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一心戲劇團

相關文章 17 篇
  • 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記者會精華片段演出:窮劇場&江之翠劇場《感謝公主》、明日和合製作所《和合夢》、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少年英雄》與國光劇團《誰是英雄?》。

    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 時空英雄結伴前行、豪傑聚首芝山論戲

    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張啟豐策展的「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將自4月6日至5月28日止,以「英雄.超時空」之名,集結12組戲曲及跨界團隊,匯聚臺灣戲曲中心,邀觀眾一起「芝山論戲」。

    文字|張震洲
    2023/01/31
  • 唐美雲歌仔戲團《光華之君》
    特別企畫 Feature

    向宇宙下訂單>>戲曲類

    唐美雲歌仔戲團《光華之君》 2020/11/05-11/08 國家戲劇院 編劇陳健星重新解讀與改編日本文學經典《源氏物語》,不寫主角光華君╱光源氏前半生的榮光,反寫步入中年後面臨生命的沉痛打擊,包含摯愛的離世、新歡與他人私通等。在原著的故事架構上,編劇添入作者藤夫人╱紫式部為其中角色,開啟書寫內外的情節對照與情感相應,此角色更特邀「台灣京劇小天后」黃宇琳跨界詮釋。《光華之君》獲得第32屆傳藝金曲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團體演出獎三大獎,為當年之最。 推薦人 李易修 《光華之君》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美得不可方物的舞台美學。 以「書籍」意象搭建的方型框格舞台,在每一次平台機關的旋轉時,都像似翻閱一頁頁的小說章節,引動故事劇情的時光流轉。而在舞台主體之外,包含影像設計、服裝造型甚至是小道具等,整體視覺元素的美學統合敘事能力令人驚艷。導演透過「書頁」內外之別,展現「作者籐夫人的真實人生境遇」,與「藤夫人操弄筆下角色遭際,以暗暗吐露心事」的兩番情貌,舞台調度可說是十分巧妙。 有趣的是,雖將《光華之君》劇中的時空背景設定在唐代,但舞台美學卻是處處日本文化中的「侘寂」與「物哀」之美,實際上更貼近其轉譯的小說原本《源氏物語》。這樣的處理,對於熟悉日本娛樂和文化旅遊、卻不見得讀過《源氏物語》的台灣觀眾來說,是很好的「體驗切入點」。嚐遍當代各種視聽娛樂刺激體驗的觀眾,未必都能感受到《源氏物語》中那些貴族之間的情愛、人生的碎語瑣事和虛擲歲月韶光的哀痛,但《光華之君》由劇本的編創,再到演員精湛的表演技巧與詮釋,最終結合舞台視覺的整體美學呈現,讓觀眾收穫滿滿而強烈的觀劇體驗,以心印心直覺傳達人生愁歡愛苦之嘆。 義興閣掌中劇團《GG冒險野郎》 2021/03/19 台北 大稻埕永樂廣場 此作取材自西班牙作家賽萬提斯的經典著作《唐吉訶德》,將主角「唐吉訶德」那些在世人眼中極其荒誕、匪夷所思的行徑,再次翻看與探問,於虛幻與現實世界之間穿梭,映照當代社會的種種現象與價值觀。《GG冒險野郎》延續義興閣掌中劇團獨樹一幟的「布袋戲搖滾音樂劇」形式,

    文字|李易修、林銘亮、陳健星、游富凱、張啟豐、劉美芳
    第350期 / 2022年12月號
  • 戲曲

    人性揭露,與真相選擇

    全劇真正的尾聲不是最後老靜善與老韋后的對話,而是前一場戲中,柔福說出:「為了宋金議和,死了一個真將軍、一個假公主。岳將軍!你的是非曲直不出百年必定會還你清白,而本宮,恐怕千秋萬世都要背負著罪名了。」而後兩人在運命的辯證裡一同離開人世。此處的編寫已顯現出《當時月有淚》的思維所謂真相任人去說,並無真正的真偽,只是被選擇的。

    文字|吳岳霖
    官網限定報導  2021/06/05
  • 傅裕惠導演指導明珠女子歌劇團演出的《馴夫記》
    專題

    就信神明賞的飯 走進外台戲班的江湖

    對外台戲班而言,在劇場裡的演出只是一時榮光,真正長久的經營、生存的基石,還是民戲戲路的拓展與維持,公演的場次表現就像是行銷宣傳,唯有神明給的飯碗,才真的算是「一餐」。當我們走進明珠女子歌劇團、一心戲劇團與春美歌劇團的後台人生,看著他們如何為戲路奔波、克服種種困難,方知這台上的精采,是多少汗水、用心,得以換來

    文字|傅裕惠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 《當迷霧漸散》以林獻堂為材,將個人生命經驗鏡射到族群、國家。
    戲曲

