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香港
穿梭百年體驗時間流動 活化古蹟再現歷史人情
由甄拔濤概念創作及編劇、李俊亮聯合導演的體驗劇場《她和他的時間之流》,讓觀眾透過耳機,以聲音導航,在藝穗會這個百年香港歷史,也是文化基地的場域中,探索記憶與過往;同時也透過吃食、物件的觸摸與拍照,建構多樣的體驗。
-
音樂
穿梭古今 韓國音樂的多樣風情
李裪室內樂團其名來自韓國史上的明君「世宗大王」,精通音律的世宗曾創作《與民樂》,意即「王與百姓一同享樂」,除發揚這個理念外,該團亦希望能面向世界,將韓國音樂分享給更多人。此次訪台除了演出該團專輯《與民樂》的樂曲,也將詮釋韓國傳統說唱「板索里」的經典曲目,與重新詮釋巫俗伴奏音樂「西納俞」的〈朝鮮巫樂〉,穿梭古今,讓樂迷認識韓國音樂的多樣面貌。
-
戲曲
用台灣歌仔戲 演台灣歷史武俠戲
歌仔戲雖是台灣本土劇種,但卻多演繹中國歷史為背景的故事,這次由明華園戲劇總團推出的新作《俠貓》,則是改編自作家施達樂的台客武俠小說《小貓》,演繹抗日義士林少貓的故事。編導黃致凱將現代劇與傳統戲曲歌仔戲巧妙搭配,在多元跨界下,《俠貓》蛻變成一齣有濃濃歌仔戲元素的台語音樂劇,在豐富的感官、精神體驗中,強化了觀眾對台灣土地、人物的認同與印象。
-
戲劇
影院觀眾來來又去去 詩意鋪展三代母女情
繼《地下鐵》、《幸運兒》、《向左走向右走》後,黎煥雄四度將幾米繪本搬上舞台,推出新作《時光電影院》,由周伶芝編劇、李焯雄作詞,搭配陳建騏與HUSH共同譜曲。「這部戲剛好跟我的前作《星光劇院》相呼應《星光劇院》是父子,《時光電影院》則是母女,電影院與劇院,都是黑盒子的隱喻關係。」黎煥雄說,藉電影院觀眾來去隱喻人生,創作團隊將帶領觀眾踏上這趟「勇於面對未來,不論未來會發生什麼」的旅程。
-
企畫特輯 Special 《月夜情愁》邱坤良聯手唐美雲
在各路愛情中 演活台灣戲曲史
《月夜情愁》為首屆「臺灣戲曲藝術節」開幕大戲,也是臺灣戲曲中心旗艦製作計畫第一部作品,由戲劇學者邱坤良聯手歌仔戲小生唐美雲一起製作,從台灣戲劇史上著名的西皮、福路戲曲對抗,以及電影與戲劇結合的「連鎖劇」表演型態發想編創,透過三條故事線,道出現代觀眾不知道的一段臺灣戲曲史
-
藝號人物 People 台灣的「歌劇教父」
曾道雄 歌劇 是他肩上的信仰
聲樂家、歌劇導演、劇作家、作曲家都是曾道雄的頭銜,他是國家文藝獎得主,也是台灣歌劇藝術發展的幕後推手。數十年來,他致力於音樂教育與培育工作,以紮實的中西文化底蘊為這塊土地耕耘,至今在國內外首演的歌劇已逾四十齣。雖然年近耄耋,他的創作力卻愈來愈旺,去年執導《月亮》與《浮士德》,一開年又要推出《馬克白》,為推展歌劇,他還有許多的夢想要實現,正如他所說的:「歌劇對我來講近乎宗教!」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三谷幸喜 笑の大師五四三
每次都說保證笑掉大牙、笑破肚皮, 全場大笑幾百回的誇大演出文案, 碰到「笑的大師三谷幸喜」,也只能靠邊站。 他的笑鬧或許少不了一些浮誇, 卻常讓觀眾心頭暖暖。 看大明星們認真地演著什麼, 展現了從未被人認識的喜感; 看他筆下的歷史風雲兒, 變得像市井小民一樣可憐又可愛; 看「扮演」怎能欺世騙人, 滾雪球般累積笑料,最終還得被拆穿。 關於三谷幸喜的「五四三」: 從影視成就指出他的五大特性、 從舞台劇作點明他的四種類型, 在三谷大師造訪兩廳院之際, 瞧瞧他如何玩轉《變身怪醫》。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五大特點 笑傲銀幕
