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即將上場 Preview 唐美雲再度挑戰一人飾二角
《冥河幻想曲》 黑色幽默的死神狂想
改編自希臘神話中音樂天才奧菲斯與妻子尤麗狄絲穿越陰陽愛情故事的《冥河幻想曲》,以喜劇包裝生死議題,鋪陳一場「死神的人間之旅」。繼創團作《梨園天神》後,唐美雲再度一人分飾二角,飾演暗夜女神的雙生子,分別是掌管長眠的死神與短眠的睡神,一個生性嚴肅、一個性格開朗,不僅得要快速換裝,角色個性、情緒更得精準轉換。
-
即將上場 Preview 演繹全套「巴赫無伴奏全集」
大提琴家堤剛 體現上帝的音樂與思想
日本大提琴大師堤剛,在前四次來台演出中幾乎完整地呈現了大提琴經典曲目,包括海頓、貝多芬與柴科夫斯基等大師作品,而此次五度訪台的演出,更是誠意十足,將演繹大提琴「舊約聖經」全套巴赫無伴奏組曲,這不僅僅是他個人心理與生理素質的挑戰,同時也是他對於台灣愛樂者的最佳獻禮。
-
即將上場 Preview 國臺交「戲如人生—歌劇世界的七情六慾」
台上喜怒哀樂 台下戲劇人生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五月將演出「戲如人生歌劇世界的七情六慾」歌劇音樂會,這次不演整齣歌劇,而是以歌劇序曲、前奏曲及選段的模式演出,演出《法斯塔夫》、《卡門》、《安潔麗卡修女》、《莎樂美》等經典段落,讓歌劇世界的七情六慾在一個晚上搬演,台上的喜怒哀樂,正映照台下的戲劇人生。
-
即將上場 Preview 齊瑪諾夫斯基絃樂四重奏
弦音交織 一場心靈的對話
以波蘭音樂家齊瑪諾夫斯基為名的絃樂四重奏齊瑪諾夫斯基絃樂四重奏,優秀的表現,連大師級的阿班貝爾格絃樂四重奏中提琴手Hatto Beyerle都大方稱讚他們是「當今最優秀的絃樂四重奏團」。屢獲大獎的他們今年適逢成立廿周年,訪台音樂會將演出多首四重奏經典曲目,展現室內樂獨特的心靈對話。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中國鋼琴家
張昊辰 音樂是認識自己的旅程
與當紅鋼琴家郎朗、王羽佳師出同門,在十九歲即拿下范克萊本鋼琴大賽冠軍的張昊辰,與飛揚獨特的師兄師姐表現了截然不同的風格。自認內向的他說:「學音樂是一個幫助我了解自己的過程。」深入一部作品,琢磨作曲家的意涵,思索如何詮釋與彈奏,在在都讓他更加貼近自己的內心。將音符內化,然後再透過指尖演繹出來,每個瞬間,都成為他與觀眾交流分享的美麗時刻。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編舞家
劉冠詳 歪打正著的舞蹈人生
高中才意外念了舞蹈科,半路出家卻熱愛編舞的劉冠詳,在大學舞蹈系受挫休學,但從參與驫舞劇場製作《繼承者》起始,跟著學長陳武康、蘇威嘉一同玩耍舞蹈,開始嘗試不正經地認真創作。從《霧》、《英雄》、《兩對》、《野外》到即將演出的《我知道的太多了》,劉冠祥從自我內在掏掘,從生命生活提取素材,以難以歸類卻又怪異迷人的編舞風格吸引了觀眾的目光。
-
演出評論 Review
終點前,打亂了前九十分鐘的醞釀
馬勒在刪除第三槌的同時,亦削弱了該高潮點的管絃樂強度與厚度,這自是為了降低該處的戲劇性,為隨後內斂沉重的低音銅管悲鳴建立更合適的情緒背景。然而,當晚的大槌音色頗為響亮,即便擊樂家已明顯地用輕於前兩槌的力道擊打,卻仍顯得突兀,更別提上下台階的動作在視覺上多麼戲劇化了。曾造就神奇時刻的眩目震耳,就這麼在終點前,打亂了前九十分鐘積累的深沉凝重,功虧一簣,實在可惜。
-
演出評論 Review
靈體與肉體的差別
台灣正面臨著劇烈的交替,面對著過去與在地,有著雖然分裂但共同的情感記憶;反而是面對未來與國際時,難以化解自身的主體性危機。當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面對他者是一種痛苦的相遇,因為找不到表達的基礎、對話的理由,更別說,欣賞他者的存在。靈體與肉體,永遠是人命的掙扎;在看似無解的困境中,如何正面迎向集體潛意識,找到肉體的自在與靈命的歸依,是台灣無法逃避的挑戰。
