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dance
這又是成軍百年的寶塚歌劇團的另一項紀錄:把法式大腿舞(康康舞)首度帶到日本觀眾的眼前,為他們帶來「壓倒性的感受」!每個從音樂學校畢業的寶塚團員們在「初舞台」時都必須跳,而且這也是每次公演都必秀的拿「腿」絕活。
這又是成軍百年的寶塚歌劇團的另一項紀錄:把法式大腿舞(康康舞)首度帶到日本觀眾的眼前,為他們帶來「壓倒性的感受」!每個從音樂學校畢業的寶塚團員們在「初舞台」時都必須跳,而且這也是每次公演都必秀的拿「腿」絕活。
寶塚大劇場的「寶塚沙龍」,是想讓粉絲們一圓成為寶塚演員之夢的變身園地,五名造型師輪番上陣,每次兩小時服務一位客人,想扮娘役還是男役,通通沒問題!如果你想在家DIY,我們也特請造型師透露化妝小撇步,讓你在家也能當上寶塚明星!
寶塚歌劇團首度出訪,就是遙遠的歐洲,當時團員們搭船搭了一個月,即使在大海上也日日練聲樂與芭蕾,不敢偏廢基本功。其後造訪美、中等國,在全球一百廿多個城市掀起了寶塚旋風,被譽為「亞洲百老匯」。
上過台的人都知道,演出最怕出包突搥,但以嚴謹聞名的寶塚歌劇團,也會發生這種事嗎?不用懷疑,當然有!而事後想起來,還是演員與粉絲開心分享的趣味回憶呢!
寶塚歌劇團除了致力於精緻的舞台製作,也擅長以自己旗下的媒體自我宣傳,藉由阪急企業旗下出版的《宝塚漫画》、《歌劇》等刊物中的漫畫與插畫,描繪粉絲對寶塚歌劇的熱愛!
歐洲宮廷的華麗場面,正是最適合寶塚歌劇發揮的題材,充滿話題性的歐洲皇室也正適合成為寶塚舞台的主角。寶塚歌劇團演繹過的兩位歷史上的知名Queen,即是《凡爾賽玫瑰》中的法國瑪麗皇后與《伊麗莎白》中的奧匈帝國皇后伊麗莎白,兩齣戲都是寶塚一演再演的經典,兩位皇后愛與死相隨的命運,讓粉絲也深深揪心。
寶塚歌劇團最經典的歌舞秀,通常是在正劇結束後演出,也是寶塚粉絲最期待的時刻大階梯上邊舞邊走的娘役與男役,華麗無比的羽毛與亮片服裝這種叫做revue的演出形式,原是來自一九二○年代的歐洲,但在寶塚歌劇團的呈現中,更像日本人想像中的西方世界,從《我的巴黎》一劇伊始,就奠定了寶塚打造非寫實理想國度的表演風格。
為了讓劇團能夠永續經營,創辦人小林一三很早就認知到人才培育的重要性,於是創立了「寶塚音樂學校」,以紮實的訓練,打造出舞台上熠熠生輝的無數明星。想考入音樂學校需經過三關考驗,而一旦放榜錄取,「生徒」就開始成為粉絲關注的焦點,而在成為STAR的路上,粉絲也將一路相伴、扶持成長
日本知名漫畫大師手塚治虫,從小成長在寶塚市,與寶塚大明星天津乙女正好是隔壁鄰居,凡此種種,讓他與寶塚歌劇團結下一份不解之緣。除了他的知名少女漫畫《緞帶騎士》中男扮女裝的主角與宮廷場面就頗具寶塚風外,寶塚歌劇團也曾將他的作品改編搬上舞台。而建議讀者若有機會造訪寶塚大劇場,也別忘了去參觀就在旁邊的手塚治虫紀念館喔!
除了寶塚大劇場,寶塚歌劇團在關西的另一個據點就是位於大阪市的「梅田藝術劇院」,這個劇院跟台北的國家兩廳院一樣,以富麗堂皇的水晶燈聞名。而在大阪除了可以追星寶塚,還有好幾個劇場可以看各式演出,從音樂劇到傳統歌舞伎、人形偶文樂,還有搞笑的喜劇劇場,滿足各式各樣的觀眾需求!
