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表演愈來愈「真」 虛實疆界模糊難辨
現象10:身體的真實展演,是表演藝術還是行為藝術?
這一年中有不少演出,愈來愈趨近「行為」而非「再現」,「實踐」而非「表演」,「經驗」而非「詮釋」,與行為藝術的疆界愈趨模糊。主動或被動的身體實踐是行為藝術的核心,而《他媽的茱麗葉》、《哈姆雷特機器詮釋學》、《神遊生活》、《中性》的表演中,表演者以身體親歷的感受傳達訊息,犀利提問;或是如夏瑪茲的《吃》、溫帕許的《如飢似渴》以身體操作的(反)極限運動,運動誘發的觀眾身體感或許在敘事不再獨霸表演藝術的年代,身體實踐帶來了更大的自由度。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6
朱宗慶 台灣的榮耀 也榮耀了台灣
個人超過卅年的努力,不但以擊樂出發拓展無限可能,更讓台灣成為全球打擊樂重鎮。獲得世界打擊樂最高榮譽「PAS名人堂」的肯定,非但是台灣的榮耀,也榮耀了台灣!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6
蔡博丞 國際舞壇新星 創製並重昂然前行
作為近年備受矚目的年輕世代編舞家,蔡博丞未以官方新秀補助為標的,而以自身手腕與能力,戮力以作品投石問路,從而登上國際舞台。除了計畫性地編創了短篇、中篇、長篇作品,以面對國際市場的不同需求外,亦同時連結國內外網絡,串起交流可能,創作、製作並行,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6
劉建幗 不拘傳統多元揮灑 翻轉故事獨樹一格
沒有傳統包袱,自由、包容、靈活的創作身段;不自我設限、力求創新多變的形式風格,編導劉建幗的作品質量均豐,同輩創作者無人能出其右,是台灣戲曲新生代創作者中最值得關注的指標人物。
-
企畫特輯 Special 打破金氏世界紀錄的法文音樂劇
《鐘樓怪人》強勢回歸 巴黎卡司台灣獨享
繼二○○五年、二○○六年與二○一五年之後,深受劇迷喜愛的法文音樂劇《鐘樓怪人》,又將造訪台灣!二○一七的一開年就帶來與巴黎同步的演出卡司,而且是亞洲唯一的一站!融合流行音樂、搖滾、民謠等多元曲風,重現巴黎聖母院巍峨莊嚴的磅礡舞台與燈光,觀眾又能在精采樂舞中,重溫法國文豪雨果筆下的複雜愛欲與人性糾葛!
-
演出評論 Review
從祭神的儀式到認識你自己
我們既需要酒神來破除外在種種社會約定俗成的制約,但同時亦需要日神的邏輯、與嚴格的自我觀照訓練,來運作日常的世界。如何不囿限於外在社會意識形態的束縛,亦不漫無邊際地追求自由,須回歸到本我的內在,去認清楚自己到底是誰。這可能是《酒神的女信徒》所帶給台灣觀眾的一份禮物,讓這一夜台北的星空如此希臘之外,可以留在觀眾心中縈迴再三、反覆思量的餘響。
-
演出評論 Review
宛如置身天堂的演奏
席夫是以不露痕跡的微小變化,有計畫性地呈現這卅段變奏,讓這長達一小時的樂曲,增加許多小趣味,即使再次反覆詠歎調(Aria)的最後一曲,也不會彈奏得與開始時一樣,猶如帶領聽眾進入神聖、奧秘的旅程,觀看、聆聽感受著音樂帶給我們性靈的啟示,享受著大自然最美好的聲音,這是極有修為與精進的藝術家才能給予觀者的禮物。
-
新銳藝評 Review
當妳轉身……然後呢?
