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樂的即興演奏,有種令人無法預期的聽覺驚喜,而且還能讓聽衆參與分享樂手的創作。六月下旬由法國鋼琴手Stephane Kochoyan所帶領的紅鞋爵士樂團,將帶來四場充滿現代都會風貌的法國味爵士音樂會。
紅鞋子爵士樂團
6月20日
高雄中正文化中心至德堂
6月21日
台北國家音樂廳
6月22日
台中市民廣場
6月23日
中壢藝術館
喜歡爵士樂的人不一定喜愛茉莉花Jasmine),但是茉莉花卻曾經和爵士樂有段引人遐思的因緣。當年法國人佔領紐奧爾良,同時也把香水引進當地,而茉莉花香味是那時最流行的。於是,紅燈戶裡的鶯鶯燕燕對這種氣味也最敏感;每當客戶上門時,這些提供特別服務的女郞總會以暗示的口吻說「今晚你搽了茉莉花香水嗎?」藉以挑起恩客的生理衝動。另外,當時的爵士樂手大都在紅燈戶裡頭爲人彈奏作樂維生,很自然地,這樣充滿熱情的音樂就被有心人士將茉莉花的原來發音 ──Jasmine,以簡稱爲Jass或Jazz的方式來稱呼。
因此,在當時“Jazz”這個字眼除了音樂,還包括了某種曖昧的含義。大略了解這個典故之後,爵士樂手應是最喜愛茉莉花的,因爲「茉莉花」(Jasmine)乍聽之下,的確很像是「爵士樂手」(Jazz-man)。
爵士東進法國
整個爵士樂發展過程當中,法國除了曾佔有紐奧爾良與其關係密切。五〇年代前後,美國黑人爵士樂手因受到種族紛爭而大量轉赴法國和北歐等地區發展。法國這個充滿自由氣息,且令人嚮往的國度,又再次與爵士樂「藕斷絲連」。
從一九八七年的電影《午夜時分》Round Midnight當中,就是由薩克斯風手戴斯特.戈登(Dexter Gordon)飾演一位受到美國社會環境迫害、而被迫離鄕背景至法國的樂手,最後客死巴黎的故事。整個電影的情節因爲和戴斯特的部分生平雷同,而引起一陣話題。然而,也有人認爲該片是爲獻給另一位黑人鋼琴家巴德.鮑歐(Bud Powell)所拍攝的。但不論如何,法國人喜愛爵士樂是有目共睹的。
五、六〇年代法國電影掀起新浪潮時,電影所選用的配樂也經常用到爵士樂。例如,路易.馬盧拍攝的《死刑台的電梯》、羅傑.華汀執導的色情片《危險關係》,或是一九五九年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黑人奧爾菲》等電影當中,都直接以爵士樂作爲配樂。另外,從五〇年代末期興起的自由派爵士樂(Free Jazz),因演奏中強調完全自由即興與種族平等色彩的烏托邦主義,使得美國人一開始就排斥這種樂風。沒想到這些直接、間接的因素,卻促成了法國人有更多的機會聆賞最好的樂手表演。相對地,法國本地也漸漸發展出自我一格的爵士樂體系。
Jazz與夜的聯想
另外,能夠讓人把爵士樂和法國一起聯想的念頭大概就是夜晚了。爵士樂的聲響一直被視爲夜的聲音,這點與法國人的夜生活習慣不謀而合。不知道是一開始爵士樂就隱藏著與夜色相關的調性,或者是因爲爵士樂總在晚上表演而自然地描繪出昏暗的形體;然而從另一種角度來看,爵士樂又象徵著對自己的渴望,這又好像是夜生活的族群們,所期待的某種心靈釋放。
現代人白天忙著工作維生,多少必須戴上面具去面對壓力,壓抑情緖。糟糕的是長年累積的習慣性作爲,一般人不去抗拒它,反而接受了這個令人難過的事實;如此一來,要怎麼紓解這些生活苦悶與失落呢。每當夜幕低垂,一天的工作結束,疲憊不堪的身軀正好藉由音樂當作調合劑,無論三五成群去小酒館或隻身勁舞狂歡,都需要靠著音樂作爲媒介。音樂所帶給人的原動活力經常非比尋常,尤其是爵士樂聲響起,就像是剛被釋放的靈魂尋找另一個避風港一般,在樂手演奏與聽者心靈契合的刹那間,互相得到某種解脫。
很多人不明瞭爲何爵士樂那麼令人著迷。爵士樂的即興演奏,除了有種無法預期的聽覺驚喜之外,還是唯一能使樂手創作時讓聽衆參與分享的音樂。任何人都愛思考,而且不希望受到束縛牽絆,爵士樂正好提供了這些空間讓人隨樂聲而盡情盡興。大體上爵士樂是相當煽情的音樂,聽者必須直接感受其演奏技巧、音樂美感和樂手所表現的喜怒哀樂:若想要以側面訊息得到答案,反而容易偏離音樂的原形,並喪失其中最大的聆賞樂趣。
法國紅鞋子爵士樂團
六月下旬由法國鋼琴手Stephane Kochoyan所帶領的紅鞋爵士樂團,將在高雄、台北和桃園舉行四場充滿現代都會風貌的爵士音樂會,爲台灣樂迷開啓欣賞「法國現代藝術」的大門。紅鞋爵士樂團雖是近年崛起的團體,然而靈魂人物Stephane Kochoyan卻是近十年來深受重視的爵士鋼琴好手。八〇年代末期,他因加入Gibraltar爵士樂團而打開知名度,後來Stephane又接替了鋼琴名家肯尼.德魯(Kenny Drew)在巴黎巨星聯合大樂團的職位,廣受好評。他的演奏並沒有早期法國沙龍樂風,同時也不受歐陸人士熱愛淸涼派爵士(Cool Jazz)的影響。熱情澎湃的觸鍵中,讓人直接聯想到早期爵士樂所強調的自發性即興語法。尤其是Chusseur de Femmes和Jazzy Toros兩張最近的錄音,更表現出他擅長的鋼琴三重奏所綻放的靈巧樂念。
年屆三十的Stephane略偏愛輕巧愉悅的彈奏風格,再加上典型現代法國人的幽默作風,演奏時總能讓現場聽衆不自覺地與其琴聲相互親近、共鳴。這些特質也呈現法國人熱愛自由平等,並樂於與人分享的情誼。
爵士樂在一個世紀的發展過程中,不再是美國人的音樂專利,從不同的樂手身上,不僅可以感受樂風懸殊的品味,同時也讓人領略潛移默化的人文精神;爵士樂就好比同樣的香水用在不同人身上,散發的氣息是薰香各異。Stephane Kochoyan帶來的法國香水能否激起本地愛樂人士爲其著迷,別忘記在本月下旬親臨現場品聆紅鞋爵士樂團的即興氣息。
文字|傅慶堂 音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