與及音樂的創作事蹟、並詳述「絲路計畫」及他對人生永無止境的探索與關懷。本書由晨星出版社出版。(廖俊逞)。 台北新劇團 約旦神殿上演《新霸王別姬》 由世界文化論壇聯盟發起的第二屆「世界文化論壇」,十二月初於約旦安曼召開,台北新劇團受邀演出李寶春改編的京劇《新霸王別姬》,為活動揭開序幕。新舞臺館長辜懷群除了將參與研討會議,也籌募二百多萬經費把傳統京劇送往約旦。辜懷群表示,該劇碼曾到海外巡演多
-
特別企畫 Feature
冰磚四國 北方驚艷
關於北國文化,除了魚子醬、羅宋湯和伏特加,你還有什麼想像? 有人說:它是一個文化傳統傲視全球的國度 有人說:它是一個尊重藝術勝過麵包的民族 有人說:它是集貧窮與奢華於一身的矛盾體 有人說:它是一團包裹一層又一層神秘的謎 黯淡無光的人民生活,孕育富有豐饒的心靈 冰封冷冽的北方雪地,迸發熾熱如火的藝術 命運坎坷的北國,在文化藝術上卻有令人刮目的成就 兩廳院「世界之窗」 首度原裝進口俄羅斯與鄰近三國的表演藝術 讓生活在亞熱帶的台灣觀眾,親臨零下三十度C的藝術體驗 從時間到空間,從人物到事件,從大師到經典 一○一個關鍵字讓你快速連結北國文化 歷史、文學、建築、戲劇、舞蹈、音樂、電影和旅行 八種角度幫你全方位解開北方之謎 包羅定絃樂四重奏、波羅的海絃樂團、愛沙尼亞合唱團、凱薩琳堡舞蹈劇場、波圖丹偶戲 還有八檔「世界之窗」系列演出讓你北方驚艷 企畫創意 廖俊逞 企畫執行 廖俊逞 田國平 鄭淑瑩 鄭雅蓮 羊美齡 紀冠宇
-
電影導薦Movie
掌握看電影「最好的時光」
看電影也需要掌握時機,有些片子不一定會到出租店,「女性影展」就是這樣的情形,要看趁此時!大師導演侯孝賢新作出手,想必也對特定的「時光」別有情感,所以以三段式電影,告訴觀眾什麼是「最好的時光」!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伏特加,呼乾啦!
「蘇聯」本來占了全地球面積的百分之十,曾是地球上最大,或更正確地說,最強大的國家。但一九九一年解體之後,一個國家裂成十五個,就像一個人突然改了名字,瘦了身,昨是今非,大江東去,連怎麼稱呼都令人結結巴巴,小心翼翼,因為我們不認識它──或說「它們」。 儘管冷戰結束之後,俄羅斯不再那麼遙遠,但卻依然陌生。這次專題在製作的一開始,編輯檯上決定:要有一張大地圖。兩廳院「世界之窗」系列行之有年,我們想真正打開地圖上的窗,了解這個從十三世紀就存在的國家,一千年前它如何擺脫蒙古,以宗教力量創建帝國;一百年前它如何在貧富不均引起激化的十月革命裡,開創人類歷史的新格局;十多年前,它又如何在社會主義終於不敵資本主義的情形下,一夕間紛紛解體。而十月隨著「世界之窗─冰磚四國」來台北演出的節目系列,將更讓大家體驗這些交融著宗教、文化、藝術之美的演出,如何詮釋這個苦難與華麗俱存的國度 。 這個專題製作得既辛苦又充實,從暑假開始,編輯辦公室裡蒐羅了十多本從書店、圖書館、私人收藏挖來的俄羅斯相關書籍,從地理、歷史、政治,到文學、美術、電影,他們抱著書猛K,K完之後互相獻寶,包括實習記者在內,過了一個話題很俄羅斯的暑假。暑假過後,他們用非常七年級的方法:整理出一○一條俄羅斯關鍵名詞,在這裡面,我最喜歡「伏特加」那一條:如果沒有伏特加,俄羅斯的歷史將大為不同。 這次特別企畫的主要負責人是編輯廖俊逞,截稿之後,我問他,做完了這一期後對俄羅斯有什麼感想?剛過二十七歲生日的他說:「這個國家好像只有過去,沒有現在。他們的過去如此豐碩厚重,但現在藝術上的表現還是『過去』。」酷嗜電影的編輯田國平說,解體之後的電影都很悶,不像德國電影在兩德合併之後還有著生猛活力,最新一部在台灣可以看到的片子,甚至還很好萊塢味。 生存壓力永遠是這塊土地上的人最大的課題,我的腦海裡還是電影《齊瓦哥醫生》裡蒼白與腥紅的對比,毀滅與理想的對陣,俄羅斯的表演藝術進行式是什麼樣子,或許兩廳院的世界之窗可以一探究竟。終於截稿了,就算是伏特加,誰說不能呼乾啦! Ps.感謝馬曉瑛、顏華容、伊格爾、邱光、熊宗慧在製作期間提供知識及經驗寶庫的協助。
-
歐洲人文筆記
掀開一個俄羅斯娃娃
幾年前在巴黎認識的娜塔莎,一個優雅有教養的中年婦人,她常常因思家而淚落滿面,問她到底為什麼?她說妳不是俄國人你不會明白什麼叫思鄉,無論你多恨那裡,你的心注定跟那個民族綁在一起,逃也逃不掉。霍洛維茲五十年後回到莫斯科的那場演奏會都是誰去?我不得不想起那場演奏會,以及CD上琴聲停止後的咳嗽聲。我不得不想起波修瓦,今天晚上又是誰去看昂貴的芭蕾?
