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秀琴歌劇團

相關文章 20 篇
  • 秀琴歌劇團《鳳凰變》與真快樂掌中劇團《壵》。

    秀琴歌劇團《鳳凰變》+真快樂掌中劇團《壵》 傳統X新編X前衛三位一體

    今年臺灣戲曲藝術節突破以往慣例,首次推出雙旗艦製作,不僅有秀琴歌劇團攜手傳藝金曲獎得主張孟逸、古翊汎共同譜寫歌仔宮廷大戲《鳳凰變》,更邀請傳藝金曲獎最佳年度作品獎新科得主真快樂掌中劇團創作首檔小表演廳旗艦製作《壵》,以不同量體將經典傳統、新編創作和實驗前衛呈現在觀眾面前,描繪戲曲未來的多種可能。

    文字|張震洲
    2023/03/15
  • 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記者會精華片段演出:窮劇場&江之翠劇場《感謝公主》、明日和合製作所《和合夢》、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少年英雄》與國光劇團《誰是英雄?》。

    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 時空英雄結伴前行、豪傑聚首芝山論戲

    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張啟豐策展的「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將自4月6日至5月28日止,以「英雄.超時空」之名,集結12組戲曲及跨界團隊,匯聚臺灣戲曲中心,邀觀眾一起「芝山論戲」。

    文字|張震洲
    2023/01/31
  • 春美歌劇團《兵臨城下》
    戲曲 高雄春藝歌仔戲《兵臨城下》與《寒水潭春夢》

    探問人性矛盾 訴說寬容與諒解的愛

    今年高雄春天藝術節的歌仔戲除了明華園日字戲劇團《巾幗醫家》、一心戲劇團《千年》及少年歌子計畫演員及樂師的《靈界少年偵查組特別篇永不墜落的星辰》外,還有春美歌劇團《兵臨城下》與秀琴歌劇團《寒水潭春夢》。《兵臨城下》以四諸侯國連年征戰為背景,幾乎所有人物都在戰爭中面臨各自的矛盾與抉擇;《寒水潭春夢》則改編自真人真事,探討寬容、贖罪、諒解與奉獻的愛。

    文字|程筱媛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 薪傳歌仔戲團《夢斷黑水溝》
    戲曲 高雄春天藝術節歌仔戲

    大團齊聚顯身手 歌仔戲天王的大舞台

    每逢高雄春天藝術節,就是歌仔戲迷呼朋引伴、爭睹各團天王風采的好時節。今年除了有明華園天字戲劇團陳昭香的《偷天還春》,秀琴歌劇團張秀琴的《喚魔香》、春美歌劇團郭春美的《聶采霞的心》,還有甫接下國寶苦旦廖瓊枝棒子的張孟逸與薪傳歌仔戲團演出的《夢斷黑水溝》,打磨經年的劇本、歌仔戲精的精湛表演,今年的春藝大舞台,將如何熱鬧精采?且待看官親臨體驗。

    文字|陳茂康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 秀琴歌劇團《囍事雙飛》翻轉《梁祝》故事。
    即將上場 Preview 高雄春天藝術節獨家企畫

    五檔精緻歌仔戲 帶來戲迷的春天

    每年高雄春天藝術節精心規劃的歌仔戲節目,都是戲迷們引領期盼的「春天」!今年除了有春美歌劇團重演好戲《青春美夢》,明華園天字戲劇團、秀琴歌劇團、一心戲劇團、薪傳歌仔戲團都推出全新製作,名角天王輪番上陣,讓戲迷心花朵朵開!

    文字|廖俊逞
    第269期 / 2015年05月號
  • 《大唐風雲》描述唐初李淵諸子的王位爭奪和感情紛陳,以李世民和他引發的玄武門之變為中心,編排帝王家是非。
    新銳藝評 Review

    貞觀之治變奏曲

    《大唐風雲》描述唐初李淵諸子的王位爭奪和感情紛陳,以李世民和他引發的玄武門之變為中心,搬演帝王家是非。然而戲劇呈現只揀好的部分,略去負面;事件發展刪除太過,只見結果,無法完整發抒戲中人的慾望與愛恨情仇。服裝造型也未顧及時代特點,殊為可惜。