-
企畫特輯 Special
小題大作中的逆向還原
克里斯汀.赫佐真正出色之處,還在於他採取了逆向還原的手段,不是從生活中截取動作元素,而是從傳統的民間舞步與既有的接觸即興套路裡,還原人的動律與形象。這種逆向還原,讓舞者的表演有了一種隨性的自在與活力,令舞動更具有常人的質地,並由此帶領觀眾,進入編舞者所嘗試敘述的個人與社群關係建構之想像中。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豈止是權益之爭?
三月十六日三位台中立委與文化部、台中國家歌劇院營運小組與台中市政府協調回饋地方方案的內容,引發不少爭議,更激起許多文化界的討論。著眼點從票價優惠誰買單到表演藝術營運專業的不保,讓多位文化界領袖級人物也跳出來表達意見,這次的爭議,突顯台灣社會,尤其是不少地方政府,針對文化力培植、藝術推廣、場館經營等,概念上仍處草莽階段,距成熟之路還有一段距離。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誰的城市? 誰的舞蹈博物館?
舞蹈的遺產是什麼?表演怎麼收藏?舞蹈怎麼展示?三月下旬,法國雷恩國立編舞中心藝術總監、編舞家波赫士.夏瑪茲首度訪台,帶著在其「舞蹈博物館」創作概念下產生的《吃》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演出,並與二○一六台北雙年展策展人柯琳.狄瑟涵進行對談。透過對談,兩人討論舞蹈於博物館等公共空間體制的意義,身體如何刺激觀者思考空間的公共性,「舞蹈博物館」如何「收藏」舞蹈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讓泳池變舞池 讓藝術在社區萌芽
自三月開始營運的「台北試演場」,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籌備處主任王孟超的策劃下,不僅活用了閒置空間,也讓台北終於有了可以將舞台布景等比例搭建試演的排練場。除了硬體,他更期待以此為據點,與社區展開互動。開幕當天,王孟超規畫了「希望舞池」的演出,由資深舞者暨編舞家吳義芳帶領四位年輕編舞家楊乃璇、董怡芬、余彥芳、陳彥斌,讓泳池變舞池,觀者舞者一同敞泳。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聆聽走看.歷史憶往 城門之歌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大馬,帶把刀,走進城門繞一遭。」曾幾何時,這念謠傳著傳著,就跟「雞蛋糕」連上了關係?不過,當今年二月十四日北門高架橋拆除,古樸的城門重現全貌後,似乎就可以懂得一個道理經過歲月的沖刷,當男女老少從四面八方帶著回憶、讚嘆、期待等不同的情懷前來時,就可以解釋人們對單一事物的多樣理解,有多麼出人意料。 城門,一向是人們的守護神,庇佑著一方老百姓,自然成為被歌頌的對象。但有趣的是,許多所謂的「歌頌」,竟然在城門尚未出現前便以一個「精神的概念」無形地矗立了。城裡城外是如此,國內國外也一般,不妨趁現在,讓我們從今日的北門出發,連線德國的布蘭登堡、烏克蘭的基輔、埃及的底比斯城門,從聆樂的角度認識它們,再讓達人們帶我們到此一遊,探究這古老城門的今昔。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昔時垛牆今時磚 唯留城門訴滄桑
