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未了」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順利演出,票房爆滿。在「良性競爭」下每一齣戲都亮麗精采。「傳奇未了」不僅是郭寶崑個人的傳奇,更是兩岸三地、五位著名導演的傳奇。他們不要酬勞、不爭排名、不計辛苦。他們的創作因真情而感人、藝術因熟練而發光。
去年九月底,與癌症搏鬥近年的新加坡劇作家郭寶崑辭世。消息在台灣披露後,回應的只是少數的劇界人。郭寶崑的劇集《邊緣意象》沒在台灣出版,其中一篇名叫〈棺材太大洞太小〉的獨角戲,就像一面照妖鏡,照著我們這群漂萍般的、移民者的子孫。
我是二○○○年在台北主辦「第三屆華文戲劇節」時認識郭寶崑的;當時還未讀過他的作品,只知他被譽為新加坡劇場教父,是新加坡華文戲劇擎天一柱,曾經遭受政治逮捕,作品廣被歐亞兩洲劇場界重視;更難得的是,在物力維艱的今天,他居然自創了一所專攻跨文化表演方法的「實踐學院」: 師資聘自亞洲諸國;學生招自世界各地;還義務替窮苦的印尼、印度學生張羅學費。
「華文戲劇節」的總結會議裡,郭寶崑提出台灣的演出場地是他合作過最專業的表演廳,他特別要求將這句話列入記錄,以示鄭重。以後在其他場合裡又遇到寶崑幾回,無一次不為他的包容與熱誠所打動。讀完他的生平、作品、與演出紀錄後,除了佩服他的戲劇藝術,更敬佩那鐵錚錚、不因身為移民者後代而「失魂落魄」的情操。
誰知他竟在一病不起。
我與寶崑原不算熟,卻不知哪來的勇氣,在聽到他生病之後,提議做一檔戲,趕在二○○二年底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開幕時演出,給寶崑一個驚喜。賴聲川找到香港的榮念曾,商定了以「一桌二椅」為基調;香港的蔡錫昌、北京的林克歡、深圳的熊源偉……很快地聚過來了。我們的共識是:
- 五位導演自編自導新作,內容需源自郭寶崑的影響;
- 每齣戲兩位演員,時間不超過三十分鐘;
- 每場演三齣,不計出場序任意配檔,共演四場;
- 全體用一組技術人員;
- 每齣戲一千美元製作費。
即使如此,製作已達三十餘人!我又拜託與寶崑合作多年的陳鳴鸞擔任主辦人;她輾轉邀請了濱海藝術中心共同主辦……
然而,就在我們拼命磨合的當兒,寶崑逝世了。這檔戲因此命名為「傳奇未了──向郭寶崑致敬」。
二○○二年十二月初,五位導演分別帶著演員抵達了新加坡。賴聲川請的是香港話劇團的好角,榮念曾的女主角由舊金山飛進來,林克歡用了北京戲曲演員,熊源偉人在深圳反而邀到了青藝的高手,蔡錫昌更絕:三位演員一位是歌唱家、一位是舞蹈家、還有一位竟是職業化妝師!賴聲川在台上做沙漏,榮念曾用複合多媒體,林克歡掛置臉譜兼玩水袖與武功,熊源偉為解決人力問題自己上了場,蔡錫昌不但自己上了場還執缽撒鮮花!幾位導演心目中的一桌二椅完全不同,忙煞了鳴鸞與技術指導劉智龍、任惠玲。
二○○二年十二月十三日至十二月十五日,「傳奇未了」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順利演出四場,票房爆滿。在「良性競爭」下每一齣戲都亮麗精采,堪稱幾位導演近期小劇場的代表作!
「傳奇未了」不僅是郭寶崑個人的傳奇,更是兩岸三地、五位著名導演的傳奇。他們不要酬勞、不爭排名、不計辛苦。他們的創作因真情而感人、藝術因熟練而發光。
而掛名製作人的我則深深地明白:郭寶崑自己才是這檔戲的製作人。他既前衛又念祖、既寫實又寫意的藝術人格開啟了海外華文戲劇的新貌,他坦蕩無懼的儒家風骨和悲天憫人的個人特質使「傳承」躍向「創新」。不再病痛了的他一定含笑在雲端祝福生前深愛的朋友、學生、觀眾……帶著更開闊的心、朝著更開闊的戲劇可能性邁進吧?
傳奇未了,願我們有幸在歷史的洪流裡再與寶崑會合。
文字|辜懷群 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