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專題
六件芭蕾舞伶典藏胸針登台
梵克雅寶近幾年積極從各大拍賣會蒐購世家的歷史珠寶,目前已典藏上千件作品,其中「芭蕾舞伶」系列胸針更是品牌著手蒐購的主力,可見受珍視的程度。這回來台展出的六款芭蕾舞伶典藏胸針,多數是一九四○年代最早期的作品,從胸針上芭蕾舞女伶的曼妙舞姿和珠寶工藝,不難窺見珠寶設計的演變。 值得一提是,梵克雅寶的芭蕾舞伶珠寶作品並不是憑空想像,而是依據真實人物的原型所打造的,十八世紀法國知名舞蹈家La Camargo和俄羅斯首席芭蕾伶娜Anna Pavlova即是梵克雅寶現實版的芭蕾舞伶,珠寶設計師參考她們跳舞時的神情和姿態發想創作,才會讓珠寶作品如此靈動鮮活、栩栩如生。
-
專題
六件芭蕾舞伶典藏胸針登台
梵克雅寶近幾年積極從各大拍賣會蒐購世家的歷史珠寶,目前已典藏上千件作品,其中「芭蕾舞伶」系列胸針更是品牌著手蒐購的主力,可見受珍視的程度。這回來台展出的六款芭蕾舞伶典藏胸針,多數是一九四○年代最早期的作品,從胸針上芭蕾舞女伶的曼妙舞姿和珠寶工藝,不難窺見珠寶設計的演變。 值得一提是,梵克雅寶的芭蕾舞伶珠寶作品並不是憑空想像,而是依據真實人物的原型所打造的,十八世紀法國知名舞蹈家La Camargo和俄羅斯首席芭蕾伶娜Anna Pavlova即是梵克雅寶現實版的芭蕾舞伶,珠寶設計師參考她們跳舞時的神情和姿態發想創作,才會讓珠寶作品如此靈動鮮活、栩栩如生。
-
專題
絕美經典 耀眼重現
將在八月底在台中登場的「世界芭蕾舞星饗宴」,邀請十一位頂尖舞星,演繹十多個經典節目,包含巴蘭欽以梵克雅寶珠寶為靈感創作的舞劇《珠寶》中的兩段:〈綠寶石〉與〈鑽石〉,還有多段經典大雙人舞、獨舞,以歡快、抒情、唯美等各種風格展現。
-
藝@展覽
從「裸」讀身體的歷史
裸體的描繪向來是藝術家的養成訓練,也藉以傳達理想化的人體,但在逐漸脫離傳統與理想化形象的局限之後,人體也成為形式實驗的主題,裸體也更直接表達情愛欲望和普世人類的境況。這次由高雄市立美術館與倫敦泰德美術館合作策畫的「裸」展,即透過泰德典藏之油畫、雕塑、攝影和紙上作品逾一百廿件,梳理十八世紀至今的藝術創作當中,裸體如何被實踐、挑戰和演繹。
-
藝@電影
柏格曼百年 回顧大師的創作與人生
瑞典電影大師柏格曼於二○○七年過世後,陸續有零星影片回顧,今年適逢柏格曼百歲冥誕,金馬影展舉辦了「柏格曼百年紀念影展」,大規模邀請卅八部影片,讓影迷可以完整一睹大師創作歷程。同步也有紀念特輯《柏格曼:大師狂想》的上映,讓影迷透過電影與記錄片,一探大師的創作人生。
-
藝@CD
古董提琴吟唱 訴說花中心事
老家花圃的花開花落,至親的相伴與消逝,讓小提琴家蘇顯達深刻體認到生命的無常,而能留下的,就是伴隨自己一生的音樂。《花之夢》是蘇顯達首張心靈音樂專輯,他以奇美博物館的珍貴古董名琴拉奏,呈現〈花之夢〉、〈美麗四季夏〉、〈水、花、人〉等原創樂曲,透過優美琴音,傳達生命體悟。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心的旅程 Où allez-vous?》