    我們仍拖著混亂的腳步在霧裡前進

    從《快雪時晴》到《當迷霧漸散》,不再借「物」而直指歷史中的人物與事件,編劇施如芳似乎逐步解開錯綜於歷史、政治與創作間的牽絆與關係,更直接且直白地面對歷史材料及其內部的意識形態。只是,在散文式的書寫結構下,《當迷霧漸散》仍多是情感的釋放,造成多數人物的動機單薄且無後續行動。於是,戛然而止不只有劇情,更有埋藏於創作背後的言與未言;而欲言又止的也不只是劇中人物,還有創作者自身。

    文字|吳岳霖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 《當迷霧漸散》是導演李小平(左)與編劇施如芳(右)三度合作。
    焦點專題 Focus

    一曲褪下歷史迷霧 吟哦再現林家始末

    繼去年《月夜情愁》後,「臺灣戲曲藝術節」再度推出旗艦製作《當迷霧漸散》,找來編創才女施如芳與鬼才導演李小平再度合作,以台灣中部風土人文為題材,故事以林獻堂家族為軸心,時序跨越清領、日治及戰後,輻射出大時代下仕紳家族、知識分子與台灣電影人的命運流徙與處境抉擇。虛、實交織,非線性敘事的結構,戲中戲的穿插映照,挑戰著劇組的製作詮釋功力,也讓觀眾藉著林獻堂的心路歷程,在堆疊中漸次穿透,聽見台灣人心中的聲音。

    文字|游富凱
    第314期 / 2019年02月號
  • 孫詩詠
    焦點專題 Focus

    《當迷霧漸散》星光之三 虛擬的辯士 從零起步點滴揣摩

    辯士這個角色從頭到尾貫穿全場,卻是一個虛擬、形象模糊的人物,這在傳統歌仔戲中從未見過,「頂多是鬼,但鬼出場也有鬼的身段。」孫詩詠說,而辯士卻必須拋棄以往的傳統戲曲程式與套路,只能從演員自己身上一點一點長出來。

    文字|游富凱
    第314期 / 2019年02月號
  • 《千年》重新演繹經典白蛇傳,述說一場超越世俗的虐心之戀。
    戲曲 一心戲劇團《千年》

    衝撞世俗禮教 一段淒美虐心的愛情

    一心戲劇團將在五月演出的新作《千年》,改編自趙雪君的碩士論文劇本《祭塔》,可說是用前所未見的觀點來詮釋的「白蛇傳」,將白素貞、小青與白蛇之子許夢蛟三人的情感關係重新構築,透過一心的當家雙生孫詩珮與孫詩詠,還有京劇旦角黃宇琳的演繹,重置出一段超越世俗禮教的虐心之戀

    文字|陳茂康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 《啾咪!愛咋》改編自法國喜劇經典、馬里伏的《愛情與偶然狂想曲》,演出錯亂的扮演過程,最後走向終成眷屬的皆大歡喜結局。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誤會大了! 愛情也悄悄來了?!

    從改編布萊希特劇本的《MACKIE,踹共沒?》到挑戰同性愛情的《斷袖》,一心戲劇團讓觀眾見識到歌仔戲的無限可能。今年他們與德裔法籍歌劇導演盧卡斯.漢柏合作,演出改編自法國喜劇泰斗馬里伏《愛情與偶然狂想曲》的《啾咪!愛咋》,故事敘述兩位素未謀面的貴族男女,被家人所迫必須相親,卻各自決定要與自家僕人交換身分前往赴約,誤會大了、愛情卻近了。典型的歐洲喜劇,將如何翻轉出台式趣味?

    文字|陳茂康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 打著「跨界文學」名號,《青絲劍》幕後製作和行銷方法已漸成模式。
    新銳藝評 Review

    品牌加持效益?

    一心製作新戲愈見求變企圖,嶄新處不只劇本,連製作團隊也是,近幾年愈加採行歌仔戲與文學、現代劇場、崑劇、京劇、流行音樂工作者「異業合作」,透過該領域名人「品牌」的號召,帶來戲曲圈外的觀眾;其外來背景又活絡劇團創作思考與促長演員技藝,都是好的刺激。只是,名人效益是否符合每齣戲的方向,以及如何鞏固劇團本身雙小生和武打見長的「品牌」,猶有嘗試空間。

    文字|陳韻妃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 孫富叡
    特別企畫 Feature 速寫新生代編劇

    孫富叡 站在巨人肩膀 看得更遠

    出身戲曲世家,滿滿的戲曲DNA,讓孫富叡走上編劇一途,看似順利成章,但重要的是他有兩位師父陳勝在、陳勝國,帶領他看到歌仔戲更高更美的風景。孫富叡不甘於只講教忠教孝、男尊女卑、怪力亂神的劇情,他把文學名著《浮士德》改編為《狂魂》、以傳統戲曲挑戰同志議題的《斷袖》、將作家張曼娟小說〈芙蓉歌〉搬上舞台,這些突破性的作品像閃爍的星星,照亮歌仔戲曲的可能性。

