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唱跳不若當年勇 他們如何找到舞台第二春?
平平都在表演舞台上,殘酷的是,聲樂家與舞蹈家的舞台生命受到相當限制,到了一定年齡,無法再如當年歌聲高亢或敏捷舞動,通常都得告別輝煌。但也不是沒有轉型成功的例子,如芭蕾舞星巴瑞辛尼可夫近年與名導羅伯.威爾森合作,演出風格化的劇場作品;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哥,不能再飆高音就改唱男中音角色,亦受好評。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不平靜的謝幕 柏林兩大劇團總監向觀眾道別
跨入二○一七年,柏林劇壇迎來人事變動巨浪。說是巨浪並不為過,因為動的是兩大老牌劇院的藝術總監:柏林劇團的克勞斯.派曼與人民劇院的法蘭克.卡斯多夫,兩人即將卸任道別,但過程並不平順:派曼酸繼任者不夠叛逆,不是一流藝術家;而人民劇院的繼任者德爾孔,以藝術策展人身分空降令劇院工作人員質疑,而其言語又冒犯整個城市以上種種,讓這場人事風波,看來還有好戲可瞧!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性別平權里程碑紀念 劇場同溫經典作品
今年適逢英國性別平權歷史的兩個重要里程碑:一是六十年前《沃爾芬登報告》主張保護同志私人權利與性行為除罪化,二是五十年前英國政府通過性犯罪法案,將英格蘭及威爾斯年滿廿一歲以上的男同性戀性行為除罪化。於是今年各地博物館等藝文組織紛紛在今年推出相關活動,探索及反思歷史上的同志與酷兒文化,皇家國家劇院也將推出廿世紀同志經典《美國天使》,意義深遠。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音樂劇地標 夏特雷劇院封館整修兩年半
創立於一八六二年,在總監夏普蘭手下成功轉型為巴黎音樂劇地標的夏特雷劇院,將自今年三月起展開封館維修,預計為期兩年半。這次工程主要為了翻修老舊的電力、空調系統及舞台機械設備等,使其符合最新的安全規範,同時也將改善櫃檯與內部空間動線。期間,原本已排定的演出計畫將移至其他場館,原總監夏普蘭也將轉任「樂之塞納」音樂廳總監。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海第二屆小劇場戲曲節 創新視角中與傳統相遇
去年歲末的最後一票好戲「第二屆小劇場戲曲節」,匯集了京、崑、梨園戲、河北梆子、川、楚、粵等七個劇種,共有十一場演出。泉州梨園劇團復排的《劉智遠》、《朱文》、《朱買臣》三齣南戲殘本,即便有語言上的隔閡,但也找到上海知音。而上崑的《傷逝》、《四聲猿.翠鄉夢》,老生王珮瑜製作、京崑合演的《春水渡》,從體裁主旨和舞台樣態來看,最能接近小劇場的意念。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主題呼應時代 「西九外劇場節」危機中上演
「天邊外劇場」主辦的「西九外劇場節2017」於一月初至二月中旬舉行,主題為「被消失後的城市」,徵選三組本地新進團隊並邀請來自澳門與台灣的兩個團隊參與。選在「西九」尚在動工時於「未來文化核心外圍」舉行一個「隨時會被消失的劇場節」,「去中心化」的意圖鮮明,試著讓劇場工作者和觀眾思考本土劇場發展的不同形態,挑戰實踐的多元方式和找尋城市「在地」議題。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與湯顯祖四度同行 點描繪出時間無常
二分之一Q劇場再推新作《流光似夢》,四探湯顯祖,這次著墨的不是被譽為「臨川四夢」的《紫釵記》,而是它的前身,湯顯祖未寫完的作品《紫簫記》。導演戴君芳透過劇中最後獨自面對人生寂寥的女性角色,以點描手法塑造人物,呈現原著想要闡述的「時間」主題。
-
藝號人物 People 波蘭鋼琴家
安德諧夫斯基 喧囂中的犀利獨到
忠於音樂,更忠於自我,這就是安德諧夫斯基。因為自覺表現不盡理想,當場從大賽舞台中退場,安德諧夫斯基誠懇面對的是自己,是音樂,而不是「音樂生涯」。訪問中,安德諧夫斯基的每一個字就和他彈下的每一音一樣充滿著誠懇豐沛的自我,一種勇於面對自己與世界的階段性成果與永遠的挫敗、一種一次又一次從什麼狀態中畢業又投入怎麼樣的奮鬥的勇氣
-
藝號人物 People 作曲家
李哲藝 演奏 讓屬於台灣的音樂生根
才華洋溢的李哲藝是豎琴演奏家、作曲家,也是一位指揮,多次入圍金曲獎並拿下兩座,創作至今累計作曲約一千五百首,各類編曲高達四千五百首以上,活動跨及電影、電視、戲劇、舞蹈等領域但他始終有個心願:讓世界聽見台灣的聲音!醞釀多年,他在今年之始創立了「灣聲樂團」,以演出台灣音樂為志,期望帶動風潮,讓現有的樂團將演奏台灣音樂當作常態、讓作曲家進而著手創作,「這件事情如果不去做,永遠都不會發生,一旦開始,即使花五十年我都認為值得!」
-
藝號人物 People 劇場演員
范瑞君 外在千變萬化 內裡堅韌務實
