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交響樂團
-
即將上場 Preview 吳義芳編導 NSO獨奏家軍服上身
《大兵的故事》 虛實間揭露人性晦澀
斯特拉溫斯基的小品《大兵的故事》,述說大兵遇上魔鬼、魔鬼要用魔法書與之交換提琴的故事。這次NSO實驗音場演出此劇,由編舞家吳義芳擔任編導與編舞,將由四位舞者與一位說書人,用「舞劇」形式呈現,以寫實與非寫實的手法來貫穿。
-
演出評論 Review
埋首.迷航
國家樂團的開季曲選了首遙望對岸首都的夢幻迷離之曲,實質意義更令人難以理解。就音樂內涵,它更是不適合當一場音樂會的開幕曲,儘管有不少鑼、鈸等敲擊樂器助陣添勢,但頹廢、朦朧的音樂語言充斥,「廢墟感」十足,一點也比不上師法的管絃版《展覽會之畫》有氣勢。
-
演出評論 Review
千人一面的NSO之聲
姑且不論第二部分是氣力放盡還是整合未盡理想,就像是歷史上所有的重要戰役都有犧牲吧。這場《千人歡唱-馬勒第八》仍為NSO本季奪下重要的一勝。因為他們做到了「千人一面」:近千人只有一種表情一個徹底、典型的NSO之聲。
-
即將上場 Preview 覽閱那人 聆聽那歌
紀念許常惠 動靜之間見斯人斯風
對台灣當代音樂發展影響深遠的作曲家許常惠,離世迄今已經十年。為了緬懷紀念他的卓越貢獻,兩廳院與與許常惠文化藝術基金會特別舉辦「許常惠教授逝世十週年系列紀念活動」,分為展覽與音樂會兩部分:互動式展覽可以讓觀眾觀賞他生前留下的手稿、樂譜、著作並聆聽他所採集的民樂片段;紀念音樂會則讓聽眾有機會體驗他多元而豐富的音樂創作。
-
焦點專題 Focus 焦點二:探索
回探上世紀之音 描繪未來道路
透過對於廿世紀音樂的回顧,NSO的「探索」也是嘗試為未來開拓新的聲音道路。接續上個樂季引領愛樂者認識「新維也納樂派」,NSO這個樂季則推出斯特拉溫斯基與梅湘的作品;而在北市交與國臺交的樂季節目中,也恰好有相關曲目的演出相呼應,適可深化樂迷對廿世紀之音的了解。
-
焦點專題 Focus 焦點三:歌劇
國際卡司加持 歌劇盛宴拉高規格上場
各大交響樂團的歌劇製作,是國內樂迷難得觀賞精緻總體歌劇演出的機會,而今年適逢建國百年,各家端出的菜色自是更勝以往。NSO主打歌劇大師浦契尼,演出台灣少見的《修女安潔麗卡》與大家耳熟能詳的《蝴蝶夫人》;北市交則是把羅馬歌劇院的《阿依達》原味搬來,還有帕華洛帝接班人里契特拉加持;國臺交也難得演出歌劇音樂會,邀請國外聲樂家來唱貝多芬的《費黛里奧》。
-
焦點專題 Focus 焦點四:跨界
東西交流不稀罕 樂手演戲才新奇
跨界風潮玩了多年,今朝又有新路數!跨界成精的北市國繼去年讓團員跳舞,今年乾脆讓團員演出偶像劇,仿效日劇「交響情人夢」,搬演國樂界處境。也愛跨界的NSO也不遑多讓,除了與舞蹈、偶劇結合演出,今年中頗受歡迎的「頑皮家族」也將推出第二集,由團員梁坤豪與黃日昇繼續擔綱搞笑主持,相信樂迷已經在捧腹以待了!
