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寶崑
-
新加坡
郭寶崑創立的「電力站」還會是藝術之「家」嗎?
郭寶崑是新加坡華人文化中重要的戲劇家,當年與「郭生」一同創作的「實踐同仁」(「實踐劇場」成員)都是華語劇場中堅分子,他們一起探索多元文化的劇場,也從華語出發推廣多元的新加坡文化,追求優質藝術發展。
-
特別企畫 Feature 法國國立夏佑劇院總監
迪迪耶.德尚 孕育創作的場館是滋養社會的力量
法國國立夏佑劇院是法國戲劇界的指標之一,在現任總監迪迪耶.德尚的領導下,更轉變為發展編舞創作的當代藝術重鎮,也透過文化軟實力拉近與普羅大眾之間的距離。迪迪耶.德尚表示:「文化機構在協助藝術家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因為,他們多元的視角是整體社會的養分。藝術家也透過創作回饋劇院,讓它們能開展更為豐富的行動。」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新加坡劇場演員暨編導
鍾達成 從業餘到專業 不退卻的劇場熱情
看過王嘉明新戲《血與玫瑰樂隊》的觀眾,相信對劇中那個個子嬌小、多語流利,還發名片自我介紹的「理查三世」印象深刻他就是鍾達成,來自新加坡的演員、編劇暨導演。從非科班愛表演的業餘素人,到成為十指幫的專職藝術家,鍾達成看著新加坡的劇場發展,秉持著愛戲的熱情一路走來。這個月他將帶來獨角戲《根》,演出他的尋根歷程。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符宏征《暴雨將至》 直視長照問題
動見体劇團導演符宏征改編新加坡現代戲劇之父郭寶崑的《傻姑娘與怪老樹》為《暴雨將至》,邀來編劇詹傑合作,將情節至換為台灣語境,描述分崩離析的家人在照護失智老父親上的壓抑隱忍、脆弱無助。在導演手法上,符宏征帶領演員從生活中去探索、尋求,表現手法盡力撇除「表演」,戲劇張力從最平常普通的對話裡發生,如暴風雨前的寧靜,讓人意識到話外之音、難言之隱
-
專輯(一)
裡外兼顧,多元紛陳
今年的戲劇類節目,多元而活潑,有明星主演、頗具票房號召力的《家庭作孽》與《再生緣》,也有來自英國的原味莎劇。還有頗受矚目的日本導演平田織佐帶來、向電影導演小津安二郎致敬的《東京札記》。而本地劇團「樹寧.現在式單位」和「前進進戲劇工作坊」亦將演出多媒體劇場作品。
-
香港
誰在黑暗中獨自發愁?
如果我們把「棺材」看作個人的現實與發展狀態,把「窿」看作是環境所容許給予的個人空間,那麼這兩者之間的不相稱,便是郭寶崑企圖在戲裡所傳達的概念。香港劇界此時呼喚郭寶崑,是希望指出當今戲劇生態缺乏抗爭性?還是反映了人們今天越來越感到對自身文化反思不足的一種危機感?
-
專欄 Columns
願在歷史洪流中與郭寶崑重逢
「傳奇未了」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順利演出,票房爆滿。在「良性競爭」下每一齣戲都亮麗精采。「傳奇未了」不僅是郭寶崑個人的傳奇,更是兩岸三地、五位著名導演的傳奇。他們不要酬勞、不爭排名、不計辛苦。他們的創作因真情而感人、藝術因熟練而發光。
-
里程碑
活著,是為了什麼?
郭寶崑的生命,不但可被視為一篇新加坡戲劇史; 他行遍兩岸三地的足跡,其實為華文世界的戲劇交流,踏出拓荒的第一步。 不論台灣、香港還是大陸的劇場工作者,在郭寶崑面前都會感到慚愧, 因為郭寶崑不但是帶頭挖掘, 也是少數唯一積極尋找亞洲性格主體性的藝術工作者。
-
專題
文化什錦,炒一道星洲料理
這些年來,新加坡跨界藝術在國際上日益受到注意,從跨語、跨文化到跨形式,在創作與交流方面均有長足的發展。好處是培養了一群對跨文化見慣不怪、有一定藝術要求的的觀衆;但是,我們更關注的是,這股創作潮流如何對抗新加坡國内的功利主義思想,在本地評論長期缺席的情況下,對於跨界藝術的經驗與實踐,能否逐漸建立各種批評系統,讓後人參考與繼承。
-
研討會
「西視」與「對話」的亞太劇場表演美學策略