日本全才編導三谷幸喜出身戲劇科班,大學時就自組劇團,並接編電視節目腳本,獨特的喜劇魅力,讓人印象深刻,在《有頂天大飯店》、《鬼壓床了沒》等電影,還有電視劇《古畑任三郎》、《奇蹟餐廳》等作品中,顯現強烈個人風格,透過以下五點分析,讓我們認識三谷創作的獨特魅力!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多種類型 橫掃劇場
雖以喜劇知名,但三谷幸喜卻是凡事規劃仔細的嚴謹作家,除了受委託而寫下的作品之外,其舞台劇作鮮少授權其他導演經手,凡事他都親力親為以確保品質。他的舞台劇常從東西方名作改編,但卻切換角度從主線周邊的人物入手;而喜劇的入徑則選擇「慌亂喜劇」,透過阻礙不斷、問題愈滾愈大來營造笑料;他也喜愛切入幕後,鋪陳創作者不為人知的一面或許三谷不像其他劇場人長於批判現實,但卻透過「笑」讓觀眾得到積極正面的能量。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從電視兒童到喜劇天王
三谷幸喜 藉喜劇描寫人生 打造笑的不思議
從小就是電視兒童的三谷幸喜,對各種電視節目如數家珍,自七歲起便是NHK大河劇的死忠觀眾,也對戰國武將知之甚詳。早早顯露才華的他,在愛情劇當道的潮流中堅持創作喜劇,甚至破天荒以喜劇編劇身分編創歷史大河劇,翻轉了固有的大河劇風格。在他的戲劇世界裡,英雄也是凡人,凡人就是主角,他藉由喜劇來描寫人生,使用各種手法來娛樂觀眾,降低視角來貼近觀眾的劇情總讓人又哭又笑,不管你喜歡或不喜歡,這就是三谷幸喜無可取代的獨特魅力。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誰是本尊、誰是分身? 反轉經典的混亂喜劇
一如三谷幸喜的創作慣例,將於三月造訪台灣的《變身怪醫》也絕對不是大眾印象中善惡交戰的人性暗黑故事,「傑奇博士喝了變身藥水,而成為海德先生」的初始設定,這回成了變不了身的怪醫博士,找來演員扮演「變身後的那位海德先生」在歌舞伎巨星片岡愛之助、搞笑藝人藤井隆、人氣女星優香與「三谷組」精采綠葉迫田孝也的同台飆戲中,《變身怪醫》將變出什麼樣三谷式的混亂?令人期待。
-
音樂 2018國際台北大師鋼琴藝術節
巨人風華 近身接觸
繼去年舉辦「鋼琴藝術節」為國內外鋼琴學子打造親炙大師學習的機會,鋼琴家嚴俊傑今年再度擔任藝術總監,舉辦「國際台北大師鋼琴藝術節」,邀請國內外廿位頂尖鋼琴家共襄盛舉。除了有大師班與音樂講座,還有「明日之星音樂會暨超級新星協奏曲選拔比賽」,最重要的是兩場「大師雲集星光璀璨音樂會」,將由九位國際鋼琴家演出布拉姆斯及德布西與其他大師的經典。
-
舞蹈 跨國交流的舞蹈實驗平台
圓桌舞蹈計畫 歐美與亞洲的舞力尬陣
兩年一度的「圓桌舞蹈計畫」今年走到第三屆,今年推出了的節目包含「歐美舞思雋永」、「亞裔新浪潮」,前者邀請了優秀的歐美舞者、編舞家來台演出,後者則推出台灣、香港、印度等地新銳編舞家的作品,讓觀眾看到歐美與亞洲的最新「舞」力!