導演曾說:「我和舞台設計討論,希望舞台的視覺呈現,能愈簡單愈好,因為人最後會回歸到什麼都沒有的狀態。這樣的舞台呈現,觀眾不會被過多的視覺效果干擾,也能讓劇中要討論的生死跳脫出來。」然而,透過旋轉舞台所端出主角的人生切片,卻乏善可陳到如同冷飯殘羹般,讓觀看者食之無味
-
回想與回響 Echo
歌劇演出面面觀
由NSO近年來的歌劇製作成果,可以看到,國內已有基本長年定期演出歌劇的能力,缺乏的是相關藝術政策的配合,若有整體的適當規劃,NSO的歌劇製作可以輕鬆地巡迴北中南三地演出,去蕪存菁,逐年建立歌劇製作劇目,朝向全國式的定目劇院運作,將購買他國製作的經費投資於國內,才能累積出可傳承的成就,「國家」級「歌劇」院的成立方有藝術文化發展上的意義。
-
回想與回響 Echo
歷史時空與音樂版圖的錯位
如果當晚的音樂會訴求,在執行與文化理解層面都如此受制於「當代中國」的史實前提,以至於無法精確傳遞節目內容想表達的訊息,那麼,這是否指出了值得我們重新審視中國文化發展狀態的觀點?並且提供當今不斷尋求多元表現形式氛圍下的民族音樂工作者,藉由研考史料,以便清晰地理解中華民族音樂與周邊文化交流的重要史實,拓展在西化系統發展下的主流民族器樂演繹條件之外,一個更寬廣的曲目方向與演繹空間?
-
企畫特輯 Special
錯體特技:從《日曜日式散步者》到《立黑吞浪者》
如果直接推論《立黑吞浪者》與《日曜日式散步者》之間的關係,身體表演被前者巧妙地形象化為後者某種思想演練的狀態這是譬喻風車詩人在密室或書房思索詩的完成,其靈感「錯體」於歐亞前衛與現實的弔詭情境。另一種則是「我作為他者」的身體,接續亞陶「無器官身體」概念,重現那些欲透過教育、醫學及軍事等各種國家機器模塑身體的失序與敗壞形態。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馬戲表演工作者
陳星合 追逐太陽後 更要讓台灣馬戲發光
大家對他的認識,多是與太陽劇團有關,作為曾站上這閃亮舞台的表演者,他的國際經驗彌足珍貴,但豫劇科班出身,卻自學雜耍成功的他,現在的重點卻不是要重回表演舞台。秉持著當年追逐太陽夢的毅力,他現在致力於打造台灣的馬戲平台,讓更多年輕人有學習馬戲的機會,並建構接軌國際的可能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勿忘初衷 向下扎根
原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院長、知名民族音樂學者吳榮順,甫於十一月八日接任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一職,對於旗下三園三團一館的營運大任,吳榮順抱持「勿忘初衷」的態度,堅持傳藝中心保存、推動傳統戲曲及傳統音樂的本質。為讓戲曲中心朝向專業藝術劇場發展,他將導入藝術總監制,為劇場打造特色,並自許:讓臺灣戲曲中心成為海內外觀眾及遊客,認識台灣傳統藝術的第一個入口。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以樂載道 以歌逐夢
他所採編的民謠如〈丟丟銅仔〉、〈一隻鳥仔哮啾啾〉,對台灣人來說,如同母親的聲音那般熟悉;他所寫的歌曲如〈杯底不可飼金魚〉、〈搖嬰仔歌〉與〈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可說是台灣人共同的音樂回憶。呂泉生,這位為台灣歌樂耕耘沃土、埋下無數種子的前輩作曲家,今年正逢他的百歲冥誕,回顧其一甲子為台灣音樂的努力,唱著、聽著他所寫的優美旋律,讓人更緬懷其「以樂載道,以歌逐夢」,展現愛、光明與和平的文化深度。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加拿大創作歌手與詩人
李歐納.柯恩 生命如歌更如詩
「加拿大創作歌手、音樂人、詩人及小說家」這是維基百科上對李歐納.柯恩的描述,或許對他的廣大鐵粉來說,他遠不只是上述的身分而已。生於一九三四年的柯恩,作品總是探討著宗教、孤單、性、權力,他的歌與詩備受肯定,曾入選加拿大音樂名人堂、加拿大創作名人堂、美國搖滾名人堂。二○一六年十一月七日辭世的他,享壽八十二歲。本刊在此特從其詩集《渴望之書》中精選摘錄,讓讀者重溫大師雋永的詩采,以為紀念。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德意志劇院《臣服》 反思歐洲文明危機
