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焦點
生命的過客 瑪姬.瑪漢的舞蹈藝術
在《May B》整部作品之中,音樂的多樣性,以及舞者動作的深刻度,在在讓我感到欣賞瑪漢的舞劇並不是沈悶的經驗,而是感受到一個有智慧的編舞家開啓了一個新的觀點來擁抱現實人生。
-
焦點
看她的舞,就像吃一道可口的地方小吃!
瑪漢在創作上有她個人的風格,在舞蹈動作字彙上,不借重花俏技巧,不依賴大動作,但每支舞的結構嚴謹細微,音樂性強,流暢淸楚,是一個對日常生活周遭環境觀察敏銳的編舞家。
-
焦點
性別、肉體、永不磨滅的自由意志 多面向新作《奇幻女子歐蘭朶》
多面向舞蹈劇場關心女性、身體與環境結構議題的性向嗜趣,而《歐蘭朶》訴求之要旨,實可視爲對女性、男性、人之身體、歷史觀、階級意識的全盤檢視。
-
焦點
用手走路,用手唱歌 速寫艾札克.帕爾曼
到底帕爾曼是如何散發出其獨具的魔魅呢,除了演奏上超絕專業技巧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個性及人格。在討人喜歡的小提琴家之前,他更是討人喜歡的好兄弟,總是帶給人如沐春風的欣快喜悅。弔詭的是,這個甜美的人,好像生來不該這般甜美的。因爲他背負著兩個大標籤,「大我」的是猶太人,「小我」的是重症小兒麻痺患者,雙重的苦難。
-
焦點
謎樣的西方中國公主 普契尼的《杜蘭朶》
Insomma io ritengo che Turandot sia il pezzo di teatro pi normale e umano di tutte le altre produzioni del Gozzi In fine:Una Turandot attraverso il cervello moderno il tuo, d'Adami e mio 總之,我認爲杜蘭朶應該是一部很正常又富人性的舞台作品,就像勾季的其他作品一般。最後:一部經過現代頭腦、由你、阿達彌和我共同創造的杜蘭朶。 ──普契尼致希莫尼信,一九二〇年三月十八日
-
焦點
古事今觀《潘金蓮》
潘金蓮這個人物出自《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人物,但是書中的女性角色,不是淫娃就是蕩婦,要不就是母叉大蟲。我覺得施耐庵可能吃過女人的虧。他以男性的立場寫女人,那就請容我以女性的觀照來導演男性,並表達一份現代女性的聲音。
-
人物檔案
九齡童魏明倫
他自小台上生旦淨末丑都演,台下詩詞歌賦劇全學。他的劇作總是轟動兼爭議,或爭議兼轟動。在中國作家協會中,他是唯一連小學文憑都沒有的人。
-
巴黎
羅勃.威爾森的《歐蘭朶》 導、演、劇作的完美結合
簡化的舞台設計,魔幻夢囈式的燈光,如水流般穿淌整個劇場的音樂,演員的靜態姿勢、線形移位,神祕美感的手姿,催眠性的半音、斷音,羅勃.威爾森提供了通往歐蘭朶淒美孤絕,錯綜瘋狂的內在世界的入口。
-
新浪潮
傳統舞蹈美學終結者
六〇年代的美國社會是個凡事質疑的年代。從事舞蹈創作的一群年輕人也開始質問舞蹈和舞者的本質。伊凡.蕾娜即是其中一名勇於突破的革命家。 她反對舞蹈對技巧或故事情節的仰賴, 期望恢復動作本身的獨立地位,因而發表了她著名的「不」宣言:「不談景象的經營、技巧的運用、意義的轉化及吸引力的濫造不標新立異,不影響他人,也不受他人影響。」
-
面對大師
輕輕地掌握,輕輕地鬆手 路德薇希回首五十演出生涯路
我的母親常說:「一個歌唱家要是不能在歌劇、神劇、藝術歌三方面都有所成的話,算不上是一個完整的歌唱家。但你不必唱得跟這個人或那個人一樣,你必須找到你自己的本質、你自己的方式。」每一樣東西都有一定的時間,你必須輕輕地掌握,輕輕地鬆手。這正是我現在要做的事,就是停止職業演唱,這就是慢慢、輕輕地鬆手。
-
TIFA名家訪談
閃耀的東方之星 訪荷蘭孔德拉辛指揮大賽得主呂紹嘉
「指揮與樂團是互動、是一種活的關係,我經常比喩說,這像是一場球賽,沒有兩場球賽是完全一樣的,要看對方投給我一個什麼樣的球,再決定怎樣打回去。」
-
TIFA名家訪談
頑「銅」赤子心 加拿大銅管五重奏
當年爲因應兒童節目而開始在音樂會加入肢體動作及走位的演出方式,而開創出另一種演出型式,並成爲世界各地銅管樂團競相模仿的加拿大銅管五重奏,在演出之際,也分享了他們的演出經驗。
-
TIFA名家訪談
與惡魔共舞
跳舞才可以脫離這個死板的社會,才可以到另一個國度獲得完全的自由!
