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史特勞斯
-
音樂
墜入名為《玫瑰騎士》的情網
由奧地利劇作家霍夫曼斯塔爾(Hofmannsthal)撰寫劇本,德國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譜曲的歌劇《玫瑰騎士》,可說是其藝術成就的絕頂之作。故事內容描繪18世紀的維也納貴族間有個特別的儀式:向心儀對象提親時,要派名為「玫瑰騎士」的使者遞送象徵純潔愛情的銀製玫瑰花作為定情信物。好色的歐克斯子爵,將與新興貴族法尼納年輕的女兒蘇菲結婚,請身為威登堡元帥夫人的表妹瑪莎琳物色玫瑰騎士,夫人推薦年輕貴族歐大維。而當英俊的歐大維見到美麗的蘇菲,劇情有了意外的發展。為了詮釋這部經典作品,NSO音樂總監準.馬寇爾(Jun Mrkl)攜手國內外著名歌手,更特邀於德國、日本都有豐富歌劇指導經驗的太田麻衣子擔任導演,此次以「半舞台形式製作」(Semi-staged)形式呈現,作為NSO 2023╱24樂季壓軸好戲,值得觀眾期待。 Q:太田導演與馬寇爾指揮似乎相識多年,請談談合作的經過? A:我在德國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擔任導演助手時,認識了馬寇爾指揮,陸續有過幾次合作。去年在東京演出史特勞斯的歌劇《和平之日》,則是我初次以導演身分與他合作。馬寇爾在音樂上有很高的造詣,也具有深厚的知識,和他一起工作很開心。這次的工作確定後,為了場勘,去年我特地來台聆聽馬寇爾指揮NSO演奏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音樂會,當時和馬寇爾、樂團、工作人員等,開會討論這次演出的事宜,也勘查了舞台。 Q:您以往是否有過執導《玫瑰騎士》的經驗? A:這是我第一次執導《玫瑰騎士》。我進入歌劇世界不算早,以前是舞者,偶然機緣下與歌劇相遇。當時周遭每個人都很喜歡《玫瑰騎士》,極為誇讚,但我尚未看過,實在不懂為什麼,心想:「還有其他更優秀的歌劇吧?」可是在初次欣賞《玫瑰騎士》後,「不得了!」我墜入情網。或許是因為一開始不以為然,喜歡上之後,這份喜愛的心反而更強烈。
-
音樂
三場音樂會 為NSO樂季尾聲點亮煙火
在疫情持續威脅起伏下,各樂團節目安排與國際音樂家往來依舊不易,但在2021/22樂季進入尾聲的此時,NSO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準.馬寇爾則找到了解決之道,他在記者會中表示,將以音樂節的模式為樂季收尾,「要在這個時刻,以3場音樂會點亮煙火!」 作為「音樂節」的開場,7月16日首先登場的是「準.馬寇爾與NSO理查.史特勞斯之夜」音樂會。這場音樂會一開始,將有樂團與北藝大合作選出來的兩首「一分鐘交響曲作曲計畫」作品的世界首演;隨後的主題以法國號為重點,重頭戲是由NSO樂團法國號首席劉宜欣帶來理查.史特勞斯的第一號法國號協奏曲,而另兩首韋伯《奧伯龍》序曲及理查.史特勞斯的《唐璜》及《狄爾的惡作劇》則非常炫技,在樂曲中,法國號不僅能演奏自己的音樂,也像是與樂團對話,或作為管絃樂團的一分子,展現了各種面向。 原訂在季末壓軸的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因疫情延宕了兩年,然馬寇爾仍希望帶領大家進入華格納的音樂世界,因此規劃了以華格納為主題的兩場音樂會。7月22日「準.馬寇爾的指環旅程」音樂會由馬寇爾率領曾任德國Ulm劇院駐院獨唱歌手、並獲德國《西南日報》選為2016年度歌手的次女高音石易巧,演唱《崔斯坦與伊索德》的〈前奏曲〉及〈愛之死〉。「第二首《威森東克之歌》也跟《崔斯坦與伊索德》有很強的連結。」馬寇爾認為:「(這首是)當我們在研讀崔斯坦時,必不可缺的作品,因為不管在崔斯坦的和聲架構、音色,已經在此先預習過了。」