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戲劇類節目,多元而活潑,有明星主演、頗具票房號召力的《家庭作孽》與《再生緣》,也有來自英國的原味莎劇。還有頗受矚目的日本導演平田織佐帶來、向電影導演小津安二郎致敬的《東京札記》。而本地劇團「樹寧.現在式單位」和「前進進戲劇工作坊」亦將演出多媒體劇場作品。
有人預言,二○○四年,香港會轉運了,經濟會好轉,社會到處現生機。
一個成功的藝術節,往往為一個城市帶來活潑的生氣和獨特的氣息。愛丁堡藝術節、法國的亞維儂藝術節在國際間享負盛名,不只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旅客專程造訪,還為當地藝術家提供了一個多樣化的生態環境。藝術節往往扮演了一個旗艦的角色。如是者,要看香港生息,該看二○○四年的藝術節吧?
今年的香港藝術節,總算比前兩年活潑,戲劇部分亦由過去顯得更具多元化特色。
明星票房號召
要說傳統劇目,當然少不了香港話劇團。今年藝術節,他們邀請了甫在電影《無間道》奪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黃秋生,參與毛俊輝、司徒慧焯導演、改編自著名英國劇作家艾倫.艾克鵬(Alan Ayckbourn)的黑色喜劇《家庭作孽》。
劇中黃秋生飾演一位誠實敦厚、有理想的好男人,受命到深圳掌管家族生意,卻在笑謔中揭開一個又一個荒唐又扭曲的人性面具。該劇在文本翻譯上,下了不少功夫;劇本改編陳鈞潤將故事時空背景由英國改至香港與深圳,讓劇作更接近香港人的生活狀態。
香港話劇團近年選取一種開放式的態度,每個劇季也會邀請不同戲劇或其他範疇的創作人員參與。這個戲成功與否還未知,但票房開賣三天便賣光了票,還加開兩星期的場次,並由劇團演員高瀚文擔演。
另一個聲勢浩大的製作,即是由電影導演關錦鵬監製、著名作家陶傑編劇和莫文蔚飾演近代中國女作家張愛玲的《再生緣》。
這是一個關於「如果」的演出,如果張愛玲沒有到香港留在上海,如果她經歷文革,如果她獨守殘生……。導演這齣「虛擬歷史」的香港新生代電影人彭浩翔。
這一兩年間香港也上演了不少關於張愛玲的劇場演出,如果《再生緣》不是串連了很多響噹噹但在劇場又卻是陌生的名字,又會怎樣呢?這可能不只是跨界別創作人在劇場裡的探索實驗,或許,對觀眾來說,看這個戲也是另一種實驗。
罕見的經典莎劇
今年請來英國巡迴劇團演出莎士比亞經典浪漫劇《羅密歐與茱麗葉》。這戲碼每隔幾年便會出現在藝術節的節目表上,近年有法國的里昂歌劇芭蕾舞團、日本的鈴木忠志劇團等。
其實要搬演這戲並不易,那已經不只是四百年後要重新演譯莎士比亞名著這麼簡單,而是羅密歐與茱麗葉根本就是兩個很年輕的角色,要找年輕但又有相當感情豐富質感的演員擔綱演出,才是不容易。
曾為英國皇家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等導演的史蒂芬.恩汶,把此劇的背景由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改至戰後的維洛納(Verona),以明快的節奏,呈現寫實的人物、劇情和語言,表現莎劇裡現實與理想對衡的激情與浪漫。去年秋天此劇在英國各地巡迴時好評如潮,今天春天到了香港又會如何呢?
