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戲劇
荷珠與茶館 經典重詮兩樣情
對於原劇精神的掌握和戲劇風格的建立,《荷珠新配》呈現出新世代「只要我喜歡,沒什麼不可以」的偏好和觀念,《茶館》則仍偏向在傳統的框架中尋找新的著力點。
-
戲劇
愛上《茶館》
迷上《茶館》已經十多年,這回讓我開心的,是它還能讓八年級的台灣孩子也迷上。可見不是我情有獨鍾,這玩意兒真能傳世。
-
音樂
要整齊劃一還是美麗聲響?
聽了一晚「整齊俐落」的音樂會之後,令人擔心所有來自年輕演奏家特有的延展性都將被「規劃統整」進而逐漸僵化,也不由得令人思考,究竟藝術的可貴與樂趣在何處?是讓幾十人的樂團動作劃一?還是眾人同心建構出獨特的美麗音響?
-
音樂
爵士大災難
主旋律剛開始推進的時候,樂團的表現讓我直覺聯想到一串鏽蝕破損的風鈴,音色不佳,樂團的搭配毫無整體感,貝西伯爵大樂團六、七十年來引以自傲的搖擺節奏、獨奏者與樂團之間的靈巧互動,蕩然無存。
-
舞蹈
水的聯想
姚淑芬一向擅長以多條線索、多元媒介的敘事手法逼近作品的主題。各種元素間不求因果邏輯的串聯,而以跳躍或聯想式的鋪陳,《海洋狂歡節》延續這樣的創作手法,帶岀一連串與演出環境脣齒相依的劇場景觀。
-
舞蹈
生命的孤寂與慾望
羅曼菲的《沉香屑》以幽暗的舞台上一盞低垂擺盪的吊燈開場。舞者謝明霏如一隻撲火的飛蛾,環繞它不止地旋轉奔跑。這幅景象是編舞者為張愛玲筆下的悲劇典型葛薇龍定下的生命基調。
-
特別企畫 Feature
歌舞上線Musical on line
如果沒有音樂劇,日子怎麼過? 水銀燈下、紅氍氈上,一個舞台如夢似幻 如果沒有音樂劇,日子怎麼過? 動人旋律,餘音繞樑,經典歌曲傳唱千里 如果沒有音樂劇,日子怎麼過? 紙醉金迷、華麗絢爛,四十二街目眩神馳 如果沒有音樂劇,日子怎麼過? 九一一之後,百老滙The Show Must Go On! 如果沒有音樂劇,日子怎麼過? 瞄準市場,熱潮不斷,本土音樂劇也發燒 對許多人而言,音樂劇仍是一個不得其門而入的巨大迷宮 讓我們只能偷偷掀起紅布幔的一角,難以一窺堂奧 現在你只要跟隨PAR的腳步,走上這條專為你開闢的小徑 歌舞即將上線,每一個故事的背後都有更精采的故事 輕唱著歌,漫步著舞,你也可以在音樂劇的花園裡優遊自得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貓與蛇的夏日
幾乎沒有可站的位置了。上一次見到這個場面,是在總統大選的競選晚會上。但這回,中正紀念堂廣場上五、六萬人,可全衝著明華園而來。 六月二十日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歌舞、變臉、火焰、鋼絲、大水柱,明華園的這場《白蛇傳》完全是百老匯規模的華麗佈景、金光製作,前前後後數百人,外加三台消防車四十五噸的水。身旁的一對情侶是從嘉義來的,水淹金山寺時,兩個人躲在小外套裡開心尖叫,水幕裡掩不住情緒高亢的親吻。散場時,兩位褡拉著Hip Pop七分褲的年輕人邊搖頭邊輕罵著髒話:「幹,真是刺激。」 貓還沒來,蛇的魅力也不小呀!以五萬人計,《白蛇傳》現場的觀眾也足以容納三十三場國家劇院的票房! 今年下半年,國內音樂劇狂熱。就別提那已經演了二十三年,還繼續派出七個團在全球各地巡迴擾攘著的英國《貓》,台灣之子楊呈偉七月十、十一日在國家劇院也有一場純百老匯音樂會,Mama mia七月開始在香港扭擺,本土製作的《荷珠新配》也將在本月再踏閏門。 五月初,PAR編輯們居然做了一個找足苦頭的決定,決定仔細爬梳百老匯音樂劇史,除了一窺九一一後百老匯重新再出發的生命力,從歷史中找出十件影響音樂劇發展的大事件、六位你不能不知道的的音樂劇巨頭──外加毀譽參半的《貓》劇作曲者洛依‧韋伯,及九首你一定聽過,但卻不知出自何處的音樂劇名曲;並由國內最具權威性的歌舞劇網站「秘密花園」網站主持人陳煒智親訪與百老匯產業息息相關的東尼獎彩排現場。 