第3首的歌劇《指環》之旅,則是由馬寇爾將華格納最偉大的作品、長達16小時的《指環》濃縮至50分鐘以內的作品;此曲是他15年前所做的改編,如今正巧能與台灣觀眾分享。 他相當自豪在這個濃縮版樂曲中並未刪除任何音符,而關於改編的模式,馬寇爾則透露:「最重要的是尊重順序,並非跳躍式地更動。當然改編無法包括所有,但每一部作品的精華與元素都存在。不同的段落中有空檔,但我將它巧妙地連接。」此外他更表示:「精華版的好處是,能夠在一個鐘頭內,體會華格納4部作品,長達15、16年創作過程中,管絃樂法與和聲的演進過程。」 7月24日的壓軸為NSO歌劇音樂會《唐懷瑟紐倫堡名歌手》選粹,兩部作品聚焦在華格納如何將合唱這個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的關鍵。由將由馬寇爾總監攜手聲樂家群:女高音
-
焦點專題 Focus 音樂巧思
悲喜激盪的人聲饗宴 編制簡約的壯麗聲響
劇作家霍夫曼.史塔和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藉著《納克索斯島上的阿麗雅德妮》一劇,對藝術呈現、通俗娛樂、附庸風雅及表演工作者的百態做深刻的描繪與諷刺。我們可以在其中聽到各種不同聲部、不同性格的歌聲,如同一場豐富多彩的人聲饗宴。而作曲家僅僅使用卅六件樂器來呈現出室內歌劇的氛圍,然而劇終阿麗雅德妮和酒神相見的場景,仍然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壯麗的音響效果。
-
焦點專題 Focus
從古希臘到中國唐朝 歌劇「穿越」大驚奇
這齣充滿作曲家與劇作家黑色幽默的《納克索斯島上的阿麗雅德妮》,本就是形式自由、連音樂也挑戰傳統的創作,導演麥可.斯特明格決定將喜劇的場景移到廿一世紀的現代來,然後將歌劇的部分轉換成中國唐朝的時空,「最重要的是要用服裝來融合兩者,讓喜劇與悲劇發展出更新、更寬廣的想法」。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致命的美麗 《莎樂美》 La Beauté Fatale——Salomé
「我想要」莎樂美甜甜地說:「他們馬上用個銀盤盛來」 (站起身來,微笑著)「約翰的頭!」 不管母親多麼震驚、繼父多麼極力想用珠寶江山轉移她的念頭, 「我要約翰的頭!」的語氣從甜美到狂野,堅定地在歌劇中出現了七次! 莎樂美,這個原本在聖經裡的無名人物,蒼白而沒有形象地存在著, 卻在文學、繪畫、音樂、舞蹈、電影等轉換下,成了惡女的代名詞。 但究竟, 莎樂美的故事從何而來?作曲家又是如何看待女人? 女性情慾在音樂與文學下如何藉由莎樂美展現?角色的權力如何循環? 有女高音拒演,因為自己是「正經的女人」;但即將來台的女主角已演過兩百次! 本當是頹廢、淫穢的主題,為什麼NSO特聘的導演聯想到艾未未? 謎樣的女人,我們一起來解謎。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聖經》中無名女 蛇蠍美人惑人心
莎樂美,這個原本在聖經裡的無名人物,由一個原本蒼白沒有顏色的形象,經過史學家有心的編輯,後人的想像,在藝術家、文人手下逐漸成形,成為一個有著鮮明形象和色彩的女子,從歷史人物走進故事裡,走進戲劇、繪畫、音樂裡,這個歷史上張冠李戴的過程,居然就這麼將錯就錯,成就了一個傳奇的人物,也成為藝術史上一個不可抹滅的美麗身影。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愛與死交纏 散放極端之愛
莎樂美的血腥與色情,從文藝復興、巴洛克,跳躍到十九世紀的現代戲劇與音樂,從斬首意象的渲染,到聖人頭顱的悲劇性,莎樂美的人物典型,跳躍到有血有肉、有情有慾的妖姬,在愛恨的情結交織中,散放誇飾慾望與嗜血的極端之愛。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光明與黑暗並存 天使與魔鬼的化身