昔時的台北城修築於清朝光緒年間,是為強化北台灣防禦工事而建。當年的規劃頗具用心,一方面為均衡艋舺與大稻埕兩地方勢力,特別選址在兩地之間,而完成之後,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在城區內扶植各項產業,台灣巡撫衙門、台灣布政使司衙門兩大行政機關也設立於此,儼然成為北台政經中心。但歷經日治、國民政府,迄今只有剛剛重見天日的北門還維持初建時的風貌,供後人遙想當年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老台北城 五門探索地圖
走過滄桑歲月,台北城門五中餘四,迄今仍矗立台北街頭,俯瞰車流往來。讓我們循著地圖紙上探訪,那多年前的歷史風華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樂曲介紹
《布蘭登堡協奏曲》 巴赫的顛峰之作
應布蘭登堡侯爵之邀而寫出的六首《布蘭登堡協奏曲》是巴赫在科登時期創作出的顛峰之作。在科登大公支持與優秀宮廷樂隊的絕佳條件下,造就了巴赫成就非凡的器樂作品。而在《布蘭登堡協奏曲》中,巴赫更勇於挑戰與實驗,在每一首都安置了一個音樂上的特殊難題,並用一種無與倫比的說服力去解決它,雖是維持傳統巴洛克協奏曲形式,但他卻大膽地挑戰了各種樂器編制組合的可能性。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造訪實景
布蘭登堡門 見證普魯士王國興衰
現在矗立於柏林的布蘭登堡門其實一七九一年才竣工,比巴赫的經典名曲《布蘭登堡協奏曲》晚了七十年,但巴赫造訪柏林時,當時的柏林已經是普魯士王國的首都,發展中的城市規模不斷擴大。而這座赫赫有名的城門,當年是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為了替菩提樹下大道的盡頭建造一個宏偉的結束,也為了紀念剛去世的腓特烈二世和七年戰爭的勝利而建,兩百多年來與德意志民族有著不可分割的命運關係,一起經歷所有的興衰、並見證充滿各種喜怒哀樂的故事及歷史。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樂曲介紹
從未建起的〈基輔城門〉 《展覽會之畫》的動人尾聲
「基輔城門」是十九世紀英年早逝的建築師哈特曼的作品,但只有藍圖,從未被建成。作曲家穆梭斯基因為參觀了哈特曼的紀念遺作畫展,有感而發寫出名曲《展覽會之畫》,便以這座從未有過實體的門〈基輔城門〉作為樂曲末段的主題,不但是膾炙人口的《展覽會之畫》中近乎人人耳熟能詳的一段,甚至也是許多人認識俄羅斯音樂、甚或古典音樂的進門階。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造訪實景
基輔「金門」 羅斯王朝的歷史榮光
由基輔大公雅羅斯拉夫於十一世紀建造的「金門」,是基輔城的正門,當年為了向歐洲文明城市看齊,雅羅斯拉夫仿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來建設基輔,「金門」正象徵著烏克蘭在基輔羅斯時期作為當時權力中心和國力邁向顛峰的開端。歷經歷史風華,其實「金門」遺址已不復見,現在的金門是一九八二年為紀念基輔建城一千五百周年而重建的,與哈特曼所描繪的《基輔城門》一畫也大相逕庭。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樂曲介紹
《阿依達》中的底比斯門 歌劇史上的壯麗凱旋
由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所寫的歌劇《阿依達》,以埃及為背景書寫古國中的悲戚愛情故事,其中一個重要場景就是「百門之城」底比斯,法老王率領眾臣民在此迎接打敗衣索比亞軍隊的拉達美斯將軍榮歸,民眾的歡欣歌頌,祭司的莊嚴歌詠,接著在埃及長號的吹奏下,響起慷慨激昂的進行曲,迎接凱旋歸來的拉達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