    文字|陳韻妃
    第255期 / 2014年03月號
  • 春美歌劇團《巧計奪美》
    即將上場 Preview 高雄縣歌仔戲大觀, 看好戲過好年

    從小年夜到初六 七台戲大車拼

    過去,歌仔戲在內台蓬勃發展時期,曾有九百多團在市場競爭的盛況,劇團整年戲路繁忙,作完尾牙之後,團員才能卸下戲服回家過年,封箱卸館是全年最後一齣戲,就叫「卸館戲」,也稱作「謝館戲」,感謝祖師爺的庇佑,祈求來年生意興隆,而每年演出壓軸封箱戲的,就是最旺的那個團。今年,高雄縣文化局在縣長楊秋興的推動下,於農曆年間舉辦「牛年忘返戲迎春.高雄縣歌仔戲大觀」,從小年夜到初六天天上演好戲,同時趁著北部返鄉的民眾,帶著阿公阿嬤、闔家大小一起來看戲,將看歌仔戲塑造成另一種年節團圓的氣氛。

    文字|廖俊逞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 有憂鬱小生封號的張秀琴(阿牛),這次演出滿懷抑鬱虧欠的馬飛郎一角,在眼波流轉間,表現出沉穩、憂鬱而內斂的人物性格。
    即將上場 Preview 顛覆線性敘述,挑戰看戲邏輯

    秀琴歌劇團《魅湖咒》 推理手法留伏筆

    向來擅長搬演古冊戲的秀琴歌劇團,新作《魅湖咒》嘗試神話傳說題材,以推理和回溯手法,預留伏筆,觀眾隨劇情發展,逐步拼湊故事的真相。由於顛覆傳統歌仔戲的線性敘述手法,《魅》劇在外台演出時,評價兩極。

    文字|廖俊逞
    第181期 / 2008年01月號
  • 明華園日字戲劇團《猩猩膽》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高雄縣歌仔戲大觀 生旦丑吸睛上陣

    虎年開春,好戲開鑼!

    愛看歌仔戲的觀眾有福了!過年到高雄就能看到五台好戲:明華園日字戲劇團的《猩猩膽》、明華園天字團的《租妻、搶妻大作戰》、春美歌劇團的《周瑜》、秀琴歌劇團的《阿育王》與河洛歌子戲團的《呂洞賓》。全是一線演員上陣,展現當今內台歌仔戲的精華。

    文字|廖俊逞
    第206期 / 2010年02月號
  • 秀琴歌劇團《玉石變》
    即將上場 Preview 北中南歌仔戲三強,廟口大車拼

    春美、秀琴、一心,盛夏好戲連台

    第四屆「歌仔戲製作及發表專案」將在盛夏登場。歷經八個月的甄選,以劇本編寫與製作演出團隊兩階段進行評比,最後由高雄「春美」、台南「秀琴」、台北「一心」三強勝出,將分別演出《將軍寇》、《玉石變》與《聚寶盆》等優秀新作。

    文字|廖俊逞
    第186期 / 2008年06月號
  • 王友輝表示:「我的外表雖然溫文,但卻固執,深埋在心裡的爆炸性憂鬱與憤怒常常折磨自己,直到從文字書寫才找到表現自己,及與別人溝通的方法
    藝號人物 People 資深劇場編導

    王友輝 溫潤有情的劇場人生

    溫文和善,是資深戲劇人王友輝給人的第一印象,而身兼編劇、導演、演員、劇評人與教育工作者的他,多面向的才華與卅年不歇的劇場耕耘,也讓人敬佩他的創作力與毅力。去年他替秀琴歌劇團打造的《安平追想曲》,剛獲第十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肯定,也即將在五月初登上國家劇院殿堂他花了九年時間,終於完成了這個對秀琴的許諾。他說,他的作品或許沒有強烈的爭議性、不夠驚天動地,但他堅信,戲劇不管再怎麼實驗,情感,是不能拋捨的。

    文字|于林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
  • 《安平追想曲》中的海上漂泊男兒,由當家小生秀琴(阿牛)詮釋。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府城的浪漫傳說 秀琴的歌仔新調

