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大陸劇場
那京味兒的演藝
北京,中國人心目中永久的皇都,如今是古色古香的、現代商業化的、還是正在掙脫傳統的?讓我們拉開京門舞台的帷幕,從京劇、話劇、舞劇、茶園雜耍裡尋覓那「味兒」。 眼下,京朝正宗的中國京劇院就要登「台」,台灣的老票友尋他眼熟耳熱的老角兒老腔,新戲迷見識那眞人眞嗓的京味兒 貼著生活走,無法錯過的是北京烤鴨這道讓世人垂涎的口味,和《天下第一樓》裡中國五千年文明所配造出的人味,導演夏淳暢談幕後編演的人與事。這台上台下一體的中國人味兒,五、六月間台灣觀衆即可目睹神會了。 《月牙五更》把艱礪的關東大地上的生活給舞了出來。然而,在所散放的回歸熱潮中,舞蹈藝術深化及時代審美意識的問題,可就不乏嚴肅辛辣的意味了。 朝北京市街轉轉吧。「首都」前,瞧那人潮!「人民」裡外,一片京腔。現代化的北京音樂廳,夠氣派;淸末民初的老劇場,還在。襯出了演藝生態在商品經濟擠兌下的窘境。茶園是新型制的了,一進門,招眼的天橋把式,大鼓、小曲裊裊,吃看不盡的京味兒就全兜回頭了。 要看那京味兒的演藝──盍興乎來!
-
近期演出
蘭陽舞展出鄕關
團齡將屆二十七歲,由天主敎蘭陽靑年會義大利籍神父秘克琳所創立,以演出中國傳統民族舞蹈爲主的──「蘭陽民族舞蹈團」,將於五月十日及十一日兩天,將與「台北市立國樂團附設靑年國樂團」攜手合作,展現現代風貌的中國傳統舞作。 蘭陽民族舞蹈團與一般舞蹈團顯著不同的是,舞者都是從國中一年級至高中一年級的在校學生,利用課暇在該團訓練、調敎而成。 此次推出的八支舞作,〈牧野春回〉、〈打囉嗦〉、〈敦煌綢舞〉、〈挖地瓜〉、〈山地舞〉、〈春夏秋冬〉、〈西北雨〉、〈鼓舞慶太平〉是該團代表作的一部份,另加部份也有新舞作。 (黃智)
-
近期演出
「丹楓樂集」高難度演出
甫於故宮莫內藝術節中演出的「丹楓樂集」,將於五月上旬國家音樂廳演奏廳表演,以全十六首貝多芬弦樂四重奏作品展現精湛技藝。 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在他作曲生涯中佔極重要地位。早期及中期的弦樂四重奏作品是音樂學者探討其曲風變異的重要範本,曲曲生命力洋溢,引人入勝;而晚期作品則包涵晚年最深邃神秘的作曲語言。演出者仍爲四人最佳拍檔,小提琴家朱貴珠、西野優子,中提琴家坂井碧及大提琴家簡琇瑜。 (薛玉娥)
-
近期演出
向陽光歡呼的「AVE SOL」
拉脫維亞人用歌聲迎接他們的晨曦:AVE SOL(向太陽歡呼致敬)!對太陽的禮讚即是拉脫維亞室內合唱團取名之因,藉以激勵自己,儘其可能地發揮出各種色彩的音樂,光耀上帝與國土。 這支成立於一九六七年的合唱團,致力於拉脫維亞的傳統合唱藝術,在指揮柯卡斯(KOKARS)的引導下,不斷的提昇專業素養,此次來台將作六場巡省演出,希望帶來拉脫維亞的歌聲與陽光,並獲得此地觀衆的掌聲與友誼。 (魚兒)
-
近期演出
懷念年祭
繼第一季《山水篇》演出阿里山鄒族及濱海阿美族歌舞之後,「原舞者」推出今年新的作品《懷念年祭》,呈現卑南族原著民的歌舞藝術。 「原舞者」爲一群長期離開原住民部落的年輕朋友組成,他們旣懷念且珍惜自己的文化資產,因此透過演出,期許保存原住民的歌謠舞蹈精髓。在胡台麗老師的指導下,他們到部落學習,採集卑南的「年祭」歌舞及文化意涵;並收集有卑南族民歌作家陸森寶先生一系列歌謠。 (薛玉娥)
-
近期演出
台灣渥克的「查某喜劇」
六月初,在台北的一家畫廊,台灣渥克(Taiwan Walker)劇團又有新戲上演,這是一齣公路喜劇,劇名也極具速度感,叫做《速克達瑪麗,1993》。 台灣渥克從團名到劇名,都帶有美國文化和台灣鄕土的拼貼趣味。編導楊長燕說,這齣戲起源於一幅她揮之不去的畫面──一個穿高叉旗袍騎機車的女人,在馬路上以時速一百五十公里的速度前進。爲什麼這個女人叫瑪麗呢?「瑪麗」不是我們小時候常聽到的女人、小狗、甚至香皂的名字嗎? 要演公路喜劇,空間一定多變,視覺也追求強烈的效果。這正是渥克的拿手招數。故事設在五〇年代,風格採日據時代藝旦演變而來的「査某戲」──從文武場到男女主角都由女性擔任,角色頻頻變幻,技藝也多采多姿。演員學習藝旦的彈唱說書、脫衣舞孃及少女歌舞團的節奏與趣味,希望多方開發女性身體表演的可能性,脫離一貫在男性美學視線下局限的「悲悽」或「性感」。 由於長期硏習歌舞遊藝,養成注重喜趣與歡愉的演出格調,台灣渥克和一般自我壓抑甚深的小劇場團體大異其趣。他們仍在說故事,只是方法一直在變。楊長燕說,一齣戲應該像一首歌,一首場景、節奏、氣氛、旋律都在流動中不斷改變的歌。 (鴻鴻)
