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讀者來函
讀者來函
在看到內容之前,我們對貴刊的名稱是有著很大的想像的。我們以爲在現今多媒體表演日漸盛行,藝術範疇間的分界線逐漸模糊消失之際,「表演藝術」是用來稱呼並頌揚如Robert Wilson、John Cage等大師所帶起的多樣性藝術表演風格。因此對《表演藝術》的出現及命名便有如斯的設想,並希冀它代表著跨越藝術阡陌的決心,有著兼容並蓄的精神。 可惜的是,我們發現,《表演藝術》的命名背後似未藏有太多可深究的意涵,在內容的選取上也僅止於以兩廳院可供演出的型態爲限。即使我們能了解貴刊運作的限制並肯定其作爲一先鋒者的意義,仍無法免除對貴刊在此一思考上的要求。 台大人文報社 林怡君 怡君同學:謝謝你的來信。 爲什麼「表演藝術」該界定在「稱呼並頌揚如Robert Wil-son、John Cage等大師」的風格上而不及其他呢?作爲花了納税人的錢,也應該提供全體國民的相關知性閲讀的刊物,我們永遠不可能、也不應該把雜誌的内容只限定在「多媒體」或特定的「多樣性表演」的範圍内。事實上,我們在創刊的試刊號上就作了John Cage的紀念單元,並以他爲當期的海報。迄今才出到第三期,我們已報導評論過許多不屬於「兩廳院可供演出的型態」的演出,包括若干「地下」表演,包括上山下海廟前街口的許多民藝活動、民間演出,我們的「兼容並蓄」當然永遠不會夠,但也更不可能只以校園標準爲標準或只以Wilson、Cage爲標準。 但是,我們仍以「跨越藝術阡陌的決心」和「兼容並蓄的精神」與您共勉。 編者 敬覆 幾個月來,《表演藝術》的內容與報導爲熱愛表演藝術的我提供了不少寶貴的資訊,至爲感謝,然而,閱讀刊物中的劇評時,卻發生如下兩點疑問: 1.有些節目我沒有看過,而表演又是「曇花一現」的東西,缺乏與劇評文字相對應的可能,所以,劇評中「表演細緻」、「缺乏整體節奏」等等劇評家的個人論斷,只能視爲生花妙筆下的散文,可是: 2.卽使我有幸看過這些節目,也無法對這種「直觀外推」後的結論盡表認同,於是產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莎劇的昔顏與今貌
隔了四百年的漫長歲月,莎士比亞的喜劇悲劇歷史劇仍不斷在全球的每個角落搬演、翻新、複製。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其他作者的作品享有同等的榮耀,具備相似的生命力。在代表莎劇的表演藝術與傳承的英國皇家莎劇團首度來台演出之際,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四百年前的莎翁、孕育他的土地,以及他身後日益燦發的光芒
-
即將上場 Preview
繽紛的早春
二月裡葛瑞.卡爾的低音提琴,充滿義大利巴洛克風情的I Musici,帶著「來自靈魂的歌聲」再度抵台的卡瑞拉斯,聯管營造的「浪漫的婚禮」,「名人名嘴吟唱」追懷黃自短暫耀眼的一生;「光環舞集」以特有的東方肢體語彙展現人體的力與美;廖瓊枝以一生顚沛淬練出的技藝衍繹《陳三五娘》 的悲情。 新春伊始,已有一片錦繡繽紛
-
近期演出
地方戲劇大展