日本實驗劇場先驅
藝術節中最惹人注意的要算是日本東京青年團演出,平田織佐(Oriza Hirata)導演的《東京札記》。
平田織佐是當代日本劇場發展重要的一員,八○年代開始參與劇場編導,並創立了東京青年團;他在九○年代提出的「當代俗語劇場」(Contemporary Colloquial Theater)的理論,在日本劇場引起很大的回響。
他提出以生活化的方式來處理劇場,因為日常生活根本就充滿著平平無奇、無聲無色的事物,他的劇作就是要提取生活中的這些日常的「寂靜」生命,重組成為台上的演出。翻讀他的劇作時,常令人聯想起當代英國劇作家哈洛.品特(Harold Pinter)的荒誕劇中不時不合邏輯的靜默,但平田織佐很自覺西方文化──尤其是語言結構、邏輯──對日本現代劇場發展的影響,而他要探索的,就是一套除解西方風格、以日語邏輯為本劇場體系。
平田織佐曾留學韓國,十七歲時以一年半的時間獨自踩自行車走過二萬公里、穿越二十多個國家,其後並出版過有關這個旅程、參加高考等經驗的著作,亦曾參與日本、韓國和法國其他劇團的創作,作品也被翻譯為多種語言,生活和文化體驗豐富。這次青年團來港演出的《東京札記》,是平田織佐重要編導作品,也是他對全球化的回應。《東京札記》是平田織佐一九九四年向小津安二郎的經典親情電影《東京物語》致意的作品,劇中時間即為二○○四年,當中對國際戰爭、親情關係疏離等的描述,以乎有預言之妙。
本地實驗劇場示範
除了青年團的實驗經典,兩個本地的劇團「樹寧.現在式單位」和「前進進戲劇工作坊」亦將演出多媒體劇場作品,就性別權慾與男女感情關係,呈現香港本地的實驗劇場作品風貌。
「樹寧.現在式單位」藝術總監許樹寧的作品一向以豐富的媒體視象和電影感,呈現和批判香港的社會現象,如較早期的《賤人鬥窮人》、《黃飛鴻三打古惑仔》等,而去年九月上演的《賣火柴女孩》,就以舖天蓋地的錄象映畫,配合劇場裡無對白的演員與歌唱,控訴家庭虐兒問題。
此次推出最新作品《獨行俠與亂世佳人》,是「樹寧.現在式單位」音樂電影劇場系列作品之一。兩年前,許樹寧與一九九九年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得主金培達合作,以愛滋病患者子鷺的同名自傳小說為藍本演出的《海闊天空》,豐富的映畫營造詩意的劇場意象,在藝術節中叫好叫座。這次的陣容還加入了香港的新進女作家陳慧。許樹寧說:「這是我第一個講愛情的作品。這次演出會用上更多不同的錄象媒體,大大小小、不同位置的影像投射、播放,探索「電影劇場」的形式。
這次演出,「樹寧.現在式單位」由常見的群戲簡約至兩個舞者,由陳慧的文本《有關電影和電影院的廿二個民間傳說》出發,一個總是看不到《超人》結局的男子,與一個總是在《白雪公主》電影下悄悄棄置男友的女子,在偌大的台上沒對白只有歌唱,將以生活化的舞蹈,配合錯落縱橫的錄像媒體,呈現細緻的愛情感覺。
搬演現代神話
同是一男一女的組合,前進進戲劇工作坊演出的卻是兩個同場獨腳戲,從兩個西方傳說故事出發,在小劇場裡探討「傷害」這課題。「一天在紐約的書店看到一本書:心理學作家羅伯特.詹生的《魚夫王與不手女》,以精神分析學重新演譯了西方中世紀的傳說故事《魚夫王》和格林童話的《沒有手的姑娘》(或稱《不手女》),引起了我的興趣。」導演之一陳炳釗娓娓道來《(魚)夫王’N(不)手女》的創作緣由。
《魚夫王》和《不手女》都是充滿意象和寓意的故事──一個是因為截捕魚兒身體受傷而不欲生存的年輕王子(有說他傷了下體),一個是因為父親的貪念而被惡魔取去雙手的少女,套到精神分析學的理論裡,身體的殘缺象徵了心理的傷口和自我性別定位的疑懼。《(魚)夫王’N(不)手女》兩年前曾作公開試演,以錄像和物件/道具化作符號意象,透過古老傳說的英雄、戰士、女巫、仙子、傻子、智者、美女、野獸等,在小劇場裡來回訴說如神話的故事,將傳說連結到現代生活處境。
這一兩年來很少走到台上演出的陳炳釗,繼早前演出了備受好評、解拆權威與暴力的翻譯劇《奧利安娜的迷惑》後,再次與劇團的另一要員鄭綺釵攜手演出。
這次的演出,還加入了剛到台灣參加二○○三牯嶺街小劇場藝術節,演出郭寶崑劇作《棺材大過窿》的李鎮洲為導演之一,而視覺藝術家楊秀卓亦會參與演出的裝置設計,在他們新裝備好的前進進牛棚劇場上演。
特約採訪|魂游
參考網站
香港藝術節:http://www.hk.artsfestival.org/
東京青年團(Seinendan Theater Company):http://www.seinendan.org/
樹寧.現在式單位:http://www.shuning.org.hk/
香港話劇團:http://www.hkrep.com/
英國巡迴劇團:http://www.englishtouringtheatre.co.uk/
演出資訊
香港話劇團《家庭作孽》3月3、4日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魚)夫王’N(不)手女》2月21日~3月6日 前進進牛棚劇場
《再生緣》2月19~25日 香港演藝學院戲劇院
英國巡迴劇團《羅密歐與茱麗葉》2月4~10日 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樹寧.現在式單位《獨行俠與亂世佳人》2月13~15日 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本青年團《東京札記》2月12~14日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