    文字|陳淑英
    第273期 / 2015年09月號
  • 秀琴歌劇團《囍事雙飛》翻轉《梁祝》故事。
    即將上場 Preview 高雄春天藝術節獨家企畫

    五檔精緻歌仔戲 帶來戲迷的春天

    每年高雄春天藝術節精心規劃的歌仔戲節目,都是戲迷們引領期盼的「春天」!今年除了有春美歌劇團重演好戲《青春美夢》,明華園天字戲劇團、秀琴歌劇團、一心戲劇團、薪傳歌仔戲團都推出全新製作,名角天王輪番上陣,讓戲迷心花朵朵開!

    文字|廖俊逞
    第269期 / 2015年05月號
  • 《國士無雙》是明華園天字戲劇團少見的歷史劇類型。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好戲連台 推理或歷史任君選擇

    高雄春天藝術節每年規畫的劇場歌仔戲系列,已成為藝術節獨一無二的特色。今年邀請秀琴歌仔戲團、一心戲劇團、明華園總團、春美歌仔戲團、明華園天字戲劇團等五團連演,題材上不僅有傳承,更有創新。其中春美歌仔戲團《金探子》和明華園天字戲劇團《國士無雙》更是為藝術節量身打造的全新製作,令人期待。

    文字|廖俊逞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 《安平追想曲》編導王友輝以現代語言寫作,嵌入音樂劇敘事風格。(許斌 攝)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現象觀察八:歌仔戲綻放新風貌

    新篇簇美、舊章韻豐 可塑性高亮點不斷

    歌仔戲今年的創作成果豐碩,如《安平追想曲》、《Mackie 踹共沒?》、《燕歌行》等皆以優秀文本、傑出製作贏得口碑,在同年度的戲曲演出光譜中,歌仔戲因其親民、不拘程式而有更高可塑性可被期待。

    文字|紀慧玲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 孫詩詠(右)飾演壞胚子男主角卻有「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帥氣;孫詩珮(左)則以三花行當,飾演劇中乞丐集團的錢老闆。
    特別企畫 Feature

    布萊希特碰上歌仔戲 「胡撇」出生活荒謬

    德國劇場大師布萊希特的《三便士歌劇》,到了台灣搖身變成一心戲劇團的新編歌仔戲《Mackie踹共沒?》,會不會太荒謬了?可是一樣樣比對布大師強調的「疏離」觀念與「戲劇要跟庶民溝通」理念,就會發現歌仔戲也有異曲同工之妙。《Mackie踹共沒?》將以嘲諷手法,植入台灣社會現狀,讓觀眾體驗生活的荒謬,會心一笑!

    文字|朱安如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 一心戲劇團
    戲曲 國藝會「歌仔戲製作專案」演出正式開鑼!

    拿出劇場精緻度 北中南三團廟口拚台

    廟口又有好戲上演!國藝會第三屆的「第三屆歌仔戲製作及發表專案」七月初開演,這次入選的三齣製作各有所長:一心戲劇團《戰國風雲馬陵道》,為孫臏龐涓故事的古戲新詮,以人文觀點重新演繹;南投明珠女子歌劇團《泣血蓮花─陳靖姑》看頭在陳靖姑如何收妖,將充分展現身段唱腔之美;明華園天字團《弦月霜天》故事戲劇性強烈、富台語文魅力。

    文字|廖俊逞
    第163期 / 2006年07月號
  • 正在排練新戲《狂魂》的孫詩珮(右)與孫詩詠(左)。
    焦點專題(二) Focus 編劇大哥加持 「一心」雙星開創新局面

    孫詩珮、孫詩詠 承先啟後穩紮穩打

    因為一份做女兒的孝心,一心戲劇團的雙小生孫詩詠與孫詩珮,先後踏上了歌仔戲的演藝舞台,透過前輩良師的教誨與演出的累積,雖然年輕,卻紮紮實實地繼承了外台歌仔戲的精華。而在大哥孫富叡發揮編劇才華、打造新穎題材的推動下,孫詩詠與孫詩珮穩步前行,實踐自己的歌仔戲之夢。

    文字|陳慧玲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戲劇

    《和合夢》 以沉浸式展演回應酷兒想像

  • 其他

    輕鬆投件拿10萬! 廣藝「雲舞台獎」盼成為表演藝術線上化推手

  • 香港

    防疫鬆綁後,表演藝術界終於展現新氣象

  • 上海

    直播間成為蠶食演藝市場的「第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