由國立藝術館承辦的地方戲劇大展,今年爲第22屆,演出時間訂在二月一日至十二日,在十一場次中,本土劇團七場,大陸劇種佔四場,甄選較往常更爲嚴謹,演員也不少新面孔。 本土劇團有歌仔戲、北管戲、南管戲、掌中戲,各取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如楊家將、哪吒等演出;大陸劇種則有川、豫、粤、越,同台競藝,熱鬧可期。
-
近期演出
范崇毓二胡主奏
用二胡擔任半場台灣民謠的主奏是首次的嘗試,由大陸作曲家周成龍改編。這些耳熟能詳的民謠包括〈思想起〉、〈阿美族舞曲〉、〈草蜢弄雞公〉、〈丟丟咚〉等。希望藉著熟悉的音樂,喚起昔日的人情味與熱忱,是主奏者的另一番心情。此外亦包括一些大陸作品,如〈彝族山歌〉、〈二泉映月〉等。 主奏樂器除了二胡之外,還有低音二胡、高胡及板胡,伴奏方面還包含有樂團的編制及鋼琴。
-
近期演出
項祖華、張鑫華獨奏會
在國家音樂廳演奏廳演出的這場國樂獨奏會,曲目小巧而多變化,有〈彈詞三六〉〈漁舟唱晚〉的古風,也有〈劍器〉〈橄欖樹〉等新樂。兩位演奏者均爲大陸知名樂家,曾培育了許多國樂新秀。項祖華精擅江南絲竹、廣東揚琴,在揚琴表現上更多有突破;而張鑫華的柳琴、中阮,詮釋方式新穎,使其獨奏、協奏、伴奏各有不同的風貌,這一次他將以獨奏方式演出。 (薛玉娥)
-
近期演出
聯管音樂會──春風少年
聯合實驗管弦樂團這個樂季除了引進多位國際級的指揮與獨奏家,推出套票銷售辦法,爲台灣樂迷提供一種新的消費形態外;從敎育的角度來看,聯管對提高國人欣賞古典音樂能力和興趣方面也不遺餘力。聯管今年除了前往成功嶺,中南部和東部巡迴演出外,更與兩廳院合作舉辦多場「國中生音樂會」和「勞工音樂會」。其中,尤以二月四日晚上七時半於國家音樂廳演出的音樂會「春風少年」別具敎育功能。「春風少年」的策劃與一般「國中生音樂會」有別。「國中生音樂會」演奏時間約五十分鐘,並利用多首通俗簡短的樂曲來介紹古典音樂。「春風少年」則與傳統交響樂音樂會無異,長度約一個半小時,曲目包括序曲,獨奏曲和大型管弦樂作品,可是曲目通俗熱鬧,讓年輕的樂迷們能在輕鬆的氣氛下領略到聽音樂會的樂趣。這場「春風少年」音樂會曲目包括布烈頓的〈靑少年管弦樂入門〉,羅西尼的〈威廉泰爾〉序曲,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西班牙隨想曲〉和二首低音大提琴獨奏曲:杉奇的〈卡門幻想曲〉和波特西尼的〈塔朗泰拉舞曲〉。指揮由德國西南電台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奧爾貝擔任,國際著名低音大提琴家卡爾(Gary Karr)擔任獨奏。
-
近期演出
「天打那」要令觀眾「失重」
出身國立藝術學院的表演創作者一向追求穩實、洗練的境界,「天打那實驗體」卻是一支異軍突起。這個結合音樂、戲劇、舞蹈、美術四系學生的「地下」團體,已經在一些戶外空間做過環境劇場的實驗,拼貼各項專業表現,而化合出前衛的激烈風格。這個月他們要在皇冠迷你藝術節中演出《中介──失重的游離符象》,動用錄影、投影、裝置藝術和舞蹈、音樂、戲劇的元素,與觀衆作密切的互動。沒有傳統的觀衆席,也沒有情節邏輯,他們要作表演藝術與觀衆的「中介」。導演王也民曾經執導鞋子兒童劇團的《無鳥國》,在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演出光頭一角,也有滑稽突梯的特殊表現;因此,這次演出不難期待一種疏離與幽默的複合體質。
-
近期演出
兒童戲劇親子遊
