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帶作品《烈愛.波姬亞》來台演出的大衛.包貝也在這次的連署名單中。(許斌 攝)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去中心」政策七十年 多位國家戲劇中心總監發表宣言

廿九位「國家戲劇中心」總監與藝術家選在法國國慶大典前夕,聯名投書《世界報》發表劇場宣言,闡述新時代的公立劇院角色。由於今年適逢法國劇院的「去中心化」政策實施七十周年,投書中讚揚當年「去地方化」政策的前瞻與創新,重申文化活動之可貴,強調劇場的社會責任。參與投書的總監多是年輕一代劇場導演,也使得這份投書更顯分量。

廿九位「國家戲劇中心」總監與藝術家選在法國國慶大典前夕,聯名投書《世界報》發表劇場宣言,闡述新時代的公立劇院角色。由於今年適逢法國劇院的「去中心化」政策實施七十周年,投書中讚揚當年「去地方化」政策的前瞻與創新,重申文化活動之可貴,強調劇場的社會責任。參與投書的總監多是年輕一代劇場導演,也使得這份投書更顯分量。

法國公共預算部長達馬南(Gérard Darmanin)七月十一日宣布新政府上台以來首波撙節政策,預計中央政府各部門將在下半年節省支出共計四十五億歐元(約1,560億元新台幣),以期二○一七年底能將全年虧損控制在3%以內。達馬南部長表示,撙節從中央政府各部會做起,不會改變既有的公共服務,也不會緊縮地方政府財政。

各中央部會受到影響最小的是文化部。達馬南部長接受《巴黎人報》訪問時明白指出,創作與表演藝術將不會受到波及。舊政府通過核撥予文化部的二○一七年度預算有七十五億歐元(約2,600億元新台幣),新政府只要求其撙節五千萬歐元(約17.5億元新台幣)。遠在亞維儂參加藝術節的文化部長妮森(Françoise Nyssen)女士獲悉後表示,馬克宏總統、菲利普總理一向支持文化發展,她信任他們的決策。

聯名投書闡述新時代公立劇院角色

或許是出於對新政府的厚望,廿九位「國家戲劇中心」總監與藝術家選在馬克宏首次主持的國慶大典前夕,聯名投書《世界報》發表劇場宣言,闡述新時代的公立劇院角色。由於今年適逢法國劇院的「去中心化」(décentralisation)政策實施七十周年,且聯名投書的總監多是年輕一代劇場導演——如包貝(David Bobée)、愛琳娜.布魯克(Irina Brook)等——使得這份投書更顯分量。

一九四七年,二次大戰結束未幾,法國百廢待興。時任教育部(按:文化部於一九五九年才成立)戲劇與音樂事務負責人的羅蘭(Jeanne Laurent)女士,為了不讓表演藝術活動集中在巴黎一地,希望各地方民眾也都能有機會接觸與欣賞演出,於是在其六年任內大力推動「戲劇去中心化」政策。她不但參與重建國立人民劇院(TNP)、成立亞維儂藝術節,並且在法國各地設立「國家戲劇中心」(Centre dramatique national,簡稱CDN),是同時接受中央與地方補助的公立劇院,其總監由文化部任命藝術家擔任。

聯名投書《世界報》的國家戲劇中心總監們讚揚當年「去地方化」政策的前瞻與創新,重申文化活動之可貴,強調劇場的社會責任。站在時代的轉折點上,他們亦共同為未來提出數項承諾:

第一,創造的活力來自於人人都有平等發展的基礎。其所領導的劇院之主辦節目將完全遵守男女人數各半原則。不但編制內人員如此,約聘僱人員亦一體適用此原則,藉以落實雇傭、薪資待遇的性別平等。

第二,公民既依法一律享有「文化權利」,故公立劇院的演出有其「文化責任」。安排演出節目時,應自發性地在舞台上呈現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族群的面貌。不管是演員挑選、劇作主題、表現美學等,都應該要呈現文化的多元性。聯名投書中認為,當前的社會有嚴重分歧與斷裂,而文化可以彌合之。法國是一個成分多元的團結民族,劇場有責任體現民眾的手足情誼。

第三,教育與傳播的文化責任。劇院應與教育部門、地方政府、協會、公民團體緊密互動,讓更多人可以接近或從事表演藝術,不受到身體狀況、心理條件、地理距離、社會文化、語言能力、種族背景等限制,盡可能減低各種歧視。

劇場能否遍地開花仍待努力

聯名投書最後再次強調,當今人們常因陌生、隔絕而對彼此產生恐懼甚至恨意,造成社會難以縫合的裂痕,以及極端勢力的興起。在歡慶劇場「去中心化」文化政策七十周年的同時,法國的經濟長期疲緩,整體社會的低迷與當年積極向上的氣氛實難同日而語。事實上,大多數的劇場活動迄今還是以巴黎為中心。劇場是否能真的遍地開花,與民同在,仍將是這些劇院總監們最大的挑戰。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