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
-
戲劇 本土溫馨音樂劇
夢幻組合相遇《天堂邊緣》
改編自電影《天堂過客》,即將在實驗劇場上演的音樂劇《天堂邊緣》,不砸大錢搞華麗排場、聲光特效,反而另闢蹊徑,以有限的資源、樸實的形式實現最大創意,用動人旋律擄獲音樂劇迷的心。
-
特別企畫 Feature
歌舞上線Musical on line
如果沒有音樂劇,日子怎麼過? 水銀燈下、紅氍氈上,一個舞台如夢似幻 如果沒有音樂劇,日子怎麼過? 動人旋律,餘音繞樑,經典歌曲傳唱千里 如果沒有音樂劇,日子怎麼過? 紙醉金迷、華麗絢爛,四十二街目眩神馳 如果沒有音樂劇,日子怎麼過? 九一一之後,百老滙The Show Must Go On! 如果沒有音樂劇,日子怎麼過? 瞄準市場,熱潮不斷,本土音樂劇也發燒 對許多人而言,音樂劇仍是一個不得其門而入的巨大迷宮 讓我們只能偷偷掀起紅布幔的一角,難以一窺堂奧 現在你只要跟隨PAR的腳步,走上這條專為你開闢的小徑 歌舞即將上線,每一個故事的背後都有更精采的故事 輕唱著歌,漫步著舞,你也可以在音樂劇的花園裡優遊自得
-
特別企畫 Feature
音樂劇歷史相關年表
1866 《黑駝魔法師》The Black Crook 1904 〈時報廣場〉正式命名 1924 《學生王子》The Student Prince from Heidelberg 1927 有聲電影正式問世 1927 《畫舫璇宮》Show Boat 1928 《三便士歌劇》 1929 紐約股市崩盤,產生連鎖效應,史稱「經濟大蕭條」 1931 《為卿高歌》Of Thee I Sing,為史上首部獲得普立茲戲劇獎的音樂劇 1932 製作人齊格飛(Florenz Ziegfeld)過世(1869-1932) 1935 《乞丐與蕩婦》Porgy and Bess 1943 《奧克拉荷馬之戀》Oklahoma! 1945 《天上人間》Carousel
-
特別企畫 Feature
百老匯熱浪,滾滾來襲
對於百老匯迷而言,今年將會有個不甘寂寞的夏天!先是好整以暇地等候音樂劇《貓》CATS來台駐唱一個月,然後滿懷期待華裔百老匯明星楊呈偉帶來的音樂劇精選歌曲;到了入秋九月,還有眾多百老匯歌手獻唱,將一網打盡百老匯最知名的音樂劇。
-
藝號人物 People
台灣夢想的聲音
應兩廳院之邀,百老匯音樂劇歌手楊呈偉將於七月十日至十一日,在國家音樂廳舉辦「兩廳院音樂劇精選─楊呈偉的百老匯奇緣」演唱會。一個人令人期待,充滿夢想的聲音,即將於夏日再次回到台灣。
-
藝號人物 People
我的歌聲,來自台灣的血統
楊呈偉在大學時代就參與各種表演活動,十分活躍,深刻了解東西文化的異定。他說,亞裔美國人最大的認同矛盾是「不中不西」,最共通的文化經驗是「東西交 會」。因此,他的作品展現一種奇妙的文化結合。二○○一年年初他在美國自製《鋪軌》音樂劇。後來,他的《鋪軌》原聲帶在台灣發行,創下舞台劇音樂的銷售紀 錄。緊接著,他製作《囍宴》,從編劇、排練到選曲,完全親自操刀,從劇評到銷售,都有傑出表現。
-
戲劇
鋪陳「冷浪漫」的「非劇之劇」
像《貓》一樣《地下鐵》也是這樣以再現原作氛圍為訴求的「非劇之劇」。同樣地,對已經熟悉幾米風格的觀眾來說,相當程度會認同原作得到不同向度的立體表現。其他幾米作品的門外漢,恐怕就是丈二金剛,莫名其妙。個人認為這是必須正視的問題,既然是詮釋一種概念,就應主動提高感染力和陳述力,擴充原著的版圖(這是《貓》劇風靡全世界的原因。多少人沒讀過艾略特,卻見識了《貓》?)。如果只是被動地,被設計為分享共同記憶的同人表演,恐怕話題過後,還是回歸到更小眾的邊緣。這就端看創作者的企圖了。
-
戲劇
喵喵聲中看見劇場奇觀 音樂劇
《紐約時報》前劇評主筆法蘭.克里奇在《貓》劇於百老匯首演時便預告:「一定有一個理由會支撐《貓》劇,讓它在百老匯存活很長很長一段時間道理很簡單,因為這是齣會把觀眾帶進完全幻想空間的音樂劇,而這個幻想空間可能只存在於劇場藝術裡。里奇這番見解,預示了《貓》劇長達十八年的演期,也透露出在伴隨《貓》劇而來約莫十年的「奇觀音樂劇」時期,創作者將音樂劇場的文學性及其縝密整合的特色化約成簡單的視聽奇觀,通行海內外各個不同文化族裔及語言社群,成功將之完全「國際化」、「統一化」。
-
戲劇
以專業精神向家鄉致意!