由文建會舉辦推動的「兒童戲劇親子遊」,已於一月起在全台巡迴演出,將於五月上旬結束。 參加的有「蒲公英」、「萬象兒童說唱」、「杯子」、「九歌」、「媽咪」五個兒童劇團。演出的劇碼均由文建會聘請學者專家評鑑之後,分別至各縣市演出,品質及內容嚴謹而精緻。 各劇團的演出劇目如下: 蒲公英劇團:〈森林小學〉、〈太陽公公請假〉。 九歌兒童劇團:〈判官審石頭〉、〈夢之神〉。 媽咪兒童劇團:〈蛋般大的榖子〉。 杯子劇團:〈奇幻世界〉。 萬象兒童實驗劇團:〈小象阿威〉。
-
近期演出
台北豎琴四重奏
四位熱愛豎琴的音樂工作者組成「台北豎琴四重奏」,期盼能以熟悉輕快的旋律,拉近聽衆與豎琴的距離。這一場演奏會有三種風格不同的曲目:古典樂曲從巴洛克時期到現代的作品均列其中,以舞曲爲主,包括華爾滋、倫巴、探戈等;電影音樂則改編自著名電影的主題曲或配樂;値得聆聽的台灣改編歌謠等。
-
近期演出
劉守曜、吳美恩「個體戶聯展」
一小批不滿旣存於周遭表演環境的藝文工作者,自九三年開始,在台北以克難的物質條件發表了諸多實驗性強烈的表演製作。 於本月率先登場的是由資深小劇場演員劉守曜與舞者吳美恩分別担綱的《觀自在》和《自話像》。劉守曜將在《觀》劇中以「一具身體」,獨挑男女二角的飾演和時空場景的切換。 吳美恩的《自話像》則是一場以她的中心思想爲主軸的「單元劇」。這一系列陸續尙有鼓舞、心理劇、南管彈唱、記錄片、多媒體裝置等表演的「個體戶聯展」,構成觀察、批判和衍化此間表演藝術生態的實驗場。
-
專題報導 Feature
藝術城市之旅
每期介紹一至二個表演文化鼎盛的城市,是我們爲讀者拓展藝術行旅的一點心意。這個月,讓我們來到戲劇之都倫敦,和正因藝術節而鬧熱滾滾的香港。 在台灣,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日漸成爲劇場改革的實驗室,在政治劇場、前衞劇場熱潮漸褪的今天,戲劇的未來將何去何從?我們鄭重推出去年實驗劇展成果的檢驗,希望能理出柳暗花明的前景。 第二屆國際兒童藝術節又將在台北揭幕,不要忘了您可以給您的孩子一個更有想像力的明天。
-
演出評論 Review
以交流織錦
一批前幾天才在實驗劇場的演員手牽手走上《人間孤兒》的大舞台另一些不同理念的戲劇、舞蹈表演者也正在各個角落崛起 法國馬賽芭蕾來台演出風格特異的新作引發本地舞蹈創作者的省思 《徐九經升官記》自大陸成功地「移植」來台許多人開始期望「京劇的明天在台灣」 不同的區域,不同的河道在頻繁交錯中織出了藝術的新貌
-
近期演出
「神奇魔笛」詹永明
列爲大陸一級演奏家的詹永明,將於二月下旬再度來台。除了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展現精湛笛藝外,訪台期間將舉辦多場示範笛子講座。 「南北相融,剛柔相濟」的藝術風格,是詹永明難得的藝術造詣;而近十年來,他開創十幾種笛子新技法,創作改編大量笛子曲,更是他備受讚譽的原因。〈聽泉〉〈斷橋會〉〈西湖春曉〉是他的成名代表作品。這場獨奏會將義演其成名之作〈籃花花〉〈嘎達梅林〉笛子協奏曲及〈五梆子〉〈鷓鴣飛〉等單曲。 (薛玉娥)
-
專題報導 Feature
品特粉墨登場風靡倫敦
倫敦的演出五花八門,從商業到前衞,無不鼎盛。近來最熱門的話題可能就是聲譽崇隆的名劇作家品特親自登台演出了。
-
專題報導 Feature
熱鬧滾滾的第二屆台北國際兒童藝術節
第二屆台北國際兒童藝術節從二月十六日開始,一直到四月中,爲期兩個月。從世界各地來的表演團體將巡迴全省與各地小朋友共同分享歡樂。