-
表演賦比興
春之祭 看瑪麗.書娜舞團演出《春之祭》
像不隨意肌吹響的號音 春光擦亮了一片天 金色的筆在紙上磨擦 比雨落在森林更無邊而廣大 紅唇在淺草地玩著遊戲 透明風追逐野獸的蹄 喉頭的活塞將一尾靑魚自空中 接住,又挺擠入津唾的海 當春光擦亮了一片天 骨骼張開骨骼的弓 筋脈觸到筋脈的弦 蟹與月光在移行中互相喊話 用脚尖去勾引脚尖吧 用肚臍去覆蓋肚臍吧 沈沈的敲擊是粗暴的雨 高高的鑼鈸是男與女 枯樹爲羊角豐饒而扭絞 陶瓶爲蛇調笑而折腰 胸乳爲聖禱拉出新的土坯來 鼠與鼠蹊間的捕鼠器在戰鬥中 媾和了 遠遠地,終於傳來宏闊的激瀑聲 像不隨意肌吹響的號音 當春光擦亮一片天 ‧一九九四年十月寫於台北‧ 文字|陳義芝 任職聯合報副刊
-
舞蹈
以獨特的舞姿向前人致敬 評瑪麗.書娜的《牧神的午后》與《春之祭》
《春之祭》顯示瑪麗.書娜的編舞手法是極簡潔成熟的,舞者獨特的技巧與動力感足以和史特拉汶斯基的音樂相抗衡。她着重於以動作和姿勢的變化來探索生命的同時存在與神秘。在多種不同版本的《春之祭》中,瑪麗.書娜是極具特色的。
-
舞蹈
風動於舞與戲之間 《風動之舞Ⅰ──戲》的謎思
戲劇與舞蹈工作者的跨刀合作,結合了更多層面的媒介與才華。由這次風動舞蹈劇場的展演,可看出新生代創作者的特殊理念和開創新局的雄心。
-
舞蹈
林氏風格、舞台生命的承續 評雲門舞集一九九四秋季公演
在林懷民的新作《流浪者之歌》裡,緩慢,是整支舞的質地,但在一個多小時的長度裡,編舞者如何在持續的緩慢裡,除了塑造身體風景之外,更深入地萃取出緩慢所能積澱出的生命質地,而不使緩慢成爲一種沈重的閱讀方式,是編舞者的一大考驗。
-
舞蹈
悠遊於世界舞壇
摩莉莎對生命存在的樣態所作的探索是本質而不是表象的。如此內省的觀照或許不容易爲一般觀衆所接受,但卻是非常誠懇而紮實的。
-
舞蹈
時間盡頭之撼慟 評黎海寧的《時間盡頭之舞》
《時間盡頭之舞》深沉浪漫,將時間盡頭,生命也不復存在的浩瀚跳得淋漓盡致,不論是舞者的演出,樂師的演奏,還是台前幕後燈音、佈置、各種技術支援,都竭盡心力,實在是一個高水平的製作。
-
音樂
詩的心靈饗宴 記傅聰鋼琴獨奏會
相較於上半場舒曼《大衞同盟舞曲集》的中性演出,傅聰遇上了蕭邦堪稱是如魚得水,彈至情緒亢奮之處,文弱的傅聰也不禁從喉底猛然「嗯哼」起來。雖然演奏至中段時,在體力上稍顯不繼,但最後四首的表現反而是放手一搏,彈得絲絲入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