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
-
戲劇
從小品音樂劇中反思大格局
此劇不論是故事前提、空間設定、角色雛形或音樂敘事等面向,都有不錯的潛力,然而,疏於推動劇情和發展主題,使得大多的創意止於插科打諢,讓戲的格局變小了。全戲雖不乏趣味,但過於四散,以致核心難以錨定;眾角色像是樂器般各自有了鮮明的音色,但沒有如音樂般流動的劇情來支撐、刺激,以致難有成長而顯得單一。
-
戲劇
影院觀眾來來又去去 詩意鋪展三代母女情
繼《地下鐵》、《幸運兒》、《向左走向右走》後,黎煥雄四度將幾米繪本搬上舞台,推出新作《時光電影院》,由周伶芝編劇、李焯雄作詞,搭配陳建騏與HUSH共同譜曲。「這部戲剛好跟我的前作《星光劇院》相呼應《星光劇院》是父子,《時光電影院》則是母女,電影院與劇院,都是黑盒子的隱喻關係。」黎煥雄說,藉電影院觀眾來去隱喻人生,創作團隊將帶領觀眾踏上這趟「勇於面對未來,不論未來會發生什麼」的旅程。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唱跳之間親近藝術 讓孩子得到一生的寶藏
在前團長陳樹熙扣合城市文化政策的策劃下,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推出的「國小學童音樂劇」計畫,將音樂劇演出降低到更年輕的世代,選擇了台北市的銘傳、麗山、富安、太平四所國民小學的學童,在上下學期演出兩齣音樂劇。在歌唱詮釋指導魏世芬統籌指導下,孩子們歡欣鼓舞地享受旋律音符、用自己的身體表達,並且讓小小的創意像雪球一樣滾動、發酵,誰能說兒童不能駕馭音樂劇?
-
即將上場 Preview 因搖滾而我們存在
再拒劇團《春醒》 青春值得刺耳的自由
繼《新社員》之後,再拒劇團又推出音樂劇製作,將在九月中上演的《春醒》改編自德國十九世紀德國劇作家法蘭克.韋德金的劇本,以青少年為主角、碰撞內在的懵懂不安與外在環境壓抑之下的面貌。並不因時代改變的青少年議題,如何在不同的時代重新詮釋?透過搖滾樂曲,《春醒》意圖喚醒青少年的靈魂。
-
企畫特輯 Special
經典音樂劇《芝加哥》 廿周年重製再訪台
火辣的歌舞、諷刺的歌詞,鋪陳的是紙醉金迷、浮華糜爛的社會寫實事件這就是百老匯經典《芝加哥》!暌違台灣十二年,原汁原味的舞台製作將於八月再訪,此次的廿周年紀念版由百老匯主要演員擔綱,經典爵士歌舞風情與音樂,將讓台灣觀眾體會專屬《芝加哥》的狂放魅力!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歌舞線上.正義對決 日本音樂劇《死亡筆記本》
七月來歌劇院看音樂劇! 看死神手中的筆記本憑空出現, 天才高中生夜神月以此機會, 貫徹執行他心中的正義。 世界偵探L,蜷曲著腿、佝僂著身, 用掛著黑眼圈的銳利眼神找出神秘奇樂, 在搖滾曲風的吶喊交鋒中, 聲嘶力竭地狂飆生死心理戰。 當日本經典漫畫遇上百老匯製作團隊, 當小池徹平站上了臺中國家歌劇院, 二○一七夏天, 超高規格的華麗製作, 讓死亡筆記本再度變身, 從平面走向立體, 降臨人間!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當L與夜神月唱起音樂劇
小池徹平與柿澤勇人 連結不同命運的《死亡筆記本》
暢銷日本漫畫《死亡筆記本》曾被改編為電影與連續劇,最受人注目的,自然是書中兩位主角「L」與「夜神月」由誰扮演,電影版的松山研一與藤原龍也形象深植人心,而音樂劇版的小池徹平與柿澤勇人、浦井建治,也成為樂迷的熱門關注焦點。趁著小池徹平與柿澤勇人來台舉行記者會,本刊特地進行專訪,請他們一談對表演的看法與《死亡筆記本》音樂劇的工作心得。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到台中歌劇院看音樂劇