-
里程碑 Milestone
「十面埋伏」創作路 屈文中聲聲訴「我願」
屈文中辭世已一週年了。五十年短暫的生命裡,他一直在「美」的誘惑裡盡責地創作。生前反覆思考當代的中國音樂家在現代音樂史上應留下怎樣的痕跡,完成的作品有協奏曲、管弦樂、室內樂、藝術歌曲、歌劇及鋼琴作品
-
編輯室
從經濟條件到文化條件
我們的社會,因爲難得地承平了一陣子,經濟也「起飛」到約略已邁入開發國家之列了,不耐煩的聲音於是時時會冒出來:「怎麼還沒看到偉大的藝術作品出現?」是的,我們偉大的詩、偉大的小說,我們的關漢卿或莎士比亞、華格納或貝多芬,怎麼遲遲還沒出現? 偉大其實從來不是偶然。 有了長遠的西洋戲劇傳統,有了文藝復興的人文背景,還加上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當朝的鼎盛國力,然後英國出現了莎士比亞。有了長遠的傳奇、說部話本的傳統,有了元明淸一路發展而成的士商階層,加上淸初的鼎盛國力,十八世紀的中國也終於出現了曹雪芹。 而這種種關鍵,與其說是經濟,不如說是文化──即使經濟條件,也必須是一種有文化的經濟條件。單單是寫王朝宮闈(不管是排場還是穢亂)或子報父仇的故事,不會使《哈姆雷特》偉大;單單是寫榮寧二府(不管是奢華還是墮落)或寶玉黛玉的愛情故事,也不會使《紅樓夢》偉大。使莎士比亞和曹雪芹偉大的,是他們各自在文化層次上的深刻。倘若復仇的意念不是經由哈姆雷特的人格特質提昇爲整個生死善惡的交戰,倘若他最後的鮮血不是思慮的代價,倘若這痛苦的思慮不正是莎士比亞所想要藉以表現的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典型,王子復仇的故事便了無深意。倘若寶玉的愛情不同時指向所有貪嗔愛悅的虛妄,倘若大觀園的敗亡不同時隱喩了極致之美的非人間性,倘若這虛妄的了悟和人間與非人間的辯證不正好呈現了曹雪芹的宗敎體察和美學思辯,紅樓的夢也只是脂粉陣的串場而已。 偉大來自深刻。在深刻的作品出現之前,先得有很多成功的作品;在很多成功的作品出現之前,先得有蓬勃的氣象。而蓬勃,來自經濟社會條件的成熟。 《表演藝術》在年終歲首之際,對過去這一年的國內演出作了一些回顧,我們看見蓬勃,蓬勃中也有星星點點的成功。可是,要走向偉大,我們的創作者和演出者都須要尋求更深厚的文化滋養;對自己的題材,都必須超越「描繪」、「表現」,去追求文化層次的深刻。復仇止於復仇、愛情止於愛情、穢亂止於穢亂都無非末技,然而這樣的末技恐怕仍在眼前的「蓬勃」中居於多數。 當我們的經濟條件成爲有文化的經濟條件時,也許也將是我們可以開始期待「偉大」的作品出現的時候。 黃碧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莎士比亞的劇場
莎士比亞不但寫劇本、參加演出,而且曾任戲院的股東長達十七年之久。我們閱讀莎劇時,不可忽視這三重身份,以及劇院硬體和劇本結構、品質間的依附關係。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賣酒起家的聲名
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是當今世上最著名的劇團之一,以融合古典與現代、高雅與通俗的精采演出,贏得國際性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