史特勞斯的歌劇可謂融合了交響詩、歌劇與聲樂的所有精華。他對女性的描繪和關注,不僅體現了對整體女性的讚賞和尊重,莎樂美和艾蕾克特拉更代表了女性悲劇性的一個側面,使女性「光明面」和「黑暗面」特質的呈現更具完整性。不論史特勞斯創作的出發點為何,他的音樂確實對女性心理結構和社會地位進行了最豐富、精采的表現!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詩與樂互文層疊 立體鋪展感官慾望
王爾德劇本的形式與內容蘊涵詩意的音樂性,再經由理查.史特勞斯透過歌詞、調性、旋律、和聲、主導動機等手法的刻畫,突顯莎樂美的情慾抒發,而且在純器樂的〈七紗舞〉樂段,藉由舞蹈與音樂的交融下暗示莎樂美無法言說的情慾,最後進入音樂與戲劇張力的莎樂美獨白高潮,這些層層遞進的巧妙構思,在音樂與文學交融之下,成功形塑了莎樂美的情慾表現。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世紀末的氛圍 織就她的神祕面紗
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莎樂美》是一部反映時代蛻變的歌劇作品,道出了「世紀末」德國現代主義中的「頹廢」精髓──死亡、神秘、畸形的愛戀、詭異怪誕的氛圍、驚悚駭人的舉動行為,全部在歌劇音樂中顯露無遺。歌劇中的莎樂美,她的任性、自我,狂傲、變態,赤裸地呈現在令人癲狂的樂響聲中,吸引人想一層層剝開她神祕的面紗,一窺這「致命的女人」。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莎樂美》精采曲目之不可不聽
主導動機帶路 管絃樂配器烘托情節
來自聖經的故事情節,改編自王爾德的作品,《莎樂美》為理查.史特勞斯贏得歌劇盛名。擅長以管絃樂配器來展現戲劇氛圍的史特勞斯,在這齣獨幕四場的歌劇中,精心創作了許多精采段落,且讓我們先一睹為快。
-
焦點專題 Focus 焦點三:紀念
迎接大師周年 獻演經典「嚴陣以待」
音樂大師周年紀念不斷,繼上個樂季的華格納和威爾第,新樂季更迎向英國作曲家布瑞頓的百年誕辰、德國作曲家辛德密特逝世五十周年、俄國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逝世七十周年與德國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一百五十周年誕辰。在紀念大師的重要時刻,各樂團當然是紛紛排出獻演經典作品,致敬之外更展現自家功力。
-
即將上場 Preview 天才法國號手 與NSO獨奏家群合奏
巴伯羅柯 黃金號角的室內呢喃
待過慕尼黑愛樂、擔任過柏林愛樂法國號首席七年的法國號演奏家的巴伯羅柯,是難得一見的天才型樂手,八歲接觸法國號,兩年後就有能力公開演奏莫札特所有法國號協奏曲。這次訪台除了與NSO合作演出理查.史特勞斯的《第二號法國號協奏曲》外,更將與NSO獨奏家群一起舉行室內樂音樂會,演出多首不易聽到現場的法國號室內樂曲目。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尼采的黑暗 酒神的狂放
霍夫曼斯塔與史特勞斯的《艾蕾克特拉》不再以尤利比提斯為典範,轉而推崇當時甚少受到注意的索福克里斯,擺明了發揚尼采所謂的酒神精神,同時也壓抑了日神精神。霍夫曼斯塔在進行此劇的劇本創作時,並不局限於索福克里斯原著,而是將原著中野蠻、狂放的精神充分渲染開來,使之具有酒神祭儀般的原始精神古希臘悲劇源自酒神的祭儀。
-
特別企畫 Feature 音樂會形式 抽象投影呼應希臘悲劇
《艾蕾克特拉》 女高音與樂團的超級試煉
《艾蕾克特拉》堪稱是理查.史特勞斯管絃樂團編制最大的一齣歌劇,也可能是他最前衛、最革命性的作品。整齣歌劇的演出時間並不算長,大約一個小時又四十五分鐘,不休息的音樂非常緊湊,對樂團的挑戰也相當高。