「西式」現代劇場機制滲入東方傳統劇場,成為亞洲當代劇場的下意識,可能造成亞洲當代劇場與傳統對話的干擾甚至偏差,這恐怕是所有從事藝術創造的人都必須在心中不斷翻滾,慢慢釐清的。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2000數位藝術紀」試圖尋找藝術新品種 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數位科技與藝術人文所撞擊出來的火花,幾乎可以肯定是未來藝術發展的主要趨勢。為了推展深究這個新趨勢,文建會與宏碁數位藝術中心便合作企劃了一系列以「數位藝術」為主題的活動,名為「2000數位藝術紀」。 活動由六月份的「2000年國際數位藝術大獎」揭開序幕,接下來則是八月份的「國際數位藝術研習營」,然後是十月份的「國際數位藝術高峰會」、「國際數位藝術大展」及「國際數位藝術講座」,並由文建會主委陳郁秀、電影導演侯孝賢、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及宏碁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擔任指導顧問。 藉著這個活動,主辦單位試圖找出數位時代中未來藝術可能的新模式。而此次活動的活動識別圖是以染色體為發想,也正是基於無法預期數位藝術之於傳統藝術是「突變」或是「遺傳」;但最終目的仍是要與台灣民衆一起尋找藝術新品種。相關活動詳情可洽(02)87719388。 (編輯室) 人體模特兒紀錄片《台灣魔朵》試映會 由紀錄片導演黃庭輔拍攝長達五年、近期終於剪接完成的台灣第一部人體模特兒紀錄片《台灣魔朶》,已於六月份展開系列試映會,試映活動並將延續至十月。本片主要是以台灣第一個人體模特兒工作室「人形工作室」的成員為記錄對象,並且完全從人體模特兒的角度出發,探討從事這個迄今仍富爭議性行業,對他們人生的影響與考驗。 雖然人體模特兒的工作地點是在畫布前而非舞台上,但從廣義的肢體演出定義來看,這也是一種「靜態的表演藝術」,而片中來自人形工作室的故事主角們,也有多位同時也是資深的小劇場工作者,如大家熟知的戴月、詹慧玲等,他們把劇場中肢體的演出延展到畫室中,也在片中討論他們的身體觀及對身體的自覺,可讓觀衆更了解他們對「身體表演」的思考。 相關詳情可洽(02)27266601,網址 http://www.netvigator.com.tw/~modeling/ (編輯室) 〔大陸]
-
焦點
實踐劇場簡介
實踐表演藝術學院的催生下,實踐話劇團於一九八六年創立,是新加坡第一個雙語劇團。一九九六年,實踐話劇團慶祝十週年時,鑑於向來沿用的「話劇」過於狹隘,而改名爲現在的「實踐劇場」。 郭寶崑是實踐劇場的創辦人,也一直擔任其藝術總監。實踐劇場可以說就是郭寶崑戲劇理念的實踐之地。郭寶崑認爲劇團必須同時嘗試經典與創作,十幾年來演出過的名著有德國布萊希特的《高加索灰闌記》、瑞士費立虛的《放火的人》、南非弗加德的《島》、中國曹禺的《原野》等。另外,郭寶崑幾乎每年創作、導演一個戲劇作品,不斷爲新加坡的劇場立下新的指標。 本月底將於「第三屆華文戲劇節」演出的《夕陽無限》,是郭寶崑去年參加新加坡藝術節,深受好評的作品。《夕陽無限》是關於老人院裡的一群老人的故事,是郭寶崑通過集體即興創作的方式,與一批出色的新加坡演員共同完成的。這批演員,有華人、印度人、馬來人,演出時也摻雜著各種語言,表現了新加坡獨特的文化環境,其中也有因使用語言的落差而產生的特殊情事。《夕陽無限》肯定會爲「華文戲劇節」的交流,帶來不同的感受與思考。 特約撰述|柯思仁
-
焦點
新加坡當代戲劇巨匠
郭寶崑自稱是「文化孤兒」,一九九五年出版的劇本集取名為《邊緣意象》,顯示了他對於自己處境的體會,以及對於新加坡文化現狀的了悟。雖然新加坡並不處於任何源遠流長的文化的中心,可是,卻是中華、印度、回教與歐洲等偉大文化匯集的地方。
-
專欄 Columns
孤兒情結與邊緣意象
新加坡《聯合早報》的副刊編輯余林在評郭寶崑的劇作時,特別捻出「邊緣人」的心態作爲郭作的特色。郭寶崑也自稱爲「文化孤兒」。台灣曾經被「祖國」所拋棄,所割捨,不怪有「孤兒情節」;新加坡的華人是自願離棄唐山,投奔一個新的「樂園」,怎會也有「孤兒情節」?
-
專欄 Columns
第二屆華文戲劇節的幾齣華文劇
去年十一月在香港舉行的「第二屆華文戲劇節」包括了學術硏討會和各地劇團的演出。這四場演出,三齣是香港本地劇團的作品,一齣來自新加坡。
-
專欄 Columns
期待世界華文戲劇節
相對於法語戲劇之於亞維儂藝術節,英語之於愛丁堡藝術節,華人散布世界各地,全世界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應該都懂華文,而我們是否也可考慮一個世界的華文戲劇節?
-
交流道
四方華人聚(劇)評《原野》
曹禺劇作《原野》近年來頻以各種表演類型搬演,話劇、歌劇、京劇都有。今年新加坡藝術節於六月十八、十九、二十日演出話劇《原野》,由郭寶崑編導,台灣演員王琄飾演女主角金子。演出之後,旋即邀請台、港、大陸以及新加坡劇界代表,舉行《原野》評說會。難得四方華語劇人會聚,觀點交流,而予擷要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