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境與時間的抽象本質,給予《時間之書》極大的意象鋪陳空間。(林勝發 攝 南風劇團 提供)
戲劇 演出評論/戲劇

時間,淹沒在肢體與意象之間

評南風劇團《時間之書1905》

畫面屢經轉換,卻未釋放出更多訊息,意象豐富,卻未能累積層次或張力,《時》劇既要處理抽象的時間命題,更要處理觀衆的閱讀心理時間,如何利用意象漸漸累積心理印象,讓這兩種時間在劇場内遇合、一起呼吸,或許是本劇最困難的挑戰。

畫面屢經轉換,卻未釋放出更多訊息,意象豐富,卻未能累積層次或張力,《時》劇既要處理抽象的時間命題,更要處理觀衆的閱讀心理時間,如何利用意象漸漸累積心理印象,讓這兩種時間在劇場内遇合、一起呼吸,或許是本劇最困難的挑戰。

南風劇團《時間之書1905》

10月26〜28日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廳

閱畢《時間之書1905》的長篇累牘,走出舞蹈廳,筆者像是被卡在時間的門縫的那個人,在漫長的下一秒到來之際快步跨出,終獲舒展。當劇場裡時間的運行像一場迷亂的永劫回歸,發生的事件緩慢推進,看似欲朝原點逼近卻已失卻線索隨即切換到下一事件,所謂的變奏插曲重複又重複,令人放棄對愉悅的盼望,等待便成了一場走馬燈般的夢魘,筆者迷失在堆疊的意象檔案裡。

落入「畫面」的俗套

其實前二十分鐘的時光非常美好,尤其是開場的視覺效果和意象變遷,確實令人驚艷。黑暗的上舞台盡處有矩形螢幕懸浮半空,細緻的影像呈現出雲影流光之徘徊幻化。影像結束,暗場後再度打亮時,凸矗在舞台上的是一座全白色的立體空間構造,傾斜的四面牆板,使舞台空間呈現不規則的透視感,巧妙地製造出有如空間壓縮、時間靜止的異次元錯覺。緊接著背景轉變成暗橘色,八位演員依次入場,錯落凝止的身影,彷彿夢境中群像佇立,一張報紙緩緩飄落。下一幕背景轉爲藍色,幽暗空間被轉化成連續的房間意象。一切都在安靜中進行。男人們一前一後同步推門進出,像是穿越無止盡的夢境迴廊,又像穿越層疊的夢中之夢,活門有人影進出,魔幻詭譎之感瀰漫。隨著時空推移,同一夢境不斷重複,終至累積成一場夢魘,最後所有的男人舉槍互指,夢境結束得戲謔。表演進行到此,意象劇場可說是成功地展現其魔力。不說故事也沒有角色關係,光憑乾淨的場面調度以及節奏感的掌握,對愛因斯坦的時間之夢做了詩意迷人的呈現。

可惜的是,其後的各段落逐漸落入「畫面」的俗套,意象的凝聚力似乎因結構鬆散及重複而大爲削弱。例如現代舞群舞一段,俐落劃一的肢體,的確是視覺的享受,但用於過場的次數過於頻繁,到後來令人有疲乏之感;再者小丑和精靈的活潑追逐,替全劇引入新鮮的節奏與色調,但追逐遊戲的時間拉得過長,又反覆出現的結果,反而陷節奏於下一段停滯與等待。用類似倒敘的方式表現家庭關係一段,一開始具有相當的蒙太奇趣味,後來並以獸群的形象再加擬仿,某種原始殘酷的氣味從而透出。導演要傳達的意旨相當顯明,但是由於場景調度頗爲瑣碎、肢體動態又趨於同調,從夫妻反目、菜刀追殺、小孩旁觀、小孩出生、太太懷孕、相識之初,狗群進出、糾纏、爭奪混亂……,讓這部分群戲的時間感顯得拖沓卻又膠著。稍後玩球、失眠、跳舞等片段,畫面屢經轉換,卻並未釋放出更多訊息,意象豐富卻未能累積層次或張力,以至於筆者在爲接收意象疲於奔命之際,放棄了追索(或感受)時間之隱意的努力。所謂意象劇場的詩意,似乎已被短劇和肢體表演所取代。

面對意象經營的課題

幸好之後有關廣場掃射與鞋子的獨白,以及四男四女的群舞,重新把渙散的場面收攏起來。四男四女的群舞,以及之前玩肢體與椅子,令人不禁聯想到碧娜.鮑許的《交際場》和《康乃馨》中相當類似的片段與安排。男女舞者面對面分列舞台兩側,以生活化的舞蹈肢體邀舞、對話、誘惑、對峙,形成兩兩之間的權力關係。雖然偏離了「時間」這個主題(導演自嘲),但是就操作與執行而言,無論是巧合或是有意爲之,導演這段模擬大師之作的效果都算成功。

面對時間之無形無色、無法無相,有感於斯,人人都可成詩。正由於夢境與時間的抽象本質,給予《時間之書》極大的意象鋪陳空間。導演盡力豐富了視覺的意象,但是這些意象並不容易被完整地理解。一方面,當中的多數片段並非對時間這個主題做本質上的探索,因此觀衆必須在各個獨立片段中,自行統整出時間的印象;另一方面,也許是由於不忍割捨或裁切,使得有些片段過於漫長,有些片段的肢體與意象又讓人應接不暇,觀衆的「內感受幕」(羅伯.威爾森語)來不及澱積對時間的感性而被迫停頓。《時間之書》既要處理抽象的時間命題,更要處理觀衆的閱讀心理時間,如何利用意象漸漸累積心理印象,讓這兩種時間在劇場內遇合、一起呼吸,或許是本劇最困難的挑戰。嚴苛批評之外,平心而論,就舞台設計、燈光設計、肢體表現和視覺創意而言,這是一次企圖宏大而整齊的製作,導演Baboo雖然年輕卻顯熟練的調度技巧、演員們的投入專注(精準表演之外還要快速換裝!)仍令人刮目讚賞。

 

文字|楊婉怡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碩士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