-
焦點專題 Focus 焦點六:樂團合作
破除門戶 團隊合作創新局
新樂季中出現了一個難得的現象,就是各團隊的聯手演出國樂團與戲曲團隊合作,或是交響樂團與國樂團聯手,最令人矚目的是NSO與北市交合作的馬勒《第八號交響曲》,對於樂迷來說,能躬逢其盛在一次音樂會中同時欣賞台北兩大交響樂團的聯演,實屬難得。
-
焦點專題 Focus 焦點七:貝多芬
永恆的經典 不變的貝多芬
樂聖貝多芬的魅力,總是穿越時空歷久不衰!這個樂季他再度發功,NSO、北市交、國臺交都不約而同地展演其作品。國臺交動作最大,浩蕩推出貝多芬「永恆久九」系列作為新樂季的主軸。而NSO也有三場迷你的「就是貝多芬系列」,讓你聽聽不一樣的貝多芬。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NSO馬勒系列「大地之歌」
《大地之歌》Das Lied von der Erde(英文翻譯:The Song of the Earth)是馬勒創作生涯裡的尾聲,寫作於一九○八到○九年間。此時的馬勒正遭逢事業、家庭、健康的多重危機,他在閱讀過Hans Bethge於一九○七年出版的中國詩譯作《中國之笛》The Chinese Flute之 後,心境上產生極大共鳴後所創作,可以說是樂迷認識晚年馬勒創作風格至高之重要作品。而懼怕音樂史上作曲家宿命之「第九交響曲」的馬勒,特意避開「九」, 冠上「大地之歌」之標題,三年後卻也無法擺脫這心中最畏懼之心魔,就在第十號交響曲未完成之際,於一九一一年五月逝世。 NSO音樂 總監呂紹嘉正帶領NSO逐漸融合,雙方在上一個樂季中共同展現亮麗票房與氣勢。因而在新樂季中,筆者則更期盼聽見更多的雙方的水乳交融,以及NSO對於馬 勒晚年大作的詮釋。六樂章的《大地之歌》,兩位國外優異演唱家東西方意向與音樂的結合,更增添我對此場音樂會的高度期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從孤舟到旗艦
跨越四分之一世紀的感動
從萌芽到茁壯, 歷經舵手的引航和交棒。 NSO的樂章中有樂團的歡笑和付出, 也有觀眾的批評和掌聲。 廿五週年特別的日子,在回顧與展望中, 看見 四分之一世紀的驕傲,以及 四分之一世紀的感動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不一樣的感動
NSO廿五歲了。回顧當年由教育部合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藝術學院、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三校的實驗管絃樂團而成立的「聯合實驗管絃樂團」,到現在的「國家交響樂團」;從編制內只有團員、僅為一任務編組的單位,到現在成為人才齊備的專業團隊;演 出場次也從最初的一年九場,增加到現在每年平均八十餘場,這從師大體育館走上國際舞台之間所歷經的辛酸,絕對不只是查閱評鑑報告上的幾個數字、參考某本台 灣音樂史上的幾個篇章,或是探討政府文化政策的轉變等,就可以輕鬆帶過的,因為這是經歷了許多人的努力,和全民的文化提升與認同而打造出來的成果。 從無到有、從萌芽到茁壯,在NSO的樂章中有歡笑也有淚水,當然伴隨著他們一起成長的,也有的掌聲和批評。站在走過四分之一個世紀分水嶺的今天,和許多國外的樂團相比,NSO也許尚算青澀,但是就如同一九九一年第一次指揮這個樂團,至今也有廿年的現任音樂總監呂紹嘉,在面對即將到來的新樂季所說:樂團廿五周年,正是創造自己聲音的時刻。而在本年度新樂季手冊中的「昂首自信、展望未來,緬懷過去、珍惜傳統」四句話中,更是顯露出他對NSO未來的期待。或許您曾經聽過一九八六年NSO創團音樂會初試啼聲的第一曲《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或許你曾經錯過;但是在此,由衷地希望,想要聽見廿五年來台灣的轉變、感受NSO來的成長與蛻變,不妨在開季音樂會走進國家音樂廳,國家交響樂團的音符,絕對會讓你有不一樣的感動。 同樣在夏天,走進國家音樂廳,除了古典樂,你還有另一種感動的方式!無須正襟危坐,不用全神貫注,只需要跟著音樂扭腰擺臀,就可以輕鬆感受爵士樂。從二○○三年開始,兩廳院為國內樂迷策劃了「夏日爵士派對」,九年來匯聚了最具分量,名氣和音樂同樣響亮的爵士大師,讓聽眾不用飛到地球另一端,就能體驗爵士樂與你零距離的現場演出!二○一一年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聚焦「跨界」。爵士樂碩大的包容力,讓各種音樂結合時,迸發出一股嶄新的音樂生命力。爵士樂的跨界精神,讓它隨著時代的演變、文化的匯流,吸收融合在地音樂特色,「跨」出多元的形式和風格,成為永不過氣的「流行樂」。爵士,跨出了多少新鮮事?本刊將帶讀者發現爵士跨界的無限可能。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想像「國家」:一段公共性的旅程
國家交響樂團(NSO)廿五歲了,作為以「國家」為命名的交響樂團,NSO所歷經的體制性變革、挑戰與重生,乃至於曲目、創意及節目製作的轉變軌跡,都與整個社會怎麼敘述「國家」有關。NSO走過四分之一世紀的路,正是台灣歷經開放黨禁、報禁、解嚴、政權輪替、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及全球化/在地化重新思索的時程,台灣社會曾顛簸跌撞,NSO走得亦不輕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掌舵破浪 昂首音樂汪洋
國家交響樂團(NSO)走過四分之一世紀,期間名稱歷經多次更改,從「聯合實驗管絃樂團」、「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到今日的「國家交響樂團」,演出的場次也從最初的九場增加到每年平均八十場,地位更從在地團體躍升成為亞洲一流樂團,NSO廿五年來的轉變反應大環境的更迭,在蛻變成長的過程中,歷任常任指揮(音樂總監)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為台灣交響樂團史烙下了跨時代的印記。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要讓NSO不只是台北人的NSO!