近年來,參與式、沉浸式的演出所在多有,但《心的旅程》這個作品,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確實地在處理創作者,包括編、導與表演者和觀眾之間的關係。透過《心的旅程》,創作者提出了一個問題 :「心,在什麼樣的狀況下,可以被打開、被觸動?」這是一個頗具挑戰性的事情:創作者試圖藉由四十分鐘的演出過程,去碰觸觀眾的心、打開觀眾的心。觀眾百百款,各有自己的背景、個人脈絡,對於怎麼樣的作品的口味和喜好,於是,像這樣以身體的體驗和旅程作為演出安排,企圖去打開人們的「心」,對我而言是很有趣的,而且是相當大膽的嘗試。 整個過程像是一段跟自己內心對話的時間。在匆忙、紛擾的現代生活中,若不是有意識地試圖讓心靜下來,其實我們很難感受心的狀態;而透過類似心理諮商、戲劇治療等活動狀態,感知也探索著自己的身體。在一站又一站的旅程之後,在枯葉、石子、氣味、聲響的多種協助和引導之下,讓身體和心靈開了或能稍微放鬆了一些,多了一點敏銳,更得以聽見「心」的聲音,體會那一瞬間的美好。 文字|王若璇 藝文工作者
-
戲劇新訊
台、澳、法共同打造 《鏡花轉》演出紛陳的生命萬象
由澳門曉角話劇研進社與台灣演摩莎劇團共同製作的《鏡花轉》是台、澳雙邊和法國陽光劇團資深演員莎莎(Shaghayegh Beheshti)共同創作。繼二○一五年「追尋當下的藝術」工作坊之後,一六年啟動「追尋島嶼的記憶」集體即興創作計畫,遴選來自台灣、澳門、馬來西亞、香港等地亞洲演員共聚一堂,經過了兩年多的創作進程,《鏡花轉》首部曲將在九月初於台北與澳門演出。 《鏡花轉》即是Kalidoscope萬花筒,在希臘文是觀看美麗的形式,在複雜紛陳、折影綻放的時間流裡,生命碎片轉瞬即逝如鏡花水月般,生活與記憶點點滴滴在宇宙裡反射出美麗的光。莎莎除以「追尋島嶼的記憶」工作坊中,演員自生命記憶中幻化出的角色、片段作為依據,也運用了自己在陽光劇團、與勒帕吉共事的各種歷練,將這許多故事、人物串連成彼此互有相關的劇情。同時,也從她自陽光劇團的創作方法出發,引領這廿多位有著不同訓練背景、生命經驗的演員,在這一方舞台上,將自我的「內在風景」、角色的內外形塑,轉化、組合而成了自微觀到宏觀的世事萬象。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TC國際室內樂系列 I—布拉姆斯的內心風景
Taiwan Connection今年帶來國際室內樂名家參與的室內樂音樂會系列。這幾場音樂會讓我們看到這些來自不同團體,擁有不同背景的傑出音樂家們,如何保有自我的音樂風格,又和合作演出的音樂家們達成音樂上的共識。最終呈現出樂念一致的演出。是像我一樣的室內樂愛好者絕不會錯過的。 這系列音樂會的曲目主要集中在絃樂六重奏的經典上。吸引筆者的是八月四、五、六日這三場所排出的布拉姆斯作品。布拉姆斯這兩首六重奏在音樂史和愛樂者心中的地位不用多言。但對我來說,卻有另一個欣賞的面向:和柴科夫斯基╱荀貝格充分發揮六重奏音響和每個聲部表現力的作品比起來,布拉姆斯對六重奏的聲部安排是比較保守的。我以前曾認為這兩首作品是「可以不必寫成六重奏的四重奏」,因為很多時候布拉姆斯只是將中提琴和大提琴的聲部分給兩部演奏,這讓第二部中提琴和第二部大提琴的角色像是第一部的附屬。但我自己參與第二部大提琴的演奏後,對這個聲部有了另一種體認。這個看似附屬的聲部要能適當地配合╱扶持第一大提琴的樂念,在輪奏的段落中要能表現適當的個性,避免呆板的重覆,也要能利用自己身為最低音聲部的功能,擴充整個六重奏的音色表現幅度。這次參演的室內樂名家,在這個聲部的演奏上又會給我們什麼啟發呢?也是筆者聆聽這場音樂會的重點之一。 文字|何宜倫 愛樂者