-
舞蹈
追尋軌跡,走向愛與真實
作品裡並沒有展示什麼是愛或什麼是真實,更多的是畫出提問的軌跡,包括了林怡芳的獨白、與蘇文琪的對話。解答的背後總有新的問題,提問、尋找答案的軌跡,與答案同等重要。在動作中,林怡芳像是不停地提出問題,每一個動作都必須再思考,這個動態「是這樣嗎?會去什麼地方?」。動作已定,可動向仍是未知,我看到了兩種方向與時間:迴盪於已知的去處,跟仍須迎向未知的時間。
-
舞蹈
個人風格再展示
演出完畢後,與友人在劇院外觀後評,提到古數年前在香港曾經發表短作品。我們都忘了細節,只記得那作品帶點幽默。如果那淺淺的笑意沒有離棄古的話,它可能在《插銷》中悄然現身了。雖然作品有瑕疵,但是它代表了一個年輕編舞者向著個人特色的堅定前進。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創作路上早期的成功有時只會帶來迷失,未到不惑之年而做到不惑,本身已值得鼓勵。
-
戲劇
後景觀社會時代的影像與物件
當我們將刷牙、洗手、擦身體等等這些行為與表演者還在車內時的談話連結上時,表演者與物件間關係模式的型態學轉化就很清楚了,這種轉化是Baboo擅長使用的手法,在《重考時光》中最為明顯的例子就發生在比手畫腳這段表演中。表演者利用語意上錯誤卻在語音或姿態形式上具鄰近性的指涉,完成許多意義與脈絡的滑移。這樣的滑移所摧毀的,恰恰是過往階層式世界觀為每個層級所預設之本質、自然、屬性、內涵。
-
戲劇
商業劇場走出笑點與溫情的可能
有別於該團以往以笑點、綜藝為主的導向,此戲所營造出來的喜感,是根基於情境喜劇裡常見的錯認巧合、急中生智與多重反轉,不僅一再地改變了角色之間的關係,也反映出了這些決策背後的角色個性,使喜感的生成能更加自然地融入劇情之中。
-
新銳藝評 Review
我們都走在以愛為名的道路上,各自徬徨
導演試圖透過《小三與小王》重新形塑「家」的樣貌;試圖在宗教反對浪潮與同志婚姻平權的兩造間找到平衡,然而他所重塑的只局限於一廂情願的劇場式「寓言」(所有的衝突與不完美終將歸於美好!)而他所留下的美好結局,卻只能是對立兩灶間不可能達成的「神話」。
-
ARTalks
劇場新鄉土
鄉土如何在劇場裡找到新的主題與表現手法?阮劇團的《水中之屋》與進港浪製作的《還陽記》,無疑是近年來少見的突破之作。這兩齣劇之所以引人入勝的原因,顯而易見便在於編導對題材有了更多的實境觀察與體會,「鄉土」不再是模糊的依樣畫葫蘆。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劇場演員
五歲時,傑夫.索貝爾曾立下誓言要成為一名魔術師,雖然長大後變成了劇場工作者,但在他的作品裡,依然隨處可見魔術的影子,「我從魔術師變成一名演員,而現在是個小丑。」曾在賈克.樂寇戲劇學校接受的訓練,奠定了他肢體劇場與小丑表演的基礎。即將來台演出作品《斷捨離的物件習題》的索貝爾,將透過與大小紙箱中各種物件的互動,探索在荒謬中的昇華能量,從詩意非寫實的劇場性中找出最貼近人性的複雜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