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甩掉什麼包袱?肩起什麼包袱?
近年來,以戲劇感豐富舞台呈現的表演方式,逐漸爲台灣的說唱藝術帶來一些新的發展特色。在傳承說唱藝術的表演團體當中,亦不乏對形式與內容有所創新者,在票房上也各有斬獲。然而,在新舊世代的交替之間,面臨著「開發新觀衆群」、「提升創作質量」等等屬於經營和藝術發展面的課題,曲藝工作者有何因應之道?對於新世紀的曲藝表演環境,又有什麼樣的期待?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家「國劇」團的定位與迷思
成立國立戲劇藝術中心一案近來引起各方爭議,其癥結何在?對傳統戲曲界與政府有關單位而言,又同時反映了哪些値得深思的問題?
-
戲劇
惡男不惡, 只是漸漸凋零
整齣《惡男情書》流露出小品劇的氣質,這類論述城市男女心情的故事其實很容易引起一般觀衆的共鳴,夾帶原創劇本貼近本土生活的特性,在擁有越來越多固定觀衆群之後,戲班子劇團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小品式的作品能更見醇厚、餘韻猶存。
-
舞蹈
西方,別為我泣哭
感動不見得與濫情劃上等號,但是感動也絕對不是一種感情表現的圖騰;過度強調感動的藝術鑑賞論的結果,不只化約了藝術鑑賞的複雜性,也容易一不小心就淪落成爲濫情。
-
音樂
另一種音樂的光彩
「四物遊擊」一出場,馬上將聽衆帶入另一個時空,持續強烈的音響鼓盪在音樂廳裡,白緞帶隨著演奏者的遊移不停地飛舞飄盪,雖然絕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聽到、看到這樣的表演,但是絲毫沒有任何隔閡。
-
回想與回響 Echo
忘不了的靑稞
朱哲琴,站在一個漆上金色的五級活動高台上,背後的天幕投射燦爛的金色雲海,那莊嚴而空靈的樂聲,鮮活地描繪出藏人把死亡看成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沒有半點悲傷。
-
回想與回響 Echo
台灣豫劇近半世紀,張岫雲舞台風華六十年
張岫雲六十餘年的表演藝術生涯,在她卸下戲衫、潛心向佛之後,終因其不容忽視的卓越成就,與多位女弟子在海峽兩岸的亮麗表現,又再度使她成爲衆人的焦點。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在今年一月舉辦的「千禧風華」兩岸豫劇聯演活動,是一記遲來卻隆重的注目禮。在國立戲劇藝術中心成立前夕,面對諸多問題喧騰未定的局勢,在此回顧張岫雲與台灣豫劇的發展軌跡,更有其積極性的歷史意義。
-
現代音樂盒
吿別蘭道夫斯基
蘭道夫斯基從來不是一位耀眼的作曲巨星 然而他的作品中卻有一種平實的美感 始終能夠感染任何有音樂感受力的人
-
爵士縱橫談
他是鋼琴家,也是詩人
凱特爾畢昻斯坦是個心思非常細膩敏感的人 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題,往往是壓抑和波動 彷彿心裡有一股不斷撕扯的破壞力量 非透過音樂抒發,無以獲致精神上的平衡
-
慕尼黑
現代演藝戲傳動
一九九九年「慕尼黑國際現代雙年戲劇節」計有來自十三個國家二十三個團體受邀獻藝,在短短爲期十七天的時間內,以「表演藝術」爲主題,用各種不同的切面來表現「演藝」的現代風貌。這些來自歐亞各國藝術家推出的作品,不僅豐富了慕尼黑這個城市的文化樣貌,也爲慕尼黑的觀衆帶來許多衝擊與經驗。
-
新秀登場
年少戲精的劇場「老」將
年僅二十五歲的林文尹,早在八年前便開始劇場創作;作品雖少,但去年的《哈姆雷特的最後一夜》、《誰說話──鋼筋娃娃的琵琶(女版)》兩戲連連受到劇場人的肯定,可說是目前小劇場面臨創作低迷之際,備受矚目與寄望的年輕創作人。
-
新秀登場
孿生共舞肢體音符
肢體音符舞團在實驗舞展中大膽採用兩位新人的舞作,魏光慶有著原住民血統中獨特的音感與節拍,李名正則表演出對舞蹈創作強烈的好奇心與新鮮感。相對於魏光慶作品中奔放、明亮與瞬間爆發的力與美;李名正有著極爲細膩、內斂的柔感特質。
-
研討會
兩岸舞人匯聚廣東
由廣東省舞蹈家協會主辦、深圳政委會協辦的「'99海峽兩岸中華舞蹈文化交流活動」,於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在深圳舉行。參與的兩岸舞蹈學者衆多,是兩岸舞蹈文化交流最盛大的一次。