得了東尼獎足以一步登天嗎?那也不見得,即將與楊呈偉一起來台,指揮國家交響樂團演出的東尼獎作曲得獎人傑森‧羅伯‧布朗,便是還在等待樂透臨頭的一個潛伏型明星,關於他的故事,由陳煒智告訴大家。 另外,很久沒有推出的「藝次元曼波」,我們安排了一場劇作家紀蔚然與喜劇演員許效舜的驚異派對。紀蔚然是台灣劇場界重要的劇作家,作品以反映都會男女辛辣世故的機鋒與困頓為特色;許效舜因「鐵獅玉玲瓏」一炮而紅,大量的創作靈感與俚語韻文卻來自底層生活的多樣性;兩個人都愛看電視,都在電視旁長大、咒罵、思考、歎息。
-
特別企畫 Feature
音樂劇歷史相關年表
1866 《黑駝魔法師》The Black Crook 1904 〈時報廣場〉正式命名 1924 《學生王子》The Student Prince from Heidelberg 1927 有聲電影正式問世 1927 《畫舫璇宮》Show Boat 1928 《三便士歌劇》 1929 紐約股市崩盤,產生連鎖效應,史稱「經濟大蕭條」 1931 《為卿高歌》Of Thee I Sing,為史上首部獲得普立茲戲劇獎的音樂劇 1932 製作人齊格飛(Florenz Ziegfeld)過世(1869-1932) 1935 《乞丐與蕩婦》Porgy and Bess 1943 《奧克拉荷馬之戀》Oklahoma! 1945 《天上人間》Carousel
-
藝數魔法室
塑膠布上的音樂會
行銷,要怎 「行」才能得到理想中的「銷」, 邊看著孩子享受製作樂器的課程,我邊計算,入不敷出的推廣音樂會,如何彌補資金缺口?
-
歐洲人文筆記
你跳舞,她也跳舞
高爾夫世代的舞蹈工作者,她們都是安迪‧華荷的追隨者,她們最多在心裡對自己說:好吧,你跳舞,但我也跳舞啊。
-
演員的庫藏記憶
何時才能「從心所欲不踰矩」?
「規矩」對我來說,來得不早不晚。廿一歲開始學習,接觸戲劇「表演」,一頭就扎進去了,無比用功。可是戲演得就是不好看,最好的讚美,也不過就是「嗯!你演得很認真」,或者是「你演得很小心,看得出來」我就不能演得不小心一點嗎?我就不能把那個「要好心切」的東西丟掉一下嗎?
-
狂飆繆思
藝術徵友記
在英國的皇家美術學院裡,幾乎每晚都有「徵友」晚會,他們只要有空,就會來參與,見見這些跟他們同好的朋友,有時,他們也會帶新的朋友來。當然,他們能在特別的時間參觀展覽,參與特別為他們準備的講座與晚宴,還有他們每次來到美術館,就好像到另一個家一樣。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戲,仍然要繼續
不說大家可能不相信,事實上,九一一事件發生後,百老匯只停步一天半,在當時的市長朱利安尼一聲令下,各劇院立即在九月十三日便重新開張,務必讓百老匯劇場生生不息地搏動下去。
-
特別企畫 Feature
百老匯音樂劇發展史上的十件大事
今日縱橫全球的音樂劇,竟是源於一把無名火?紐約會成為戲劇之都,跟地鐵通車有莫大關係?十件歷史大事,讓讀者迅速一窺百老匯音樂劇百多年的流變發展,讓你知道,音樂劇如何變成今朝今貌。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六位你不能不知道的音樂劇巨頭
如果看戲像上餐廳,那麼這六位大廚的手藝能增加您的食慾,拓展您的品味。他們像是最佳的音樂劇領路人,在這條萬花嬉春的歌舞道路上,有導演們的陪伴,你將不再迷路。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作曲家到音樂劇之王
誰是百老匯之王,從台灣音樂劇CD、DVD銷售排行榜上看來,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鐵定是台灣人心目中的天王。但這兩年,洛依‧韋伯的作品漸漸從百老匯下檔,新作未出,這位才氣洋溢但舉止行徑往往令導演、演員又跺腳又扼腕的霸氣天王還有機會風雲再起嗎?