《死亡筆記本》 嘹亮歌聲下的心戰與推理
《死亡筆記本》裡,夜神月與「L」之間的心理戰,絕對是大有看頭、無法省略的劇情重點,而這些推理、刺探、隱藏、猜忌,則在音樂劇的舞台上轉化成為激烈的對唱、對話和對質。在百老匯知名編劇與作曲家、日本優秀導演與演員的豪華陣容加持下,《死亡筆記本》將如何在台灣的舞台上展現超越紙本漫畫的華麗魅力,令人拭目以待。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焢肉,遇見你》 都會女子的愛情獨角戲
繼《苦魯人生》以輕鬆的音樂劇形式呈現劇場技術人的汗水與苦悶、Herstories系列《怪物》與《家.書》巡演烏鎮與天津之後,音樂劇導演高天恒這次將與曾打造《不讀書俱樂部》系列小型音樂劇的詞曲創作人張芯慈,以及新生代女演員陳品伶合作,三人攜手製作屬於都會女子的愛情故事輕熟女獨角音樂劇《焢肉,遇見你》。 年過卅的單身女律師,陷入了現任與初戀之間的兩難:一邊是如牛排般誘人卻不耐久置的關係,一邊是細心呵護就會愈沉愈香的焢肉回憶。都會背景與愛情題材,或許在音樂劇製作裡並不算特出,這次由張芯慈所撰寫的劇本、歌詞與樂曲,卻是專為陳品伶一人量身╱聲打造而成。所有角色、每首風格各異的歌曲,也全得由演唱功力驚人、演出經驗豐富的她在舞台上穿梭改換、分頭詮釋。如此好似韓國說唱藝術「板索里」的單人表演型態,也為小品音樂喜劇注入一股獨特的熱力與玩心。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音樂劇電影不死 代代有經典傳承
電影《樂來越愛你》從去年起橫掃各大電影獎項,精采的配樂與樂曲居功厥偉,甚至配樂與樂曲本身就得獎無數,氣勢不輸電影。回首美國的音樂劇電影,本就頗有傳統且佳作甚多,但伯恩斯坦所寫的《西城故事》可說是其中不可忽視的經典,膾炙人口的名曲不勝枚舉,而且它讓音樂緊跟著劇情發酵,不僅奠下概念音樂劇的理念,也開啟寫實音樂劇新頁。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幻夢之中,望向美好未來
或是華麗的群舞場面、奇觀般的鏡頭流轉;或是月下戀人的翩翩起舞,一來一往中藉歌聲傳情達意一樣的組合在不同的電影中一樣傾心愛戀,未來雖不近但依然值得期待這是好萊塢的歌舞電影鼎盛時期,曾經一年十部賣座大片,歌舞類型電影可能就占有一半以上。後來雖因電視普及而消退,但歌舞電影從未消失,時以改編重新現身,也仍有原創成為經典留駐影迷心頭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走唱於舞台與銀幕之間
不論是音樂劇電影還是電影音樂劇,共通的本質皆是音樂劇,不同的是訴說的形式和媒介;不是表面劇情的搬遷,亦非僅僅只是戲中有歌、角色唱歌而已,更關鍵的是整套敘事思維的轉換。
-
演出評論 Review
愛的味道
除了豐富的舞蹈與戲劇片段,此劇還多次置入了訪談影像,訪問走過浪漫愛的已婚熟男女對於愛情觀點,提問如「愛情的最高境界?」「還記得初戀?」等等。劇終之前,舞者也各自獨白自己的情愛觀。於是一齣豐富多彩的音樂劇面臨了一個高度壓縮的難題。
-
企畫特輯 Special 「唱歌集」首推影集式音樂劇
《紐約台客》 唱出大蘋果生存記
由音樂家詹喆君領軍的「唱歌集音樂劇場」,將推出影集式音樂劇《紐約台客》,用流行、爵士、百老匯等不同曲風的音樂,療癒每個在異鄉為夢想打拚的遊子。劇情背景設定為「四名台客在紐約的街頭生存記」,以輕鬆詼諧的手法,觸碰人種文化、東西差異、社會階層與價值觀等議題。劇情走向仿效電視影集,透過情境喜劇的框架,每集處理不同主題,反映當下生活與社會。
-
藝號人物 People 客家歌手
黃連煜 客家文化 是一直唱一直唱的理由