-
近期演出
冰火交融的大提琴家史塔克
六歲習琴、八歲授琴、十歲首度公開演出、十二歲已收了八個門生;史塔克(Janos Starker)──一位公認與羅斯托波維奇(Rostropovich)、卡薩爾斯(Casals)並駕齊驅的大提琴家,在本月十二日將爲本地愛樂者演奏理査史特勞士、巴哈、德布西、史塔溫斯基四大名家的作品。 此次台灣行所安排的曲目,皆爲史塔克個人拿手之作。隨史氏來台擔任鋼琴伴奏的練木繁夫,則爲第五屆柴可夫斯基大賽之冠軍得主,長期以來便與史氏搭檔演出,並合作灌錄過兩張唱片,個人在巡演、客席方面亦有頗多經歷,是少數眞正躋身國際樂壇的亞裔演奏家。
-
近期演出
《OH!三岔口》
繼去年度《莎姆雷特》的展演之後,擅長呈現喜劇風格的李國修將率「屛風」子弟兵楊麗音、曾國城於五月十四日起推出《三人行不行》城市喜劇第三集《OH!三岔口》。 《OH!三岔口》雖取國劇《三岔口》人吃人、人害人、探討人性的精神議題,但在劇情結構上則是一個和《三岔口》完全不同的故事:以來自大陸、香港、台灣三個原本是「血肉相連」的中國人,在這個光怪陸離、錯亂顚倒的城市中,因著政治、文化背景的差異,所衍生出一連串爆笑而令人心酸的荒謬喜劇,爲兩岸三地的敏感話題提出新的觀察。 (楊純靑)
-
近期演出
埔里藝術季「花之宴」
懷著「文化城鎭,藝術埔里」的理想,南投縣一羣愛鄕人士,在埔里牛耳石雕公園內,推動第二屆的藝術季。以保護生態、愛惜環境爲主題,策畫有「花之宴」、台語新詩吟唱、埔里歌謠頌以及平埔族民謠演唱等。與第一屆藝術季相較,此番「花之宴」藝術季著重於鄕土文化,與自然保育,而在一系列表演節目中,安排有餐會、座談會,討論落實地方文化建設種種方案。在牛耳石雕公園內繽紛花開的油桐樹下,埔里敬邀愛好藝術、文化的朋友共享鄕土餐宴,與吟詩、舞蹈、歌唱,共同關心這一片人間淨土。 (魚兒)
-
編輯室
文化的有機與多樣
曾有一個國際人名錄介紹胡適先生,説他是「中國白話文的創造者」,適之先生看了失笑,説這必是對語言全無概念的人寫的,因爲語言只能是一個自然形成的東西,没有人能夠「創造」它。 事實上,構成文化整體的每一個成份都具備了和語言相同的特質:它們是形成的,不能創造。文化永遠在進行有機的變化,可能生機繁茂也可能萎謝老死。因爲有胡適,白話文運動才蔓燒成燎原之火;因爲有鄧肯,古典芭蕾才提早結束了它對西方舞蹈的規範權威。然而文化無法創造,並且因爲這種無法創造的特質而充滿了可期待的弔詭,充滿種種不同的進行方向間的拉鋸和互動。 因此,多明哥來唱華格納,它的意義可以是拉丁熱情在擁抱日耳曼的浪漫或磅礴──一種文化的有機衍生已經在悄悄進行。 台北要搬演海納穆勒的《哈姆雷特機器》,它的意義可以是二十世紀的荒誕支離在試圖詮釋另一個遙遠時空裡丹麥王子痛苦的死亡辯証。是的,在這潮濕且多音的海島上,哈姆雷特正生長著荒誕而有機的駢肢。 所有的方言方音都没有純粹可言,再「純」的語言文字,只要數十年的演變一對照,就可以看出無數增減損益。再本土的劇藝,再傳統的表演,也只是可考與不可考的諸種演藝源流的總合。溯源與翻新增益的努力,因此,都只是在証明文化衍生的強靱和多樣。從這樣的角度來看五月裡的連台大戲,歌仔戲有《界牌關傳説》、《李靖斬龍》;北京來的中國京劇院從《楊門女將》到〈霸王別姬〉到〈失街亭〉〈斬馬謖〉,至少有二十幾齣好戲登台。即使是「舊戲」,也都飽含了更舊更遠的戲碼唱腔作工的源流,何況舊戲還能新作,明華園的歌仔戲已經聲光並茂,多媒體且多喧嘩,以「流浪的百老匯」比之,以後現代的角度視之,都可以解出新意。 然而,此時連台相望的京劇正也是「歌仔」衆多源頭中的一支。當我們注視歌仔戲作爲台灣本土劇種的意義時,那渡海來相看的源頭正提供了兩相對照思考的趣味,見証了一個文化在執著淬練的要求上或偶有支流逸散,等百年後相看,眉目依稀,體裁約略,而意趣各自翻陳出新──文化是這樣的有機體,不知其新,不知其舊,我們只知道,它不能創造,只是形成。在形成的過程中,愈執著,愈成其精粹;愈寬容,愈成其多樣。而精粹與多樣並存時,是文化最可喜的呈現。 黃碧端
-
台灣戲劇
給我一個舞台 歌仔戲的野台怎麼變?
