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
-
狂飆繆思
表演藝術城市
紐約的舞蹈教室通常都在百老匯大道的樓上,路過的行人常常一抬頭就會看到依在把桿上的舞者正聚精會神地做伸展的姿勢,或是在星期天路過華盛頓廣場旁的教堂,也會看(聽)到群眾唱著聖歌,他們都是如此地忘我,因為表演藝術的存在,就是要你稍微轉換一下角色,換個心情,當另一個美麗的自己。
-
特別企畫 Feature
到紐約度假?別開玩笑了!
「大蘋果」紐約,大都會的首席代表,資訊與藝術的集散地, 足以淹溺不知箇中生存訣竅得凱子觀光客。 沒關係,藝術旅遊專家貧窮男教你如何在紐約找到對的表演,買到俗又大碗的票。
-
現象視察
獨立藝術工作者的天堂樂園
紐約充滿著蓬勃活潑的年輕活力,開放實驗、包容多元文化的藝術環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藝術工作者來此創造和展現。尤其表演藝術和這個都市的脈動緊密結合,從百老匯、外百老匯、外外百老匯到小劇場、街頭表演藝術,這裡有娛樂商業性的節目,也有後現代實驗性的表演,整體環境增長了表演者和觀衆人口。紐約下城的跨國跨界社群和個人自由風格,更是藝術家實驗創作的天堂,在這裡可能走兩三步路、擦肩而過的就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獨立藝術工作者。這些遊走的個體戶以最精簡的方式獨立發表製作,而也只有在紐約,幾乎任何一個製作都不怕沒有觀衆。因應這樣的市場需求而有非營利藝術服務機構成立,例如The Field,提供獨立藝術工作者製作資源與創作成長,同時許多劇場也策劃聯合發表的專案,整體環境對於藝術創作普遍抱持著鼓勵的態度,然而也因爲這大群流動的獨立藝術工作者,帶動紐約都市鮮活的創造魅力,形成了一種開放而延展的循環。因應獨立藝術創作的市場需求,非營利性的藝術服務機構相對成立,The Field便是其中一個老字號組織。 十五年前一群表演藝術工作者每週定期聚會,呈現創作過程中的作品,再彼此給予意見回應,就這樣開始了這個藝術成長團體。The Field是非營利組織,資金來自政府文化單位、私人企業、劇場相關事業組織、藝術家捐款等,主旨爲提供獨立表演藝術工作者創作學習和行政能力的訓練,藝術家由此得到協助申請獎助資源、發表創作、巡迴國內外演出等。目前北美的十一個城市亞特蘭大、芝加哥、達拉斯、休士頓、邁阿密、費城、西雅圖、鹽湖城、舊金山、多倫多、華盛頓特區,以及日本東京都有在地的藝術家合作主持相關的計畫。由於服務的對象為大量的基層藝術工作者,多年來在紐約市以及美國其他都市培育及鼓勵了許多藝術新鮮人成長,因為這股源頭活水,更帶動藝術環境的活絡生命力。 簡介經營理念與特色 一、服務新興藝術家:服務對象爲廣泛的獨立表演藝術工作者,主要客群以紐約市爲主的新興藝術家,以及已建立初步職業規模的藝術家。二、資源整合與流通:The Field的資金規模不大,在經營方向上以資源整合及流通爲主。由於本身沒有自己的劇場,所有課程展演活動便與各個場地採合作方式,一方面與各劇場建立連結,二方面促進生態的流動,累積各個計畫的執行經驗和調查成果,便成了實用的出版品或資料庫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雕刻都會時光
在紐約、巴黎、柏林街頭藝人如何「粧點」城市?許多去過歐美的旅人,對於城市街頭藝人的記憶有時甚至凌駕於城市本身,他們以天地爲舞台,以多元的形式,使觀賞者釋放出情緒與想像,在忙碌的城市中停下脚步找到呼吸的空間,忘神於藝術世界。
-
聲音紡織機
遞根煙來吧!