除了新增的歌舞場面,楊呈偉表示這次《囍宴》的創作改編面臨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開始說這個故事」,以及如何將全劇翻譯為英文,好有別於一般觀眾印象中的電影版本。負責《囍宴》演出行政與技術協調的汪慶璋表示,這次楊呈偉聘請的編導創作群幾乎清一色都是美國百老匯的資深設計者,整齣戲的製作遍及美國紐約、西雅圖與亞洲的台北與新加坡,讓《囍宴》的製作過程更富挑戰性。
-
最PAR!
也算一種好菜回鍋!
然而相較陳建騏以往的劇場音樂作品,《地下鐵》可能是他匯入流行音樂元素最多的一次演出。頭痛的是,即使有現成的流行歌曲作為素材,音樂統籌與編曲的工作就是要把一首原本用來唱的歌,變成有頭有尾,前奏還要配合劇情,並且跟戲劇發生關係的曲子。「那可跟一般演唱會的音樂統籌工作,相差很多!」陳建騏慎重地表示。
-
京劇篇
博采眾生,皮黃變奏「音樂劇」 從新編京劇的音樂思考台灣京劇
台灣新編京劇的音樂逐漸脫離傳統「戲曲」的框架,越來越注重音樂上的戲劇性與整體性,進而邁向以京劇皮黃唱腔為核心的一種大型音樂劇或歌舞劇的形式。外在的欣欣向榮迴避不了本土京劇音樂創作人才的斷層,要在台灣京劇裡聽見具深刻本土內涵的音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戲劇
雨中「梁祝」,搭建共同記憶
當我們檢視這個演出時,不能不回頭看看《梁祝》在老一輩人心目中的地位,新世紀的此刻,他們或獨自或攜伴或帶著兒孫輩,在冬夜細雨的廣場,坐在塑膠小板凳上,看著當年猶未出生的演員們,唱著同樣的曲調,再一次搬演如數家珍的淒美愛情故事,生命傳承共同的悸動,以及此時此刻大家團聚在一起的經驗,相信每一個蒞臨現場的人都無法輕易忘懷。
-
焦點
一條實現夢想的日光大道
楊呈偉與他所帶領的「第二代劇團」算是亞裔人「新世代」的典型。他們更年輕,更沒有歷史包袱;他們的生活經驗就是美國經驗;他們的母語或許有其他選項,但通常是美式英語。楊呈偉以這一代所共同熟知的音樂劇文化做為初步認同,他試圖透過這齣即將渡海來台的《鋪軌》所續織的「大歷史」或許就是更深層意識裡的認同。
-
柏林
藝術交流新模式
審視「香港在柏林」文化節的成果,真正突顯香港文化風貌的,是電視、電影與靜態展覽。在表演藝術上,香港的地方代表性卻顯得十分不足。若問,到底香港現代表演藝術創作走到了哪裡?經歷過這次文化節洗禮的人,並無法得到任何的認知。
-
德國
迴盪於阿爾卑斯山谷的不絕餘音
當年揮霍國庫在建造新天鵝堡上的路易二世,其傳奇一生在今年夏天於新天鵝堡所在地──福森重新上演,不僅具有華麗的音樂外衣及驚人的舞台設計,更是一次藝術表演與觀光活動的成功結合。
-
即將上場
紐約大都會音樂劇劇場
提到「音樂劇」人們會習慣性的將其與紐約畫上等號,但隨著《貓》、《歌劇魅影》、《悲慘世界》等音樂劇的走紅,安德魯.洛伊──韋伯也成了家喩戶曉的人物,此次「紐約大都會音樂劇劇團」將帶領聽衆遨遊於韋伯的音樂劇王國,隨樂團高唱〈阿根廷別爲我哭泣〉、〈繁華似錦〉(艾薇塔),〈歌劇魅影〉、〈夜半歌聲〉(《歌劇魅影》),〈去吧!約瑟夫〉(《約瑟夫的神奇彩衣》),還能觀賞到上演最久、得獎超過三十座的《歌舞線上》,輕鬆逗趣的〈亞美利加〉(《西城故事》),一再被翻唱的〈夏夜〉(《火爆浪子》),還有炫人耳目的〈紐約!紐約!〉(《錦城春色》),百老匯經典《紅男綠女》、《甜姐兒》、《萬花嬉春》等。
-
柏林
華麗的移植
《鐘樓怪人》取自衆所皆知的題材,用旣有的動畫作演出底本,把旣有的戲劇佐料雜揉,加上華麗的新調味,粧點一夜的戲劇酒饌點心,請柏林人品嚐。
-
台前幕後
熱門音樂劇台北不打烊
音樂劇在台灣仍算是起步階段,面對演出日益頻繁,大多數人還是對目前的製作及演出水準充滿質疑,「音樂劇坊」去年成立,在練唱之外,戲劇訓練即是最重要的課程,以期製作出唱作俱佳的音樂劇。
-
特別企畫 Feature
除了熱鬧,「融合」仍須努力
香港本土音樂劇的創作熱是近幾年的事,但導演或演員甚至編舞者以往的訓練並沒有像美國百老匯演員般有演、唱、跳的修養及訓練過程。因此,便造成了導演與編舞者之間溝通的空白地帶,再加上演員的非全面性,於是,要製作一個好的舞台音樂劇或肢體劇場便成了一個痛苦的開始。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創作沒有困難,只有挑戰
做音樂劇,是不是蠻難的?眞的,好像蠻難的!是不是做不到?絕對做的到。而且需要大家一起來做、一起來創作。音舞劇的創作,台灣不是做不到,我們只是缺乏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