法國作家韋勒貝克的小說《臣服》描述未來由穆斯林統治的法國,上市當天,發生了當期以他過穆斯林齋月漫畫當封面的《查理周刊》遭遇恐攻事件,也讓該書成為爭議之作。曾將韋勒貝克《情色度假村》搬上舞台的史蒂芬.基米,執導柏林德意志劇院的《臣服》製作,這已是該書在德語劇壇的第三個版本。劇中主角就像久病不癒的病人,他如同歐洲世界的隱喻,一個瀕死、難以忍受、即將自毀的崩壞結構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長城之上的跨文化劇場
繼去年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之後,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再度在古北水鎮最高處的露天長城劇場演出,帶來喜劇《哢哧哢哧山》和悲劇《厄勒克特拉》。兩部看似迥異的作品被鈴木放進了醫院這樣一個場所,延續其「世界是座病院」的概念,由多國演員操著各自的母語共同呈現,中日英三國語言充斥於同一時空中,卻沒有令觀眾產生絲毫隔閡之感。
-
藝視窗 News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推出跨場館服務 三館共製計畫展開徵件
【台灣】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推出跨場館服務 三館共製計畫展開徵件 2017年應是台灣表演藝術圈邁向下一里程碑的關鍵年,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轄下三場館「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跨場館整合服務將正式啟動,推出除了推出三館共同製作計畫外,也公告三館的巡演場地租用申請辦法,提供場館各式行政資源之最大效益。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場館共同製作計畫」自12月起展開徵件,以單一製作上限1000萬元的經費,以及場地、行政資源扶植國內優質創作,首批成果將於2019年春天首演並巡迴三場館演出。 此外,由兩廳院與歌劇院輪流主辦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巡演場地租用申請辦法」,以單一窗口收件、一次申請兩場館巡演的精簡機制,整合後,租用範圍涵蓋兩廳院及歌劇院共7場地,團隊可以一次就演出需求申請場地,相當便利。申請通過評議後,將依據各場館租用管理辦法和場館簽約。而當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正式營運後,此聯合服務亦將延展至高雄。該辦法將於每年1月、7月公告翌年上、下半年檔期,以便團隊盡早確定演出檔期。(張慧慧) 傳藝中心培養歌仔戲新苗 台北高雄輪番發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推動戲曲人才培育有成,「105年歌仔戲新苗培育計畫聯合成果演出」特以「戲.青春」為主題,從11月25日起陸續在台北、高雄兩地展開五場育成大戲的演出。 105年全新啟動的「歌仔戲新苗培育駐園演訓計畫」,共計招收10位前場藝生、8位後場藝生,以累積四個月、超過兩百場演出的實戰經驗,潤澤了戲曲新苗的舞台生命。另「歌仔戲前場新苗駐團演訓進階計畫」今年更增加「輔導中南部歌仔戲新秀駐團演訓計畫」,南北兩大計畫共計媒合6位青年前場藝生進入5個職業劇團。後場人才部分,則自104年起連續兩年推動「輔導戲曲後場人才駐團演訓計畫」,今年則有歌仔戲、布袋戲及客家戲等劇種,共計有9位藝生進入5個劇團學習與工作。 繼11月25日在台北臺灣戲曲中心戶外廣場的演出後,12月16日起連續三天則將由「中南部歌仔戲新秀駐團演訓計畫」入選的三組團隊:春美歌劇團、小金枝歌劇團、明華園星字戲劇團,在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瞬間的真實,管它一秒多少格
「被困電梯裡」的這位導演,正是給我類似的窒息感。由於失去了調控時間作為感覺的主動性(為新科技服務而不是相反),片中大量對白的場面,我看見的不是「演員仔細的表情神態」,卻是「一張張在演戲的面譜」。時間,因而就不是流動的。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特別的禮物 給特別的你
在這個溫馨的聖誕時節, 把你的期望給我, 將我的回憶給你, 平常或許各忙各的,難得一見, 有時也得公事公辦, 沒機會交心深談。 只要一同經歷的往事還能回味, 默默關注彼此動態的心情不變, 情和義何止值千金, 一份禮又算得什麼。 哥們、姊們交換的才不是禮物, 是心意、是玩笑、 是過去、是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