在台上,她的面貌多樣,時而是喜鬧幽默的女丑,時而是亮麗光鮮的都會女,時而是純樸苦情女身為演員,表演是范瑞君喜歡的事,責任是她前進的動力,從小是個連媽媽都擔心她太宅的安靜孩子,卻因緣際會,念了戲劇系,踏上了專業表演之路。她不是想要就奮力去爭取的人,而是專注在每個當下,「你給我機會我就去做,盡我所能地做,雖然不知道能不能做到最好,但我會做到我所能做到的最好。」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潮騷洶湧,只為那「缺」的追尋
林麗珍總是說,我不能教導你們什麼,能做的唯有「教你誠懇,誠懇是一輩子的追求。」我們的身體都有缺陷,也因此才可能幻化成動人的樣子,她說:「藝術就是『缺』,從『缺』裡,找到出路。」 我是如此重新認識了無垢美學中著重的中軸、對稱、和諧,原來,並不為了完美,而卻源於缺的追尋。朝向缺陷的圓滿。三部曲完結,仍有遺憾,所以有了白鳥的歸返,所以攜回了湧動的《潮》。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專訪無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
林麗珍 把故事說完,就是我最後的作品
「十年磨一劍」的編舞家林麗珍,繼「天、地、人三部曲」終章《觀》之後,暌違八年,再度推出新作《潮》。林麗珍說,《潮》是《觀》的延續,《觀》中白鳥與鷹族青年Samo相戀卻無結果,多年來一直留在她身體中,讓她不能放下:「這是一個使命,做一件我該做的事情,完成之後,這應該就是我最後的作品。」
-
即將上場 Preview 泰武古謠傳唱與佳興部落《太陽的女兒》
乘著歌聲之翼 來自太陽的天籟
由屏東佳興部落族人與「泰武古謠傳唱」合作的《太陽的女兒》,以部落女頭目孫江萬花的生命故事出發,導演魏瑛娟編織她出生、童年記憶到成長、戀愛、婚慶,透過廿多首代代傳唱的古謠,展現排灣族流傳五千年的部落生命史;並邀裝置藝術家王德瑜以排灣族文化精神核心「太陽」為意象設計舞台裝置,電影導演陳宏一以有別於傳統「肖像」的形式呈現排灣族人影像紀實。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馭火飛翔」
莊東杰與拉赫林 乘著音符隨夢想起飛
自拿下馬爾科指揮大賽首獎後,台灣指揮家莊東杰在國際樂壇愈來愈受矚目,應NSO之邀,他將指揮演出「馭火飛翔」音樂會,排出斯特拉溫斯基《火鳥》全曲、梅湘《一個微笑》,更邀請被視為新一代音樂天才的小提琴家拉赫林演出柴科夫斯基唯一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兩位年輕人從各自的舞台上來到台灣相會,在音符的襯托下,他們將乘著夢想起飛。
-
即將上場 Preview 蝸牛心偶戲團
《烏鴉怎麼了》 生態議題入戲
傳統投影機在蝸牛心偶戲團兩位藝術家克蘿伊.齊娜與潔西卡.嘉貝兒手中,如同有了魔法,通過精細的操作,他們使鳥類翱翔、魚游泳、雞蛋裂紋他倆將帶來台灣的《烏鴉怎麼了》是一齣現代寓言,透過烏鴉的觀點,看待生態破壞、死亡以及遷移等人類議題,童趣之外傳達了對土地的深沉情感與關懷。
-
即將上場 Preview 結合傳統表演與現代劇場的國寶演員
《牆壁中的精靈》 金星女盡展功力
改編自日本劇作家福田善之同名作品的《牆壁中的精靈》,敘述主角之父因受牽連被指控為共產黨異議人士,從此不得不躲入家中牆壁以逃避追緝,而主角女孩聽見牆壁裡傳來的聲音,相信那裡面有個受困的精靈。擔綱的韓國國寶級演員金星女,六十年表演人生流轉在傳統戲劇與現代劇場之間,在劇中除了要從五歲女孩演到成為人母,更挑戰演出多達卅餘個角色,表演功力盡現其中。
-
即將上場 Preview 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
戲曲青年沒在怕 挑戰經典就是狂
來到第四屆的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依然以戲曲為基底,讓年輕創作者展開天馬行空的想像,推出四檔分別為歌仔戲、京劇、豫劇、客家戲等不同劇種的作品,挑戰經典加以變造,無限延伸各說各話,還以為戲曲LKK?你真的落伍了喔!
-
即將上場 Preview 國光劇團 「不能說的秘密」
看戲看懸念 青年演員伴你老戲解謎
國光劇團的春季公演,標題「不能說的秘密」讓人馬上頭頂冒問號:是有啥不能說的戲曲秘密?三齣青年演員挑大梁的老戲新編《孟麗君》、《春草闖堂》、《新寶蓮燈》,要讓你透過劇情,逐步解謎,人間男女,有情有愛有騙局
-
即將上場 Preview 驫舞劇場「混沌身響」系列
回歸跳舞初心 身體與聲音的直覺碰撞
「混沌身響」這個二○一六年底開始的計畫,源於藝術總監陳武康的紐約駐村經驗:「表演可以隨機在各種地方,以小小的形式發生。」於是他與音樂家李世揚策劃,以驫舞劇場排練場為基地,配對了不同的音樂家和舞者即興碰撞。這個不以「舒適看演出」為目的的演出計畫,回歸了「開心跳舞」的初心,也讓觀者更靠近地目擊身體/聲音產生火花的直覺式表演現場。
-
焦點專題 Focus
誰是沃爾夫? 誰怕沃爾夫?
戲謔、嬉鬧、瘋狂,沒有懂與不懂的問題, 無情節、無語言、無國界,一個令人目不暇給的遊樂場。 搭上顛覆劇場的旋轉舞台,放大視聽感官, 你可能不知,誰是沃爾夫? 但你將知道,誰怕沃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