    從二○○四年的《血染情》開始,現代劇場編導王友輝與台南在地的外台歌仔戲班「秀琴歌劇團」展開了合作之緣。王友輝為秀琴執筆編寫了《范蠡獻西施》、《玉石變》與即將推出的《安平追想曲》,根植同名流行歌曲中的府城在地浪漫傳奇,他以戲中戲的結構,在一則橫跨兩代的愛情故事中,融入歌仔戲百年變遷的興衰。

    文字|廖俊逞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 與其將歌仔戲百年來莘莘學習的發展軌跡一舉抹煞,不如整合琢磨其俗豔的表演元素。圖為秀琴歌劇團在外台演出的《罪》,左為當家小生張秀琴。
    劇場思考

    變身求精緻,何苦獨愛京味?

    從京劇跨行到歌仔戲的導演,擅長用京劇形式的「尪仔架」,結構歌仔戲相形之下顯得「粗」的技藝,讓它在現代劇場亮相之時,的確脫了幾分俗,對提升歌仔戲表面的美感,發揮了立竿見影之效。然而過於依賴的結果,京劇竟變成歌仔戲的糖衣,這種精緻歌仔戲嚐起來甜甜的,内中的「本土味」則全走了味,有喪失自我而不自覺之虞。

    文字|江凡
    第116期 / 2002年08月號
  • 春美歌劇團《青春美夢》「台灣新劇第一人」劇作家張維賢的故事搬上歌仔戲舞台,由郭春美親自擔綱主演。
    戲曲

    南台灣三大歌仔戲天王展丰采

    今年入選國藝會第二屆「歌仔戲製作及發表專案」的三齣製作中,春美歌劇團的《青春美夢》,以歌仔戲搬演近代人物張維賢,在題材及形式上均有突破之處;秀琴歌劇團《范蠡獻西施》,以具文學性的劇本、進行廟口歌仔戲精緻化的嘗試;明華園天字戲劇團《鬼菩薩》,則是以劇情引人入勝,劇本文辭富台語文魅力獲選。

    文字|廖俊逞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 戲中戲第三段「山伯英台」,舅甥兩人看似對戲,但唱詞內容與山伯英台的命運竟也呼應了自己的處境與遭遇。
    演出評論 Review

    一曲傳唱,一劇搬演

    若說這三段演出就包含歌仔戲發展的百年變遷,就是對於歌仔戲歷史的還原,這樣以簡馭繁的方式,顯然是很難讓人認同的。筆者反倒認為撇開大時代、大歷史的企圖,這三場折子戲的戲文內容,經過挪移和套用,竟能扣緊劇中人物的處境與命運,使全劇的戲裡戲外兩個層次產生呼應與對話,而有了時而疏離、時而貼近的美感。

    文字|楊馥菱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 《威尼斯雙胞案》是表演工作坊第三次向國人介紹義大利喜劇大師高多尼的作品。圖為該戲排練情形。
    戲劇