近年台灣眞是重視表演藝術!動輒數百萬的製作,在國家藝術殿堂中隨著豪華的大幕一一昇起。可惜室內劇場有其局限,通常容納千餘觀衆已屬大型,無法使我們這些小農夫、老子弟可以一齊擠進殿堂裡瞧瞧熱鬧,開開眼界,所以我們大部份人仍照以往,分散開來蹲在各廟口的大樹下聽歌仔、看子弟戲。
-
台灣戲劇
無政府狀態下的歌聲 台灣老歌仔簡述
「歌仔」由歌唱發展成演戲的歷史約爲一百年,時當日人入台前的眞空時期。在淸廷管轄逐漸瓦解的情況下,民間的活力盡情釋放,衍生出歷史上唯一一個在台灣本土形成的劇種。
-
台灣戲劇
明華園歌仔戲團在此作場
明華園揉合傳統歌仔戲、現代劇場及電影分場的節奏,呈現出歌仔戲的新風貌。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個鼎盛當紅的劇團,怎樣走過六十年,又期待什麼樣的明天。
-
台灣戲劇
「台灣戲劇」何處去 與陳傳興談歌仔戲及其他
歌仔戲,是台灣目前本土戲劇形式之大宗,也應是建立台灣特有戲劇文體最重要的資源。當此歌仔戲的改編、新編、「原版重現」喧騰一時,前衞劇場、政治劇場、溯源劇場、傳奇劇場也在爲台灣戲劇的未來互通有無,各盡心力。陳傳興累積多年的體察思索,提出針砭與建言,値得關心文化發展的人,一起來思考、辯難。
-
焦點
多明哥(Placido Domingo)──入侵華格納「禁區」的拉丁熱情
繼卡瑞拉斯來台後,五月份另一西班牙世界級男高音多明哥也將來台演唱。多明哥是目前由義大利歌劇進軍華格納歌劇領域唯一獲得全面性成功的一位。華格納歌劇龐大的樂句架構,加上德語發音,一向使唱慣義大利歌劇者卻步。卡瑞拉斯就曾坦白表示,華格納歌劇是他個人演唱的「limit」(限制),因此,多明哥雖然被一般媒體封稱僅次於帕華洛帝,居世界三大男高音的第二位,但就其游走義大利及華格納歌劇兩個領域的能耐,可說是獨領「三大」之風騷。在多明哥來華之際,我們除就多明哥個人的評價爲讀者做客觀介紹外,也詳盡分析了華格納歌劇的創作理念與背景。
-
焦點
革歌劇的命 華格納的樂劇創作
生於萊比錫(Leipzig),長於德勒斯登(Dresden),華格納(Richard Wagner,1813-1883)在一個相當動盪的政治環境中長大。德勒斯登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提供了很好的環境,讓華格納得以發展他對音樂、文學、戲劇等多方面興趣和才能,但政治環境卻不容許他在德勒斯登待下去,他長期四處流浪,然而外在的不順遂並未改變他對藝術堅定不移的信念,終於促使他在歌劇創作中走出革命性的新路。
-
專欄 Columns
才華之外的涵養 從詹姆斯.高威談音樂家
樂藝之途艱辛,從事者莫不全力以赴,不可能個個像高威或曼紐因的多樣性,能在態度上尊重民間音樂和世界樂種也就差強人意了。
-
專欄 Columns
喜劇小品風行大陸
目前大陸上流行的喜劇小品中仍以話劇最爲風行,編導只要抓住時事的某些趣味性或諷刺性,納入相聲的四段結構中,就可以把觀衆逗笑了。
-
專欄 Columns
文化大軍壓境
文化與工商業一樣,在交流時強勢的一面很容易淹沒弱勢的一面。對於兩岸交流,一旦門戶大開,台灣本島的文化界就有可能被窒息了。
-
希臘天空下
古典悲劇在現代希臘 北希臘劇團《伊蕾克特娜》演出引介
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鼎盛於西元前五世紀的希臘戲劇也是西方戲劇的源頭。然而當今希臘劇團的演出並不因「正宗」而泥古,反而充滿了開創、實驗的精神,與民衆的現代生活聲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