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源頭是一棵樹,樹下有一個年紀大的人對幾個小朋友述說有趣的故事。孩子們出神的聽,就是接受了影響其一生的敎育。
第七次全國敎育會議的內容,令我遺憾的是,沒有包含非正式的敎育。也就是沒有重視潛移默化的敎育之重要性,把它擺到枱面上,要大家認眞討論。
研究敎育或推行敎育工作的人,很容易把敎育與學校之間劃一個等號。這是一種保守的,也是狹隘的敎育觀。中國古聖先賢從來不是這樣看敎育的,西哲如杜威也不是這樣看敎育的。可是多少年來敎育界主流人士卻一直堅持著這樣的觀念。
大學、中學、小學組成正式的敎育體制,這是現代人的命運,非念過一遍不可。敎育界人士有時會放鬆他們的看法,把主線之外的社會敎育放進去。所謂社會敎育是指補習班的敎育,成年人的敎育,特殊敎育等,是爲了主線上的三級敎育有所遺漏,乃設置一些次要的體制來補足。在基本上都是學校敎育的延伸,仍然離不開課堂與課本。
我們不能否認正式的學校敎育的重要性。學生坐在下面聽課,老師在講堂上授課,這種基本模式是必要的。可是正式敎育受到的最大批評就是這種模式。我個人認爲這是現代人所設計出來的最可笑的體制之一,只有極少數的學生是在課堂上受到敎育的。我有幾個很好的學生,每到上課時就渴睡。大家都有一種體驗,就是學習最有效率的方法,是跟著我們的興趣走。我們一生中所學到的東西,大多是我們喜歡吸收的東西。那些不喜歡的,被迫學習的,離開學校不久就都還給老師了。
孔夫子收了不少學生,但所施敎都是生活敎育與機會敎育。蘇格拉底帶領著年輕人在雅典市場的柱廊下,敎他們怎麼思辨。這是最有效的敎育方法。現代建築的大師路易士.康曾說,學校的源頭是一棵樹,樹下有一個年紀大的人對幾個小朋友述說有趣的故事。孩子們出神的聽,就是接受了影響其一生的敎育。
今天社會的情況不允許我們恢復最原始的敎育方法,但是了解學校的起源的非正式性,可以使我們了解現代敎育弊端而有所補正。現代敎育太正式了。
以我來看敎育之正式與非正式,即需要上課、點名,以考試來評估其成效的敎育,是正式敎育;學生自動自發去求敎,學習後永生享用不盡的敎育是非正式敎育。學校敎育最成功的,常常是非正式的那部分。敎授在課堂上敎的不如在客廳裡、走廊上所談的對學生更有影響力。所以一所學校,走廊比敎室重要,敎授的客廳又比走廊重要。了解這一點才有資格稱爲敎育家。
如果在敎育會議上大家討論非正式敎育的運用,如何用來加強正式敎育的成效,對敎育的改革會大有幫助。非正式的敎育是非強制的、潛移默化的敎育,也可以說是以文化爲手段的敎育。以美術館與音樂廳來說,觀衆與聽衆有多少是被強迫來的?他們自願來了,而且付出票價,應該如何利用這樣的機會,來進行敎育工作呢?經營一個具有包容性的、非正式敎育的環境,才是二十一世紀敎育的偉大遠景。
我們的敎育學者看到這裡了嗎?
文字|漢寶德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