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莎士比亞環球劇院
不只是復古? 《仲夏夜之夢》跨時代與觀眾對話
位於倫敦泰晤士河南岸的「莎士比亞環球劇院」以再現文藝復興時期的莎劇古典風貌作為其招牌。從外觀、尺寸、建材選擇到劇院內部、舞台結構,無不鉅細靡遺地試圖重現伊莉莎白時期風格。即將來台演出的《仲夏夜之夢》,在藝術總監壯古的執導下,以古典風格融合現代元素,在倫敦上演時,被譽為近年來亮點最多、表演最精采的版本。
-
即將上場 Preview 頂尖小提琴家與鋼琴家
樫本大進與列夫席茲 搭檔挑戰貝多芬經典
很多人不知道黃金樂團柏林愛樂管絃樂團的小提琴首席是位日本人──樫本大進,接任同為日籍首席的安永徹之位,高超的技巧自然不在話下。他和俄國中生代重量級鋼琴家列夫席茲搭檔,完成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的錄音發行。這次兩人連袂來台,攜手挑戰這千錘百鍊的曲目,引發樂迷高度期待。
-
即將上場 Preview 長號名家尤根.范雷彥擔綱
台灣首演長號經典 與美人魚優游共舞
長號歷史雖久,但相較於其他管樂器,獨奏曲目實在少得可憐。這次NSO特別邀請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長號首席范雷彥,演出難得在台灣聽到的兩首長號經典樂曲。范雷彥博古通今,是少數同時專精於巴洛克長號和現代長號的獨奏家。這兩首相距兩百多年的經典作品,讓我們見識范雷彥悠遊於不同時代風格的大師風範。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東歐經典」
跨越百年悲喜 三位作曲家經典再現
長期受政治壓迫的波西米亞與匈牙利在民族覺醒之後,作曲家李斯特、德弗札克與巴爾托克的作品分別體現了對於民族自覺的精神,從傳統語法與形式中尋求手法的創新,並邁向藝術革新的表現力。這次NSO獻演三位作曲家的經典作品,並邀請目前樂壇中最耀眼的大提琴家約翰尼斯.莫瑟,以情韻綿長的技巧與如歌般音樂性,交織呈現出細膩的生命反思樂曲。
-
即將上場 Preview 無言的黑色喜劇
弗洛茲劇團《天堂大酒店》 面具釋放想像力
德國弗洛茲劇團的作品以幽默風趣且飽含詩意著稱,演出足跡遍布世界各地。獨特的面具默劇表演形式,引發觀者高度想像力。這次帶來《天堂大酒店》,四個各懷心機的角色,一個意外不斷發生的夜晚,一樁恐怖謀殺案,交織出一場驚悚、詭異、懸疑,卻又充滿笑料的黑色喜劇,宛如電影《黑店狂想曲》的搞笑版。
-
即將上場 Preview 寫給島國的寓言書信
演摩莎劇團《給 摩莎》 獻給努力生活的台灣人
時代不斷進步,人民意識高漲,社會民生等問題層出不窮地發生,全民積極起而奮戰。在這樣紛亂動盪的時代,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該如何面對?又能夠做些什麼?演摩莎劇團創作者藉由五段獨角戲《給 摩莎》,由台灣不同的熱門議題切入,訴說他們對台灣的深刻情感與省思。
-
即將上場 Preview 奇幻小說《封神榜》改編
三天連台《八百八年》 演繹周朝開國篇章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跨越五十周年的團慶活動,由「連台本戲」《八百八年》打頭陣,連續三天演繹周朝八百零八年的開國篇章。該劇改編自章回小說《封神榜》,以武王伐紂、商周易代的歷史為框架,以京劇傳統的唱念作表為基礎,結合魔術、綢吊、軟骨功等雜耍特技,打造出人神妖聚合,歷史與神話相融,馳騁想像的奇幻京劇。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舞與樂──神奇遇合 有機無限
肢體足以傳遞語言無法表達的訊息。──瑪莎.葛蘭姆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樂記》第十九 舞與樂 因心而發,適性而動。 因為純粹,所以探得更深,幅員更廣。 當聲響、音樂鑽進編舞家的身體,又將產生什麼化學效應? 且看國際經典範例,並實際進入五位台灣編舞家的創作現場一窺究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節奏的時間度量與數的運算
舞蹈與音樂的戀人絮語
在西方,舞蹈與音樂就像是一對戀人,彼此爭執、離棄,卻仍有著連繫,就像是所有的戀人,都有過去,一個並不是這麼容易就能忘了的「過去」。舞蹈與音樂的連繫或許仍是節奏,或許已不是鐘擺、已不是節拍器的節奏,卻仍是時間的度量,是數的運算。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美國知名編舞家 再度訪台
比爾.堤.瓊斯 直覺舞蹈人性 聲響轉化創作