    戲劇、戲曲、跨界展演新訊

    表演工作坊二十週年 搬演義大利劇作家高多尼作品《威尼斯雙胞案》 《威尼斯雙胞案》是表演工作坊第三次向國人介紹義大利喜劇大師高多尼的作品,前兩次分別是一九九五年及二○○一年推出的《一夫二主》及《一婦五夫》,在國家劇院座無虛席,觀眾面對肢體動作幾近於特技的表演,撲朔迷離又無厘頭的劇情,拍案叫絕,反應相當熱烈。 這次適逢表演工作坊二十週年,賴聲川希望給觀眾一場純表演,脫離政治話題,回歸人性,呈現一齣瘋狂的「錯誤喜劇」。 目前就讀於北藝大戲劇博士班的導演鍾欣志,受到《一夫二主》的影響,碩士班時專攻義大利即興喜劇,畢業時的作品就是《威尼斯雙胞案》,大受歡迎。《威》劇描述一對自幼即失散的雙胞胎兄弟,因不約而同在同一個城市尋求他們的愛情,而發生了一連串陰錯陽差妙事的經典喜劇。妙就妙在這對雙胞胎由同一人飾演,疲於奔命地在兩個角色(哥哥與弟弟)間切換,在舞台上絕對無法同時出現,哥哥被誤認為是弟弟,弟弟被誤認為是哥哥,台下所有的觀眾都知道誰是誰,偏偏這一堆誤會就是糾纏不清,於是仇家找錯人,相親相錯,整人整錯,釀成這瘋狂鬧劇。 義大利即興喜劇源自於約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街頭賣藝雜耍加上簡單易懂的戲劇結構所形成的劇種,義大利原文的意思是「藝術喜劇」,參與演出的演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表演與雜耍技巧。《威》劇將由資深劇場演員金士傑、因《亂民全講》引人矚目的韋以丞、久違劇場的尹昭德、外表坊團長兼導演李建常擔綱演出,另外還有在拍賣網站廣告中與愛犬一起選美的黃露慧,以及流行樂壇新人Melody(殷悅)。 是展覽還是表演? 撈過界的泰順街唱團《竊景╱Scene-Stealer》 所謂的跨領域藝術,究竟是劇場視覺化的過程,抑或是當代藝術多媒體化的一種演進,從泰順街唱團的創作歷史中我們似乎隱約地可以看到了某一種典型。 作品一向遊走於美術、多媒體和行為藝術跨界的泰順街唱團,自二○○○年成軍以來,沒有一次是「正統的表演」,也從沒人當它是「戲」,而通常執意將這個團歸類的觀眾也都敗興而歸。這次泰順街搞起「類」行為藝術的

    文字|田國平、廖俊逞
    第139期 / 2004年07月號
  • 一九九五年兩岸合作的歌仔戲演出《李娃傳》,對於台灣歌仔戲後來音樂發展的影響十分重大。
    焦點專題 Focus 從「安歌」到「整體音樂設計」

    台灣歌仔戲音樂 愈見豐彩燦爛

    早年由民間戲班土法煉鋼,以「安歌」為主的歌仔戲音樂,在上世紀末與中國的戲曲音樂編曲家交流後,才正式有了「音樂設計」這項專業分工,以期為整齣戲打造完整音樂風格與配合劇情創造合適曲調。而胡撇仔戲的進入殿堂獲得認可,也讓風格更多元的音樂登上歌仔戲舞台

    文字|謝筱玫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 《血染情》結構輕重失衡,整齣戲看生旦丰采,卻少了旨趣。右為生角張秀琴,也是該劇導演。
    戲曲

    多一點激情更好的《血染情》

    《血染情》有「台灣霹靂火」味道,二男一女恩義情欲糾雜的劇情,劇名擺明了悲劇肅殺收場,但很遺憾的,看完兩個小時長的戲,男女主角的痛苦不夠深刻,悲情不夠「山地饅頭」(sentimental)。

    文字|紀慧玲
    第141期 / 2004年09月號
  • 《古鏡奇緣》有胡撇仔戲趣味,利用時空倒流,技巧地包裹了一齣古裝戲。
    戲曲

    更待去蕪存菁的《古鏡奇緣》

    《古鏡奇緣》最讓人不滿意的是劇本詞文。儘管盡力追求詩文層次,但無法達於雅俗共賞,傳情達意。

    文字|紀慧玲
    第141期 / 2004年09月號
  • 秀琴歌劇團的當家小生秀琴與小旦金梅分飾范蠡與西施。
    戲曲 戲劇學者王友輝首度執筆歌仔戲贏得好口碑

    秀琴《范蠡獻西施》 從外台演回內台

    南台灣的外台歌仔戲天王張秀琴,將首度率團在台北的劇場演出。這回推出的《范蠡獻西施》,也是現代劇場學者暨資深編導王友輝首度執筆寫歌仔戲劇本,之前在外台演出就贏得好口碑,台大戲劇系教授林鶴宜就稱許《范》劇是秀琴第一部「文學秘笈」發功出來的作品,足讓人大開眼界。

    文字|廖俊逞
    第154期 / 2005年10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音樂

    班貝格交響樂團亞洲巡迴 攜手陳銳在台演出

  • 其他

    輕鬆投件拿10萬! 廣藝「雲舞台獎」盼成為表演藝術線上化推手

  • 上海

    直播間成為蠶食演藝市場的「第二舞台」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