-
特別企畫 Feature
樂章濃烈繁複 逼現人性陰暗
《艾蕾克特拉》音樂集結理查.史特勞斯在一九○○年之前累積的管絃樂曲交響詩作曲技術與經驗之大成,並且承襲華格納樂劇滔滔雄辯之風,以及華麗多變的龐大管絃樂法與配器法,搭配強力催送的歌聲,不僅塑造出鮮明的角色性格,更讓全劇充滿濃烈的情感表現與飽滿的戲劇張力。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從莫札特到理查.史特勞斯
笑看人間愛情遊戲
「愛情」是造物者賜予人類最好的禮物之一,也是藝術創作最好的靈感來源,只不過在每位藝術家的眼中,愛情各有表現方式,也許它同時包含了酸甜苦辣,也許它只是人類生活中的某種情趣調味料,在德國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玫瑰騎士》當中,「愛情」則是發揮了畫龍點睛的效果,讓我們見識到人性的縮影。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看到《玫瑰騎士》背後的歐洲歌劇工業
歌劇院大搜秘 —透視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六月底《玫瑰騎士》的來台,台灣觀眾終於有機會看到一齣原汁原味「歐洲製造」的經典製作。藉著這個機會,本刊也策劃了「歌劇院大搜祕」專題,希望藉此讓讀者了解,像《玫瑰騎士》這樣的繁複製作,是在怎樣一個「歌劇工業」環境中誕生的。 由於這次訪台演出的德國萊茵歌劇院,常駐演出的場地自去年開始大規模的整修工程,所以萊茵歌劇院便以「行動歌劇院」(Mobil Bhne)的方式在杜塞朵夫電視塔旁活動舞台上演出。因為這個特殊情形,本專題無法以萊茵歌劇院為介紹主體,卻因緣際會有機會鎖定另一個與理查.史特勞斯關係匪淺的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來作為介紹歐洲歌劇工業的範例。 理查.史特勞斯曾於一九一九年接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總監暨指揮,迄今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定目劇碼中仍有史特勞斯的多齣作品像《玫瑰騎士》、《厄勒克特拉》、《達孚尼》等。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在歐洲歌劇工業中,其規模與運作模式也具相當代表性,藉由旅居維也納的音樂工作者鄭巧琪的近距離描繪,盼能讓讀者更深入了解成就一齣經典歌劇背後的opera world。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德國原裝製作 NSO台灣加持
行動歌劇院送上銀玫瑰─萊茵歌劇院《玫瑰騎士》
老是怨嘆NSO的「音樂會歌劇」看不過癮嗎?今年可不一樣囉!NSO邀來德國知名的萊茵歌劇院,合作理查.史特勞斯歌劇《玫瑰騎士》,將展現正港的德國舞台佈景與服裝,同時由萊茵歌劇院現任總監托比亞斯.黎赫特擔任導演,在國家戲劇院演出。不用到歐洲就可以看經典歌劇,豈能錯過?
-
音樂 NSO「發現理查.史特勞斯」系列
後英雄時代的英雄禮讚
繼「發現馬勒」、「發現蕭斯塔可維奇」之後,NSO要在06/07新樂季帶領聽眾「發現理查.史特勞斯」。作為一個銜接古典音樂浪漫時期與二十世紀現代音樂的作曲家,史特勞斯的特出之處在哪裡呢?藉由剖析克來門斯.克勞斯與卡拉揚兩位指揮大師不同的《英雄的生涯》錄音版本,文化評論家楊照解讀出史特勞斯的「英雄」與時代變遷的特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