音樂會裡充滿各種偶然的聚合, 聽衆有的專業、有的搞不淸狀況,因無聊而來了; 樂手或有合作許久,也可能在上個月才找到了這個伴兒; 這些原本不相干的人各自爲了一個並非特別高尙的理由, 被放置於同一空間中,以散漫的精神樣貌, 表達自己的想法,共享一種符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N.Y.把No變成Yes的地方探訪紐約劇場利用與經營
誰說劇場一定得是新蓋的建築物?誰說劇場一定得管盡音樂、戲劇、舞蹈變成名爲「樣樣通」、實爲「樣樣鬆」的「綜合性藝術中心」呢?紐約,這個多元化的世界表演藝術重鎭就擁有不少由閒置空間轉化爲「專題化」劇場的成功例子。然而,擁有硬體並不保證「軟體」就會跟着出現。關於紐約這類由閒置空間轉化成的劇場,他們是如何經營、如何找錢、如何找藝術家,進而形成他們自己獨特的劇場風格?本刊特至紐約探訪私人劇場的利用與經營。
-
紐約
紐約東村的P.S.122舞蹈劇場 史考特.赫倫的舞蹈
在紐約每年有著數不淸的大小表演。表演者有已成名的藝術大師,也有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表演者。他們也許不很成熟,但強烈的實驗精神,卻常有出人意表的驚喜。P.S.122就是一個常有這類演出的小劇場。
-
編輯室
文化的過程
自從兩岸交流以來,「觀衆」今年最飽眼福,除了政治舞台上雙邊交手,招術出奇外,幾次名爲「刼機」的「飛行觀摩」場面驚天動地,不但眞槍實彈地勞駕了大批臨時演員抵台演出,電視台也不惜巨資首度動用SNG衛星實況轉播,賣力配合。而在實際的舞台上,大陸的大型演出團體、一級表演藝術家也都在今年輪番登台。在這樣一個熱絡的表面下,雖然有人樂觀其成,也有人爲國内表演者的工作權益受威脅而憂心,但在熱度稍退的寒冬歲末,卻欣見一些對本土文化的反省正刺激著藝文工作者及觀衆。 十月上海民族樂團來台的演出展現了異於中央民族樂團「交響化」的風格,其江南藝術的特色運用在音色、形式處理的多元化上,不但激發了國内國樂界對台灣數十年來發展的自信,同時也肯定了發展本土地方風格的決心。而這樣一個比照也將在本月「浙崑」來訪及雅音小集的演出中,帶給我們另一次的省思。 在舞蹈方面,編舞家親身實地走入了少數民族的族群裡,走進了原住民的聚落裡,不論是岷江上游三千公尺山上的羌族自治區,或是台灣山巔水湄的不同部族中,以一顆誠懇的心去面對「支流」文化裡的眞,再也不是囫圇截形取貌,而在這樣一個「呈現原貌」的企圖背後,是一分人文的省思與關懷。 對少數族群、支流文化的關注不只發生在台灣,在紐約同性戀與女性主義的主題在劇場裡一再地被運用、討論,不因這樣的議題爭論性大,容易製造新聞,而是劇場,作爲一個檢視生命的鏡框,已觀照到現代人的另一種生活詮釋。 在時間的洪流中,所謂主流與支流文化,並非是一個穩定的關係。走向小傳統、地方鄕土、弱勢族群是目前藝術發展的國際性趨勢,它豐富了藝術創作的内容與外在多元的形式,但是在這樣一個面對、反省、再創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一個知識份子如何以誠懇的態度去轉化其精神,而這麼一個過程誠如漢寶德先生所言,就是「文化」。 林靜芸
-
藝術節 Festival
紐約音樂遊
紐約是個龍蛇雜處,各路好漢雲集的國際大都會。只要你想得到的,它都提供。假始你剛好是個古典樂迷,你的麻煩可能是經常面臨「魚與熊掌」的困境,不知如何取捨──好節目多到超乎想像!
-
藝術之旅
雙城記
暑日到了,何妨暫時從工作中逃離,作一次文化的充電。往東飛,紐約的表演藝術繽紛如萬花筒;往西飛,戲劇之都倫敦的大小劇院鑽石般璀璨。本專題特別報導兩大城市的表演活動及軟硬體資訊,提供讀者一份藝術之旅指南。 編按:本刊試刊號以來曾作過下列城市的表演場地及環境介紹。如果您計劃到這些地區旅遊,何妨參閱或帶一册隨身翻閱? 德國慕尼黑(試刊號) 日本東京(第一期) 英國倫敦(第四期) 香港(第四期) 大陸北京(第六期)
-
紐約
紐約表演概覽
紐約表演節目之多,多得讓人暈頭轉向。有傳統的經典戲劇,也有前衛的劇場演出;或是美國本土色彩,或是異國文化風貌;從百老滙一直到外外百老滙,紐約的表演藝術正如紐約市本身──活力充沛,包羅萬象,招引著全世界的旅客。
-
紐約
紐約市立表演藝術圖書館
紐約市的表演藝術活動不但執世界牛耳,紐約市立表演藝術圖書館資訊之齊備也首屈一指,提供硏究者完整的服務。除了靜態的書籍、CD、影帶之外,圖書館每月還有各式展覽及藝術表演供人免費觀賞。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國內的圖書館應該急起直追了!