-
狂飆繆思
平凡人與藝術家
在這個表演藝術呈現形式愈來愈多元的時代,指揮家巴倫波英最近語重心長地說,音樂會不應該只是一群特別的音樂家演奏給一群特別的聽眾欣賞,這樣的模式一定要突破。 我們從網路的便利搶到這麼多時間,是不是就可以將時間安排好來扮演好所有人生的角色,無論是母親、小孩、藝術家,或是一位欣賞者?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團神秘的燦爛國度
沙皇時代俄羅斯帝國的燦爛藝術傳統與蘇聯時期充滿矛盾的政治遺產相互交織。而這個既貧窮又奢侈的國度同時令人陶醉和困惑。借用俄國詩人的說法,俄國人「熱愛受苦」,不過也很愛盡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
特別企畫 Feature
走過獨特的歷史長河
俄羅斯約在九世紀建國,北歐人與東斯拉夫人共同建立了俄國的第一王朝──基輔羅斯,並在十世紀末由多神信仰轉為信仰與西歐崇拜同一個上帝的東正教,卻也因教會的芥蒂而始終與鄰居保持距離;接下來幾個世紀的蒙古人統治、伊凡三世的恢復獨立、羅曼諾夫王朝彼得大帝開啟西化風潮、二十世紀成為共產黨蘇維埃聯邦,迄今被視為「金磚四國」之一俄羅斯的歷史,與西方國家走著不同的道路,也形成獨特的文化風景。
-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鍵名詞101, Russia超連結
歷史 恐怖伊凡(1533-1584) 即伊凡四世,在俄史上是位極具爭議性的君王。伊凡四世富有才智,進行多項改革,使俄國走向強大,但個性暴躁多疑,絕對專制,對貴族採嚴厲鎮壓,許多無辜臣民遭受迫害,唯一的兒子與媳婦也死於其手,在他死後,俄國因無合法繼承人而陷入混亂。 彼得大帝(1672-1725) 第一位遊學歐洲的沙皇,曾經遊歷西方十八個月,足跡遍佈歐陸各大城市,在歐洲的經歷影響其日後的西化改革。彼得大帝宣佈改用西曆(1700)、設立參議會(1718)、建設新都聖彼得堡、強制剃鬍、廢除磕頭的習俗,不僅改革了政治,也影響了整個俄國的文化,帶領俄國走向歐洲強國之林。 凱薩琳女皇(1729-1796) 三十三歲時發動政變,推翻其夫彼得三世,成為俄國女皇。凱薩琳引進大量的西方文化並重視教育,為她贏得「愛好和平的哲學皇后」、「啟蒙之后」的美名,但改革造成的龐大財務負擔,卻引發了俄史上規模最大的民變─普加契夫(Pugachev)之亂(1773-1774)。叛亂雖平定,但債務問題仍無法解套,凱薩琳去世後,留下幾近破產的俄國政府。 列寧(1870-1924) 一九一七年列寧指揮十月革命取得勝利,當選為第一屆蘇維埃政府主席,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一九二○年代,列寧為了打擊反對者,成立紅軍及秘密警察,號召「戰鬥共產主義」,一切公眾生活皆軍事化,造成經濟困頓,列寧當機立斷,實行新經濟政策。蘇聯政府為了紀念列寧,在莫斯科的紅場建造列寧墓並將列寧的遺體保存在水晶棺內供瞻仰。 史達林(1879~1953) 原名Joseph Vissarionovich,「Stalin」為革命時期列寧所建議使用的匿名,意為「鋼鐵般的人」。列寧死後,史達林與托洛茨基相互鬥爭。一九三○年代,史達林展開大清算,將近八百萬人被捕。一九四一年,史達林率領蘇聯加入第二次大戰,戰後利用機會在東歐建立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陣營,採
-
特別企畫 Feature
書寫靈魂的重量
因為冬日漫長,所以俄國人有很多時間去思考,去幻想,也造就了無比璀璨的文學世界。在俄國,文學不只是文學。對俄國人來說,藝術的世界往往比現實的世界來得真實,文學世界對他們而言,就是一個「美的烏托邦」,俄國人是通過文學所立的命題,來考慮人生的走向,思索國家未來的道路。
-
特別企畫 Feature
鐵血下的奇幻世界
說到俄羅斯的經典建築,你可能第一個會想到的就是美麗的教堂洋蔥頭,還有堅固華麗、代表俄羅斯政權中心的克里姆林宮,當然還有在彼得大帝、凱薩琳女王「向西方學習」風氣下打造的聖彼得堡,這些建築都是一段段時代的見證,美麗的背後有著許多精采的故事!
-
特別企畫 Feature
百年內成就的音樂「霸業」
俄國音樂界對傳統的重視超乎外人想像,也許是這份對傳統的敬畏,使得俄國的音樂發展在十八世紀開始全面移植西歐主流之後一個世紀之間,就能自立治學嚴謹足以與西歐匹敵的學院傳統,而這種傳統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上半的戰亂與高壓統治之下,粹練出凜凜不可小覷的實力與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