-
研討會
台灣舞蹈異地發聲
國際舞蹈硏究會議三十二年來首次舉辦了以台灣當代舞蹈爲題的座談會,由台灣的舞蹈硏究者發表她們的學術成果與「在地經驗」,有別於以往歐美學者採用非在地人觀點來檢視台灣當代舞蹈的發展,引起熱烈的討論。
-
九二一文化震撼系列報導
敎育藝術.藝術敎育
有專業的表演訓練與經驗,並不一定有能力應對災區的心理問題。多數參與的團隊並沒有心理專業學習背景,一旦面對災區殘破的景象和災民的心靈創傷,恐怕無法適應甚至引發自我身心的衝擊。
-
現象視察
土法煉鋼做中學
人才的限制可說是國內音樂歌舞劇(以及商業劇場)發展的重要瓶頸,國內劇場敎育體系內,幾乎沒有在「歌」、「舞」、「劇」這三個介面間作接駁和匯整,加上目前劇場硬體條件無法及時配合、製作/創作群的美學視野還待增廣開拓、評論家及觀衆的鑑賞標準與史觀極需建立的大前提之下,台灣商業歌舞劇場的體制建立目前似乎只能靠每一次推出新作的歷程中學步行走。
-
專欄 Columns人間當有四月天
以《人間四月天》的收視熱潮,來討論公視的存在價値,就像以收視率不佳的冷門節目來評估公視的績效一樣不客觀。事實上,公視可以是大衆的、更應是小衆的,各類節目都有其需求,各種收視人口都應被關照;只是,在目前台灣媒體十足商業化之下,公視的任務和責任更在於照顧弱勢和小衆。
-
專欄 Columns攸關藝術未來的「守門人」
當我們進入公元二〇〇〇年,在敎改上九年一貫制課程改革將「藝術與人文」列入七大學習領域正要試辦的今年,我們必須面對「守門人」的重要性的問題。藝術界的人在從事藝術敎育時,必須有「學習者中心」的概念,讓學習者從互動中主動建構藝術對他們的意義,你是他們最好的守門人,而這些受敎者以後也是你作品最好的守門人。
-
藝壇動態藝壇動態
〔台灣〕 九歌兒童戲劇敎育開班 九歌兒童劇團多年來除了固定推出兒童劇之外,還致力於兒童戲劇敎育,創發一套帶領兒童戲劇遊戲的敎學課程,同時希望能透過培訓和更多人分享敎學技巧和兒童戲劇活動敎學概念,因此繼一九九八年開辦第一期「兒童戲劇活動師資培訓班」後,今年將持續開辦,並分「兒童戲劇活動師資培訓班」(三月十六日至六月二十九日)、「兒童劇演員培訓班」(三月十七日至六月二十三日)及「九歌說故事戲劇活動師資培訓班」(三月二十日至六月二十六日)。其中「九歌說故事戲劇活動師資培訓班」是針對具有帶領兒童戲劇活動基礎及經驗的人而設計,希望透過課程讓帶領者突破以往單方面的「說」故事,也能帶領孩童「玩故事」。 師資包括:朱曙明(九歌兒童劇團團長)、司徒芝萍(政大英語系副敎授)、鄭黛瓊(北市師講師)、鄭嘉音(康乃狄克大學偶戲碩士)等。洽詢電話:02-27389859。 (編輯室) 第四屆耕莘藝術季甄件 第四屆耕莘藝術季此次將公開甄選有興趣參與的表演團體,只要是國內登記立案社會業餘表演團體,演出製作內容爲戲劇、舞蹈、兒童戲劇或其他傳統戲曲等未公開發表之原創作品,皆可參與評選,入選後將於八十九年十月至十二月演出。 演出企劃案內容需具備演出計劃說明書、完整演出劇本,此次預計甄選四至八個團體,耕莘文敎基金會將邀請評審委員就劇本、導演、演員、設計及企畫內容等進行各項評鑑,並於藝術季每一場演出後擔任交流講座之主講人。演出團體入選後獲得耕莘文敎基金會提供的演出宣傳、場地、硬體設備及行政事務等資源。收件時間爲三月底止,洽詢電話:02-23655615#318。 (編輯室) 〔香港〕 歐亞舞蹈共同睇與香港獨立舞展 爲了讓亞洲的舞蹈界建立良好的互動,此次香港藝術節特別與香港藝術中心合辦「歐亞舞蹈共同睇與香港獨立舞展」,除了邀請英國、德國、芬蘭及小亞細亞藝術節的各舉辦國代表進行舞蹈環境硏討之外,也集合香港六個舞
-
即將上場
台北曲藝團推出《國民學笑──系列二》
說唱藝術由於語言精煉,觀衆也需要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才能領略其中的趣味,因此長久以來一直被認爲是兒童不宜。而自從四年前台北曲藝團爲國小學生量身訂作的《國民學笑》受歡迎後,台北曲藝團歷次公演,現場都有不少小觀衆。 《國民學笑──系列二》由新舞臺及台北曲藝團共同主辦,大人小孩都能欣賞。演員除了台北曲藝團的固定班底之外,還邀請竹板王子林文彬親自指導的小朋友表演群口快板,以及由小朋友相聲比賽中脫穎而出的隊伍演出對口相聲。節目曲種包括對口相聲、群口相聲、雙簧、竹板快書、群口快板,熱鬧豐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