從《新寶島康樂隊》開始成為暢銷歌手,邀演不斷,黃連煜卻選擇淡出,迄今十年,期間開過夜店、餐廳,又回來唱歌,九月初更將演出客家音樂劇《我是東西南北香蕉人》。自稱「生活就像吃飯,吃了飯就會拉屎,而寫歌就是拉屎。」以生活為創作養分,而堅持客語歌創作,則是一份來自內心深處、對自身文化的深切關懷:「我一直努力唱客家歌,希望有一天我的小孩想學客語的時候,還有這樣的環境,或是從我的歌裡,他們能認識這些流失的客家文化。」
-
即將上場 Preview 林奕華的首部音樂劇
《梁祝的繼承者們》 追尋「我是誰」的旅程
翻轉過四大名著的林奕華,這次將中國的經典愛情故事、以戲曲形式傳唱人心的《梁祝》重新塑造,轉化為音樂劇現身,把背景從原本的尼山書院改為藝術學院,在藝術學院的課堂練習裡,梁與祝、觀眾與演員們藉由許多課題反求諸己,於是「繼承者們」從創作中「學習看東西的新角度、認識自己的新方法。」
-
即將上場 Preview 跨兩岸的都會音樂劇
《微.信》2.0 探尋網路世代的信任與愛
繼台灣音樂劇三部曲之後,音樂時代劇場與中國合作,推出都會愛情音樂劇《微.信》,2.0版的故事橫跨兩岸,描述四對不同關係的戀人,在網路上的機遇與錯過,穿插台北及廈門兩座城市的風貌,輕鬆呈現網路的愛情關係,同時隱含著對於愛與信任的討論。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音樂劇《漢彌頓》超夯 歐巴馬也瘋狂
將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彌頓生平故事改編搬上舞台的音樂劇《漢彌頓》,去年八月上演以來即成為百老匯最熱門的演出,長居每週票房冠軍,不僅吸引眾多明星名流,政治人物更是絡繹不絕,總統歐巴馬看戲不算,還邀請原班卡司到白宮表演。叫好又叫座外,連原聲帶都成為Billboard榜上五十年來首週銷售最高的百老匯錄音,所獲的評價早已超越當季同儕,而是堂堂進入歷史殿堂。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在遊戲裡拍電影 讓魔獸演音樂劇
風行多年的經典遊戲「魔獸世界」就像一個真實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玩家不只扮演角色、交友聯誼,也可拍電影,還能製作音樂劇。以製作「魔獸世界」的機造影片為主的AFK PL@YERS導演徐漢強,與作曲家王希文、編劇許孟霖合作,讓魔獸演音樂劇,製作出五集《艾澤拉斯之歌》。玩電玩,也能汲取出無限創意。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天天想你》
看到廣藝《天天想你》音樂劇再度上演的宣傳影片,耳邊不由得自動播放起那一首首曾經伴隨著我走過青澀歲月的旋律,那個獨一無二、清亮高亢的嗓音,好熟悉,好感傷,好熱血,好懷念張雨生,一位由偶像歌手走向創作兼製作的音樂人,如果沒有那場意外,又會為我們這個眾聲喧嘩的世界帶來什麼樣不同的音樂風景呢?當然,連老天爺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對於以串連張雨生作品來作為骨幹的音樂劇而言,到底是否能滿足大家的期待想像,甚或帶來意外的驚喜感動,卻是台上見真章,一翻兩瞪眼的考驗啊。 平時多半遊走在舞蹈、戲劇、古典音樂會的我,此番卻被〈天天想你〉勾起了歷歷往事,想起了一張張青春稚嫩的臉龐,想到了那些沒來由先離開的人,很久以前和不久之前。「於是愛恨交錯人消瘦,怕是怕這些苦沒來由,於是悲歡起落人靜默,等一等這些傷會自由」在〈口是心非〉充塞的塵世間,我想就在舞台下默默地想念,靜靜地聆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