-
舞蹈空間聯手無獨有偶 史派德奇遇記之《飛飛飛》要觀眾好看
舞蹈空間舞團今年秋天邀請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合作,結合不設限的操偶概念與舞者肢體,推出史派德奇遇記之《飛飛飛》,打造一個充滿奇想、生動又平易近人的生命故事。
-
我們都是造夢者 《造夢者:潛意識劇場―河床劇團20年》
無論夢想著墜入愛河、出發旅行,我們每個人都是造夢者,編織更好的美夢。《造夢者:潛意識劇場―河床劇團20年》邀請民眾參與河床劇團造夢的過程,探索他們的創意發想,一起步入未知。
-
TICF18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首度舉辦大型國際合唱賽事
為了向國際推廣在地音樂、並向世界展現台灣的合唱實力,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在邁入第十八屆之際,隆重舉辦台灣首度大型國際合唱賽事──台北國際合唱大賽。
-
2018國際劇場藝術節「生存遊戲」 It’s time to fight!
邁入第九屆的國際劇場藝術節,向來以當代前衛、具開創性及實驗性作品為主,今年以「生存遊戲」為題,於十月五日至十二月一日以十個節目、十種方式切入,提出對人生不同階段、不同面向的生命探問。
-
《地平面以下》臺北藝術節亞洲首演 探討內在自我與生死
編舞家黃翊致力於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的最新作品《地平面以下》,今年九月於荷蘭世界首演後,將於十月在臺北藝術節亞洲首演,並同步推出「原版」與「合唱團現場演唱版」雙版本。
-
《格列佛的夢》全自動機械偶戲 帶領大小朋友夢遊外太空
2018臺北兒童藝術節聚焦當代科技於藝術表演的應用,今年首度邀請德國藝術家羅蘭.奧爾貝特帶來無真人、完全由機器裝置演出的作品《格列佛的夢》,提供大、小朋友最具科技感的劇場體驗。
-
林懷民舞作精選 一夜看盡雲門數十年精華
走過四十五個年頭的雲門舞集,今年十一月起全台巡演「林懷民舞作精選」,屆時將挑選九齣舞作十五個段落,長達兩小時的演出,展現各有的特色呈獻給舞迷們。
-
越南新馬戲劇團來台演出《城鄉河粉》 向傳統致敬
在歐洲各大城市巡演的越南新馬戲劇團《城鄉河粉》,應臺北兒童藝術節之邀,本週將來台於城市舞台演出三場,作為亞洲巡演開端。
-
NSO歌劇音樂會《帕西法爾》 拯救聖杯終極任務啟程
國家交響樂團歌劇音樂會《帕西法爾》將於國家音樂廳盛大演出。《帕西法爾》是華格納的天鵝之歌,更是作曲家自認的最高成就。這場歌劇音樂會將演出第一幕序曲及第二、三幕,並由黎煥雄導演執導。
-
表演新秀舞台 2018臺北藝穗節熱鬧登場
2018臺北藝穗節來自台灣、日本、香港、中國等地一百一十八組團隊,將於八月四日至十九日帶來涵蓋戲劇、舞蹈、音樂、音樂劇、漫才脫口秀及科技、表演、展覽等跨領域四百八十六場精采演出。
-
2018臺北兒童藝術節熱鬧開幕
以「真實與虛幻之間」為主題,「啟發想像力」為核心的2018臺北兒童藝術節,週六晚間在大安森林公園露天音樂台,由瘋戲樂工作室帶來《瘋戲樂Cabaret》戶外大型演出,為兒藝節揭開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