-
特別企畫 Feature
等待下一輪的 洛伊‧韋伯王國盛世
普林斯掌舵造就《歌劇魅影》旋風 洛伊韋伯在劇壇有今日的地位,其實最該感謝兩位導演――百老匯傳奇天王哈洛德普林斯和出身莎劇的崔佛南恩(Trevor Nunn)。 當《萬世巨星》在倫敦與百老匯首演時,幾乎無「舞台美學」可言,全劇被堆砌成今古交錯的大型演唱會, 到了約十年後,《艾薇塔》的唱片大賣,洛伊韋伯及搭檔提姆‧萊斯(Tim Rice)決定將之搬上舞台,邀請普林斯為其掌舵,這才終於將洛伊韋伯的作品從譁眾取寵的熱門歌友會提升成有風格、有品味的「百老匯等級」作品。 兩人在約八年後再度合作,《歌劇魅影》在普林斯的統御下,以出色的場面調度和環境劇場的氛圍,遮掩了戲劇文學上的不足之處,使之一躍成為全球最賣錢的音樂劇,連今年(2004)美國共和黨為拉攏選票,黨中央還下令到百老匯「包場」,要讓恪守清教徒傳統美德的保守派黨員與家人共享極盡聲色之娛的《歌劇魅影》。 可惜在九○年代尾,改編自兒童文學的《微風輕哨》Whistle Down the Wind在美試演,普林斯與洛伊韋伯因歧見而分手,陣前換將的《微風》一劇並不成功,反而是下檔後重新製作的英國巡迴版較予人溫暖清新的感覺。 崔佛‧南恩出手,推疊《貓》劇奇觀 除了普林斯,洛伊韋伯另一位長期合作的對象則是出身皇家莎劇團的崔佛‧南恩。 或許與南恩長年在莎劇團體中的訓練有關,很多時候由他執導的音樂劇會因過分膠著於戲文,或陶醉於由舞蹈、佈景等堆砌起的視覺奇觀,而喪失焦點。近年由他執導的經典名劇如《窈窕淑女》、《奧克拉荷馬之戀》、《南太平洋》等,都有類似問題。然而他延襲自普林斯「電影剪接」式的場面調度手法,卻深深擄獲人心,特別是大量使用旋轉舞台、升降平台的效果,很得一般觀眾喜愛。 南恩與洛伊韋伯近年的作品,往往淪為大而無當的繡花枕頭,然而他們在八○年代全盛時期的合作,倒頗具看頭,尤其是《貓》劇――在兩人原先的構想裡,《貓》劇就像一場巨型的馬戲秀、賀歲秀(pantomime),沒有劇情,沒有主題,就只有滿台亂跑的貓,南恩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你聽過,很熟悉,但它從那裡來…….
解開九首音樂劇名曲的身世之謎
麥當勞的招牌廣告歌來自布萊希特的《三便士歌劇》?英國利物浦足球隊的隊歌You Never Walk Alone出身經典名劇《天上人間》?好吧,原來我們離百老匯音樂劇真的不遠,這些歌,就在你身邊。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二○○四年東尼獎頒獎典禮彩排現場
一個東尼獎死忠迷的現場目擊
每年東尼獎當天上午的頒獎典禮彩排,都開放熱情戲迷免費入場參觀。在此除了可以看到與電視轉播無差的現場表演,還可以看到電視轉播看不到的加料演出。今年的彩排空檔,就可以看到主持人休‧傑克曼穿著汗衫上台高歌,還有精采的早期百老匯劇作的電視廣告,看得戲迷們大呼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