由日本知名漫畫家池田理代子於一九七二年推出的《凡爾賽玫瑰》,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描繪大時代下女性的堅毅勇敢、渴望自由,一方面突破了當年的社會觀念,另一方面經由寶塚歌劇團的改編,讓漫畫2D變3D,成為寶塚劇場史上的不朽經典。一向只有在特殊紀念與場合才搬演的《凡爾賽玫瑰》,此次特別訪台公演,可見寶塚歌劇團對台灣觀眾之重視程度。
造訪寶塚劇場時,問工作人員在諸多寶塚明星中,他覺得最重要的是誰?他馬上脫口:「春日野八千代!」這位一生都是寶塚現役演員、一生嫁給舞台的「鎮團之寶」,當年以《源氏物語》的光源氏一角顛倒眾生,擁有「白玫瑰王子」的美麗封號。除她之外,多位早年的STAR如八千草薰、大地真央、涼風真世、花總MARI、香壽達希、姿月ASATO等,也在粉絲心目中有不可抹滅的地位。
寶塚歌劇團靠著演員與觀眾交織的情感維繫百年,其中也有好些溫暖的互動故事:如風雨無阻、守候演員的粉絲寶塚叔叔,生病後引起粉絲的熱烈關懷、送上祝福;而寶塚車站甜點老店的老奶奶,一直關懷著寶塚的團員們,宣告退休時,寶塚退團團員還特地為老奶奶排練一場秀,作為送給她的退休禮物呢!
台裔的楊淑美是寶塚歌劇團重要的歌唱指導老師,手下調教出的男役與娘役多不勝數,鳥組人演劇團藝術總監程皖瑄因參加楊老師的歌唱工作坊與其結緣,而在一次須扮演男性角色的過程中,有機緣親獲楊淑美的一對一歌唱發聲指導,在此她特別分享了這次上課的筆記,也讓讀者一探台上動人歌聲的背後,是日復一日多麼艱辛的練習所堆砌出的結晶!
寶塚舞台上的演員亮眼奪目,但她們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呢?從踏進「寶塚音樂學校」這一刻開始,寶塚女孩們以嚴謹的紀律度過每一天,自我砥礪,尊師重道。前月組首席真琴TSUBASA說:「如果時間能倒流,一點都不想回到預科生時期,但是最難忘的也是預科生時期。」鑽石,就是如此艱辛雕琢而成
此次實地探訪寶塚歌劇團基地,剛好碰上由宙組演出、舊作新製的《獻給王家的歌》首演,並得以從前一日的彩排看到首演當日的精采呈現,除了看到這齣改編自歌劇《阿依達》的作品的反戰和平理念,也讓人看到寶塚對製作演出的高度專業與要求,從演員到幕後工作人員,揮汗如雨地一次又一次地排練,就是要把完美演出呈現在觀眾面前!
停止創作、休養生息三年的優人神鼓,將要重新出發了!以新作《生日》為起點,在優人的老家、老泉里的山上劇場演出,象徵優人的新生。作品分為〈永夜一瞬〉、〈爍〉、〈曝〉、〈絮〉、〈跌水〉、「揭岸〉六個篇章,描述山上優人觀照生命在初始間從迭宕不安到衝突質疑,直到聽見內在的聲音。
《空氣》是要說什麼?意欲描塑空氣之輕、身體在空氣裡的懸浮感,抑或機械文明下,身體反被吞沒、下墜?如果身體最終下沉失效,它的抵抗對象是什麼?難道是飄帶;在編舞家的概念底,重新運作身體一套語彙與體系,是不斷連動的紐鍊式旋轉,這套語法如何表現空氣中流動、漂浮,仍應由身體提出提問與解答,但似乎在還未及觀賞注視之下,漂浮的主題已由敘事取代,身體成了無意義的代言者
本戲選擇秦始皇身世、求人才可否與中原大業等故事,呈現鐵血斷腕的權謀機心,雖不避史書曾批評處,而在導演手法與舞台、影像技術輔助下,隱然將其人翻轉成巨大的帝國投影,卻難掩無以為繼的動機和單一帝王論。只能說面對任何追求偉大的單一論述,我們都該「理性勝過感性」(本戲劇末投影形容始皇的文字),小心思考應對。
四月,按捺不住下任柏林愛樂音樂總監是誰的話題,本刊以專題的方式,轟轟烈烈地辦了一次票選。五月,樂迷們像是握著彩票般等開獎,豈知,答案竟是難產。直到五月,這場被譽為「古典音樂教宗選拔」的人選出爐,卻是爆出大冷門的佩特連科(Kirill Petrenko)如今,一場花落誰家的連續劇終於漸漸落幕,但陰錯陽差的,新任總監的名字卻在本樂季遍尋不著。 誰說古典音樂就是那麼「古典」的?樂季手冊裡就算再多密密麻麻的訊息,也載不盡內頁以外的故事。國外有英美樂團運用新科技、曲目圍繞莎翁四百年紀念、柏林愛樂與慕尼黑愛樂與台北連線、還有祖賓.梅塔八十大壽搭檔巴倫波英的黃金組合;國內也有巡演、紀念、樂團慶生、新團長就任為了享受這些酸甜苦辣,「進音樂廳」就是最好的選擇!不過,要如何挑選最適合的節目,可就傷透腦筋了。為此,本刊收齊了資料、採訪了國內樂團,在拿出行事曆標注我們的強檔推薦前,先聽聽他們怎麼說吧!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