非裔美國舞蹈家比爾.堤.瓊斯源源不絕的故事起點源自提問,創作是他解構錯綜複雜問題的思考與解題,作品完成或呈現後,並不一定找到最初問題的答案,卻可能開啟下一個提問。而聲音、聲響、音樂或口白敘說,對瓊斯像是舞蹈般自然而直覺,古典樂、爵士樂、民族音樂、儀式祭典或蟲鳴鳥叫都可以是他聞之起舞的音樂類別。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鄭宗龍 音景轉折 現在更愛「安靜」狀態
鄭宗龍長時期有蒐集音樂的習慣,但隨編舞創作、或內在心理的階段轉折,開始喜歡更「安靜」的狀態,「聽環境音吧,風的聲音、樹的聲音、摩托車的聲音、快門的聲音,這些現在比較吸引我;而那些渲染的、帶有化學作用的音樂,有點像被海浪推來推去,對現在的我,有一點點排斥讓音樂的潮汐推著跑的感覺。」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黃翊 音樂為底 構築舞蹈的建築景致
「無論是古典或現代,會讓我留下印象的音樂,通常取決它能不能夠衝擊我,或讓我難過,或讓我被嚇到,至少必須具備一項,令我感覺這音樂超出原有理解範圍,帶來嶄新想像。」這也是黃翊舞作屢創新局的關鍵。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蘇文琪 傾聽自己 舞出當下身體情緒
聲響如何進入身體?聲音如何編織進舞蹈?蘇文琪的方法是意念先行,建構肢體,再加入聲音材料。身體的聲音通常是一種直覺,是個人的正確性,旁人無法置喙,只是看每個個體作為一種界面,能不能完好地傳達出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陳武康 在音樂與聲音之間 客觀地觀看身體
「當音樂太獨立的時候,我們就不會想看舞。」聲音沒有留空間給舞蹈,舞蹈也沒有留空間給聲音。」陳武康想要找一個東西,讓我們客觀地看身體,客觀地看舞蹈:而不是被音樂的情感牽引著走。在聲音和音樂之間,既主觀,又客觀地聆聽身體的旋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周書毅 呼應當下 發掘樂音裡的幽微密語
如何選擇音樂?如何捕捉音樂與舞作交會的靈感瞬間?對編舞家周書毅來說,往往是與生命的當下狀態相契合,遇見隱藏在樂音裡,那些不可言說的幽微密語。而與活著的作曲家一同創作發想,如同一種「交換腦袋」的過程,透過更為有機的對話激盪,尋找這個世代可以發生音樂的方式。於是,音樂不再只是單純配角,它同時對進入劇場的觀眾丟出問題,並且以它獨有的方式來回答。
-
焦點專題 Focus
無「擊」不有! 現代擊樂面面觀
擊樂,從一個被視為古老的樂種,如今一躍成為前衛的代名詞 它的外型種類日新月異、與日俱增 它的兼容並蓄,讓非打擊的樂器,也成為擊樂的一員 它的創作,是作曲與演奏相互激盪的成果 它的劇場元素,使擊樂成為綜合性的表演。 「讓台灣走出去,讓世界走進來。」 最璀璨的擊樂盛事即將登場,將全球盡收你我身邊!
-
焦點專題 Focus
四海皆兄弟 擊樂一家親
打擊樂就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因為利用隨手可得的物件,都可以形塑一段節奏;打擊樂也在每個人的身體裡,因為心跳、步行,都有規律的節奏。若說音樂是全世界人類共有的語言,那麼打擊樂器就是全世界民族共有的樂器。打擊樂器即是難以定義,卻老早就已經從古老及原始的印象,蛻變成一個前衛、多彩、又最富有變化性的樂種。
-
焦點專題 Focus 什麼都可能的打擊「樂器」
不「打」也成「器」 信手拈來皆好音
不是只有「敲打」才算是打擊樂,豐富多變的媒材與演奏方式,幻化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聲音表現。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各項器具,甚至人的身體、聲音,在擊樂家的創意巧思下,交織出另一番亮眼風貌。
-
焦點專題 Focus 擊樂作曲的多元路徑
音色、表演實驗不歇 「寫」「奏」激盪巧闢新境
打擊樂器種類眾多,材質音色各有特色。作曲家不斷嘗試新音色的使用,並企圖將各地傳統打擊素材融入作品中。近年來更結合不同表演元素,加入劇場元素,形成擊樂劇場新趨勢。演奏者與作曲家相互激盪創作,加上觀眾的欣賞和互動,三者的合作無間,讓音樂展現出無限可能,在求新求變的時代下,擊樂創新,豈止是簡單的你寫我演而已!
-
焦點專題 Focus 融合劇場元素的現代擊樂展演
又打又演唱作俱佳 聲光科技挑戰感官
「擊樂多媒體劇場」這個具有機遇音樂性質的複合性藝術表演形式近年逐漸成形,它的特色在於一個藝術媒體與另一個媒體之間的相互反應,在同一時空裡經由聽覺的、視覺的甚至嗅覺等感官意識來傳遞意念。演奏者不再是舞台上唯一的主角,表演空間也不再局限於鏡框式舞台內,創作者與演奏家可以不拘於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這樣的創作形式更挑戰創作者的藝術思維與想像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