對外妝點NSO的形象,對內要承擔NSO的營運成敗;對上協助音樂總監,對下率領團員及行政團隊。要衝在最前面,又要在後面推,這位銜接所有重要關鍵的靈魂人物,就是執行長邱瑗。走馬上任的時期,恰巧是NSO的廿週年,而今,樂團四分之一世紀的歡慶時刻,正好是她就任滿五週年。儘管一路走來篳路藍縷,卻也終於走上軌道。面對樂團下一個「躍進」,她充滿著信心!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走過歲月,我們與NSO……
首席 吳庭毓:期待知名度和成熟度向國際的一流交響樂團邁進! 人物簡介 自一九八九年法國歸國後即任NSO首席至今,與樂團有豐富的演出經驗,也獲邀至各項活動演出。音樂會後聽過最犀利的觀眾評論是:我只能說吳庭毓,你行! NSO廿五週年,從最初聯合實驗管絃樂團到現在的國家交響樂團,對一個職業樂團來講,廿五年並不算短。一直抱持著熱忱投入和努力,心裡對樂團總是很多的期許。這麼多年來,歷任音樂總監可以策畫整個樂團的方向,有階段性,對音樂也有不同的想法,但我們仍應有自主性與自己的風格!一直以來,NSO遇到再困難的曲目,排練的時間再緊湊也能保持水準發揮,實力飽滿和經驗豐富的累積,大家有目共睹。不管在國內或國外的巡演,和眾多國際知名指揮家及獨奏獨唱家合作演出也都受到國際樂評及媒體的讚賞與肯定! 也期許行政統籌樂團的人需要良好組織力及統整執行力,否則樂團在很多內外因素和情況下是不容易好好發揮的;此外制度也更須有努力改進的空間,若問題能加為解決調整,除進步外,必定也能獲得更多構想、創意,以及新視野。對於未來,我期待樂團的更多拓展,使知名度和成熟度能向國際的一流交響樂團邁進,除保持其同一水平之外,也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性與聲音。 廿五週年,仍是滿滿的期許和熱情。也許用文字是無法足以表達當中自己內心的情感,那麼,就讓音樂來吧。 李宜錦:廿五歲,正是個充滿希望、實現夢想的年紀! 人物簡介 曾創下國家交響樂團創團以來最年輕首席的紀錄。她的反應靈敏、思緒清晰,甜美的外型更是深獲樂迷喜愛。 身為NSO大家庭的一分子,感受大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知己知彼」與瓶頸突破
NSO真的確知需要的是什麼?確知樂團的定位了嗎?以近幾年多次觀賞NSO的節目,和長期「保持距離」的觀察,答案還是應該肯定的。問題只在於所需的正確嗎?定位對嗎?那就必須要在具體的策略推行時作出調整,這個策略調整的基礎,便在於樂團的領導層,必須要具備「知己知彼」的能力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鞏固指標形象 與世界並肩
展望未來,建議NSO還是要更鞏固指標樂團形象,與世界並肩。未必把多元任務當成包袱,這樣可能反而稀釋了「精品」特質。現代樂團為數眾多,本該分擔扮演不同功能角色,不宜大同小異、浪費資源。
-
焦點專題 Focus 專訪NSO音樂總監談2010/11新樂季
呂紹嘉:樂團廿五週年,正是創造自己聲音的時刻
二○一一年,蘊含了許多意義,不僅是建國一百年,也是國家交響樂團(NSO)創團廿五週年。而對現任音樂總監呂紹嘉來說,距一九九一年第一次指揮這個樂團,至今也有廿年的時間了。在眾望所歸下接掌此職,也在眾所矚目下走過精采的第一個樂季,接下來的重要時刻,呂紹嘉究竟是如何精心策劃全新的樂季,讓歷任音樂總監齊聚一堂、名家共襄盛舉;排出膾炙人口的古典節目、加上一點新鮮的聲音?藉這個機會,且聽他自己細說分明!
-
焦點專題 Focus
樂團曲目與聽眾品味
在宣佈接掌NSO的記者會上,呂紹嘉曾說,今日的生活步調,大家都要快,他希望能夠「慢」下來。看到二○一○/一一樂季曲目時,不免會想,這樣的曲目要如何「慢」?呂紹嘉在第一年即大膽挑戰史特勞斯的《艾蕾克特拉》,只能用「超快」稱之。一年下來,NSO交出的成績單,證實了呂紹嘉在樂季手冊裡推崇的「高水準的演奏實力」與「無窮的潛能」,不是客氣話,其中的因素固然很多,他的曲目安排功不可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